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農民的鄉土情結制約了其完全離開鄉土的步伐我國自古“葉落歸根”的傳統思想,致使農民具有一種傳統的戀鄉情結。由于自身身份的限制,大多農民仍然希望回到自己的家鄉,特別在春節等喜慶的日子里或是在退休之后。多數農村老年人習慣了農村的慢節奏、安逸的田園生活,習慣了田間地頭的閑聊漫語,還是不習慣城市里住在高樓大廈里的現代生活。這些原因都制約了農村宅基地的流轉,導致產生大量空閑房屋。
1.2以家庭為單位的經營方式不適應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要求以家庭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的農業經營體系,曾經極大地釋放了農村產業的生產力。隨著我國工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農業現代化也亟需步入正軌。然而,條塊分割、分散、小規模的田地,難以實行機械化操作。目前,盡管一些地方已經規劃了農村產業園建設,但規模依舊較小、進展緩慢。
2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建議
2.1維護農戶土地承包權,推進土地流轉我國有58.0%的農民進城打工,土地流轉面積僅占21.2%。因此,需要加快出臺相關維護農民土地權益的
政策,讓土地成為可以抵押、轉讓、買賣的生產要素,逐步由市場決定其配置。在保障農戶長期對土地享有收益權的基礎上,鼓勵農戶大膽、快速轉讓土地,讓土地可以自由流轉,實現其效益的最大化,同時讓農民也能夠得到最大實惠。
2.2加快對中小城鎮戶籍制度改革,鼓勵農民就近進城、進社區加快放開中小城鎮的戶籍限制,可以有效解決農民期盼的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讓農民享受到更好的服務,進一步改善生活質量。農民就近進城或進入社區,可以依舊形成“熟人社會”,避免心理不適問題,維護地方穩定,有利于社會和諧。農民進城或進社區應與農村宅基地相掛鉤,在保障農民權益的基礎上,鼓勵農民用土地換新房。對轉變為城鎮戶口的原農民,應及時保障他們享有城鎮居民待遇。
2.3創新農業經營方式,推進農業規模經濟推動家庭經營為主的農業改革,推進農村產業園建設是當務之急。農村產業園的建設需要外來資金的帶動,因此鼓勵、支持企業、銀行、社會組織等到農村建設農業產業基地,與農戶、村集體達成合作制,建設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我國當前已經發展起來的有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到2012年底,家庭農場已經達到87.7萬戶,經營土地面積0.35億hm2,戶均年收益18.47萬元,使土地效益得以提高,同時農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2.4推進農村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加快農產品市場周轉推進農村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等一條龍服務,需要大力培養農業專業合作組織,降低各種生產成本,提高農民收入。目前,全國已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68.9萬個,入社成員5300多萬戶,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30余萬個,全國實行由村集體統一經營土地的村、組約有2000個。但是,針對全國土地總量來講,這些仍然是較小的一部分,土地的集約化發展仍然有較長的路要走。因此,必須創新企業、銀行、社會組織進入農村的方式,讓他們成為參與者,成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引領者,為實現農業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張寶成單位:中共臨沭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