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域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空間發展規劃方面我國比較落后,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加之經濟的整體推動力薄弱,導致大城市膨脹,廣大中小城鎮和農村地區發展緩慢,城市化畸形發展。以強調經濟增長與關注空間和環境質量并重為特征的主體功能規劃起步于“十一五”規劃綱要。隨著2010年6月國務院《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提出,又相繼批復了《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而長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發展規劃也即將出臺,黨的十七大報告又進一步強調“要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發展鄉鎮企業,壯大縣域經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加快推動像少數民族聚居的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后旗資源豐富但經濟卻始終發展不起來的旗縣區域經濟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
1科爾沁左翼后旗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分析
1.1總體經濟情況科爾沁左翼后旗2012年完成生產總值1425034萬元,比上年增長14%;全年完成財政收入1430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7514萬元,比上年增長48.3%;全年財政總支出為227101萬元,比上年增長3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706萬元,比上年增長14.0%;農牧民人均純收入7554萬元,比上年增長17.6%;社會就業人員176811人,比上年增長1.4%,其中:第一產業121502人,比上年增長1.6%;第二產業14105人,比上年增長1.4%;第三產業41204人,比上年增長0.8%。總的來看,科爾沁左翼后旗的經濟總量較小,產業層次較低,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不高,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和招商引資拉動,自主增長機制尚未形成[1]。
1.2農牧業情況科爾沁左翼后旗2012年完成農業總產值278810萬元。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15333hm2,其中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播種面積都有增加。年末牲畜存欄頭數為109.90萬頭(只),比上年增長2.2%;其中大牲畜數量為44.67萬頭,比上年增長2.5%,小牲畜存欄頭數為65.23萬頭(只),比上年增長5.7%。肉類總產量34050t,比上年增長18.0%,羊毛產量2300t,比上年下降0.3%。總的來說,科爾沁左翼后旗的農牧業條件得到一定改善,農牧業的增長與其基礎設施的投入直接相關,全年新打機電井429眼,農牧業機械總動力達90.00萬kW,比上年增長1.4%[2]。
1.3工業和建筑業情況2012年科爾沁左翼后旗工業企業增加值520466萬元,比上年增長26.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企業增加值153100萬元,比上年下降0.4%;集體企業增加值867212萬元,比上年增長20.7%;全年建筑業總產值37690萬元,比上年下降了32.2%[3]。
1.4固定資產投資情況科爾沁左翼后旗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65327萬元,比上年增長30.3%,城鎮以上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262346萬元,比上年下降31.7%;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為85890萬元,比上年下降87.1%;農村固定資產投資9437萬元。可以看出,固定資產投資中對于城鎮的建設大于農村,而農村的建設相對還是比較落后
2科爾沁左翼后旗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2.1產業結構單一2013年在京召開的縣域經濟發展座談會中,內蒙古地區只有準格爾旗和伊金霍洛旗躋身于全國百強縣市,并分別位列第12位和第29位,準格爾旗和伊金霍洛旗曾是國家級貧困旗縣。通過對比科左后旗和伊金霍洛旗的經濟發展情況,找出差距(表1)。從表1可以看出,科爾沁左翼后旗在經濟總量上遠遠落后于伊金霍洛旗,而其中原因很明顯,第一產業科爾沁左翼后旗領先于伊金霍洛旗,而經濟差距主要體現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上。這幾年,伊金霍洛旗二、三產業發展迅速,主要歸功于其實施“工業富旗”戰略,立足資源優勢,以產業升級為戰略重點,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力度,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增強工業經濟發展活力,大大提高了工業經濟質量和效益。在科爾沁左翼后旗,工業實際上是農業和畜牧業的加工延伸,主要依靠農業和畜牧業帶動發展,缺乏自我發展的動力。第三產業發展較為不完善,服務種類不齊全,服務項目較少。
2.2傳統農業居于主導地位科爾沁左翼后旗既是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又是以農業為主的大旗,全旗人口的90%在農村。雖然該旗人均占有耕地遠遠高于全國水平,但由于該民族地區開發較晚,受自然災害影響又比較嚴重。所以,農業發展也受到較大制約。科爾沁左翼后旗農業條件豐裕,盛產玉米、大豆等農產品,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卻沒為科爾沁左翼后旗的農業帶來較大發展,農業的增長速度非常緩慢,甚至有退化的現象發生,雖然作為全旗的支柱產業,對全旗的GDP貢獻率并不算太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農業資源并未轉化為資本,缺乏轉化的動力。科爾沁左翼后旗長期以家庭庭院經濟為主要農業經營方式,停留在初級階段,是傳統的粗放式經營,很難取得大的發展。作為支柱產業的農業發展情況并不樂觀,難以為二三產業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2.3人均經濟收入水平低,城鄉差距大根據國家級貧困縣的劃定標準,內蒙古自治區也劃分出扶貧開發重點幫助旗縣,科爾沁左翼后旗就是區級貧困縣中的一個。1985年,我國開始制定的農村貧困人口標準是206元人民幣,每人每天不足1元。2013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標準提高到2300元。從表2數據可以看出,收入分配很不平均,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差距顯著,如果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將會影響社會的穩定。科爾沁左翼后旗蒙古族人口占有極大比重,全旗蒙古族人口達到70%以上,而這些蒙古族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農村地區,經濟上處于弱勢地位。解決好科爾沁左翼后旗的貧富差距問題,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客觀要求和實現民族平等的必要條件。
2.4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薄弱,環境條件較差科爾沁左翼后旗所處地理位置四通八達,是通遼市主要交通網的樞紐中心。但是,2012年旗內公路里程3663km,遠低于其他旗縣,在招商引資時公路的欠發達是極大的制約因素。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只有8.59億元,也遠低于其他旗縣。雖然近幾年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很大精力,但城鎮配套設施仍然不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社會事業、公共服務水平也不健全,為招商引資工作帶來極大困難。由于過耕、過牧破壞了地表植被,下覆沙質沉積物隨風而起,特別是該旗成為農牧業大旗,二三產業都依托其發展,造成對農牧業過度剝奪,農牧業對土地的過度發掘致使這里沙漠化現象非常嚴重,人們飽受生態破壞的苦果。惡劣的生態自然條件既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約因素,也是地區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3促進科爾沁左翼后旗區域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
3.1加快產業園區建設,構筑工業發展平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必經之路,發達的工業社會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長期以來,科爾沁左翼后旗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傳統農牧業,工業化水平比較低。近年來,隨著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人們開始注意到民族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但是,在民族地區許多人認識上卻出現極端,認為工業和生態保護是天敵。需要指出的是,所謂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落腳點在發展上,必須立足于邊發展工業邊保護生態,形成良性互動的連續機制才能確保民族地區的平等地位。推進科爾沁左翼后旗地區工業化發展步伐,是縮小地區之間差距,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工業園區已成為整個內蒙古地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和重要支撐,其輻射帶動作用和產業聚集效應越來越突出。科爾沁左翼后旗雖然也建立了產業園區,但其難以避免規模小、集中度低、產業鏈短、能耗高、排污量大的缺點。生態工業園是“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物質循環流動生產過程,是一種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這個模式中,沒有廢物的概念,每個生產過程產生的廢物都變成下一個生產過程的原料,所有的物質都得到了循環往復的利用,是可持續發展模式。
3.2加大農牧業投入科爾沁左翼后旗傳統的工業是依托在第一產業之上進行的,主要以第一產業為原料開展初級加工業,產品附加值較低,經濟利潤小。對于這樣的低附加值的傳統加工型工業應該適當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以和林格爾縣為例,該縣就是依托經濟園區建設,走以園區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園區建設的循環發展路子。和林格爾縣以乳業為核心,大力發展城郊型綠色經濟和特色產業,鼓勵和支持工業企業更新改造,用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增大特色產業和特色產品的科技含量。要在產業優勢和環境優勢的作用下,吸引高科技產業和科研機構進駐園區,通過技術研發來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延伸產業鏈條,加強主導產業關聯度,如在以乳業為核心的條件下,對飼料的生產和購買,乳業品生產環境和生產工藝的控制,成品的儲存、運輸和銷售等環節實施嚴格規范的質量控制措施,以此帶動肉產業、草產業、絨產業、畜牧業的發展,達到加快工業化的目的。農牧業產業化,實際上就是使農牧業商品化、市場化。
3.3推動農牧業產業化,做品牌農牧產品農牧業產業化,實際上就是使農牧業商品化、市場化。這就要求農牧民不僅僅只從事農牧業原材料的生產,還要加入到農畜產品加工行業中,將原材料進行深加工獲取更高的附加值,這不僅是有效提高農牧民收入的途徑,也是加快地方經濟發展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做到:第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越來越需要品質、營養、口感都好,而且安全、健康無公害的農牧產品,高品質的農牧產品市場越來越大。對于科爾沁左翼后旗來說,盛產農產品,而且是有名的“黃牛之鄉”,所以農牧業產業化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提高農牧業的品質,種植、養殖不同層次的農牧產品,選取一部分基地作為特優農牧產品試驗基地,以出口質量標準為要求進行生產加工。第二,政府應為農牧業產業化鋪路。為了避免農牧民在高層次深加工的農牧業投入上承擔過大風險,政府應該建立健全產品市場體系,實施以合同采購為主的銷售方式,主動幫助農牧民尋找產品銷售對象。第三,建立現代農業組織體系,大力發展農業行業協會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以及股份制農業,積極培育和扶持專業大戶以及經紀人隊伍,促進企業、農戶間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
3.4強化基礎設施基礎設施薄弱是全國民族地區普遍存在的問題。科爾沁左翼后旗的公路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比較落后,游客往往是開車或者搭車前來,沒有良好的公路設施,不僅消耗了旅游的時間,也影響了旅游的質量。這需要不斷加強公路建設,為科爾沁左翼后旗的旅游發展提供基礎條件。生態環境脆弱也是民族地區普遍存在的問題,相比其它地區來說,雖然目前生態環境算是較好的,但是容不得破壞,特別是一些自然保護區,旅游優勢全部是建立在良好的自然生態風光之上的,隨著游人的增加,必然造成生態的壓力,如果不加以警覺,最終的結果不僅僅是旅游經濟得不到預先的收益,生態環境更會付出巨大代價。所以,良好的資源與環境條件是旅游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資源和環境是開展好旅游的前提。自然保護工作的基礎越好,保護區的地位就越高,對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大,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就越高,而且促進了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共同進步。
作者:胡小榮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