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分析范文

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分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分析

摘要:

產業與就業關系協調與否是衡量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當前,六師五家渠市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的匹配至關重要。為此,本文從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關聯變動的理論分析入手,研究六師五家渠市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狀況以及二者之間的匹配度,提出六師五家渠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六師五家渠市;產業結構;就業結構;匹配度

產業是發展之基,就業是民生之本,兩者事關國計民生,而產業與就業關系協調與否是衡量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當前,師市正處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轉型創新發展的關鍵時期,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挖掘不同產業的就業增長潛力,是促進經濟發展與就業增長協調發展、保增長與惠民生協同推進的關鍵所在。本文選取了2007-2014年作為研究階段,對師市的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變動及匹配度進行研究。

一、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關聯變動的理論分析

在經濟學中,產業結構是指各產業之間的聯系與比例關系,一般可以用各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來進行衡量;就業結構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所占用的勞動數量、比例及其相互關系,一般可以用各產業的從業人數總和加以衡量。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各產業對于從業人員的吸納程度存在一定差異,且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產業結構調整,必然會引起就業結構的變動;反之,從業人員的數量、質量以及流動頻率,也決定著勞動力的分布狀況,進而影響產業結構調整的速度與方向。根據“配第——克拉克定理”:隨著經濟發展,某地區的產業結構將會出現三次產業的順次轉移,第一產業比重將持續下降,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比重在工業化初期穩步上升,且第二產業比重上升快于第三產業;而在工業化后期,第三產業比重將逐步超過第二產業,與此同時,勞動力逐步向高比重產業轉移,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產業結構、就業結構變動將會趨于一致。

二、六師五家渠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基本情況

(一)六師五家渠市產業結構變化情況。2007-2014年,六師五家渠市生產總值從47.1億上升至204.8億,經濟規模擴大4.3倍。三次產業結構從2007年的43:22:35調整為20:49:31,第一產業比重下降2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上升2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小幅波動,師市成功實現了由農業經濟向工商業業經濟轉型。

(二)六師五家渠市就業結構變化情況。2007-2014年,六師五家渠市全社會從業人員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八年間從業人員由10.19萬人增加至15.80萬人,增加了5.61萬人,年均增加超過7000人。從產業看:一產從業人員減少0.78萬人,減少了25%;二產從業人員增加3.4萬人,增長了230%;三產從業人員增加2.98萬人,增長了99%;八年來隨著產業結構變動就業結構業不斷優化,就業結構由2007年的56:14:29調整到2014年的31:31:38,第一產業就業比重下降2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就業比重增加1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就業比重增加9個百分點,就業格局呈現出“三足鼎立”態勢。

三、六師五家渠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匹配度分析

(一)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變動趨勢分析。依據2007-2014年數據,對六師五家渠市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與從業人員比重進行數據對比,進而分析近8年六師五家渠市三次產業的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在時間上、數量上的變化,最終得出某些規律性、趨勢性結果。從上述圖示中可以看出,2007年—2014年六師五家渠市的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變動趨勢基本一致,整體上來看,產業結構調整的確導致了就業結構的相應變動。其中,第一、二產業的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變動的走勢較吻合,而第三產業呈現窄幅波動,變動較小。上述現象表明:在產業升級過程中,第二產業發展為勞動就業者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這完全符合師市2011年提出把新型工業化作為師市產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發展戰略,工業推動力進而轉化成為就業的推動力。2013年師市把現代服務業作為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近三年隨著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五家渠市及周邊團場、農村富余勞動力從第一、二產業進入第三產業,使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的比重較大幅度上升,2014年比2011年三產就業增加了20265人,現代服務業的迅速崛起,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和吸納就業人口的主導力量。

(二)六師五家渠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偏離程度分析。相比于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就業結構調整會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但兩者之間的變動差異應在一定的合理區間內,如變動差異過大,將會影響國民經濟良性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大結構調整的阻力,不利于市場資源的有效配置。因此,本文將采用“產業結構偏離度”這一反映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效益的量化指標,對六師五家渠市的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協調關系加以分析。產業結構偏離度是指各產業的增加值比重和就業人員比重之比與1的差值,其計算公示如下:(T代表產業結構偏離度,Gi代表第i產業增加值比重,Hi代表第i產業從業人員比重)。當產業結構偏離度趨向于0時,表明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處于均衡狀態,匹配性好,有利于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當其為正值時,表明產業增加值比重大于從業人員比重,該產業具有較強的勞動力吸納能力;當其為負值時,則表明產業增加值比重小于從業人員比重,該產業的生產效率較低,勞動力就會向其他產業轉移。從上圖我們可以發現:六師五家渠市第一產業的產業結構偏離度均為負值,且處于負向低位,趨近0的趨勢不明顯,說明六師五家渠市的第一產業產業結構與勞動力結構不合理,產業效率比較低,存在著隱形失業,該產業的剩余從業人員應該更多的向其他產業轉移;第三產業的產業結構偏離度從2009年后出現下行,從產業結構偏離度正值變化至產業結構偏離度負值,在2007-2014年處于0至±0.2間,但尚未趨近于0,表明六師五家渠市第三產業勞動力結構與產業結構比較對稱,從業人數與產業規模較為適應。而第二產業一直處于正向高位,意味著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較高,而吸納勞動力尚不足,有巨大的就業增長潛力。

(三)六師五家渠市產業結構對就業結構彈性分析。為進一步分析三次產業分別對就業結構的影響程度,本文將利用“就業彈性系數”指標對六師五家渠市各產業結構進行就業彈性分析,為促進就業、引導就業、制訂相關政策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就業彈性系數是指勞動力就業的增長率與GDP增長率之間的比值,即GDP增長1個百分點帶動相應就業增長百分點數量。當其為正值時,就業彈性越大,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效應越強;當其為負值時,就業彈性絕對值越大,對就業的“擠出效應”越強,經濟增長不僅未能帶來就業增長,反而減少了就業人數。由圖3表可知,2007年—2014年六師五家渠市第一產業就業彈性系數多數年份為負值,對勞動力呈現出“擠出效應”,印證了二元經濟結構中,勞動力不斷從第一產業向其他產業轉移的規律;第二產業就業彈性系數從2007年的0.03提高到2013年的2.49,對于勞動人口的吸納能力較強,表明經濟增長對第二產業就業仍具有較大的正向激勵作用,2014年由于經濟下行,師市引入企業存在產能過剩等原因影響,就業彈性系數直線下降到-0.23,說明師市第二產業對勞動力有一定“擠出效應”,2014年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就業人口都有一定幅度的減少,第三產業就業人口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第三產業彈性系數在0.5上下徘徊,表現較為穩定,說明服務業已經形成穩定的就業帶動效應,但吸納勞動力能力有待提高,該產業的就業紅利尚未充分釋放。

(四)六師五家渠市三次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分析。比較勞動生產率是指各產業的增加值比重與就業比重之比,即比較勞動生產率=GDP的產業構成百分比/就業的產業構成百分比,它表明每1%的勞動力對應能創造百分之幾的產值。當數值大于1時,數值越大,勞動生產率越高,勞動力越集中;當數值小于1時,勞動力就會向其他產業轉移,并導致該產業在經濟中的比重下降。從上圖可以看出:

(一)第一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一直低于1,在0.7上下波動,呈現相對穩定的態勢,第一產業中每1%勞動力只能創造0.7%的增加值,這表明師市農業勞動力轉移力度需進一步加大。

(二)第二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從2007年的1.53逐年提升,2009年達到最高值2.29,這主要是由于師市處于工業化加速期,資本和技術的投入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推動比較勞動生產率逐年走高。近幾年,每1%的第二產業勞動力能創造出2%左右的增加值。

(三)第三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從2007年的1.21下降到2014年的0.85,與第二產業的差距較大,說明其內部各行業的發展差別越來越大,生產性服務業與工業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互動關系較弱。然而,生產性服務業作為延長了工業產業鏈、價值鏈,降低工業運行成本的行業,它的比較勞動生產率的減緩不僅影響了工業的快速增長,也影響了師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綜上所述,師市第一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最低,且呈下降趨勢,說明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增長潛力釋放殆盡,未來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進行深層次的變革;第二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相對較高且有波動,是師市經濟增長的主力軍;第三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低于第二產業,呈波動態勢,需要在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上給予推動。

四、六師五家渠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2007年以來,師市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水平持續提高,但仍需看到兩者間還存在較大偏差,矛盾依然突出,三次產業就業結構合理化程度較低。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合理促進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師市第一產業結構比重在逐年降低,而就業結構比重相對較高,對于農業“低產出與高就業”的現象,必須增加對農業的資金投入,加強政策、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撐,從根本上轉變增長方式,全面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穩步促進農業生產的增長,逐步合理有效減少農業就業人員,促進剩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合理有序流動和轉移,使農業勞動力的轉移與師市工業化的需求相結合,為師市經濟增長提供更多的勞動力資源。

(二)大力發展中小型企業及民營經濟。由于中小企業的進入成本相對較低,就業制度靈活,分布范圍廣泛,在吸納就業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很多地區也都主要依靠中小企業吸納勞動力。與此同時,民營經濟的準入門檻降低,民營資本的活力將進一步激發。因而,促進和支持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發展,將是今后提高就業容量的重要途徑。通過政策鼓勵、信貸扶持及優質配套服務相結合,積極支持民營經濟,尤其是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可使新的經濟增長點與就業增長點有機結合起來。

(三)加快第三產業優化步伐。從就業彈性系數和比較勞動生產率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三產業具有較大的經濟增長空間和就業增長空間。為此,應優化發展第三產業,政府需在基礎設施方面加大投入和管理,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使交通、通訊更加方便快捷,食宿便利舒適,各項公共服務高效優良。一方面,繼續加強餐飲、商貿流通等傳統第三產業發展,由于這些行業創業成本低、勞動力相對密集,所需資金少,技術要求低,因而可吸納大量勞動力。這比較符合師市目前農業勞動力素質普遍偏低的現狀。另一方面,積極發展潛力較大的新興服務業,特別是為生產服務、為提高勞動者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的現代服務業,如物流業、文化教育業、旅游業、社區服務業等,這些行業都有吸納勞動力的廣闊空間。

(四)努力提高勞動力素質。勞動力的素質是構成產業結構高度化和就業結構合理化的主要制約因素。目前師市的勞動力資源的整體素質無論是受教育程度、專業技能和轉崗能力,還是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都難以滿足第二產業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師市目前面臨的最大就業結構問題是由于產業結構調整所帶來結構性失業,技能人才短缺。為此,需要以提高全社會就業率為重點,在總量上擴大就業規模,并以提高勞動者技能為前提,從質量上提高勞動者的創造能力。進一步重視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加大教育培訓的投入力度,為產業結構升級帶動就業結構優化提供內在支持,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孫蚌珠.中國工業化進程中就業的產業結構變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2]周建安.中國產業結構升級與就業問題的灰色關聯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6年05期.

作者:朱永亮 董清明 單位:第六師五家渠市黨委黨校新疆五家渠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高清乱理伦片| 精品97国产免费人成视频 | 成人a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这里精品国产99丫E6| 欧美黑人xxxx性高清版| 公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用|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伦子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成人免费视频| 金牛汇app最新版|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1看片淫黄大片一级在线观看|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 中字幕视频在线永久在线|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久操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办公室系列观看丝袜| 亚洲第一性网站| 电影在线观看视频| 公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在线观看|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播放网站| 国产精品1024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免费的黄网站| 91chinese在线| 大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少妇毛片| 一本一道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成年人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波多野结衣高潮| 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狠狠色综合一区二区| 免费欧洲毛片A级视频无风险|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入口| 色多多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在线看| 被窝影院午夜无码国产| 国产又爽又色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