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內部貿易跨國公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部貿易一般被視為跨國公司的經營秘密,很難對其進行準確的統計。江小涓在2000~2001年主持了一系列對在華跨國公司的調研項目。被調查對象中52%的生產最終產品的企業將絕大多數產品仍返銷回母國;在生產中間產品的企業中,約61%的企業為其所屬跨國公司內部的其它企業提供出口產品;在以進口零部件為主的企業中,約47%的企業向其所屬跨國公司內部的相關企業進行采購。這些數據間接地反映出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在我國經濟中的巨大規模。如此巨大的規模必然對我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違背了我國招商引資的初衷。
(一)內部貿易通過轉移價格手段侵吞我國的經濟利益。轉移價格是指跨國公司內部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在進行商品或勞務交易時,以實現公司整體利潤最大化的戰略目標,在公司內部所實行的價格。這種定價機制破壞了正常的貿易秩序,嚴重損害了我們東道國的經濟利益。據國家稅務總局估計,跨國公司轉移價格使我國每年稅收流失至少300億元。
(二)內部貿易實現跨國公司在我國部分行業的壟斷地位一些來華的跨國公司為了迅速打開我國市場并站穩腳跟,其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可以通過內部貿易給予其在原材料、零部件、技術等方面的低價補貼,以降低該子公司的生產成本,有時甚至變相對其注入資本,增加其競爭優勢,達到占領我國市場的目的。跨國公司的這種全球經營戰略使得其在我國對軟件、軟包裝、感光材料等行業已經實現了較高的壟斷。
(三)內部貿易降低了我國引進外資的關聯效應我國大力引進外資,本是希望通過外商的投資帶動本地上下游關聯產業的發展。而跨國公司的全球經營戰略歸根到底還是為了其自身利潤的最大化,內部貿易更加有助于其降低風險,節約成本。利潤最大化驅使他根本無意扶持我國關聯產業的發展。
(四)內部貿易不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我國實行對外開放,引進外資,起初是希望用本國的市場換取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從而對我國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然而,跨國公司為了保持其技術優勢,嚴控關鍵技術,在合作中,我方一般只能參與簡單的加工裝配環節,這使得我國“市場換技術”的效果不理想,產業結構根本無法升級。
二、我國應對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措施
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破壞了正常的貿易秩序,給我國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失。我們雖然不可能也不應該阻止跨國公司在我國的發展,但必須重視他的內部貿易。應該充分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防范與規避,使跨國公司真正有助于我國的經濟發展。
(一)整治跨國公司轉移價格由于轉移價格涉及國內外的眾多信息,并且比較隱蔽,使得對它的監管存在一定的難度。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加強信息化建設。要想整治轉移價格,信息是關鍵。稅務部門應借鑒學習國外的經驗,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建立健全信息網絡系統。構建國家級反轉移價格數據庫,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為稅務部門提供充分、全面的外資信息。其次,建立和健全審計制度。任何企業的經營狀況最終都要在企業的會計賬目中反映出來,跨國公司操縱的轉移價格當然也不例外。因此建立科學的、完善的財務審計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對外資企業財務的監督和管理,起到遏制轉移價格的作用。再次,強化“當地化”的要求。可對跨國公司生產的最終產品提出“當地含量要求”。即規定,在我國境內的外國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其使用我國的原材料等必須達到一定的比例。這直接打破了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鏈條。
(二)防范跨國公司的壟斷行為首先,我國應充分學習世貿組織各項規則的內涵,加強制定并完善反壟斷法、反傾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法律,為我國有效制止跨國公司的不正當經營行為提供法律保障,維護公正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其次,政府要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并建立起科研激勵機制。鼓勵國內企業提高自主研發水平和技術能力,打破跨國公司的技術壁壘。
(三)優化投資結構不合理的投資結構也會導致內部貿易規模的增大。改革開放至今,跨國公司大量投資于我國的初級產業部門,致使我國產業結構低級化、不合理。政府應該進一步完善行業進入的審批程序,通過各項政策鼓勵跨國公司投資于石油化工、機械等深加工、附加值高的行業。同時,培育扶持新興的國內企業,營造健康的競爭性的市場環境,促進跨國公司在自由的競爭環境下主動向我們轉讓先進的技術,從而有效地帶動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綜上所述,面對跨國公司內部貿易規模的日益加劇,我們應該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防范,相信隨著相關監管體系的完善、國家各項政策的優化、國內企業的自我創新進步,跨國公司和作為東道國的我國必將呈現雙贏的局面。
作者:張蕓單位:鹽城高等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