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策略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大眾創業”口號的提出,大學生創新創業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以實證調查為基礎,研究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發展策略,無論對大學生個人還是對教育制度改革和社會未來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能力培養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基于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提升的教育,面向全體大學生,并融入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其核心是培養具有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1]。嚴險峻的就業形勢之下,研究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并不是盲目鼓勵大學生一畢業就去創業或放棄學業去創業,而是培養所有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大學生的未來發展培養核心素質。研究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大學生的創業與擇業,分析現行有關教育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優化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實現我國教育理論的創新,為現實提供可供參考的建議。
1山東省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現況
1.1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參與和認識
本研究通過網絡問卷和實地走訪的形式調查了山東省大學生共263人,涉及23所本、專科院校,其中男生117人,女生146人。調查對象年齡集中在20~23歲,文理工醫各類專業人數相當,其中大四有120人,占45.63%。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除去部分對未來沒有打算的人,有109人選擇畢業后直接就業,85人選擇考研,14人選擇出國留學,選擇創業的人數只有25人。當詢問大學生是否有過創業嘗試時,僅有16人表示曾經有過。因此可以發現,被調查的在校大學生創業意識不強,創業行動力不高。在交流中,有大學生提到學校會給在校大學生組織開展有關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比如創新創業計劃大賽、實際技能培訓或者一些講座,大學生參與最多的是在校內開展的有關創業的宣講會和報告會。由此可見,大學生真正能夠參與其中經歷和體驗的機會并不多,因此通過這種方式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作用并不顯著。
1.2學校培養教育情況
1.2.1課程體系2012年8月教育部就已明確規定,將創業基礎這一課程作為高校必修課。調查中23人(占8.75%)表示自己所在學校已開設創新創業的必需課程,115人(占43.73%)表示知道或聽說學校開設了相關選修課程,部分學校的選修課人數不足則會取消開課,而且并沒有專用教材;還有些學校會象征性地發相關資料卻沒有安排對應的課程,還有40.00%以上的大學生表示沒聽說過相關課程。
1.2.2師資力量除了課程設置之外,學校對創新創業課程教師投入也存在很大的缺口,很多學校存在著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在接觸過創新創業課程的大學生中,只有11.03%的大學生表示教師具有創業實踐和經驗,10.27%的大學生表示大部分教授此類課程的教師是校內的一般教師或臨時安排。由于大多數教師的創新創業經驗比較少,在課程講授中注重知識和理念的傳播,對解決大學生在未來創新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作用并不強。在實際教學過程中,60%以上大學生認為學校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效果一般,另有部分大學生認為課程內容過于單調和枯燥,與社會實踐存在脫節。
1.2.3創業平臺就創業平臺而言,學校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的場所和機會相對有限。由調查結果看,有66.01%的人表示僅僅知道自己學校有創業平臺或創業組織,但真正參與的卻很少,另有15.76%的人表示不知道自己學校是否有創業平臺,由此可以看出,部分高校的創業平臺質量不高,發揮的作用較小,在大學生中的認可度較低。現階段創業平臺在高校有所普及,但數量和質量有待提高。
1.3外部環境
本次調查中,58.13%的人對大學生創業持支持態度,31.53%的人持觀望態度。大學生對創新創業主流態度是支持和觀望,明顯缺乏的是外在的助推力,但就整體社會而言卻是積極有利的。
1.3.1社會化教育在創業中最困擾您的因素這一問題的調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對社會缺乏了解;在認為自己最欠缺的創新創業素質的調查中,排在第一位的也是缺乏相關工作或實習經驗。大學生一直處于校園的象牙塔中,缺乏社會經驗與歷練,對信息的捕捉能力以及預測能力比較弱,這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一大阻礙。
1.3.2政策扶持政策是行動的導師和先行者。關于對創業政策是否了解中,只有16人(占6.08%)表示對創業政策很了解并有自己的解讀,82人(占31.18%)表示對政策了解一些,一半以上的大學生表示僅僅聽說過。在交談中有大學生表示,由于創業政策環境一般,對大多數創業意愿不強的大學生并沒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之大學生對創業政策解讀有限,靈活運用相關政策提高自己創業項目成功的可能性就更低了。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大學生創業能夠生存下來的概率較小,有學生表示身邊有創業的大學生,做得好的很少。這個結果不僅與大學生自身的創業能力相關,更與激烈的社會環境有關。
1.3.3資金支持通過調查發現,在有限的有創業經歷的大學生中,大部分大學生的創業資金主要來源于家長的資助,其次是貸款、同學朋友入股或資助,還有人會通過申請學校課題項目獲得有限資金,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借助了政府財政上的支持。在政府創業資金獲取方面,大學生表示難度大,有近一半的大學生表示沒有考慮過獲取政府資金。
2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問題探討
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有一定的創新創業意識,但是大部分學生只接觸過有限的理論性學習,實踐參與較少。高校對于創業教育和創業能力的認識處于表層化、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方式單一,加之師資力量薄弱等特點,導致高校畢業生創業熱情不足、創業能力不強[2]。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部分大學生選擇的是考研和畢業后就業,缺少創新創業的冒險精神。部分大學生有創業想法而缺少行動,暴露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的不足,創新創業實際的難度較大。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一部分學校并未實質開設創新創業課程,還有部分學校為在校學生設置的創新創業課程只是流于形式。高校創新創業課程脫離實際地開展,甚至沒有開展,不利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增強,不利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同時,資金和實踐基地的缺乏造成大學生社會化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大學生人際關系、團隊意識的建立,間接影響著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及質量。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必須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充分利用學校優勢,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策略有:強化創業創新目標引導,健全創業創新課程體系,培養創業技能,重視創業創新實踐教學,提高實踐技能,加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有效開展教學[3]。關于創業理念的形成源于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結果,社會化教育的缺失導致了大學生視域的有限性。創新創業社會環境的缺失,造成在校大學生的實踐場地和工作機會少,使大學生很難發現創新創業的機會,大多數是復制性的創業,受傳統思想影響的家長也會傾向于讓孩子選擇較為穩定的工作,從而降低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嘗試率和成功率。
3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發展策略和建議
3.1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創業意識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要增強大學生的市場意識,另一方面要增強大學生的服務意識[4]。比如在校大學生的有償送早餐、跳蚤市場等既體現了市場意識又體現了服務意識,是大學生創新創業不錯的例子。當前普通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覺醒是外部主體發揮功效的前提。首先,應從政策上提倡和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傳達國家對創新型人才迫切需求的信息,創造就業和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其次,學校應通過設立創業課程和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向大學生傳達創新創業的信息,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自主意識,從而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再次,家庭教育應轉變觀念,父母應鼓勵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
3.2完善學校教育教學改革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是全方位的[5]。和傳統的學校教育方式不同,創業教育更是一種對未來企業家的教育方式[6]。校園是學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在教育教學改革中,高校還要轉變有關創新創業的教育思想,培養高校大學生的創業意識[7]。首先,學校應通過營造積極氛圍,向大學生傳遞自主創新創業的思想,對相關課程進行改革,學校應優化課程體系,配備專業性強的教師,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進行指導。其次,應投入人力和財力為大學生搭建創業實踐平臺,增加大學生的創業經驗,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通過聘請校外導師,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校應引進有成功創新創業經驗者作為專、兼職創新創業導師。最后,學校還應建立與校外組織的積極聯系,通過互聯網建立廣泛的校際聯系,為學生提供發展機遇。
3.3加強外部環境的支持
首先,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應充分利發揮職能,制定有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減少創業障礙和壁壘,優化創業環境,使大學生在一個合法的、公平的、健康的商業環境中創新創業。同時要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財政支持,完善小額貸款政策,調動社會資源進行融資,在財政上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進行大力支持,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其次,與科研機構相結合。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現狀顯示,大學生創辦的企業科技含量低,成功率低[8]。大學生創新創業不是憑空想象,在理論成立的情況下應有技術實踐的支撐。對于新產品的開發,大學生創業團隊應與校內或校外的科研機構有所合作,從而獲得技術支持和社會支持。最后,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企業家精神的培育是創業能力培養的核心,良好的創業外部環境是創業能力培養的保障[9]。高校和企業應加強聯合,鼓勵校企合作建立創業中心,對創業前景好的、優秀的大學生創業計劃進行一定額度的風險投資,對創業大學生提供創業信息咨詢和技術服務,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踐甚至就業的機會。
參考文獻:
[1]阿依吐拉•買提肉孜.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29):137.
[2]徐光毅,歐曉明,何艷文.社會網絡、創業學習與大學生創業能力實證研究[J].青年探索,2017(5):70-77.
[3]余新.我國大學生創業能力分析與建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80-82.
[4]夏黎.關于創業能力培養中校企合作式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2(18):226-267.
[5]楊曉慧.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瓶頸問題與策略選擇[J].中國高等教育,2010(18):42-44.
[6]陳廣正,陳鈞.試論非正式學習視野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途徑[J].教育與職業,2016(10):84-86.
[7]李世佼.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9):119-121.
[8]李沛文.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及培養策略[J].福建質量管理,2016(2):69.
[9]高桂娟,蘇洋.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構成:概念與實證[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3(3):27-35,123.
作者:劉堃 翟向明 杜清 單位:濱州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