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農業與財經院校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比較范文

農業與財經院校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比較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與財經院校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比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業與財經院校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比較

[摘要]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涉農企事業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對人才培養的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從人才培養方案入手,對農業院校和財經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比較分析,通過對兩類學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業去向和課程體系設置等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兩者的異同點,并針對農業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以期為農業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比較分析;財經院校;農業院校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企事業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隨著我國大學的擴招,許多非財經類院校紛紛開設了工商管理專業,我們農業院校也不例外。但是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點,它們對管理型人才的需求并不是完全一樣的,這就要求開設工商管理專業的學校,要考慮行業的特點并結合自身的學科優勢來構建自己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隨著市場經濟和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涉農企事業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對人才培養的質量也不斷提高。那么我們農業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與財經類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有多大差異呢?農業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否符合行業的特點并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呢?為回答上述問題,文章通過選擇5所典型的農業高校(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和5所典型的財經類高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山東財經大學、內蒙古財經大學),對其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比較分析(眾所周知,財經類院校是開設工商管理專業最早也最成熟的院校,故本文選擇與財經類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進行比較)。

1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現狀

工商管理專業是與經濟進步和企業發展密切相關的管理類學科。1988年,教育部在公布的本科專業科目中把管理學從經濟學科目中分列出來,成為一門單獨的學科門類。30年來,工商管理作為在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是每所財經院校必定開設的專業,在很多非財經院校例如農業院校的經濟管理學院或者管理學院也都逐漸引入工商管理專業。截至2016年,中國大陸已有近700所院校開設了工商管理專業,按照院校結構類型劃分,工商管理專業在各類院校的開設數量和比例如表1所示。近700所院校每年向社會輸送大量工商管理類的畢業生,但仍不能滿足市場的人才需求。究其原因,根本的原因是就業市場上對于人才供求在構成上的矛盾。各個院校對于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趨同化,難以滿足市場上對于具有專業特色的實用型管理人才的需求。

2農業院校與財經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比較

2.1培養目標

根據本文所選的10所典型院校的培養方案比較,從培養目標上來看,雖然各院校對于目標定位表述有所不同,但總結起來都是從專業知識、技能水平、職業道德和就業方向四個方面來制定培養目標,一般為: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等專業知識,具備一定的管理技能方法和創新精神,有良好的道德素質,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及科研機構從事經營管理及教學與科研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管理人才。可見農業院校與財經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沒有明顯區別。如果說有細微的差別,那就是財經院校比農業院校更加注重對于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關注社會對于學生能力的需求;更加注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更加符合社會市場經濟下對于創新管理人才的需求。另外,從就業去向來看,大部分院校在培養方案中提及了畢業生的就業去向,財經院校和農業院校對于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基本一致,即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和教育科研機構,幾乎沒有區別。

2.2課程體系設置

2.2.1總體情況比較。我國農業院校與財經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本科學制均為四年,畢業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而且在總學分與總學時的畢業要求上差異不大。具體來看,農業院校要求畢業達到160~172學分,2248~3168學時,其中總學分、總學時要求最低的是華南農業大學,總學分、總學時要求最高的是南京農業大學。財經院校要求畢業達到158~180學分,2627~3230學時,其中總學分、總學時要求最低的是內蒙古財經大學,總學分、總學時要求最高的是南京財經大學。從課程形式上來看,一般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專業限選課,公共限選課。

2.2.2核心課程的數量及內容。一個專業最能夠表現該專業特色的就是核心課程。本文列出了所收集到的10所院校的核心課程。在核心課程設置的數量方面,農業院校對比財經院校設置的課程數量偏少,平均7門課程。這主要是由于財經院校專業知識框架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全面性,師資力量也相對雄厚。從核心課程的內容上看,各個院校都營銷、生產、財務和職能管理的專業知識,也有院校著力開展創業課程,將創業能力和管理學知識結合起來,例如華南農業大學開設創業管理學,南京財經大學開設創新與創業管理,山東財經大學開設創業管理。有特色方向的院校,如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發揮其特色背景,開設跨國公司管理核心課程。農業院校沒有結合學科背景,在核心課程的設置上寬而泛,缺少農業特色的涉農課程。

2.2.3理論課程與實踐環節的比例。由表3可看出,10所院校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學分數以及比例。可以看出整體實踐課程所占比例均在20%以下,農業院校實踐課程占總學分的比例要高于財經院校實踐課程占總學分的比例。這是由于農業院校往往將實驗操作課程列為實踐性教學部分,例如管理模擬實驗、ERP軟件學習等列為實踐教學,而財經院校往往把這類課程列為理論性實驗教學部分。目前大多數農業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在教學中仍然過分依賴理論性的教學以及模式固定的實驗性教學,案例管理、情景模擬等有一定實踐意義的課程設置比例比較低,而實際的管理類社會實踐和實訓實習實際真正開展起來的并不多。而這種與實際脫軌的教學方法造成的結果是,學生對自己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死記硬背,理論與實際相脫節,實際應用能力不強,動手能力較差,在真正開展實際工作時往往束手無策。

2.2.4涉農課程的比例。經過整理農業學院所設置的課程,得到作為調查樣本的5所農業院校中,只有南京農業大學和吉林農業大學所設置的課程中包括涉農課程。其中,南京農業大學有6門涉農課程,課程類別為科類方向的選修課;吉林農業大學有2門涉農課程,課程類別為專業方向課。其他3所院校沒有設置涉農課程。整體情況,農業院校對于涉農課程有所忽視,不設置或較少設置相關課程。

3結論及建議

3.1分析結論

3.1.1培養目標趨同化,沒有體現農業特色。比較10所院校的培養目標,都是從專業知識、技能水平、職業道德和就業方向做出了要求,農業院校沒有體現出自身的背景特色。我國農業院校畢業生多數經歷了管理類課程的系統學習,但很少學習過農業領域的相關知識,主要由于農業院校工商管理專業設置涉農課程的比例和數量都很少。所以,農業院校與非農業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在進入農業類企事業單位開展工作時,都因為所工作領域中專業知識的缺陷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完全沒有體現出農業院校背景的優勢。

3.1.2課程設置的針對性不強,沒有體現學科優勢。農業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的針對性不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受教材因素的影響。財經院校多數選用自己學校所編寫的教材,針對性和應用性都比較強,教材能夠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知識系統比較完善。農業院校,一般選用國內外的優秀教材,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結合不夠緊密,更沒有與農業背景相結合的,工商管理類教材。學生空學了很多理論,不知如何應用在農業性質的公司和單位,更沒有機會在實踐中應用。其次,農業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師在課堂上所選取的案例,很少有涉及到農業發展相關的,大部分的案例和案例分析都與財經院校如出一轍。最后,在實踐環節上,也沒有體現出農業院校的專業特色,學校應考慮自身的專業特色和教學特長來設計專業課程。大部分農業院校的農林經濟管理都是重點或特色學科,但在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中,并沒有利用好這樣的優勢。

3.1.3實踐環節形式單一,實習時間短而集中。與財經院校相比,農業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在實踐課程學分比較高,學時也比較長。這是由于財經院校往往把專業實驗歸為理論課程,而農業院校把專業實踐和專業實習都列入實踐環節。從實踐環節上看,不管是農業院校還是財經院校實踐環節的形式都比較單一,而且往往是在學期末的一周至兩周的時間,時間短而集中。在實踐環節中很少結合實際的社會生產,大多數學校的實習是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學生的參與度較低,學生往往無法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實踐。

3.1.4畢業生未來就業去向過于寬泛,特色不夠鮮明。在畢業生的就業去向方面,農業院校與財經院校的定位并無本質上的差異,大多院校都將去向描述為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和科研機構。對于企事業單位的類型、政府機關的部門和科研機構的研究范圍,表述都過于寬泛,沒有清晰的描述。農業院校應該結合自身的行業背景來思考畢業生的去向單位。

3.2農業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與建議

3.2.1結合農業院校的優勢和特色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農業院校應該根據背景學科的特色,發揮自身農業學科的優勢,以管理學為支撐,以農村、農業、農民為研究范圍載體,形成工商管理與農業相結合的專業特色,順應市場的人才供需狀況,培養即掌握管理相關的專業技能又了解農業的基本知識的高素質管理人才。農業院校要根據自身的優勢,認真分析社會市場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對校內的教學資源進行評估和整合,制定以“涉農企業管理”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方案。

3.2.2增加涉農課程的數量和比例,體現行業特色和需求。工商管理專業應用性很強,所設課程要盡量滿足市場的需求,尤其是農業院校工商管理專業,要發揮其自身農業背景的優勢,結合學科背景,增設涉農課程。開設一些與農業行業或農業企業相關的課程,比如農業企業的經營管理等。涉農課程的教材編寫,既要與其他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教材有所區別,又要不同于農學類專業所使用的教材。要組織相關領域經驗豐富的教師和專家共同來編寫,盡量使教材的內容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尤其是在實踐環節,農業院校要緊密聯系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深入合作,使其發展成校外實訓基地。

3.2.3將實踐教學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各院校應當根據學科背景特色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需要適當增加實踐課程比例,鼓勵學生參與到實際的社會生產活動中。農業院校應該加強基礎實踐,更加積極地促進校企合作,增加質量較高的農業類校外實訓基地,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親身實踐,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倡創新,將所學到的管理和農業知識完美地融合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加強學生在實踐環節中的考核,不僅要求學生要獨立完成簡單認識性的實習,還要督促學生在真正的企業中進行實踐操作。

3.2.4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在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今天,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所以農業院校培養的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不僅要結合農業院校的學科背景熟練掌握專業知識,還應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工商管理專業教育兩者融合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內在要求,是培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生力軍的外在要求。所以,農業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時,不僅要增加創新創業的相關課程,還要將創新創業比賽、講座等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之中,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商業模擬大賽等,充分實現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整合,優化課程管理方式,健全課程評價機制,同時將創新創業教育的思想和理念貫穿于相關專業課的教學之中,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姚暉.本科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3.

[2]楊輝,李翠霞,張永強.論高等農業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2):151-153.

[3]胡錦.基于實踐角度的工商管理教學模式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10):265.

作者:楊興龍 李雪松 王艷華 單位:吉林農業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少配老妇老熟女中文普通话| katsumi精品作品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鲁丝片在线观看| 全球全球gogo专业摄影| 玖玖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超级乱淫视频播放免费| 一级做a爰全过程免费视频| 日本按摩xxxxx高清| 亚洲va韩国va欧美va| 欧美高清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特级黄毛片| 色与欲影视天天看综合网| 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 2021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天天射天天操天天干| 一级毛片在线观看视频|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 | 毛片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高清在线爱做视频| 色噜噜在线视频| 国产大片免费天天看| 1000部拍拍拍18免费网站| 国产露出调教91|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婷婷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日本娇小videos精品| 久久综合色视频| 樱花草www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正在播放91大神调教偷偷|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秋霞免费理论片在线观看午夜| 男人女人做a视频| 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477777开奖现场老玩家| 国色天香中文字幕视频| a级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好吊操视频在线|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