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經濟增長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模型設定
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能源和環境是無法繞開的兩大問題,因此,本文在利用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理論進行地區經濟增長績效問題研究時,將此兩因素置于TFP研究框架之中。數據包絡分析法(DEA)作為研究TFP問題的首選方法,具有不必先設生產函數的具體形式和無需考慮各類投入產出及環境污染之價格信息的優點,所以本文也采用基于DEA方法的盧恩伯格生產率指標測算江、浙、滬三地2003~2012年的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1.1改進型盧恩伯格生產率指標(MLPI)本文在構造技術前沿面時,以江蘇、浙江、上海三地為決策單元。本文采用的基于差分結構的盧恩伯格生產率指標(MLPI),是一種非徑向和投入松弛導向的方向性距離函數。MLPI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可以將各投入要素利用生產率在綠色TFP增長中的貢獻分解出來,因此,采用MLPI進行研究可以挖掘隱藏在我國地區經濟增長背后的更多深層次信息。假設在T時間段內有N個決策單元,使用M種投入獲得S種產出,針對待評決策單元o,則可以通過以下線性規劃計算得到在t時刻的方向距離函數。
1.2改進型盧恩伯格生產率指標(MLPI)的分解利用MLPI所具有的特點,可以在全要素框架下對TFP進行分解,從而得到各投入要素的生產率。
1.3環境污染的處理由于自然環境也是一種資源,其吸納和沉積環境污染物的功能發揮了社會資本的作用,可以視環境污染為決策單元獲得期望產出所必須承擔的環境成本投入(陳詩一,2011)。所以本文將環境污染視為一種生產要素投入。
1.4生產前沿面的構造本文在構造生產前沿面時,采用的是序列DEA方法。
2數據及變量描述統計
本文選擇浙江、江蘇和上海三地區作為生產單元,投入產出變量的選擇及數據來源界定如下:第一,資本投入。本文用資本存量作為資本投入量指標。以1952年不變價格對2003~2012年三地區的資本存量進行了換算。第二,勞動投入。由于無法準確獲得勞動時間投入以及勞動報酬方面的數據,因此本文以各地區年末就業人數作為勞動投入指標。第三,能源投入。本文用各地區能源消費總量來衡量能源投入,數據來源于2003~2012年《中國統計年鑒》,已經對不同類型的能源進行了折標煤計算。第四,環境污染。在已有研究中,對環境污染變量的選擇具有較大的彈性。分析江、浙、滬地區的產業結構,可以看出是一種主要環境污染物,因此本文以排放量作為測度環境污染的指標。第五,經濟產出。本文采用三地GDP作為經濟產出指標。以1952年不變價格對2003~2012年三地區的GDP進行了換算[3],確保統計口徑一致。三地投入和產出變量數據的描述統計特征如表1所示。
3實證測算及結果分析
3.1全要素總體視角下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分解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將能源與環境因素引入到地區TFP測算之中,能更全面、客觀地反映地區經濟增長質量水平和經濟發展模式的不同[4]。如表2所示,2003~2012年三地區綠色TFP實現了年均0.96%的增長,累計增幅達到8.64%。但樣本期內技術效率持續退化,年均降幅0.85%,累計降幅為7.65%;然而技術進步指數一直保持上升態勢,年均增長1.92%,與基期相比,實現了17.28%的累計增幅。由此可知,技術進步在2003~2012年江、浙、滬三地綠色TFP增長中發揮了主要作用,而技術效率則起到了阻礙作用。這說明技術進步特別是要素利用、節能減排領域的工藝改革與設備更新能夠有效促進綠色TFP增長。資料來源:根據2003~2012年各期《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能源統計年鑒》以及江、浙、滬三地區統計年鑒整理得到。
3.2各投入要素視角下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分解利用盧恩伯格生產率指標的可加性,將2003~2012年江、浙、滬地區綠色TFP進行分解,綠色TFP及各要素利用生產率的分解情況詳見表3。進步。2003~2012年,資本、勞動、能源和環境利用技術效率全部出現負增長,年均分別下降0.79%、0.26%、0.38%、0.72%,其中資本利用技術效率下降負面的影響最大,而勞動技術效率下降的影響最小。2003~2012年間,資本、勞動、能源和環境利用分別實現了年均1.29%、2.92%、1.15%、1.56%的技術進步,其中勞動利用技術進步對整體技術進步促進是最大的,能源和環境利用技術進步對整體技術進步的貢獻也超過了39%。從發展趨勢來看,正如表3所示,要素利用的技術進步指數不斷上升形成了江、浙、滬三地區綠色TFP增長的主因。
3.3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地區差異性江、浙、滬三地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相對應的綠色TFP增長也存在地區差異性。因此將江、浙、滬三地分開,分析地區綠色TFP增長的地域差異,結果如表4所示。從江、浙、滬三地分別來看,如表4所示,2003~2012年間地區綠色TFP年均增長率均為正值,表明這三地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其中,上海的綠色TFP增長速度最快,達到了年均4.41%,說明上海的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關系更為和諧。而浙江的綠色TFP年均增長率還不到上海的三分之一,只有1.15%,這也充分說明地區綠色TFP增長呈現出異質性特征。
4結論及政策含義
技術進步是各類要素利用生產率提升的主要源泉,技術效率下降則抑制了各類要素利用生產率的進一步增長。我國綠色TFP的增長主要是由技術進步來推動,其中勞動利用生產率的提升對綠色TFP的貢獻最大,環境利用生產率次之,但也超過了資本利用生產率和能源利用生產率對綠色TFP的貢獻。并且,地區綠色TFP的增長呈現出顯著的異質性,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各要素利用生產率對綠色TFP的貢獻不同。我們的研究可以作為制定經濟發展政策的證據。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過程中,需要全面考慮各要素利用生產率對TFP的貢獻,尤其是要全面提升我國的勞動生產率,并注重技術進步的提高,這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作者:張軍璞單位:紹興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