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技術創新對非公企業成長性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研究思路及變量選取
(一)研究思路本研究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對廣西非公上市公司的技術創新投入與企業成長能力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首先,將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其次,計算相關系數矩陣的R。再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相關系數矩陣R進行因子提取并對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旋轉,達到結構簡化的目的,以便對主因子進行解釋。最后,計算每一樣本點的因子得分,以便分析廣西非公上市公司的技術創新投入與企業成長能力之間的狀況。
(二)指標選取及數據來源1.指標體系的建立。企業的成長分為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量的成長,另一個階段是質的成長。企業的成長是質的成長和量的成長的結合過程。量的成長主要體現在銷售額、資產總額、凈利潤增長等量的增長,質的成長主要體現在產品創新、工藝創新、技術創新等質的提高。本研究依據非公企業成長過程中量的增長和質的提高,主要從增長速度、資金營運能力、市場預期和技術創新能力四個方面構建非公企業成長性評價指標體系(表1)。根據前人的研究及數據的可獲得性,增長速度指標主要通過近三年凈利潤平均增長率衡量,資金營運能力指標主要通過應收賬款周轉率衡量,市場預期指標主要通過利潤增長率與市盈率之比衡量,技術創新能力主要通過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研發技改費用及技術人員對主營業務收入的貢獻度衡量。2.數據來源。本研究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廣西上市公司中選取了16家非公企業作為樣本進行實證分析,并按以下步驟進行樣本選?。孩僭?010~2012年間持續上市,年報數據較為完整;②在2010~2012年間未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或并購活動;③剔除部分數據無法收集的公司。經過以上篩選,本文最后獲得16個實證樣本。本研究所采用的原始數據均來自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報和公告,部分數據來源于巨潮資訊網。假設所有年報數據和公告的會計處理和信息披露均合法合規,并對所有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二、企業技術創新與成長性的實證研究
因子分析就是用少數幾個因子去描述許多指標或因素之間的聯系,即將相關比較密切的幾個變量歸在同一類中,每一類變量就成為一個因子,以較少的幾個因子反映原始變量的大部分信息。運用社會經濟統計軟件SPSS17.0對6個指標標準化后的數據進行分析。
(一)KMO和Bartlett''''s檢驗根據Gorsuch的觀點,因子分析要求KMO統計值不低于0.5。因此,首先需要對數據進行KMO和Bartlett''''s檢驗,以判斷數據是否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從表2可知,本研究的KMO統計值為0.506,超過了0.5,Bartlett球度檢驗值為75.003,比較大,符合進一步分析的要求。
(二)主因子的提取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根據主成分對應的特征值大于1和累計貢獻率大于75%的原則提取2個公因子(表3),因此,6個原始變量通過因子分析轉化為2個綜合反映原數的變量。
(三)因子載荷的旋轉運用方差最大法對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正交旋轉,以便對每個主因子做出更明確的解釋。從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表4)可知,應收賬款周轉率(Y2)、技術人員對主營業務收入的貢獻度(Y5)、研發技改費用(Y6)3個指標在主因子1上有較大的載荷;近三年凈利潤平均增長率(Y1)和利潤增長與市盈率之比(Y3)2個指標在主因子2上有較大的載荷,因子分析與本文所構建的指標體系基本一致,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本研究的指標體系選取是比較適合樣本的。因此將主因子1命名為技術創新因子(F1),將主因子2命名為增長能力因子。式中,F1表示每個公司技術創新因子的得分,F2表示每個公司增長能力因子的得分。(四)計算因子得分通過上述分析,結合表3中旋轉后2個主因子的相對貢獻率,得到了各上市公司成長性綜合得分G的計算公式為G=0.4932F1+0.2651F2(3)根據成長性綜合得分的計算公式可以得出每個上市公司的綜合得分和排名情況。
三、實證結論和建議
由公式(3)可知,在保持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技術創新因子(F1)、企業增長能力因子(F2)對廣西非公上市公司的影響度分別為0.4932,0.2651,兩因子中技術創新因子的影響度較大,也就是說技術創新活動對公司的成長性影響較大。從廣西上市公司成長性綜合得分(表5)可知,技術創新因子(F1)得分較高的前三家公司分別是柳鋼股份、中恒集團和桂林三金,這3家公司的得分遠高于其他公司,特別是柳鋼股份,技術創新能力比較突出。而技術創新能力較差的后3家公司分別是廣陸數測、萊茵生物和柳化股份。而增長能力(F2)得分最高的前3家公司分別是廣陸數測、桂林三金和柳化股份。從表5廣西非公經濟上市公司技術創新得分與企業成長性得分情況看,大部分成長性排名靠前的非公企業,其技術創新得分也較高。說明廣西非公企業上市公司技術創新能力與其成長性大致呈正相關關系,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較強,成長性也較高,反之則較低。從上面分析可見,技術創新能力與企業成長性之間大體呈現正相關關系。所以,非公企業必須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在企業內部形成尊重知識和人才的良好氛圍;企業要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加強與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聯合協作,建立雙邊、多邊技術協作機制;要逐步增加科研投入經費,建立非公企業內部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只有這樣,才能獲取持續競爭優勢,不斷增強非公企業競爭能力,實現非公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作者:韋艷群單位:中共玉林市委黨校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