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公共服務下高校行政管理改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校行政管理是一個系統性工程,行政管理效率、服務意識、管理模式等都關系到高校各項工作的執行和落實,關系到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也關系到整個學校的長遠發展。本文將從新公共服務理論的視角出發,探索改進學校行政管理的可行路徑,促進學校整體可持續健康發展。
當前,高校行政管理隨著高等教育的變革,存在著諸多亟待重視、解決的問題,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效果,深入涉及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教師隊伍的發展、科研水平的提升等方面。發現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問題、找出制約行政績效的因素并研究相應對策,對于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推動高校行政管理完善的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在新公共服務視角下,運用新公共服務理論,探求改進高校行政管理的路徑。
1新公共服務理論的具體表現
“新公共服務理論”推崇公共服務精神,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價值,重視社會各組織的溝通協調。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基本觀點:
1.1政府的職能是服務,而不是掌舵
在新公共服務理論家看來,過去的政府更多的是控制了社會管理的方方面面,事無巨細地參與日常公共事務,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復雜性日益體現,各種社會利益糾纏,需要政府提供能平衡社會各方利益的政策,來處理紛繁復雜的社會事務。因此,只有通過集體努力和協作的過程,才能夠最有效地、最負責任地得到貫徹執行。為了實現集體的遠景目標,在具體的計劃實施過程中,依然需要公民的積極參與,使各方的力量集中到執行過程中去,從而邁向預期的理想目標。
1.2公共利益是組織目標,非副產品
在公共部門中,服務的對象不容易準確定位,因為公共產品提供的受益者具有很廣泛的相關性,并不能明顯地區別誰享受了服務,誰被排斥在服務之外。因此,公共利益的相關方在爭取自身利益的時候,就會存在信息的不對稱,導致一部分人能獲得更多的資源,而另一部分人又缺乏應有的對待。在政府中,公平和效率的平衡是值得重視的。政府在社會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之間還要做取舍,以滿足社會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1.3要有長遠規劃
為了達成公共利益,首先就是要規劃行動目標,明確角色和責任,落實具體行動步驟。要為組織確立一種長遠的規劃,再使盡可能多的相關方都參與到目標的擬定,并在目標取得廣泛共識后執行。必須認識到,組織要達成的目標,一定需要組織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廣泛吸納社會各方資源,不斷優化管理模式,才能夠更好地為公民服務并且能持續改進社會管理水平。
1.4重視人的因素
在新公共服務理論看來,在探討管理和組織時十分強調“通過人來進行管理”的重要性。共同領導關注組織和社區想要推進的那些目標、價值觀和理想,它必須具備相互尊重、相互適應和相互支持的特征。正如伯恩斯所言,通過與人們共同工作而實施的領導改變著參與者,使他們的關注點轉向更高層次的價值觀。在此過程中,公民和雇員相似的公共服務動機都能得到承認、支持和回報。
2新公共服務理論與高校行政管理的聯系
新公共服務理論的主要觀點,與傳統的行政管理理念相比,更加重視參與各方的利益和訴求,能更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參與者的工作積極性,在管理工作中,把過去的命令式的、制度化的管理,轉變成更注重發揮各部門在管理中的溝通協調作用,通過實施具有彈性化的管理方式,使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新公共服務理論更加關注組織中的人,更加主動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使整個組織的管理更加順暢。組織管理更加強調服務意識,給予人更多的關注,從而激發了被管理者的使命感、責任感,讓每一個參與者更加自覺地投入到工作中來。實際上,如果關注組織目標的實現以及長遠利益的達成,解決好服務與管理的關系,將有利于行政管理效能的持續提高。
3目前學校行政管理存在的問題
3.1機構膨脹,人員臃腫
學校行政機構設置大多采用科層制,往往機構臃腫,行政管理人員也容易人浮于事。各級管理人員忙于應付各類行政事務,對行政管理的戰略規劃缺乏必要的時間去思考、去探索,做了很多實際的工作,但是從管理的效能上來看,改進不大,整個管理水平沒有得到應有的提升。部門內部很少有戰略性的協調溝通,這些都導致高校行政管理部門工作效率低下,最終影響到整個學校的行政管理氛圍,每個部門都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從行政效果、效率來看,并不理想。
3.2部門間溝通協調不暢
學校各職能部門、部門與學院之間缺乏合作意識。部門之間由于對彼此崗位工作的不夠了解,所以往往缺乏理解和包容,在需要配合協調共同處理事務的時候,自然就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定對方的工作。在工作中,只看到具體事務的局部,行政人員缺乏全局的觀念,不能以顧全大局的視角對待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這些都嚴重影響了部門之間的工作關系,也不利于學校相關工作的整體推進。
3.3“官本位”思想,缺乏服務意識
高校管理長期套用政府行政管理機制,無形中也造成了高校管理人員的“官本位”意識。個別領導管理方式方法簡單粗暴,一切工作以滿足上級要求為基準,管理團隊缺乏人性化,甚至在評獎評優中,任人唯親,缺乏公平公正,長此以往,導致普通行政人員對于工作只求無責,缺乏主動性,工作雖然推動了,但是人心盡失;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也因為怕擔責,相互之間打太極,能推掉的工作絕不主動協調、共同推進,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良行政風氣,部門之間相互戒備,無法形成合力,嚴重阻礙了高校行政效率。
4學校內部行政管理完善
4.1機構設置權責分明,以服務為主
按照新公共服務理論所倡導的,要將職能和機構設置相匹配,將精簡機構及工作人員,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改進服務質量,避免行政機構越來越臃腫、人浮于事。同時,學校的行政管理機構在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中,要強化服務意識,要以保護和實現廣大師生的權利為基本價值。要把職責落實到崗位上,強化責任意識;要加強行政機構和教學、科研組織的聯系,在職能的規定上,盡可能地減少行政機構對教育教學、學術發展的制約。
4.2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
高校是一個教學的單位,是以學科、專業為基礎的學術組織。學校的各職能部門是服務機構,一切行政管理工作都需要部門之間更加緊密地結合,高效地為學校人才培養和教師發展提供服務。新公共服務理論主張權力非集中化,強調以服務和結果為本。主張參與式管理,要逐步打破部門之間的溝通壁壘,在工作中逐漸建立其信任,有必要時組建工作團隊,充分利用部門之間的資源,推進行政管理工作高效化發展。
4.3建立高校行政管理監督體系
在高校,固有的行政管理氛圍可能給行政管理改革帶來一定的阻力,因此,在推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首先要統一思想,讓全校上下對行政管理的改進有足夠的重視,認識到其必要性和迫切性。各部門要加強上下溝通,對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要及時反饋,并根據實際情況提供可操作的意見和建議。要逐步形成管理制度的科學化和規范化,保證行政管理制度建設的透明度,將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實施到位。
4.4加強行政管理人員的崗位培訓
新公共服務理論將行政管理人員納入到服務的對象中來,注重人的長期發展和對潛能的開發,在實現組織目標的同時,完成對人的職業化能力提升。因此,加強對行政管理人員的培訓就是一項重要工作,要通過系統的、科學的培訓,不斷提升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技能,以便有效應對變化、適應環境、提高工作效率,最終實現組織與個人發展的雙贏。
5總結
高校行政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每一項具體的行政事務、每一次工作的協調溝通都會直接影響到各項工作的具體執行和落實,也將關系到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關系到整個學校的長遠發展。我們要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借鑒有益的管理措施、深入研究符合高等教育規律的各種理論,不斷地完善學校行政管理,促進學校整體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珍妮特•登哈特,羅伯特•登哈特.新公共服務:服務而不是掌舵[M].丁煌,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40-172.
[2]鄺潔.論我國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務特性[J].湖南社會科學,2010(1):206-208.
[3]李琪.中國公共行政管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64.
[4]曾明德.公共行政學[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
[5]程建軍.科學行政發展觀引領下的高校行政學術化[J].江海學刊,2008(4):208-213.
作者:萬春 劉皓 尚俊霞 單位:成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