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后金融危機時代會計規范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全球范圍的金融危機對當前實行的會計規范產生了很大的沖擊。比如在這場金融危機中,部分企業就出現了倒閉或陷入經營困境的情況,造成這一問題主要說明企業沒有能夠嚴謹的按照相關的會計規范經營;另一方面,也表明在會計規范中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部分會計準則的條款不能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本文主要是研究后金融危機時代會計規范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對策,促進我國會計規范體系能夠得到不斷的完善。
關鍵詞:
金融危機;會計規范;問題對策
會計規范主要就是在會計的長期實踐中,按照自身的職業特點為達到一定的會計目標而建立起來的一系列規范集合,它本身具有約束性以及普遍性等的特點,而且會隨著外界整體經濟局勢的變化不斷的進行創新,在金融危機出現的時候需要對會計規范的實施情況進行分析與完善。
一、后金融危機時代會計規范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足,管理者有章不循
在企業的經營發展中領導層存在對會計內控制度的指導思想缺乏認識的問題,對于企業實行內部控制的意識比較薄弱。對于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的重要意義與作用方面的認識也是較為膚淺的,沒有在這一方面達成一種共識。有的企業在其發展中沒有建立健全內控系統,或者其內控系統不健全,也存在企業具有內控制度,但是沒有按照制度的規定去進行經營生產,存在執法不嚴格的問題,這樣企業的內控系統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形式,并不能真正的發揮作用,企業管理者將內部控制看做是審計或稽核機構的工作,認為與會計工作沒有太大的關系,對于會計的職能作用缺乏清晰的認知。
(二)后金融危機時代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
會計信息存在的失真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起金融危機的問題,企業在經營中進行的會計信息披露主要是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接受政府機構及社會公眾監督而根據法律制度將自身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與現金流量等信息和資料對外公開或公告的一種方式。這一會計規范內容實施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降低投資者與企業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在金融危機發生的過程中,會計規范中的會計信息披露存在比較大的缺陷,對于企業管理者以及外部相關利益者進行的信息上的良好溝通形成了很大的阻礙。
(三)會計規范的內部控制比較薄弱
我國會計的內部控制制度發展還不健全,在科學性與連貫性方面的建設還非常的不足,部分企業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會計內控制度。但從會計規范實施情況的整體來看,科學性不足,會計管理制度缺乏系統化建設。企業的會計內控系統組織不完善,會計制度相關的規范對于風險防范以及業務發展的實際需要等都存在忽略的情況,前瞻性與超前性不足。而且很多企業都是在出現問題之后才對自身的制度展開研究,進行補救,體現了重視事后控制,輕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的問題。在次貸危機中,住房價格不斷上漲,資產進入證券化的轉變,貸款機構為了增加利益,對相關會計標準進行了放寬或者取消,忽略了內部控制,從而造成了金融危機的最終的產生。
二、后金融危機時代會計規范的完善對策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會計規范的建設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因此必須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將危機轉變為機遇,進而實現會計規范系統的不斷完善與進步。針對危機中會計規范暴露的問題,本文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完善我國會計規范系統。
(一)加強會計規范的宣傳與教育,增強執法力度
對會計規范加強宣傳與教育既是我國現階段法制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會計規范得以實施的基礎性條件。會計信息中存在的失真問題,主要包含違規性失真與行為性失真兩種類型。不斷的加強會計工作的法制宣傳與教育,既可以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守法觀念,而且還可以增強執法者的執法水平,進而實現執法力度的不斷增強,為會計規范的制度化建設提供保障。
(二)避免會計信息失真,加強會計規范機制控制的對策
1、完善反會計信息失真的法律制度體系
我國相關的會計信息失真法規還不系統,大部分的法律法規的制定都是為了滿足一時之需,長期規劃與前瞻性明顯不足。在會計規范的完善中需要重新構建相關的會計信息失真制度體系,將不同的法律法規之間的關系進行梳理,將各個法律法規中的規定條款進行調整改善,促進其系統化、協調化的發展,進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制度體系,在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解決中發揮更加有利的影響。
2、努力創建良好的信用環境
完善的社會信用系統是建立會計誠信制度的最為理想一種機制,這也是推動現代市場經濟良好運行的一個必要條件,對于市場經濟秩序的規范化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社會信用系統在現代市場經濟建設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夠對市場主體行為進行規范,達到一個導向與約束效果,同時它也是市場經濟能夠進步、實現社會公平的一個基礎性條件。社會信用系統的完善對于會計誠信制約體系的健全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實際作用。
(三)加強公司治理和內部會計控制
公司治理結構主要由外部與內部治理機構兩部分組成,會計規范發展的水平與實施效果會對公司治理結構制度效率及效用的發揮產生影響。內部的會計控制手段主要包括:授權控制、會計系統控制以及預算控制、財產保全控制、內部報告控制等。這一控制機制的不斷完善代表著會計規范在企業的實際的實施過程。企業內部實行的會計控制需要確保會計資料的真實與完整性,這也是控制的基礎性目標。我國企業的經營治理結構還有著很多的不足,對于會計準則的順利實施以及執行質量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而現行的公司治理結構也使得審計工作不能完全獨立,因此,加強企業會計準則實施質量及會計信息的透明度是會計規范建設中必須推行的措施。
三、結束語
面對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到來必須對會計規范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加強會計規范建設的教育與執法力度,對會計信息披露進行規范,加強企業內控機制的完善,促進會計規范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張愛萍.后金融危機時代公允價值會計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11
[2]王靜波.后金融危機時代會計舞弊的特點與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07:50-51
[3]韋飛.我國社會責任會計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何去何從[J].會計之友,2012,34:42-44
作者:許馨予 單位: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