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經濟發展難題及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已經制約了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要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轉換農村經濟發展模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要通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改變農村經濟發展戰略。調整農村經濟的產業結構,提高農村產業技術含量,通過實施環境保護戰略,走資源節約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1、城鄉二元結構的問題
我國采用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的戶籍管理制度,這也是城鄉差距的基本因素,農村大量的勞動力剩余,而又有城市和農村戶口的分別,因此剩余勞動力要想流動到城市受到了一些阻礙,這也導致勞動力流動的阻斷。農業和工業產品之間的價格差比較大,農產品價格非常的低,農業經濟利益非常的薄弱,因此農業經濟的發展非常緩慢。農民所獲得的收益無法再城市中作為投入獲得產出,這樣就減少了很多的就業機會,農村剩余勞動力也無處安置。
2、利用外資的問題
農業投資和外資利用存在傾倒的情況,農產品的初加工獲得的利益較高,而且審批比較簡單,投入和產出的時間周期比較短,因此能夠吸引較多的投資,市場前景比較廣闊,而一些荒山、荒地和未養殖水面等項目其收益不高或者是初期需要非常大的投入,產出周期又非常的長,加上投資風險程度非常的大,所以受到的投資就比較少,這樣的局面也是導致我國對外資的利用集中于初加工的項目,一些科研和改良性項目無人問津的主要原因,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存在嚴重的偏差,很不合理。
3、信息閉塞和增產不增收的問題
市場經濟下市場就是產品的流動方向,市場對農業生產具有決定性作用,農業生產經營在市場的同一調配下可以獲得健康、穩定的發展。農民耕種的種類都是以農民的意愿來決定的,農民認為什么樣的產品比較符合市場的需求,他們就會去種植什么樣的產品。而信息的閉塞導致他們無法獲得準確的信息或者獲得的信息比較滯后,因此容易出現扎堆的情況,大多數農民都種植相同的作物,那么盡管市場需求比較大,也仍然容易處于飽和狀態,這也是為什么農民會有增產減收的情況出現。農村信息工程建設在我國來是非常稀少的,農業經濟和市場經濟之間的溝通渠道過于狹小,因此大量信息被阻滯,給農民帶來了很不穩定的農業收入。
4、農村金融信貸環境不夠完善的問題
農民的信貸業務都是短期小額的貸款,不僅頻率高,還存在很大的風險,貸款一般都是拿物質進行抵押,而農民個人的信用很難去評定,所以貸款所需的擔保物質就會非常的多,手續也是非常復雜,這樣農村金融信貸環境就很不理想,很多農民都不愿貸款或者是貸不到款。
二、努力加快農業經濟發展的戰略對策
1、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
要進一步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基地和區域性農業研發中心,在機構設置、人員聘任和投資建設等方面實行新的運行機制;鼓勵企業建立農業科技研發中心,在財稅、金融和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予扶持;改善農業技術創新的投資環境,發展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加強農業高技術研究,繼續實施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盡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農業科技成果;針對農業生產的迫切需要,加快農作物和畜禽良種繁育、動植物疫病防控、循環農業和防治污染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把農業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持的優先位置,提高農業科技在科技投人中的比重;繼續安排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和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引進資金;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和建設,積極探索對公益性職能與經營性服務實行分類管理的辦法,完善農技推廣的社會化服務機制;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重要農時、重點作物、關鍵生產環節和糧食主產區的機械化作業水平。
2、全方位促進農民增收
適量提高糧食直補標準,加大農資綜合補貼力度并完善補貼動態調整機制,以綜合性收入補貼的增加來直接促進農民增收。大力支持農業專業化、優質化、規模化、機械化生產,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放寬非公有制經濟的市場準人政策,積極培育農村生產要素市場,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加快形成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鼓勵農民開展多種要素、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不斷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
3、加快完善農業投資環境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農業投資硬環境。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人,尤其要加大對相對落后地區基礎設施的投入,提高農業抵御風險的能力。積極改善基本生產條件,配套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電.通信等設施,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水平,營造有利于現代農業發展的硬環境。同時,加大對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發揮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對各類資本投入的引導作用,創造條件吸引外商投資農業領域,實施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綜合整治各類環境污染,嚴格控制“三廢”排放量與處理。健全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服務設施,為外商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促進現代農業持續,穩定、快速發展。
作者:姚玉平單位:黑龍江省泰來縣農經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