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PDCA循環模式的區域經濟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河北沿海區域經濟發展的pdca階段分析
(一)P(計劃)階段:發揮區位優勢、注重頂層設計在PDCA循環模型中,P即計劃是整個循環的開始同時也是整個循環最為重要的階段之一,計劃階段的得失直接影響和制約后續循環的效果與結果。因此,在這個階段可以對河北沿海地區的區位、現狀進行戰略管理SWOT分析工具,根據其目前的優勢、劣勢、機遇與挑戰制定有針對性的計劃。河北沿海區域臨渤海、近京津,成就其腹地廣闊與華北和西北對外開放窗口優勢的同時,也承受著來自京津地區的“極化”效應;具有良好的礦產、油氣等戰略資源潛質,但水資源的匱乏與環境承載力的降低卻極大地制約了其發展;2011年國務院批復《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標志著河北沿海地區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其發展提供重大契機與機遇,但京津地區的“一畝三分地”思維與地方保護主義使雙方合作難度系數增大。由此可見,河北沿海區域發展相對緩慢除卻其自身在資源、環境上的局限,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京津地區“極化”效應的影響。因此在規劃上,應該著重注意政策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強調頂層設計的宏觀規劃,采用目標管理的SMART標準,統籌區域經濟資源并發揮特色與優勢產業的帶動作用。用系統論的視角,在服務業上應該繼續大力開發旅游資源與相關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在現有旅游電子商務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智慧旅游”,打造有特色、有品牌的旅游產業,使其良性發展;物流方面大力發展港口工業,完善交通路網的建設;在工業方面則利用區位優勢積極吸引京津地區、日韓國家等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同時限制高污染、高耗能行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引進人才方面,積極吸引京津地區高校的入駐,以教育產業轉移,大力發展文化與創意、高新技術產業,帶動人才流動緩解人才流失。
(二)D(執行)階段:全面與貫徹并重的執行關于河北沿海區域經濟發展,孟衛東(2013)等曾通過對政策動態一致性的博弈分析模型對其經濟政策有效性進行分析,認為增強河北沿海經濟政策的有效性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增強政策制定的程序性與靈活性;提高政府公信力;協調省級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政策目標;行政管理協調化與政策一體化。劉邦凡(2013)則通過對河北沿海區域政策非一致性的潛在危害進行分析,總結出政府應該在政策一致性的基礎上改善治理理念與方法,并更加注重政策客體的反應。整個PDCA循環在本質上是動態的、持續的,因此指導河北沿海經濟區域發展的政策也應該是連續的、動態發展的。在計劃階段,制定的政策具有宏觀性、包容性的特點,因此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應當加大政策的針對性。以優化發展先進制造業規劃中的鋼鐵產業為例,在具體實行產業政策計劃中按照控制總量、調整結構、優化布局、產業重組原則和循環經濟發展要求,重點發展造船板、橋梁板、高強度轎車用鋼、硅鋼板等高附加值產品,適時建設曹妃甸精品鋼鐵基地。政府方面更應該保持產業政策的連貫性與一致性,落實相關優惠政策,提高公信力,并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如物流與公路、海洋港通網的建設,以保證其產品原材料與成品的運輸需求得到及時滿足。同時在吸引京津等發達地區產業轉移中,應當考慮到本地區的環境承載力,在發展工業的同時不為沿海地區旅游業發展制造障礙,不以損害人居環境為代價。
(三)C(檢查)階段:查找漏洞,及時反思同志曾經說過:“盲目地表面上完全無異議地執行上級的指示,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上級怠工的最妙方法?!比绻麅H對既定規劃不加思考地執行,同樣也是一種對政策的曲解。河北沿海區域經濟發展的規劃與實施同樣需要政策實施過程中的檢查與反思。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因此檢查工作的根本標準就是政策是否促進了該地的經濟發展、是否是有質量、有效益地發展與人民群眾是否滿意。規劃制定與執行的檢查工作應該以年度或項目管理為周期,采用短期檢查與長期檢查相結合,運用上級檢查、組織自查、重點抽查等方式對規劃執行中存在的問題與障礙進行解決與反思。仍以沿海區域優化發展先進制造業規劃中的鋼鐵產業為例,目前鋼鐵產業的重點項目有首鋼京唐鋼鐵二期,石鋼搬遷改造項目,馬城、大賈莊、司家營鐵礦開發。這些項目的落實勢必會給當地產業技術革新與淘汰落后產能帶來發展契機,但是鐵礦石的供應情況、交通網絡的完善程度、相關物流的服務是否能夠滿足日益提升的產能需要;此外,鋼鐵產業屬于耗能與污染較大的產業,大規模鋼鐵產業的集聚是否會給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與人居環境造成影響;與此同時,產業的集聚是否會帶來同質化經營競爭而產生內耗都是應該檢查與反思的問題。從整個產業鏈的源頭如鐵礦石的開采、運輸、冶煉等一系列生產環節進行梳理,強化安全生產意識與責任意識,將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納入政府對企業監管項目并重點監管,形成制度性規范,優化流程管理,提高鋼鐵產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四)A(行動)階段:動態、持續的質量改進“A階段為兩步:一是標準化,把成功經驗總結出來,加以標準化;二是把未解決或新出現的問題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中?!焙颖毖睾^域經濟發展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為解決決策者偏好多樣性與相機決策的問題,需要一定的政策程序性與靈活性,但無論是程序性還是靈活性,最終的目的都是總結出成功的經驗,并把全程循環中存在的問題、遇到的障礙納入到下一個循環中。PDCA循環并不是單一的、孤立的封閉循環,實質上是一個循序漸進而又逐步上升的螺旋路徑,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樣不是一蹴而就或短期見效,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并不一定是發展中不可解決的障礙,很可能成為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或發展契機。以河北沿海地區鋼鐵產業與構建綠色產業體系為例,二者既是兩個相對獨立的PDCA循環圈,但是又相互嵌套在河北沿海區域經濟的大PDCA循環圈,正是由于鋼鐵產業在PDCA循環中存在的問題,使得構建綠色產業體系的PDCA存在循環的必要性。河北沿海區域經濟發展的PDCA循環不僅關涉到河北沿海地區與其腹地,更是京津冀經濟圈中的重要一環。其重在應該建立起發展規劃的長效機制,并有相關配套基礎設施與政策法規來保障實施。從國務院批復《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并將其納入到國家戰略,中央頒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環渤海”概念匿跡到三次提到“京津冀”,都明確地傳遞出國家戰略的調整與京津冀地區經濟地位的升級,更是在為京津冀地區尤其是河北沿海地區勾勒出長遠可行的規劃與制度保障,進而推動更高層次的PDCA循環。
二、結論與建議
河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除卻依靠其天然的區位優勢,也不同程度地依靠其腹地的經濟支持,因此必須強調政府在規劃與監管方面的主導作用,使其沿海地區與腹地協同發展,從而滿足沿海區域經濟發展一體化的訴求。與此同時,京津地區的“地方保護主義”雖然在國家扶持京津冀經濟圈的頂層設計下有所收斂,但長久以來形成的“極化”效應卻并未消失,因此河北沿海區域應該以整體的姿態進行資源的戰略整合,突出優勢,提高競爭力,形成發展的合力,緩解資源與人才外流對當地經濟發展造成的沖擊。經濟發展從不是一勞永逸、一蹴而就,而是隨著環境的變化動態地發展著,因此河北沿海區域經濟的PDCA循環模型也應該貫穿于河北沿海經濟發展并隨之動態發展、變化,防止固化甚至形成“內卷化”效應,“即一種制度模式發展到一種確定形態后,便停滯不前或難以轉化為更高級模式,進而導致該制度功效退化乃至喪失。
作者:劉邦凡肖俏李艷英單位:燕山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