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區域物流與經濟發展的互動性范文

區域物流與經濟發展的互動性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域物流與經濟發展的互動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區域物流與經濟發展的互動性

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區域物流發展

區域物流的存在和發展是以區域經濟的存在和發展為前提的,沒有區域經濟也就沒有區域物流。所以,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水平、規模密切相關,不同區域經濟的水平、規模和產業形態決定了區域物流的水平、規模與結構形態。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決定著區域物流的發展規模。物流業在行業屬性上是服務業,有著與其他服務業共同的特點,即它需要依附于生產制造業與商貿流通業而存在,其價值在后者的產品上體現。物流業是通過生產制造業與商貿流通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務品質來實現價值的,也就是說,物流業的價值體現是通過生產制造業和商貿流通業所生產和經營的產品完成的,其目標是讓商品更好地實現價值。因此,如果本地制造業和商貿流通業不發達或在整體市場競爭中不具有競爭力,物流業也就很難發展起來。如果產品本身的價值有限,物流業也不可能讓其有較大的利潤增長,自身也無法獲得利潤。比如,對于具有較高附加值的產品來講,物流就有利可圖;而對于低附加值的產品來講,其可讓渡的利潤空間很有限,物流就非常難搞。所以,物流總是伴隨著商流而生,區域經濟越發達,制造業、商貿業越活躍,作為服務行業的物流業也就有越良好的市場基礎和客戶群,就有大規模發展的可能。

2.區域經濟的發展層次決定著區域物流的發展層次。一般而言,經濟越發達對物流業的發展要求就越高,也越有可能為物流業發展提供比較厚實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技術條件。如果缺乏一定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物流業就很難有發展的動力以及發展所必備的硬件環境和軟件條件。這可以從人們對物流認識的深化以及物流業的發展進程得到驗證。例如,1927年,人們對物流的定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用來描述實體流動,如運輸、儲存;二是用來描述銷售用語,如分銷。1976年,人們對物流的表述上升到采購供應,開始強調一體化管理。1985年,其內涵加上了信息流。1992年,又突出了增值服務的重要內容。1998年,基于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國際化的現實,又特別強調了供應鏈管理的內容。物流內涵的不斷擴展說明,經濟發展所處的不同階段,對物流的服務要求是不一樣的,物流業的發展是由區域經濟的發展所決定的;而市場與客戶對于物流服務的需求又是基于整個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生產力發展水平所確定的,即有什么樣的生產力水平就有什么樣的物流服務需求,二者是一種對應關系。因此,區域物流的發展一定要以本地區的生產力水平為依據,在切實把握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適度超前。中國物流的發展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自1979年從日本引進物流概念之后,由于經濟基礎不夠,沒有形成一個基本的市場環境,盡管開展過大量的物流配送試驗和示范工作,但并未真正做起來。現在的“物流熱”主要是由于二十多年的理論研究與經濟持續發展實踐為中國現代物流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形成的。

3.區域經濟結構決定著區域物流結構。區域產業結構及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對物流基礎設施、區域物流結構以及服務水平等有著重要影響。中國疆域遼闊,國土資源分布不均,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差異,因此,對區域物流的發展重點不能搞一刀切。比如,自然資源分布較多的東北、西北、西南以及北方地區,歷史上就以原材料采掘、粗加工和農業為其產業結構的主體,區域物流的主要活動是以鐵路、水運為運輸方式的大宗貨物運輸,其可挖掘的利潤空間相對較小。而在東部和沿海地區,高新技術產業以及制造業是其產業結構主體,由于交通條件較好,其原材料供應和產成品銷售就可通過多種方式運輸,同時對時間的要求也相應較高,由此便決定了東部沿海地區的物流發展結構體現出集約化、規模化的特征,這與其他地區是明顯不同的。

4.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區域物流發展。根據區域經濟理論,一個區域只要具備某種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條件,就會形成區別于其他區域的一種優勢,產生一種引力,在利益原則的驅動下有可能把相關企業和生產要素吸納過來,使產業布局上相對集中,從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根據區域經濟產業協調理論,產業結構基本的演進方向是:由第一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第二、第三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由制造初級產品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制造中間產品、最終產品的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一般來說,區域中心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優勢明顯,而且物流設施和基礎設施齊全,流通人力資本高,消費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與信息發達,人才眾多,城市與周圍地區存在不對稱性。在這種非對稱結構中,城市扮演著“中心地”與“增長極”的作用,以其為核心的樞紐將其他地域“極化”成一個商品流通整體,所以區域經濟發展促進現代物流的發展。

5.中國經濟發展現實促進了現代物流發展。一方面,中國的自然、人口、高新技術等資源分布不均衡,使得對物流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要求跨度極大,如“北煤南運”、“南糧北調”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是適應中國區域經濟協調均衡發展的客觀需要;另一方面,中國加入WTO后,開放分銷服務業,在對中國服務貿易業提出嚴峻挑戰的同時也創造了相應機遇,并促使國內不同區域、不同部門進一步消除彼此間的壁壘,加快分銷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步伐。適應這一改革與調整的現代物流業必然成為現代分銷網絡建設中的重點,同時,為生產領域的開放所帶動,適應現代生產需要的現代物流業也必然迅速發展。因此,擴大開放為中國物流業的全面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區域物流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是相互依存的統一體,現代物流屬于后發產業,它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系統。區域物流體系對區域經濟發展所起的重要支撐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現代物流業已成為某一區域的主導產業,從而帶動區域產業結構升級;二是由物流基地和物流園區形成的各種等級的物流中心成為地區大小不一的增長極,通過極化作用和擴散作用帶動區域內經濟增長;三是由物流中心和物流基礎設施線路形成的區域性物流網絡形成區域發展的“點—軸”開發效應。

1.現代物流帶動區域產業結構升級,逐漸形成區域主導產業。發展經濟學家羅斯托認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起飛的重要條件是要建立“起飛”的“主導部門”,經濟增長階段的更替表現為主導部門次序的變化。現代物流業的主體是由諸多節點和線路組成的網絡體系。物流主導部門的核心由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倉儲等行業組成。以點狀松散存在的要素組成物流網絡后,原來的點和點、要素和要素之間偶然的、隨機的關系隨之變成網絡成員間穩定的、緊密的聯系。一個結構穩定、高效運作的物流網絡,不僅可以減少組成要素之間的磨損和交易成本,減少用戶使用網絡資源和要素的成本,還可以放大要素的功能,提高要素和整個網絡的收益。現代物流在中國雖然剛剛起步,但潛在需求巨大,相對于傳統物流業,它屬于產業的優化升級。現代經濟發展對高質量、高效率物流服務的需求,將使傳統物流業獲得新的業務拓展領域,變單純的倉儲貨運為現代物流,這將為提高產業附加值走出一條新路。為此,隨著經濟和市場的統一化進程逐步加深、一體化供應鏈的建立以及先進的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發展現代物流業對提高產業的競爭力和確立區域經濟競爭優勢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作用。比如有些地區(如天津開發區)有引進外資的計劃與優勢,發展物流作為招商引資的一個有利條件,用以吸引其他地區或國外企業到本地區投資,形成地區經濟增長極。而區位優勢較為明顯的上海、深圳等地區則可把物流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本地區經濟。

2.區域性物流中心成為區域經濟增長極。根據增長極理論,區域經濟的發展主要是依靠條件較好的地區或少數產業來帶動,將這些地區和產業培育成增長極,通過它們的計劃和擴散效應帶動影響周邊地域經濟發展。這兩種增長系統都必須以優越的內外物流聯系為條件。物流中心或物流園區,既是自身增長極的形成過程,又是逐步開始發揮增長極作用的過程,其擴散作用可促成區域物流體系的建立。物流中心的增長極作用主要體現在:(1)區域經濟增長的帶動效應(包括后向效應和前向效應)。后向效應是指物流產業所提供的服務為其他產業的生產過程發揮作用而形成的關聯效應。如物流產業對所在地區的商業、物資、供銷、糧食、外貿等行業及地區經濟的所有行業的供應、生產和銷售中的物流活動的影響;前向效應是指物流產業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需投入其他產業提供的產品和技術而形成的關聯效應。如物流產業對物流新工藝、新技術、新原料、新能源、新裝備出現的誘導作用。(2)強化輻射效應與削弱吸收效應。瑞典經濟學家繆爾達爾將擴散效應表述為所有導致發展刺激向空間擴散的機制,及其對相鄰區域形成的積極推動作用;相反,吸收效應是指發展刺激本身對它周邊施加了消極影響。一直以來,運輸費用的分析在區域經濟理論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直接同距離問題相聯系并且與采購供應和產品銷售問題密切相關,而這些因素又可以通過物流發展加以改善。區域物流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區域要素稟賦的不足,為抑制極化效應創造了條件。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運費,使得企業的選址不一定集中在中心城市。這就無異于擴大了企業區位選擇的空間。而且隨著物資、信息、資金和人員的集散,又會直接推動餐飲、娛樂、金融、信息通信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最終也會對房地產開發形成新的需求,以商業房地產開發帶動住宅房地產建設。如地區經濟有特長,發展物流就能為特色產業增長極進一步創造條件,降低增長極產業的成本,提高其競爭力。

3.區域性物流網絡形成區域發展的“點—軸”開發效應。作為某一地區的主導部門,現代物流不是孤立發展起來的,它同與其有聯系的若干部門一起構成了一個主導部門綜合體系。區域物流網絡是由一些點和軸構成的,這里的“點”指各級物流中心,“軸”指由交通、通信干線連接起來的“基礎設施束”,在物流網絡形成過程中,社會經濟要素在“點”上聚集,并由線狀基礎設施聯系在一起而形成“軸”。“軸”對附近區域有很強的經濟吸引力和凝聚力。軸線上集中的社會經濟設施,通過產品、信息、技術、人員、金融等對附近區域有擴散作用。擴散的物質要素和非物質要素作用于附近區域,與區域生產力要素相結合,形成新的生產力,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在國家和區域的發展中,在“基礎設施束”上會形成產業聚集帶;由于不同國家及地區的地理基礎和社會經濟發展特點的差異,在“點—軸”空間結構形成過程中具有不同的內在動力、形式及不同的等級和規模。隨著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點—軸”必然發展到“點—軸—集聚區”。從縱向看,物流涉及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以及為以上各個環節提供裝備與配套服務的諸多領域,從而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網絡系統,現代物流產業通過對核心競爭力作用影響而最終促進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提升。從橫向看,物流服務幾乎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是一個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的基礎性產業,具有強大的經濟滲透帶動效應。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將會帶動物流基礎設施、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的投資,也會帶動機械、電子、信息和通信等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還會促進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以及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與變化。物流產業對區域經濟的拉動作用和對相關產業升級的促進作用有利于提高其基本發展與運行能力,因而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能夠形成區域經濟的比較競爭優勢。

綜上所述,物流在經濟活動中具有雙重功能,即從屬功能和引導功能。從屬功能表現為由多環節、多功能構成的物流系統必須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首先,區域物流體系是保證區域開發的先行條件。其次,隨著經濟發展和生產積累,區域經濟的發展速度加快,這就對區域物流的地域范圍和能力規模提出新的要求。再者,經濟格局在地域上的迅速擴展,以及經濟聯系的日益復雜,要求區域物流體系不斷完善以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這不僅表現為物流空間格局由點狀向網絡狀發展,而且還表現為區域物流系統內部各功能子系統效率的提高。引導功能是指物流對區域經濟結構、規模與空間布局的引導和反饋作用,實質上也是將區域物流體系優勢轉化為生產優勢的過程。區域物流體系的完善程度往往是吸引投資的重要因素。區域經濟越發達,對建立區域物流體系的需求就越大,區域物流體系就越完善;反之亦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zzjjzzjj视频全免费| baoyu122.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视频| 午夜爽爽爽男女污污污网站| 被民工蹂躏的雯雅婷|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中文在线天堂网| 日本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毛片在线免费播放|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视频观看| 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久久| 国产乱人伦app精品久久| 黑人巨大人精品欧美三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蜜芽| www.天天干| 小屁孩cao大人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av无码无卡免费| 日本vs黑人hd|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 西西4444www大胆无码| 国产寡妇树林野战在线播放|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2019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在线| 天堂在线最新资源| silk131中字在线观看| 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日韩欧美亚洲每的更新在线| 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99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