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從經濟學分析消費金融發展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縱觀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消費金融的存在有其客觀性及必然性。消費者不斷優化消費路徑,不斷追求消費效用最大化,尤其在消費價值較高的商品時,這種追求自發的產生了對消費金融的需求。從勞動經濟學的角度分析,我國消費金融的發展有著很深刻的現實意義。
(1)消費金融豐富了信貸結構消費金融貸款覆蓋面比較廣,雖然也有著額度小,操作成本高,發放分散等缺點,但它毫無疑問為信貸結構帶來了新的方式。隨著個人信用貸款的不斷完善,消費金融貸款可以降低我國的信貸風險,優化金融信貸的資產結構。此外,消費金融的貸款者也可以成為金融機構貸款的新客戶,方便金融機構發展新的產品和新的業務。
(2)消費金融對供需的動態匹配起到了平衡作用我國已經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隨著資本不斷集中,生產的日益擴大,經常會出現生產過剩的情況。由勞動經濟學的理論可知,此時如果需求不相應的擴大,產品將會堆積庫存,社會產品不能順利再生產,嚴重影響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積極發展消費金融,不斷發展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增加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實現供需平衡。
(3)消費金融可以平衡消費者整個生命周期的消費水平通過勞動經濟學中對勞動者的分析可知,勞動者在年少和年老時消費需求較大,而年少和年老兩個階段的勞動生產水平卻較低。發展消費金融,可以使未來收入比較穩定的年輕人預先消費一部分收入。通過控制這部分收入的比例,使得當前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而又不會特別影響未來生活水平。對于消費者的整個生命周期而已,消費金融的出現,無疑平衡了消費者各個時期的消費水平,保證了消費者的生活質量。
(4)消費金融可以促進消費者的全面發展消費金融提高了人們的消費能力。而消費能力不僅僅是指對物質的購買力,更包括了消費者為了滿足自身的知識、才能而進行的物質消費。消費金融的發展,使人們的消費習慣、消費觀念不斷提升,消費也越來越科學、文明和智能。在這個過程中,人的各方面素質不斷提升,促使人作為勞動者的能力也不斷增強,對社會的貢獻能力也不斷增加,最終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發展。
二、勞動經濟學視角下的消費金融發展策略分析
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消費金融已經發展一百多年的歷史來說,我國的消費金融才剛剛起步。同時,我國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有著獨特的政治經濟國情。例如我國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區域經濟差異較大,那么他們面臨的消費金融困境也不相同,因此結合我國經濟現狀,從勞動經濟學的視角下分析消費金融發展的策略就變得十分有意義。本文認為發展我國的消費金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不斷提高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從勞動經濟學的角度來說,要想發展消費金融,最根本、最迫切的就是要提高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與消費能力??梢酝ㄟ^調整稅收政策,改革分配制度等有效手段來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政府可以對企業的發展不斷扶持,減少稅收。最后還有一點不容忽視,就是應該逐漸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使居民敢于消費,大膽消費,在消費時不必瞻前顧后。此外,還要注重消費金融貸款制度的創新,使居民可以提前消費,全面促進消費擴大內需,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2)為消費者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政府需要不斷完善金融法律法規,為消費者盡可能的避免消費金融帶來的風險。目前我國在消費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太健全,存在許多空白點,這需要在金融實踐中不斷的完善和提升,不斷提高金融消費的透明度和保證度。同時也要培養居民的現代消費觀點,促進居民建立合理的消費觀,形成居民消費和還貸的良性循環。
(3)設計更加合理的消費金融制度我國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金融機構這些年都得到了大力發展,但也使得我國消費金融體系層次略微單一。從勞動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我國還應該扶持消費金融公司、社區銀行、村鎮銀行等小型金融機構,以此構成我國消費金融的多層次體系。其次,要使消費金融不斷發展,應當注重對消費金融體制的創新,不斷開發新型消費金融產品。畢竟我國人口眾多,人員構成復雜、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居民收入不均等的現象也比較普遍,單一的消費金融產品很難滿足不同消費水平人員的需求。最后,勞動經濟學告訴我們,勞動者和消費者也包含了廣大農村居民,我國農村居民人口眾多,因此在設計消費金融制度的時候也不應忽視農村消費者的金融消費發展,要合理的配置消費金融資源,使城鎮居民、農村居民都能享受到現代金融的益處。金融機構也要不斷提高服務品質,不斷創新,根據我國消費者的實際情況,不斷開發具有競爭力的消費金融產品。
三、總結
本文通過對勞動經濟學與我國消費金融發展的結合分析,論證了消費金融在我國發展的必要性:消費金融完善了我國的金融結構,可以平衡我國經濟市場的供需,可以平衡勞動者整個生命周期的消費水平和生活水平。同時,本文在勞動經濟學視角下的為我國消費金融的發展提出了一些策略,使我國的消費金融環境更良好、制度更完善。在今后工作中,筆者將會對這些策略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實踐。
作者:陳佳嫣單位:寧波市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