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口遷移和區域經濟增長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引入人口遷移的收斂模型
人口遷移使得一個經濟的人口和勞動力供給發生變化,這種遷移或與資本流動類似,像資本從低報酬率的地方流動到高報酬率的地方一樣,勞動力也趨于從低工資率的地方流動到那些具有高工資率的地方。我們把人口遷移引入到封閉經濟的索洛—斯旺模型中,允許人口流動,但是假設經濟對國外資產和產品是封閉的。
2實證分析
2.1模型選擇根據前文所述的理論,我們分別建立模型,模型具體形式如下。
2.2變量和數據來源本文選取的樣本為1995~2010年,每一個時間跨度T為5年,具體是1995~2000,2000~2005,2005~2010。人口遷移的數據來源于《中國2010人口普查資料》、《中國2000人口普查資料》、《2005年全國家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和《199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其他數據來源于歷年《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歷年《中國統計年鑒》以及各省歷年《統計年鑒》。(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yit本文使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作為衡量各個省份的經濟增長的指標,由于其數值都是按照當年價格計算的,故使用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進行平減,以得到各省消除了物價上漲因素的實際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測度不同區域穩態水平的條件變量Xit-T根據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一個經濟的穩態人均產出取決于生產函數、資本儲蓄率、人口增長率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檢驗經濟增長收斂的過程中也需要考慮這些問題,本文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選取了以下因素進行分析。①資本儲蓄傾向。儲蓄傾向越高的地區,其經濟增長速度就越快,穩態人均產出水平就越高,因此地區間儲蓄傾向的不同會擴大地區差距。我們引入物質資本儲蓄率(Savit-T)指標,定義其為資本形成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可以預期這個解釋變量在回歸方程中的系數為正數。②投資效率。我們把投資效率(Invit-T)指標定義為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占資本形成總額的比重,該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當前技術水平狀況,因此可以預期這個解釋變量在回歸方程中的系數為正數。③產業結構。由于第一產業的生產效率和人均收入水平顯著低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所以一個地區的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高,則對應一個低的穩態人均產出水平和低的經濟增長速度。我們引入第一產業比重(Agrit-T),定義其為第一產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可以預期這個解釋變量在回歸方程中的系數為負數。④人力資本。人力資本在經濟增長中處于重要地位,Romer(1990)認為在一個經濟中,人力資本作為一種知識投入品會產生新的產品和思想,并導致技術進步,在知識生產中具有規模效應,這使得具有較高人力資本的地區傾向于產生更快的技術進步和增長速度。人力資本的測度存在較大分歧,本文引入受教育程度(Eduit-T)來測度,定義其為各省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6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可以預期這個解釋變量在回歸方程中的系數為正數。⑤市場化程度。市場化程度反應了微觀經濟主體活力的情況,市場化程度越高則意味著微觀個體能夠理性決定自己的經濟活動,最求最大的經濟利益,從而對這個地區的經濟增長將產生正向推動作用。我們定義市場化程度指標(Soeit-T)為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工業產值占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它是市場化程度的一個逆指標,可以預期這個解釋變量在回歸方程中的系數為負數數。⑥基礎設施水平。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作為物資資本直接參與生產,對于提高社會生產能力以及加快經濟增長速度都有顯著作用。我們定義基礎設施水平指標(Infit-T)為鐵路密度(人均鐵路里程數),可以預期這個解釋變量在回歸方程中的系數為正數。⑦外商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不僅會帶來資本形成和積累,更會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所以外商投資直接投資越多的地區,技術進步也就越快,經濟增長速度也就越快。我們定義外商直接投資指標(Fdiit-T)為1978年以來外商直接投資累計額的自然對數,可以預期這個解釋變量在回歸方程中的系數為正數。(3)人口凈遷移率mit我們定義人口凈遷移率為時間(t-T)到t之間進入該地區的凈移民數與期初(t-T)總人口的比值。如果人們遷移行為對工資率足夠敏感,那么遷移會加快經濟收斂速度。
2.3計量分析結果本文采用個體固定效應固定截距模型來估計上述面板數據,因為隨機效應假定未觀測效應與等式右邊的解釋變量不相關,固定效應則不需要這種嚴格假定,它允許未觀測效應與解釋變量可以存在任意相關關系。估計結果如表1所示。模型一是絕對收斂模型,很顯然該模型的結果不支持絕對收斂的假說,我國省際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發散的,但是并不顯著,模型的擬合精度非常差。正如前面理論分析結果所顯示的一樣,收斂理論模型都暗含著條件收斂。模型二是條件收斂模型,從分析結果上看,我國省際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顯著收斂的,收斂速度為5.8%,其中產業結構、物質資本儲蓄率、投資效率、人力資本水平、市場化程度、外商直接投資水平以及基礎設施因素,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解釋了我國經濟增長的區域差異。模型三是將人口遷移因素放入到條件收斂模型中,可以看到人口遷移對經濟增長影響顯著,保持遷移因素不變,區域經濟收斂速度大幅下降(從5.8%下降到2.7%),所以人口遷移對于加快區域經濟收斂作用是顯著的。同時,我們看到回歸方程的受教育水平、外商直接投資和基礎設施,這三個因素對經濟增長影響變得不顯著了,這可能是由于人口遷移變量和這三個變量存在共線性,也就是說人口遷移除了受遷入地工資率的影響,還受到受教育水平、外商投資水平和基礎設施水平等其他因素影響,而人口遷移對于收斂作用的影響主要是其對工資率的敏感程度決定。
3結論和政策建議
根據表1的回歸結果,我們可以分析各個因素對于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從而為縮小地區間差距提供一些政策建議。首先,物質資本儲蓄率、投資效率、第一產業比重、教育水平、市場化程度、基礎設施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資,這七個變量對均對地區經濟增長有影響作用,其中物質資本儲蓄率的影響最顯著。(1)物質資本儲蓄率是影響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我國的物質資本儲蓄率相對較高,但是分布并不平衡,這是導致我國區域經濟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因此,通過加大經濟落后地區的投資力度可以促進地區的平衡發展。(2)投資效率對經濟增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西部大開發過程中,西部投資率超過了東部,但東西部經濟發展的差距并沒有顯著縮小,所以經濟落后地區要提高投資效率。(3)第一產業所占比重的增加對經濟增長起到了反向作用,它是拉大我國地區差距的主要因素。由于第一產業的人均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因此落后地區加大產業升級,降低第一產業增加值和就業人數在國內生產總值和全部勞動力中的比重,加快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是縮小地區差距的有效方法。(4)教育水平的提高對經濟增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人力資本投資對長期經濟增長至關重要,落后地區不應著眼于短期利益,將資金和人才大量用于物質生產,而應著眼于長期利益,將資金和人才合理分配于物質生產部門和教育部門,促進經濟長期穩定發展。(5)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對地區經濟增長有顯著的影響作用。本文采用的是國有工業占總工業產值比重指標,它是一個逆指標,當它越大則說明政府對市場的干預程度越高,回歸結果顯示國有企業所占比重越高越不利于地區經濟增長,換句話說,市場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地區經濟增長。所以,縮小地區差距并不僅意味著資金的投入,還必須恰當地定位政府的職能,加大市場機制對資源的配置作用。(6)基礎設施水平與經濟增長有顯著的正向關系。西部大開發實施前后,我國西部落后地區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相對中東部地區,基礎設施依然十分落后,因此繼續加強西部落后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對縮小地區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7)外商直接投資對經濟增長有一定促進作用。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地區差異十分顯著,這是造成我國地區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西部落后地區應該改善投資環境,創新招商引資方式,處理好內資和外資的關系,從而實現我國經濟協調穩定的發展。其次,人口遷移可以提高勞動力的配置效率,從而提高全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更主要的是可以顯著縮小地區差距,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因此,必須構建和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消除人口流動的障礙,促進勞動力市場的完善,鼓勵區域間人口流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1)明確“以人文本”的發展觀,積極為遷移人口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保護其合法權益促,為其創造良好的生活、生產和創業條件。(2)加快戶籍制度的改革,逐步放開戶籍限制,降低人口遷移的制度成本,完善就業制度改革,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3)加強對遷入勞動人口的素質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促進人力資本的積累,構建完善的勞動力供需信息平臺,提高市場對人力資源的配置效率。
作者:蔡陽單位:天津財經大學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