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內控制度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財務與會計雜志》2014年第六期
一、加強“軟控制”,樹立全員控制意識
內部控制是對人、財、物、事的管控,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財、物、事。“軟控制”正是關注人的控制方法。美國全國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下屬的發起人委員會(COSO)的《內部控制——整體框架》提出在控制環境中應加強“軟控制”,強調行為控制的重要性,諸如信任、道德、忠誠、培育關系以及有效的領導力等。“硬控制”對高校提高效率作用并不明顯,而“軟控制”正好能彌補其局限性,通過人的干預,諸如領導力、行為、能力以及高度的價值觀促使效率性目標的實現。
高校內控規范的實施需要全體師生和員工的支持和參與,每位師生員工既是內部控制的主體又是內部控制的客體,既要對所負責的工作實施控制,又要接受他人控制和監督。因此,高校加強“軟控制”應以人為本,激發人的工作激情和創造性,約束人的趨利傾向,化解與人有關的風險,從而建立與高校健康發展相聯系的內部控制系統,從根本上提高內部控制執行的有效性。
高校加強“軟控制”還應重視內部控制意識、管理風格、管理哲學、校園文化的營造。《規范》中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負責。”這一規定旨在促使高校校級領導樹立內控責任意識,牽頭做好內控規范的組織實施,帶頭執行好內控規范,嚴格按制度辦事,增強制度的權威性,實現從“要我內控”到“我要內控”的理念轉變。
積極開展內控宣傳和培訓工作,讓內控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重視風險防范意識、強化責任意識的內控文化,營造“領導重視、部門協作、全員參與”的內控制度建設環境。讓內部控制在校內從上而下得到貫徹執行,中層領導不能只起到“二傳手”的作用,具體經辦人員要熟悉業務流程,對業務標準形成條件反射,建立統一的行為模式和工作氛圍切實規范內部行為。
二、強化監督管理,落實考核評價機制
內部控制的有效執行,不僅靠制度保障和各部門及相關人員的自主執行,還必須強化事中監督、事后評價及責任追究。
1.建立合理的內外部監督機制。一是以“查”為主的內部監督。首先,在財務部門設立內部稽核崗,對每個崗位、各項業務進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內部稽核可以在財務部門內設一個具有相應職務的專業崗,配備責任心強、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員擔任,并納入常態化管理,將監督過程和結果定期直接反饋給財務部門負責人;其次,以現有的內部審計、紀檢部門為基礎,開展以內部控制為主體的專項審計;再次,完善信息公開制度,增強預算公開透明度,提高輿論監督力度。二是以“補”為主的外部監督。一方面應借助以上級主管部門政府審計為主導的外部監督力量。依靠政府的權威性,按照有關的法律法規促使高校規范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實施。另一方面通過聘請社會中介審計機構,依靠其審計的獨立性,站在公正的立場,對高校內部控制進行測試評價,針對薄弱環節或容易出現控制缺陷的環節,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并幫助其改正、完善。
2.建立內部控制考核評價制度,將內部控制建設和實施情況納入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年度考評內容,并將評價結果與考核獎勵、問責掛鉤。校內審計部門定期通過審計報告、審計建議書等形式將內控測評結果上報學校主要負責人,以促進內部控制規范有效執行。
作者:劉為單位:華南理工大學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