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為我國經濟結構的科學調整提供了重要契機和良好的外部條件,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關鍵時期,經濟結構調整是我國國民經濟穩中求進的必然選擇,對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提升我國國際地位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在新常態的時展背景之下,我國要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積極迎合當前時展潮流,實現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基于此,本文以新常態的概述為主要出發點,對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式進行重點探討,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
新常態;經濟結構;調整戰略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結構面臨新一輪的戰略調整,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均需要因時而變,進行有效的戰略調整,因此,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結構采取何種戰略方式對其進行有效調整,成為相關研究人員的當務之急。
一、新常態的概述
新常態是一個相對概念,相對于常態而言,在正常狀態之下實現不同于以往的多元化發展,一般指在經歷一段發展困難時期,隨之而恢復到正常狀態的發展形勢。經濟新常態以經濟發展結構為基礎,在保證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具有穩定性和對稱性的同時,能夠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水平和質量,以便更好的促進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國家經濟的繁榮富強。通常來說,經濟新常態以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總體情況、經濟發展結構、相關配套產業發展等內容為主要衡量指標,以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人文效益和規模效益四者的高效統一為重要內容,在增長中謀求發展,在發展中實現經濟增長利潤的最大化[1]。經濟新常態從哲學上來說,在社會經濟發展和歷史變遷過程中,萬物都是一種螺旋式的發展過程,人們作為社會的主體,要善于分析和總結經驗,進而形成具有創新性的概念認知,并在實踐發展過程中不斷檢驗和論證,由此可見,新常態是是辯證的否定觀在經濟領域的具體表現。
二、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式
(一)注重經濟發展品質,為經濟結構調整注入新的活力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要注重經濟發展品質,并以此為戰略調整的基礎,實現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增長質量的全面發展,為經濟結構調整注入新的活力。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重視經濟發展速度的程度高于經濟發展品質,將擴大投資、增加經濟發展項目作為提高經濟增長速度的主要途徑,隨著我國人口基數的的不斷增加,經濟增長速度難以與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相適應,甚至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資源浪費、環境破壞等。在此種情況之下,則要有注重經濟發展速度向注重經濟發展品質方向轉變,不斷為經濟結構調整注入新的活力。首先,要將經濟結構調整作為現階段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戰力任務,堅定不移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之路,牢牢抓住當前結構調整的發展機遇,將調整力度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一鼓作氣。其次,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協調自然環境,實現地區經濟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最后,要積極處理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的矛盾及問題,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保證經濟發展品質的精細化和優良化,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穩步發展。
(二)以消費需求為帶動點,實現產業發展結構轉型升級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要注重消費需求對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性,并以消費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出口、投資拉動我國經濟增長模式向出口、投資、消費三者均衡發展轉變,擴大內需,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需求。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國注重資本投資,將進出口貿易作為提高我國經濟增長點的主要方式,并取得了不菲成績。但是隨著金融危機影響范圍和程度的不斷擴大,我國以投資為主要應對方式,消費的經濟增長率低至42.12%,投資增長則高達60%以上,兩者的差距難以從根本上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還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經濟結構的負面發展[2]。對此,我國要以消費需求為經濟穩定增長的帶動點,進一步升級我國的消費結構,并不斷創造新的消費增長點,為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提供更為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我國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宏觀調控職能,將擴大內需、穩定增長作為這一時期的重要消費任務,保證收入分配的公正公平,逐步縮小城鄉人民生活差距,提高我國經濟的消費增長率。
(三)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實現各經濟結構均衡發展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要以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為主要手段,由第一、二產業發展向第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轉變,實現各經濟結構的均衡化發展。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工業大國,并且工業經濟占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的40%以上,但是隨著金融危機程度的不斷深入,我國工業經濟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工業生產總額一度下滑,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但是隨之而來的則是第三產業的穩定增長,并且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之下,第三產業化被動為主動,高達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總額的50%以上,面對此種情況,我國政府認識到第三產業對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并進行適當的產業結構調整[3]。政府要通過政策扶植、財政支持等方式推動我國第三產業的穩步發展,進一步完善我國服務業的管理體制,加強創新,建立公平、公正、客觀的服務業市場準入機制,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所占比例。服務型企業要不斷強化自身經濟實力,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和質量,實行兼并重組,對自身經營方式進行股份制改革,打造中國特色的服務品牌,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在經濟全球化之中占有有利地位。
(四)加強各經濟區域聯動,構建健全化的經濟發展格局
要加強個經濟區域的有效聯動,構建健全化的經濟發展格局,為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做出巨大貢獻。我國共有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由于各地方政府之間的聯動性不足,極易出現產業結構同質化的現象,多種類型的企業重復建設,在造成資源浪費、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同時,不利于各地區的分工合作,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經濟產業和產業結構優化效率低下。因此,我國政府要加強各區域之間的聯動,構建完整化、網絡化和系統化的經濟發展格局,避免同質化產業的發展,并根據地區所處環境、經濟實力、地區水平的不同開辟獨特化的經濟產業,實現由點到面的多元化發展。各地方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發展優勢,對具有發展潛力和比較優勢的項目環節進行重點開辟,高效配置各類資源,將協調發展理念作為區域建設的指導理念,統籌兼顧,著力形成平衡化的發展結構;在發展過程中,京津翼經濟區域、一帶一路、東北老工業基地、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區域,要建立良好的溝通交流機制、互助扶持機制,為協調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五)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強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強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通過科學技術、創新產品、科研能力方面的壯大,為新常態我國經濟結構的有效調整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持。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勞動力大國,以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為主,在為人們提供眾多就業崗位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我國科學技術創新能力的不足,并使我國一度成為勞動力輸出國,在技術研發領域我國的科研研發環節較為薄弱,因而,我國產業結構存在高污染、高排放、高投入的特征,此外,我國相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而言,技術依存度相對較高。對此,在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國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通過科學技術投入含量的提升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在科研過程中,相關科研人員要充分借鑒其他發達國家的技術成果,在提取經驗的同時,加強創新引以為用,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科研品牌,逐漸成為世界科研領域的佼佼者。政府要對科研單位給予資金支持,為其科研事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并成立相應的科研基金,鼓勵各金融機構為科研單位提供資金,保證科研事業的有序進行。此外,我國要加強新技術、新能源的開發,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落實于科研工作之中,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鞏固我國大國地位。
(六)以市場主導為基礎,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
要重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以市場主導為基礎,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市場配置、政府調控兩方面的有效結合,為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提供重要的外部環境。一方面,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改革的攻堅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不斷深入,新開放型經濟體制的確立,均為我國各企業的有序發展提供重要的市場環境,因此,在市場構建過程中,要通過價格和需求這以均衡杠桿,構建完善化的市場發展體系,保證供求均衡,避免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不良局面;同時,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就當前市場發展的新形勢,不斷創新產品行業,鼓勵各行業積極開辟具有特色化的產品類型,滿足市場發展的各種需求,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另一方面在,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宏觀調控職能,對知識產權進行有效保護,加快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建設進程,鼓勵更多的科研人才、創新人員投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之中,使我國經濟發展永葆活力。此外,對我國海外的華人研究人員,要進行海外產權保護,切實有效的維護各科研人員的切身利益,為我國科研產品的自主品牌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三、總結
綜上所述,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是貫徹中共十八大會議精神的重要表現,是我國經濟在新的發展時期之下所作出的戰略轉變,我國已進入“十三五”規劃的新階段,在“十三五”規劃期間,我國經濟發展要將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作為改革的關鍵任務,在改革發展中逐步落實各項戰略舉措,形成與當前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新經濟格局,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志元,李兆友.新常態下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機制及戰略趨向[J].經濟問題探索,2015,06:144-149.
[2]肖國東.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趨勢分析———基于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思考[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5,04:106-111.
[3]任保平,郭晗.新常態下提高我國經濟增長質量的路徑選擇與改革取向[J].天津社會科學,2015,05:84-90.
作者:羅光華 單位:貴州省委黨校經濟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