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8年以來,桐廬縣積極貫徹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落實省委關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決策部署,持續做優做實服務民營企業工作,大力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全省首設“企業家日”,先后兩批《桐廬縣“關心關愛企業家、助企強企增活力”春風12條》,重點破解民營企業稅費高、融資難、用工難等突出問題。同時創新設立“我們的早餐會”“我們的籃球賽”“走親連心三服務”等服務平臺,全方位打通政企交流綠色通道。2018年至今年一季度,共減免企業各類稅費4.5億元,降低各類成本1.4億元。在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第四輪抽樣調查評估中,滿意率、實現率和綜合評估均位居全省第二名。
一、變“面上指導”為“精準服務”,讓企業辦事更方便
一是開通企業直通服務熱線。開通642“91871”(就要幫企業)服務熱線,并入“967000”百姓熱線24小時受理企業問題建議,2個工作日內必須回復,并評估和通報辦理情況。自2018年12月27日開通以來,受理各類問題建議693個,辦結655個,辦結滿意率達100%。二是加速企業投資項目審批。首創投資項目“一站式”服務中心,推進“標準地+承諾制”改革,實現一般工業項目從拿地到開工前審批不超42天,其中阿爾法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從取得“標準地”至核發施工許可證僅39天。對縣級以上企業投資重點項目實行全程代辦;對列入年度計劃項目,供地時間不超3個月;對符合產業導向且承諾100天內開工項目,所有涉審中介前期費用(設計費用除外),按“以獎代補50%”考核給中介機構。三是健全企業精準服務機制。建立縣領導聯系“企業+項目+人才”一條龍服務機制,深化企業問題協調和企業服務專員制度,開展“百名干部走千企”調研活動,2018年以來,桐廬縣4138名黨員干部共蹲點走訪企業12000余家(次),協調解決實際問題396個。
二、變“單兵推進”為“整體發力”,讓企業負擔年年降
一是創新十項措施,加大減稅力度。落實增值稅稅率調整下降、小規模納稅人標準上調等稅改措施,出臺下限執行、延后征收、暫緩征繳等十條減稅措施。今年一季度共減免各類稅費1.59億元,其中減免土地使用稅240萬元,減輕企業用電成本約2000萬元,惠及企業322家。二是創新辦事流程,加快退稅速度。加快退稅審核進度,對出口退稅和民政福利企業退稅實現“當月受理、當月審核、當月退稅”。2018年,實行出口退稅賬戶質押融資,加快企業資金周轉,同比提速30%。三是創新扶持方式,推進降負深度。2018年,對歷史存量工業用地達到土地出讓合同約定容積率70%以上的,給予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首次登記,預計可為90余家符合條件的企業補辦不動產登記手續,涉及工業用地近500余畝,打通資產變資本通道。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工業項目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配套費實行延后或暫緩征收,預計可釋放企業流動性資金2億元。對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用地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出讓最低限價標準的70%確定土地出讓起價。截至目前,已按最低限價出讓用地7宗,面積265.2畝,減少企業用地成本2097.5萬元。
三、變“單一渠道”為“量身定制”,讓企業融資更快捷
一是豐富金融信貸產品。構建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推出稅銀貸、循環貸、創業貸等信貸產品,推廣專利權質押模式,新成立民間融資服務機構1家。今年一季度新增小微企業貸款14.1億元,同比增加3.56億元;企業貸款余額268.53億元,同比增長15.56%。二是擴大轉貸基金規模。2018年前三季度,中小企業轉貸基金規模從3000萬元增至1億元,并實行“0”費用轉貸,轉貸利率由1%/天降至0.5%/天,最快可在1小時內辦結,2018年至今共完成轉貸服務540筆,涉及轉貸資金17.8億元,為企業節約成本近千萬。三是深化合作融資服務。在桐廬農商行試點,與鄉鎮(平臺)共同建立轉貸基金,推出易轉貸、增信貸、應急轉貸等產品,實現“當天申請、當天轉貸”,滿足企業各類轉貸需求。其中易轉貸推出5個月來,已為企業發放貸款198筆,涉及金額3922萬元。
四、變“事后補救”為“提前介入”,讓企業生產有保障
一是嚴厲打擊黑惡(勢力。突出工程招投標、高利放貸、行業壟斷等重點領域,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打擊借經濟糾紛危害企業人身安全和強攬工程、強行阻工等違法犯罪行為。目前,已搗毀涉企犯罪集團3個,移送起訴涉黑組織1個,采取刑事強制措施44人,追回涉案金額216萬元。二是保障企業正常用工。破解企業招工難、用工難等問題。2018年,舉辦各類招聘會41場,服務企業1141家次,達成就業意向4244人;赴凱里、榕江、黎平等地舉辦4場勞務協作招聘會,共招募黔東南籍企業員工1017人。同時,落實援企穩崗補貼扶持政策,惠及企業311家。三是防范企業兩鏈風險。建立防范金融風險暨網絡借貸風險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開展排查處置工作,完成清收或風險處置企業8家。建立企業涉險與破產司法處置府院聯動機制,防止將經濟糾紛當作犯罪處理,將民事責任變為刑事責任。
五、變“物質富裕”為“精神富有”,讓企業臉上更有光
一是特設企業家日,提升堅守實業榮譽感。將每年12月27日定為“桐廬企業家日”。首屆“桐廬企業家日”舉行“五個一”系列活動,即“一場圖片展、一次座談會、一輪特色體檢、一個招待晚宴、一臺表彰晚會”。其中,20名民營企業家被授予“扎根桐廬堅守實業30年優秀企業家”稱號。二是破解引留才難題,增強企業人才歸屬感。創新高技能人才分類評定辦法,認定各類人才763人,建設人才公寓84幢,2018年發放各類人才補貼2500萬元。成立勞模工匠協會,評選表彰勞模和工匠241名。實施《桐廬縣高層次人才子女入(轉)學辦法》,為企業解決高層次及高技能人才子女就學難等問題167件,滿意率達100%。開設醫療機構“杰出桐商”醫療服務“綠色通道”,企業家憑“健康綠卡”即可享受掛號、繳費免排隊等服務。同時,縣財政每年出資100萬元,設立企業家體育健身專項資金。三是注重新生代培養,激發創二代使命感。設立首批50萬元“新生代”企業家培訓基金,建立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吸納會員113名,選派優秀會員參加北大“品質杭商”研修班、杭商學堂等培訓。同時,舉辦經營管理高級研修班、建峰總裁座談會,提高新生代企業家管理水平。
作者:王罛 單位:中共桐廬縣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