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電子商務優勢與阻礙因素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電子商務是一種人類突破現有發展空間的最先進的流通方式,能在網上創建、管理并擴展商務關系,是實現消費者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方式。農業電子商務是利用計算機和因特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為從事涉農領域的生產經營主體提供在網上完成產品或服務的銷售、購買和電子支付等業務交易的過程。當前,農產品流通已成為我國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如何促進農產品市場流通、降低農產品交易成本、保障農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是亟待解決的重大而現實的問題。近年來,浙江省各地都在積極探索農產品電子商務,但也碰到許多困難與問題,以下就當前農產品電子商務過程中所面臨的障礙因子作些分析,并提出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模式進行探討。
1農業電子商務的潛在優勢
農業是典型的傳統產業,具有地域性、季節性、生產經營分散、產品標準化程度低等特點,存在著較大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發展農業電子商務能夠消除傳統商務活動中信息傳遞與交流的時空障礙,將有效推動農業產業化步伐,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作用和優勢。
1.1降低農產品交易成本
農業電子商務可以減少農產品流通過程中買賣的第三方或中介組織的介入,農民與消費者通過因特網可以直接進行交易,減少了中間交易成本。流通鏈中的所有組織幾乎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從互聯網上獲得所需信息,減少了中間商周轉,縮短了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距離,與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方法相比,成本降低、環節減少且交易速度加快,從而節省費用,提高了農產品流通效率和經濟效益。
1.2打破農產品區間限制
農業電子商務能打破傳統農產品交易中信息傳遞與產品流通過程的區域和時間限制,使農業經營主體沖破條塊分割的農產品區域市場限制,進入跨地區乃至跨國界的網絡銷售,讓交易雙方對產品的選擇擴展到最大范圍。在時間上,可24小時無間斷進行交易運作。在產品交易過程中還能擺脫語言和人際交流帶來的不便,縮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1.3減少農產品生產盲目性
農業的市場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農業信息傳遞速度緩慢、信息不準確性等多種因素引起生產和經營的盲目性所造成。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可利用強大的網絡功能跨越時間和地域的障礙,使農業生產者能夠及時了解市場信息,根據市場需求合理組織生產,以減少乃至消除農業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從而避免因產量和價格的波動帶來的效益不穩定,使農業生產行為變得智能、快捷。
1.4實現農產品流通規模化
發展農業電子商務,農民不是以單家獨戶出現,而是將農產品委托給配送中心統一組織銷售和交易,能夠將少量的、單獨的農產品交易規模化、組織化。配送中心對農產品進行統一的質檢、分級,采取明碼標價,從而也保證了農產品質量。同時,交易的一方是農民群體,另一方是企業組織,雙方地位平等,各自的利益都能夠得到充分保證。
2農業電子商務障礙因子分析
隨著農村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信息化步伐隨之加快,不少企業和消費者開始涉足網上沖浪,嘗試網上營銷,但多數企業和農戶網上推銷農產品會遇到許多困惑,甚至遭到冷遇,農業電子商務在市場定位、平臺選擇、營銷策略、外部環境、自身條件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2.1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落后,農民信息意識薄弱目前,農村寬帶普及率不高,信息孤島現象嚴重,農業信息進村入戶還面臨著“最后一公里”問題,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與電子商務發展的要求相差較遠。物流業剛起步,物流服務范圍僅限于縣城區域,絕大部分鄉、村缺少物流體系支持,極大地限制了農村地區電子商務活動中農產品的配送。網上銀行服務業同樣落后,農村信用合作社普遍沒有開通網銀支付業務,無法實現網上交易。以上虞市山區農村為例,真正能上網的農民也不多,且受文化程度和自身素質的制約,農民信息意識觀念淡薄。部分農民根本不了解網絡優勢,甚至擔心農產品網絡銷售的不安全,怕上當受騙。這些成為限制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原因。
2.2農產品質量標準化程度低,農業經營規模偏小受自然條件影響,農產品生產區域和生產者相對分散,加上農產品種類繁多,品質評價存在較強的主觀因素,產品標準化程度較低,且農產品多數為鮮活產品,不方便貯運。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化偏小,專業化程度低,農業經營主體受傳統農產品生產方式的慣性影響,極易造成生產與市場需求的脫節,單個農戶、小規模農業組織搜集、捕捉、分析市場信息的能力差,產品加工、儲存、保鮮、包裝綜合利用能力不足,擁有優質農產品數量不多,開展農業電子商務活動的能力弱。這些缺陷極大地阻礙著農業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
2.3農業電子商務缺乏規范,交易存在安全風險由于電子支付、網上銀行都是網絡時代的新生事物,國家對于如何監管這類業務缺乏經驗,對其所涉及的技術問題缺乏了解,沒有較規范完善的監管規則。網上交易信用機制和約束機制尚未建立,信任的缺失已成為當今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障礙因子。近年來消費者對企業和商家的信用投訴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網上支付風險給農民網上從事經貿活動帶來很大影響。這些安全和風險問題都是影響農產品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
3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模式探討
近年來,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快速推進,尤其是實施浙江農民信箱工程,在信箱系統中設置農產品買賣功能,開辟網上農博,組織農產品每日一助供求信息服務活動等,逐漸成為全省農產品網上交易的綠色通道。在浙江省東部的上虞市農村,各地農民都在試用電子商務,進行有益嘗試。農業電子商務大致可創建以下三種發展模式:
(1)創建農產品網上產銷對接直銷模式。農產品貿易由傳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方式向現代電子商務模式發展,農民只要通過農業電子商務就能把自產的農產品直接放到網上進行交易,這種交易被稱為“直接經濟”、“零距離經濟”。針對千家萬戶農業生產實際,利用浙江農民信箱專門研發的網上推銷和網上采購功能,農民只要注冊農民信箱就可在平臺上農產品買賣信息,系統就能使產銷用戶直接對接,并能利用多種方法找到配對。全省農民信箱實施近五年來,已累計各類農產品買賣信息131.8萬條,達成農產品網上交易額66.5億元,成為有浙江特色的直接、方便、快捷的農產品網上市場。全省各地農民可充分利用該信箱系統,廣泛收集各類組織開展農產品預供信息和產銷信息,進行網上直銷。
(2)創建農產品網絡平臺促銷模式。農民可充分利用浙江農民信箱網上農博會平臺,按產品類別開展網上促銷。在信箱系統中還設立產品攤位,信箱用戶只要免費注冊后采集、上傳產品信息,就可擺攤促銷自己特色農產品。隨著現代農業發展步伐的大力加快,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涌現,與傳統農民個體相比,農業種養銷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在農業電子商務方面有著許多潛在優勢,這些經營主體可建立或通過農業信息網站平臺開展網上主體形象宣傳,精品推薦,擴大農產品網上影響力和知名度。也可利用市、縣農業網站供求欄目開展農產品預供信息,在網上進行農產品促銷。有一定規模和經營實力的農業主體甚至可運用網站發展網絡廣告業務來擴大訪問量、增加社會關注度,不斷拓展農產品網絡銷售途徑。
(3)創建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模式。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模式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是農產品銷售的最新形式,它不僅能幫助企業、農戶實現和千變萬化市場的有效對接,解決農產品流通中“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改善農產品流通狀況,促進農產品貿易,促使農民在市場營銷中獲取更大的利潤,而且通過農產品電子商務能夠及時獲取市場行情,降低營銷成本,提高生產經營效益。創建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模式,一是要選擇合適的網絡平臺,組織營銷活動。如建立企業農產品網上黃頁,在網絡平臺上企業信息和產品信息,大型農業集團還可建立現代農業網站,為農產品交易提供網絡信息服務,開展網上訂單、客戶管理等業務。二是要建立農產品品牌,推薦農業精品。以市場需求引導發展精品農業,營銷具有自身特色的、品質純正的優質農產品,建立品牌,達到質優取勝,培育一批消費群體。三是要提供優質服務,培育網上信譽。網上營銷要講究信譽,不能坑騙顧客,在產品、包裝、貯運等環節中以優質的服務贏得顧客的好評,進而引來生意,帶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