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特色農業集體經濟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湖南特色農業發展環境分析與評價
(一)資源環境分析湖南省位于南嶺山脈中段與長江中游之間的內陸腹地,地質構造復雜,地表組成巖種類多樣,湖南境內水系發達。擁有全國第二大的淡水湖(洞庭湖),起著調節長江水量的重要作用。還有湘江、澧水、資江和沅江4個水系匯集流入洞庭湖并且還連接長江,全省擁有的水量是南方9個省份最多的。在全省土地中,各種常態地貌齊全,一般山丘、岡坪多呈垂向層狀和水平鑲嵌的組合狀況,形成了復雜多樣的農業地貌環境。湖南省幾乎全部位于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熱量豐富,且光、熱、水配合相當良好,農業氣候資源利用效率高;同時,由于經緯水平分異和山丘區垂直分異的直接影響,湖南的植物區域成分復雜,土壤類型多樣,植物和農作物的種質資源極為豐富。種子植物約5000種左右,全省木本植物達1900多種,約占全國總數的25%,茶葉僅一個南岳衡山就有20多個地方品種。還有湘西那一片的茶葉種植更是品種良多了。這些都為湖南區域特色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源基礎和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
(二)交通環境分析湖南地處南嶺山脈中段與長江中游之間的內陸腹地,介于華南經濟圈和華中經濟圈的之間,地理區位優勢相當明顯。湖南的公路,鐵路,航空,水運非常的發達,更是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網中的三縱六橫,市州均實現高速公路和高等級公路的4小時訪問圈。在水運上也已經形成了以湘水、資水、沅水和醴水為主體的洞庭湖現代水系交通運輸,并可通江到達海;京廣、枝柳、湘贛、湘黔、湘桂、洛湛還有貴福、渝懷等主要鐵路干線,并且上昆、京珠、衡昆等高速公路以及許多的國道、省道公路線相互連接,這對于開拓湖南特色農產品市場是非常有利的。
(三)技術環境分析湖南省的科研和教育資源是比較豐富的,省內的農業科研及農業教育體系也已經比較完善了,這為湖南區域特色農產品的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人才支持。目前,湖南全省共擁有中科院亞熱帶區域農業研究所、湖南農科院等263個農業科研機構,其中,僅僅省級的農、牧、漁類的獨立科研機構就有18個,擁有約2000名科研技術人員,聚集著袁隆平、官春云、劉蕩、王克林等眾多知名農業科技專家,幾千名教學科研人員創造并積累了一大批居全國乃至世界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培育出了一大批各級各類農業專業人才。
(四)政策環境分析首先,將特色農業列為全省進行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發展實施項目,并直接由省府規劃了優質水稻基地縣、優質玉米縣和優質蔬菜基地縣等的科技示范基地,還在江永、瀘溪、湘潭、祁東等地開發香柚、優質棗、優質柑、湘蓮、黃花等特色農產品。其次,已制定了全省的無公害特色農產品開發的“十二五”規劃,并明確要重點加強發展無公害蔬菜、水果、茶葉、水稻、畜禽等產品的生產開發,建設了100多個重點無公害標準化農產品示范基地,并在全省進行大量生產無公害類型的農產品,這可見湖南省政府對特色農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二、湖南省農業特色化的對策
(一)依靠品牌企業帶動促進特色農業產業化特色農業產品實現價值的載體是品牌的建立,而提升產品質量和推進農業生產的標準化都是產品品牌建設的有效手段。面對農業發展新階段的各種變化,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而進行的農業產業轉移中可以依靠質量好、品牌好的地區轉移。相對于農業產業化,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產業化就更加針對市場的需求和更加專業化的地域生產,這些在農業科技和產品品質的提升,并進一步去提高市場化程度等方面更具優勢,更加容易實現農業生產的價值。這也是特色農業產業轉移所需要的。通過產業轉移形成一定特色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產業鏈保障了特色農產品投入產出和資本轉化,更加有利于特色農業的發展。湖南省已經有金健米業、油中王、童胖子醬板鴨、益陽松花皮蛋、東江魚集團、益陽普華紡織有限公司等著名品牌企業。可以依靠這些企業,在它們的帶動下形成集科研、種植、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不斷地發展和完善這特色農業產業鏈。
(二)借助政府的引導進行特色農業區域集聚化布局政府、農民和企業是農業產業發展的三大主體,它們在農業發展中分別有著不同的作用。進行區域特色農業的發展,對政府而言,首先是要提供促進特色農業發展的政策與適合的市場制度環境,對比給予特色農產品的加工稅收政策優惠,并開通相關的綠色運輸通道等。其次要深化特色農業的融資渠道,改變比較單一的投資模式,可以去吸引和借助銀行資金和社會各種風險投資資金去發展特色農業,形成一條以政府為引導,特色農業的發展多元化的投資機制。最后要重點扶持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特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農村農產品市場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政府的這些政策是特色農業進行區域集聚化產業轉移的根本保證。
(三)知識化和技術化是特色農業發展的關鍵特色農業技術化不但包括生產管理的技術化還包括了市場的信息化,不管是在傳統的特色農業如水產農業、綠洲農業、旱地農業,還是新興的都市農業、休閑農業、生態農業、旅游農業等等,整個過程的系統化技術化的生產管理是使得其活躍的關鍵。一方面,在一個地區的發展特色農業的過程中,要努力去提升質量產品的品質,以技術去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附加值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動力,高的附加值是特色農業可以和其他新興行業媲美的資本。另一方面,在管理上面也需要技術化的知識化,比如,在質量的檢測和一些預防,還有一些市場信息的收集都是需要的。這是信息的時代,知識化是信息化是發展的根本。
(四)加強農村合作社建設是特色農業發展的基礎建設和發展農村合作社有利于各自經營的農戶聯合起來共同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幫助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的穩定和農業的發展,尤其是對于特色農業。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單獨的農戶很難獲得較為全面的市場信息,這就使得他們會有一定的程度上與市場脫離,這對于特色農業來說的非常致命的。信息只是合作社的一方面優勢,它還可以在合作戶之間的技術的共享和資金上的聯合。比如會員費作為發展基金可以用來搞基礎性的建設。
作者:趙曉軍吳波譚偉建單位:湖南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南華大學保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