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從機制創新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底部基礎,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山東省沂水縣通過創新機制、整合資源,引進先進科技,提升發展動力,優化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時期。作為國民經濟基本單元的縣域經濟,是保障民生、促進鄉村振興,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重要基礎。縣域經濟發展必須立足本地實際,挖掘本地發展優勢,把握本地發展的規律,做到改革和發展相結合,傳承和創新相結合,強縣和富民相統一,城鎮和農村相貫通,才能切實可行地推動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2019和2020年度,沂水縣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縣。這得益于沂水縣近年來在腳踏實地、穩扎穩打的工作方針下,通過整合多方資源,引進先進科技,創新機制,提高發展動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舉措。其中,準確把握、立足本縣實情精準施策是關鍵。沂水縣曾經一直以農業、木業板材、布鞋制作、油頂制造、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為主。這些產業基本上是高投入、低效益、低產出的落后發展模式,生產方式粗放、產業結構不合理、產能相對過剩、產品無競爭力、從業人員收入偏低、產業內部發展也不平衡。基于以上這些傳統產業的實際情況,沂水縣政府從機制創新入手,整合多方資源形成新的發展格局,構建現代工農業體系,實現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這些措施對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縣域經濟的重大決策,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保持傳統優勢發掘新興產業
——傳統產業為縣域經濟發展扎牢根基
沂水縣政府首先支持發展本縣傳統的支柱產業做大做強,農業、礦業、食品加工業、機械制造業、布鞋制作業、礦產采集業等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打下根基。同時,拓展發展思路,積極促進傳統產業與現代科技、新興產業相結合,發展勞動密集型對外出口加工業、高端化工產業、機械電子產業等,優先發展智能機械、新型材料、精細化工、綠色能源、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項目。
——旅游業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大活力。
沂水縣政府秉持“大旅游”的理念,以旅游業為主導,引領帶動其他一系列產業的融合發展,成為山東旅游業的一匹黑馬。沂水縣政府按照夯實基礎、塑造品牌、面向市場的思路,在全國范圍內樹立“好客山東、沂水情長”旅游印象,形成獨具一格的沂水旅游模式。如:以天上王城為核心的歷史文化游,圍繞地下大峽谷的泉莊康養民宿游,以雪山風情街為中心的縣城休閑游等。各個旅游景點充分依托本地的特色資源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如青援食品、馬站姐妹煎餅、沂蒙紅嫂煎餅、正航食品等。沂水旅游業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其他新興產業的發展。沂水縣近幾年集中打造泉莊尹家峪田園綜合體項目,并以此為中心打造出一系列生態、自然、環保、康養等產業,泉莊鎮也因此被評為山東省第一個長壽頤養示范鎮。未來將以泉莊尹家峪田園綜合體項目為中心打造“幸福農家,康養民宿”高端品牌,推動旅居新業態,建成新農村。健全保障機制促進動能轉換全縣經濟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協調,統籌推進。縣政府為此專門成立了縣域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制定政策、落實措施、協調指揮、督導重點工作,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縣直各部門創新建立起靈活機動的績效考核機制和領導干部問責制。抽調各崗位的業務骨干成立督查小組,提高行政效率,現場辦公,發現問題就地解決。近年來,沂水縣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優質資源,促進動能轉換,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加快產業升級。如:山東京普太陽能實地考察每家農戶的安裝條件后,在各鄉鎮農戶房頂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板。沂水縣電業局也在測算數據的指導下在全縣15個鄉鎮安裝100多臺風力發電機,大大增加全縣發電量,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綠色能源。在此基礎上,沂水縣政府大力推行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構建科技創新產業生態孵化區。到目前,全縣已建成高科技企業20多家,其中藍天環保、元脈電子、黎寧科技等多家科技型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達成合作,引進新技術、新科研成果。沂水縣政府還不斷加大人才引智工作力度。積極協助企業引進高精尖人才,政府提供各項政策保障,努力做到引進、留住、用好人才。沂水縣政府也在不斷完善人才引進的長效機制,建立校企合作交流平臺,為企業的成功轉型和升級保駕護航。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沂水縣要抓住機遇,用好國家政策,積極開發利用本地優勢資源,開創出了一條符合當地情況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作者:武建竹 單位:成都錦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