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系統革新對生態經濟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促進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的流轉
林木具有生長周期長、經營收益慢、經營風險大的特點,如果林木的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不能吸收流通和交易,隨時盤活和變現,林農的受益權就無法在林木生長周期內得以實現。政府及林業行政部門要創造條件促進林業經營者以承包、租賃、拍賣、劃撥等形式參于活立木轉讓和林地使用權轉讓。通過搭建林業產權流轉平臺,規范流轉程序,加強流轉管理,規范產權交易行為,積極發展森林資源資產中介評估機構,促進各種生產要素向林業生產領域轉移和集中,以提高林業生態經濟效益。
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生態經濟效應
1林農造林營林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由于明晰了林地所有者、林木經營者的責任,權利和利益分配合理,調動了經營者造林營林的積極性,出現了肯投入、愿管理的良好現象。由于經營方式的轉變,森林資源的有償轉讓,林農造林育林的成果可以通過市場實現其價值,同時還可改變營林的短期行為。
2有利于加快林業規模經營,集約經營
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鼓勵林農及社會團體通過承包、租賃、轉讓等形式,參與林木、林地產權的有序流轉,能有效地引導林業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通過林業生產要素的合理組合,使森林資源向有資金、有能力的經營大戶轉移,使林農的責任和利益關系更為緊密。廣大林農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大力選用速生、豐產、優質的樹種,大力選用科學的造林技術;同時加強林地管理,開展農林復合經營,如同管理農作物一樣管理樹木,林業生產的科學化、集約化程度明顯提高。
3山林產權歸屬更加明晰
通過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促進林業保護體系和林區社會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健全,有利于產權保護。例如:福建省永安市洪田村對過去林業產權改革規范落實的各種經營形式予以鞏固和確認,又對產權不明晰的少部分山林進行完善提高,使全村的所有山林權屬都按規定落實到農戶或聯合體。并通過核發林權證,以法律形式保障村民經營林業的合法權益。山林權屬明晰后,林地明顯增值。
4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由于確立了集體林區的林業經營主體,逐步建立起權、責、利相統一的新機制,從而有效地破解了造林、防火、管護、科技和投入等一系列難題,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成為廣大林農的自覺行動。林農管林護林意識和自覺性明顯提高,森林火災及時得到撲滅,盜伐林木得到遏制。大大促進了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提高。
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生態經濟政策
1建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體系。林業生態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林業內部建立起高效的運行機制,更需要一個良好的外部運行環境。要加強政府及林業部門對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系列化服務,一是制定有利于林業發展的法律、法規、政策、標準和規章,用以規范各方面、各個層次的林業行為;二是構建管理體系,包括規范化的林業行政管理和執法體系;三是推進投融資制度創新,積極吸引社會力量投資林業,開拓籌集社會資金的渠道,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到重點生態區域的林業建設,由政府設立專項基金,建立林業擔保公司,為林農投資造林、營林提供擔保,以引導社會資本和商業銀行資本的投入。
2不斷完善林業產前、產中、產后配套服務體系。有條件的地區要建設林業服務中心,成立林業、林木權屬登記管理中心和森林資源評估中心,為林業經營者提供一個林木、林地交易、融資和林權管理的平臺。加強林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積極篩選先進的林業適用技術,建立健全各級林業科技推廣體系,建立技術指導和科技服務網絡,強化科技推廣和科技服務,加強對林農的技術培訓,提高林農采用先進適用技術的能力。進一步加強林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推動林業產業化經營,應積極發展林產品加工業,進一步提高林產品的加工品質和商品品質,提高林產品競爭力,確立林業主導產業,創建龍頭企業,以經濟利益為紐帶,將林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有機地結合起來。
3加強林地資源管理,調整林業產業結構。改善林業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調整林地利用結構,合理利用林地資源,建立起以林業用地為主,農村復合經營的林業生態工程體系,逐步開展以水土保持為重點的區域環境綜合治理。通過綠化荒山、改良草場、退耕還林等生物措施,逐步形成山頂林草、梯田林網、田旁綠化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立體防護體系。切實抓好森林資源的培育工作,推進林業結構調整,引進科學技術。通過公司加農戶、股份、聯戶等形式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短周期工業原料林、綠化大苗和珍貴樹林,房前屋后發展速生樹種,提高林地的比較效益,改善林業生態環境。
4建立適應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生態經濟政策體系
4.1產業政策體系
建立一個地區為實現一定時期的林業生態經濟發展目標以及保障這些目標實現的各項政策,主要包括林業產業結構政策與產業組政策。實現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的林業產業結構政策是確定和有意識地調不同林業產業的消長來達到節約資源、減少對環境的危害,林業產業組織政策則是鼓勵林農和林業企業通過有效組織和規模限制實現規模經營,以節約的方式利用森林資源。
4.2區域政策體系
一是確定合理的區域林業資源開發與區域林業產業政策,二是制定區域林業協作發展政策。
4.3投資與金融政策
林業生態經濟發展需要政府制定適當的林業投資與金融政策,優化林業投資結構,保證林業生態投資、林業生態環境投資與林業生態經濟建設投資協調發展。
5落實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各項配套政策
進一步明晰林地的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確保權益權,調動廣大林農以及社會各方面參與林業建設的積極性,保護好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把握改革的基本原則,堅持權益平等,要保持林業產權改革的連續性,尊重群眾意愿,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把握改革的范圍和政策,對納入林業產權改革范圍的林地,重點是明晰產權,減輕負擔,規范流轉。在林業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要把握各項綜合配套改革,加快林業分類經營改革,加快林業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林業行政綜合協調改革,建立健全林農負擔監督機制,確保林農負擔減輕,加快金融信貸,木竹市場和行業協會等服務體系建設。
作者:王桃元胡健波單位:德興市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