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金融科技的發展對產業結構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 要: 在經濟新常態階段,利用金融技術調整產業結構是北京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金融作為現代經濟體系的核心,可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北京的經濟發展。近年來,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視金融科技發展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促進作用,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經濟結構調整的金融科技政策。因此,在“調結構、轉方式”政策的推動下,研究金融技術的發展對促進北京市經濟結構轉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提高北京市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分析了金融技術的發展如何促進北京市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如何影響北京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如何促進北京市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 金融科技技術; 產業結構; 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經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形成的產業結構也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和嚴重的環境污染。而技術創新是產業結構形成的基礎,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直接動力。在“調結構、轉方式”的經濟政策驅動下,研究金融技術發展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對于促進北京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北京市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金融科技技術水平飛躍,并且北京市將金融技術創新作為北京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第一先驅力和直接動力,因此金融技術的發展將為北京乃至全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注入新的動力。
一、金融科技概述
( 一) 金融科技定義
金融科技主要是指在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前沿技術驅動下的新興商業模式、新技術應用、新產品和服務。金融科技的發展不僅對金融市場和金融服務業的供給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對北京市第一、第二產業的智能化發展,以及第三產業和其他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起到直接的推動作用。
( 二) 金融科技發展現狀
金融科技是指在新興前沿技術的推動下,對金融市場和金融服務業務供給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興商業模式、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的應用。其實質是以技術為手段促進經濟發展,提高質量和效益。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信息技術與金融業務實現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得到迅速發展。從當前大數據角度來看,中國金融科技的采用率達到 87%,中小企業采用率達到 61%,居世界第一。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其與金融業務的深度融合,數字時代將會加速發展。隨著人工智能、供應鏈和技術的不斷發展,圍繞上述各種金融服務,以及支持技術的支持系統也在迅速發展,這表現出巨大的效益,推動了金融的快速發展。例如,傳統金融機構在展會過程中,經常開展客戶、風險控制、客戶服務、合同等領域的技術滲透,優化了金融服務效率,提高了金融服務用戶體驗。
( 三) 金融科技未來發展趨勢
1. 金融監管將更加嚴格,金融科技技術雖然催生了新的金融形式和模式,但是一些風險因素也被暴露出來。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監管部門為對金融技術創新實行有效監管,相繼制定了以風控和數據安全為核心的一系列政策,我們強烈要求從事金融服務行業的金融機構都要做到合法經營,合規操作。在嚴監管的整體態勢下,過去在金融科技領域出現的監管假創新更容易被識別,刺激更多具有含金量,高管控效率,金融服務多樣化的金融創新出現。
2. 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日趨成熟,隨著如今硬件水平的快速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日趨成熟。從互聯網角度來講,近幾年來互聯網金融業務以金融科技和“互聯網+”背景為基礎飛速發展,如今的第三方支付、P2P、分期付款、眾籌等互聯網技術已經完全實現了“普惠金融”,中國互聯網信息技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屹立全球之巔。同時,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也不只在小說里出現,已經可以作為成熟技術服務于金融領域的各項業務。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反欺詐領域,信用管理等領域起重要作用,可以預見未來的信息技術將更加成熟。
二、北京市產業結構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 一) 北京市產業結構現狀
從改革開放看,北京產業結構總體形勢發生變化,北京第二產業比重下降明顯,而第三產業比重呈快速增長趨勢,這種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形勢變化符合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特征。
1. 第一產業朝現代化農業方向發展,北京根據農業生產地域分布特征和京郊農村城市功能拓展區對農業生產區域布局進行調整,調整的最主要目的是大力支持高質量農業、農業設施和節水旅游農業等特色產業的發展。從當前數據來看,北京市農業已成功從單一生產功能轉變為多樣化生活和生態功能。此外,從歷史角度來看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也很大程度上地促進了北京市第一產業的發展,奧運會加快了北京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現代城市農業的建設開始成形。2007 年,郊區農業通過調整布局、科技創新和培育特色說明了現代城市農業的特點: 園藝、精準管理、規模布局和具體產品。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和農業面積的減少,北京市農業生產逐步下降,農業科技含量提高,效益增強。與此同時,城市也在通過調整農業結構來增加其技術含量。2001 年以后,農業科技進步對北京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在逐年增加。盡管農業總量較少,但結構調整的優勢隨之體現。截至2021 年第一季度,市郊農業旅游園區數量達到 1238 個,比去年增長 36.6%; 同時因為旅游收入高達 7.07 億元,同比增長 27.9%,這使得旅游公園和民俗旅游分別創造了 3.8 萬個和 2.1 萬 個 就 業 崗 位,農 民 收 入 分 別 增 長 了 15. 3% 和38.3%。民間旅游接待游客 8569 萬人次,收入 3.39 億美元,比上年分別增長 32%和 35.5%。2020 年,全市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總產值 263.4 億元,比上年下降 6.5%,比第一季度下降 1.4 個百分點。另外,在蔬菜和谷物產量迅速恢復的推動下,農業產值增長了 5.1%。城市農業也正在逐步恢復,農業產值同比增長 6.3%,以蔬菜和食用真菌為主; 農業、休閑 和 鄉 村 旅 游 的 轉 型 和 現 代 化,人 均 消 費 增 長22.2%。
2. 第二產業朝高精尖方向發展,北京堅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新產業結構的城市產業作為北京市形成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的重要補充,立志建立新興產業的優勢地位。第一,控制工業發展,有效地開采資源。北京加快調整速度不符合行業首府的功能,有序推進生產和調整首鋼搬遷,北京市關閉了一些技術含量較低、污染比較嚴重的行業,如有機化工股份、北京印染公司等企業,同時也禁止小紙和成型等行業云集北京,一系列落后的手工設備也面臨淘汰。第二,優化產業結構,北京未來將以汽車為主導實現從傳統重工業到現代制造業的完美轉型。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市已經對工業發展戰略有所調整。隨著戰略的調整,北京汽車工業、電子工業等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北京通過一系列政策規劃和指導,建立了若干個和首都功能和資源相契合的企業,其中高新技術現代制造業企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尤為突出,這些企業在北京市成為新的 支 柱 型 產 業。到 2020 年,工 業 增 長2.3%,比第 1 ~ 3 季度增長 2.4%。在關鍵行業,計算機、通信等電子產品生產增長 14.6%,醫藥產品生產從第 1 季度的2.3%增長到第 9 季度的 9. 4%,汽車生產增長 5. 7%,電力、熱力和供應增長 4.4%。產業中高端增長,高新技術產業增長 9.5%,戰略性產業增長 9.2%,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 7.2 個和 6.9 個百分點。3. 第三產業發展迅猛,經濟增長貢獻率明顯躍升北京第三產業的內部結構不斷優化,在三位一體行業中,金融、批發、零售、房地產、信息傳遞、計算機服務和軟件占很大比重,而金融、信息傳遞、計算機服務和軟件行業正在蓬勃發展。第三產業從傳統服務發展到現代服務。到2020 年,這一數字比前一年增長了 1. 0%,比前一季度增長了 0. 9%。其 中,信 息 傳 遞、軟 件 和 信 息 技 術 服 務 增 長554.05 億元,增長 14.4%,財務增長 718.8 億元,增長 5.4%,是主要支持恢復服務的力量; 科技服務研發持續增長,298.5 億元,增長 0.4%,增長 0.3%; 流通繼續恢復,批發、零售新增 275.89 億元,下降 2.4%,比一季度 1 ~ 3 縮小 6.3%,運輸、倉儲、郵費增加 83.65 億元,下降 12.4%,下降 0.7%。
( 二) 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1. 產業發展重點不明顯,潛力產業培育能力不足北京市一致認為只有將產業戰略發展作為核心,將產業聯系在一起,優化體系,形成健康的循環體,才能形成健全的產業結構。當前,北京市的產業發展體系仍有待完善,其調整經濟結構更加看重產業結構的全面升級,而在考慮產業的選擇和發展潛力方面考慮欠缺,這導致北京產業結構的層次分布不均衡,產業整合程度低,產業銜接效率不高。
2. 產業技術進步不快,規模經濟效益尚不充分2020 年,高技術產業研發費用占北京市銷售收入的比重僅為 2.27%,僅僅是世界 500 強企業通常占比的一半。其中電信、醫藥等高新興行業占比超過 20%。由此可見,北京產業研發投入相對較低,企業高端產品因缺乏核心技術沒有較大的突破點,產業發展潛力易被低估,創新能力不強,規模經濟效應難以實現。3. 產業布局區域不合理市中心區產業布局過密,開發區產業集聚效應尚待加強。北京市產業布局呈現出中心城區高度集中的典型特征。人口和經濟活動主要集中在城區,占北京國土面積的8.15%,因此建設合理地產業布局尤為重要。
( 三) 解決產業結構的措施
1. 加大對潛力產業的培育力度,北京市應明確核心產業、核心產業和潛力,構建 434 產業結構,實現優化升級。在此基礎上,北京的工業發展要提高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為此,應設置一些高新技術產業作為重點行業發展的龍頭; 石油、房地產和社會服務行業是改革和升級的支柱行業; 生物制品、精密工具、包裝、印刷、旅游、體育等行業為行業發展的潛力,應重點培育和支持。
2. 加大研發力度,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北京市應確立核心創新戰略,著眼于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以社會和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原始創新、系統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結合起來,在關鍵領域掌握更多的核心知識產權。另外,北京市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深化企業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創新,要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3. 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北京市應在繼承和發展城市傳統中軸線、長安街十字軸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金融、旅游、服務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形成全國乃至世界級服務、文化、教育和科技創新中心。
三、金融科技對互聯網產業的影響
隨著支付寶等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的興起,C 端金融科技市場得到蓬勃發展,進而導致如今有大量的銀行也已經開始轉型金融科技公司,進入 B 端金融科技賽道,B 端產業鏈正成為金融科技的新引擎。目前,若干銀行已經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領域開展試點項目,這些技術與金融科技的結合非常關鍵的。互聯網產業結構在科技探索應用方面的實驗,未來一定會推廣到產業端,予以產業發展支持。企業的經營,以融資為起點,企業的發展,可以依賴利潤,但幾乎所有的擴大再生產,都是股權和債務融資驅動的。所以 B 端市場和 C 端市場巨大的區別就在于,金融手段是 B 端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工具。產業互聯網平臺的搭建是建立在商流、物流、資金流、數據流這四流合一的體系下的,提供整合和控制并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這里面降本增效不僅僅是生產效率和經營成本,更多的是金融驅動下的快速成長。因此,產業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也對金融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相互共生的關系。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必須要具備供應鏈的整合能力,為產業鏈各方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這樣平臺才有內驅力。這些年海爾、蘇寧、小米等核心企業的供應鏈模式,都是在這個演化路徑下搭建起來的。互聯網產業和金融科技無疑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金融科技發展的支持下,產業互聯網的技術阻力也將被打破。
四、結語
北京市的經濟發展對于全國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其近些年依賴于金融科技的發展,改變了其經濟增長的產業結構。近年來,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北京市的產業結構迅速發展,但隨著北京市產業經濟結構的轉型,出現一系列問題不容小覷。但不可否認的是,大數據、云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已經開始沖擊北京市傳統金融機構,這促使各行各業開始改革創新,促進北京市產業結構轉型加速。綜上所述,北京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對于數字化時代來說,是代表中國與全球競爭并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經之路,而金融科技技術是最好的武器。
作者:程嫣琪 周文龍 單位: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