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就業現狀的啟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國外大學生就業的現狀
一些發達國家的企業積極與高校進行合作,為高校提供就業體驗活動,這對于大學生將書本與實踐相結合,從理想走入現實,腳踏實地地學習和工作,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是十分有益的。國外高校專業設置遵循市場規律,根據市場的要求來培養人才,高校與企業聯系較為緊密,訂單式培養較多,避免了資源和人才的浪費。
二、國內大學生就業的現狀
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確實得到了各級政府、高校和全社會的重視和關注,就業政策與就業服務正不斷完善,總體上是對畢業生有利的,特別是計劃經濟時代的人事制度壁壘已經打破,市場導向、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也正逐漸完善。但相對國外,還存在以下三方面問題:
1.網絡建設問題。
網絡信息獲取渠道不暢,信息準確性、可靠性缺乏保障:建設網絡市場的重要前提是需求信息的獲得數量與質量,校園網絡的推廣滯后,企業用人信息的來源渠道有限,一般是企業主動聯系學校后用人信息,信息的數量有限,另一方面,摘取的其他網站、報刊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數量的不足,但信息的可靠性降低了,時效性和針對性不強。
2.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問題。
部分高校專業設置、課程設置盲目,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缺乏大學生就業信息的宏觀指導和信息預警。如前幾年計算機、生命科學等專業人才全面走俏,許多原來沒有這些專業的學校紛紛增開這些專業,而原來有這些專業的學校則紛紛擴招,教育投資項目一轟而上,其結果必然導致這些專業的人才相對過剩,給國家、高校和個人都造成了重大浪費。
3.就業指導方面問題。
(1)實際上,很多高校真正專職做就業指導的教師和工作人員數量非常少,很難滿足政府文件或大學生的要求。在參加評估時,各校一般將涉及就業工作的人員都列入專職人員,就能夠達標了。另一方面,就業指導教師素質良莠不齊,難以適應日益發展的就業指導工作的需要。(2)就業經費保障方面:部分高校的就業經費無法達到要求,有的就業經費還要劃至二級學院,有些高校的就業經費勉強能夠維持日常就業工作的支出,如就業市場的開拓、學校品牌的就業宣傳推廣,而外出的培訓、學習、交流,近幾年基本沒有系統開展。但從評估角度,各校均會將相關經費算在就業經費中,經費投入沒有不合格的。(3)就業指導流于形式,不能引起教師和學生的足夠重視。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夠。基本每所高校采取的方式都是臨近畢業了才想起幫助畢業生找工作,而不是從大一開始就培養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和主動見習、實習及自主創業的觀念。
三、啟示
1.政府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切實落實各項就業政策。
為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一些政策的操作涉及多個政府部門,落實執行起來有障礙,惠及至畢業生時頭緒多,如國家大力提倡畢業生自主創業,并出臺了若干優惠政策,但畢業生真正走上創業之路談何容易,更有一些部門因為種種資格限制,不能為其落實優惠政策,可見國家政策落實的執行力和執行效果還比較差。建議政府成立有效的統籌監督部門,暢通畢業生反映問題的渠道,及時監督、調整、完善就業政策措施,真正將各級政府的政策落到實處。
2.高等學校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努力提升畢業生的就業力。
(1)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全程化、系統化、全面化。由于很多學生的專業是盲目選擇的,因此,在學生剛入學時,學校就有必要向學生介紹其所學專業的具體情況,包括專業課設置、就業情況、考研情況,等等。介紹要注意防止片面化,報喜不報憂,要把本專業與其他專業相比的優劣勢全面地介紹給學生。自我認知是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職業規劃輔導應著重于就業的心理和心態的輔導。多和學生溝通,了解他們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輔導。(2)建立專業化和職業化的高校就業創業指導人員隊伍。一方面以本校現有教師為依托,加強培訓,通過國際合作選派教師去國外進修或攻讀創業學碩士或博士學位;另一方面,必須使高校與企業之間的橋梁更加暢通,使高校的教師和學生能夠到企業進行進修、搞科研、見習和實習,企業人員可以經常到校內,零距離地與專業教師及學生進行交流。校企之間的合作應該得到高校的充分重視,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實現雙贏。
3.企業應積極參與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學環節。
從社會責任的角度和企業自身發展的角度來看,企業都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到人才的培養環節中來,有兩方面工作可做:一是企業可根據人才需求情況,積極參與到高校教育教學中來,通過開展“定單式”人才培養等模式,把畢業生入職培訓轉移到高校進行,利用高校資源,從而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二是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實習、實訓的基地,學校以企業需求為依據為企業培養實用型人才,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同時滿足企業自身擇優選才的需要,縮短新員工的適應期,實現大學生、企業高校的共贏。
作者:王莉單位:大連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