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一個企業的內部能否順利實現預期的效果,取決于一家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是否能夠有效結合。基于此本文針對整合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進行系統分析,指出優化的改進策略,以此來促進企業更好得發展。
【關鍵詞】內部控制;財務報表;審計
在2015年新的國際審計準則予以公布,新公布的國際審計準則突出了新世紀的特點,以新的審計規則為參照,強調了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結合的重要性。較之前有了極大的進步,具體表現為:(1)以財務報表數據為審計基礎;(2)對內部控制實施再評估;(3)對相關方指導其行為,在審計行為時,對內部控制的過程、其主要內容在披露后所應對的實施方案與其它手段。這些基本的指導原則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整合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原則
1.重要性原則。企業在提供有關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時,要時刻關注與審計風險密切相關的項目,特別是其中的重大交易行為和與之相關的會計數據。要從兩方面進行把握審計的重要性原則:一是交易的性質,審計包括常規交易和非常規交易,對非常規交易要重點審計。二是交易的金額,對涉及金額較大的交易,重點查看是否在財務報表中披露。在審計的過程中要時刻保持嚴肅和懷疑的態度,對內部控制審計及財務報表審計做出科學的評估,以便為決策方提供準確的數據依據。
2.實質大于形式原則。注冊會計師對公司進行審計,目的在于為決策方提供有效的財務數據,必須真實客觀的反應企業的經濟情況。當企業根據交易的實際情況,進行披露時,難免出現于現行法律法規矛盾的情況,為了避免關聯方徇私舞弊的情況發生,降低企業的審計風險,要按照交易的實際情況披露。
3.連貫性原則。在對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時,要從整體的角度出發,不僅對本年度的財務狀況審計,同時,還要根據本年度財務報表中反應的交易情況,聯系到過去與之相關的財務數據。結合企業內部控制現狀,實施連貫性審計,才能夠完整的了解企業經營情況,發現其中的問題。
二、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建議
(一)發揮注冊會計師審計作用
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過程中,以內部控制與財務報表為審計對象時,需要注意一下幾方面:一是,要嚴格按照有關風險評估程序執行;二是,能否及時甄別嚴重的錯報風險,對財務風險的程度進行準確評估,從而判定可承受的范圍;三是,針對嚴重錯報風險,設計專門內部控制與財務報表審計程序,以便獲取充分、準確的審計證據;四是,對會計的處理結果和披露程度進行評價,其審計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首先,注冊會計師第一要保證內部控制與財務報表相關數據的真實存在性,同時對會計披露的內容和連貫性進行嚴格的審計。注冊會計師還要對關聯方的中層提供的有關數據進行審計,以便核對關聯方提供的數據是否正確。審計人員在再次審核過程中,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進行:一是對中層提供的會計底稿進行核查,二是對公司的投資文件賬目進行核對,三是根據投資信息查找股權人的姓名進行核對,四是向有關部門發函取證。關聯方和交易的連貫性,要求關聯方和交易的事實均通過會計賬目展現出來,并能夠前后吻合,不存在故意隱瞞和錯漏情況。其次,在對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項目中,對會計行為的合規性審計是極其重要和關鍵的。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過程中,要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司的相關規定,判定關聯方和交易的會計行為是否合規,在操作執行過程中,是否經過有關部門的授權和審批。注冊會計師審計關聯方和交易的真實性、合規性和連貫性時,要充分提高警惕,并收集、審查充分的會計憑證,一方面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另一方面為減少審計風險提供參考支持。再者,對企業披露的充分性和完整性進行審計。注冊會計師要對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等會計憑證,進行嚴格審查,充分考慮其中的利益相關人,對披露的會計信息進行審核。會計信息是否完整的反映了一段時期內的交易情況,會計信息是否充分準確,直接關系到利益相關方的權益。
(二)強化企業審計風險意識
提高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風險管理的效果最關鍵的就是要提高風險管理意識,培育出全面的風險管理文化,使公司的每一名員工都具有風險管理意識,任何人都不能超越風險管理之上。風險意識的建立和培養需要經歷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只有將風險管理貫穿于公司內部審計管理的每一個環節當中,日積月累,才能形成自然的風險管理與防控意識。對于企業而言,提高公司內部審計風險管理工作的水平,這主要還是由公司高層管理者的風險偏好、處理風險事件的態度、方法和能力決定。作為公司的領導者和決策者,對于公司各項工作的開展都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企業應通過風險管理專題培訓等方式增強管理層的風險管理意識,才能緩解公司風險管理中現存的漏洞,才能為提高公司風險管理水平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遇。
(三)引入舞弊導向審計模式
舞弊導向審計得方式不用于風險導向審計,它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出現的一種新的審計模式,它的特點是將審計的重點聚焦在管理層是否存在舞弊上,通過對管理層有可能存在舞弊風險點進行判斷和識別,通過倒查的方式進行審計。舞弊導向的審計方法和一般審計的方法都必須在遵循特定的審計程序,使用特定的審計方法的前提下進行,鑒于舞弊導向審計的重點是發現企業管理層存在的舞弊問題,這就要求注冊會計師提前做好對被審計單位整體情況的了解,主要包括被審計單位舞弊風險點存在關聯性的經營方法、企業目標、內部控制、管理層的盈利期望等因素。以上各類因素將直接影響到管理層舞弊風險的程度,比如管理層的盈利期望較高,那么相應的其實施舞弊行為的愿望也會更強烈。完成好以上工作后,注冊會計師就可以在建立模型的基礎上著手進行查找舞弊風險的工作了,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找出被審計單位存在的舞弊風險情況,根據風險程度的高低分配審計資源,將審計資源集中在在舞弊風險較高的方面。另外,注冊會計師也可以按照舞弊風險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設計,使審計更具有針對性,如果覺得有必要,可以采用與相關舞弊嫌疑人或者其主管領導部門進行溝通的方式,確保最終的審計可以獲得客觀、準確的結果。
(四)健全有效的質量監控體系
健全內部審計風險管理監控體系有利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折不扣的落實各項與風險管理的相關公司規定和戰略規劃。我國已經在風險管理監控體系建設方面探索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需要繼續努力和完善。首先,建立內部審計風險監控指標體系。企業應通過敏感性財務指標的變化判斷公司的經營狀況,從而監控公司的內部審計風險狀況及風險控制狀況。監控指標體系中應盡量選取可以反映資產管理水平及盈利能力的指標。例如,產權比率,是指公司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的比率,可以有效反映資產結構,也可以通過股權資本占有比例看出公司對待風險的態度:如果在公司債務資本比例較高的時候,如果公司的總資產報酬率低于負債的資金成本,說明公司的償債能力出現問題了,存在較高的財務風險,反之,則說明公司具有充足的償還能力,處于較低的財務風險。其次,制定符合規定的公司管理辦法。健全的內部審計風險管理監控體系需要對公司的風險管理做出明確規定,從而使監控體系具備參考依據;風險管理規范和管理辦法的制定,應該是涵蓋公司從管理層到普通員工的每一個成員,同時在細節的落實上要相對明確的完善,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全體職員的熱情,為風險管理工作做好保障。
【參考文獻】
[1]李保偉,冀玉玲.試論審計風險的成因及防范策略[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06)
[2]陸強.論審計風險的特征及其控制[J].山東審計,2012(04)
作者:戴紅 單位:北京國電龍源環保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