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加快特色農機發展工作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機化發展進入新階段,進一步優化裝備結構,培育優勢特色產業,建設現代農業的內在需要。發展特色農機,實施農業機械的標準化、規?;a和產業化經營,能夠有效解放和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加速推進城鎮化進程,統籌城鄉協調發展。近年來,市農機化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重點推進糧食生產機械化,同時穩步發展特色農機,因地制宜拓展農機推廣新領域,有效促進了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隨著現代農業的加快建設,特色農機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特色農機發展的重要作用,以在全國率先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為新起點,進一步增強發展特色農機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充分發揮政策扶持、法律保障、項目帶動和市場引導的作用,不斷優化裝備結構,調整發展布局,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繼續保持我市農機化工作的領先和示范地位。
二、特色農機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以服務現代高效農業建設為宗旨,指導思想: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中心。以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為主線,以先進的農業機械為載體,全面推進農、林、牧、副、漁各業農機化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著力強化政策、科技、裝備、人才“四大支撐”努力構筑優質糧油、現代園藝、特種水產、健康畜牧“四大產業”體系。”期末,總體目標:以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為重點。全市糧食生產機械化綜合水平達90%以上。園藝業、水產業、畜牧業等特色農機化的發展取得新成效,建成東部水產、南部食用菌、西部畜牧業、丘陵山區茶葉等四個萬畝(平方尺、頭)種養業機械化示范區。每年扶持發展2個以上規模、高效龍頭企業或農機服務組織。油菜生產機械化水平取得新突破。特色農機化作業水平年遞增3-5個百分點。
注重宏觀調控、引導;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重點突破、穩步推進;堅持優化結構、經濟有效、保障安全、保護環境;堅持農業機械與農藝相結合,基本原則:堅持發揮市場對農業機械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研究開發與推廣應用并舉,速度、質量與效益并重,實現我市農業機械化健康協調發展。
三、特色農機發展的重點環節和主要內容
1.加快發展園藝業特色農機化。以“”省茶葉生產機械化示范推廣基地建設為契機。全面提高茶葉生產全過程的耕翻、施肥、噴灌、修剪、采摘、加工、包裝、儲存保鮮等環節機械化水平,積極推進名優茶生產、加工全程機械化集成技術的推廣應用,形成茶葉生產、加工全程機械化、標準化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進一步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加工質量,提升茶葉品質和效益。圍繞“食用菌三年倍增計劃”進一步推廣經濟、適用的新型農機具,推進食用菌“周年化、工廠化、集約化”生產,示范推廣培養料翻堆、上料生產機械的使用。
2.突出發展水產、畜牧業特色農機化。隨著我市農業結構的逐年調整。生產的產業化和技術的工業化是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目標,發展優質、環保、低耗、高效、安全的農業機械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支撐和關鍵性技術。圍繞水產畝效益三年增千元工程”積極推進漁業生產機械化,重點扶持河蟹、青蝦等高效特種水產的管道增氧、投餌、飼料儲藏、池塘清淤等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重點建設2-3個高標準千畝水產機械化養殖示范、推廣基地和機械化良種繁育中心,切實提高產前、產中、產后機械化服務水平,提高養殖產量,提升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增加漁業收入。加大畜牧業生產機械化扶持力度,進一步提高我市畜牧生產集約化、規模化、清潔化、機械化水平。
3.有序推進設施農業生產機械化。設施農業通過運用現代技術成果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溫、光、水等自然資源,使動、植物處于最佳的生長狀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市設施農業規模將逐步擴大。由于設施農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時設施內高溫、高濕、通風差,勞作環境相對較差,因此發展設施農業,提高設施農業的產量、效益,必須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機械化。要從勞動強度最大、占用勞動力最多的耕整地作業環節入手,積極推廣大棚耕作機械化技術,開展設施栽培中的育苗、定植、植保、施肥、灌溉、收獲等環節新機具、新技術的示范、推廣。
4.穩步提升糧食生產機械化。一是要繼續加強糧食生產環節機械化。重點扶持高速乘坐式插秧機推廣,適當控制步進式插秧機發展;加快大中型拖拉機及配套機具的推廣步伐,積極推廣應用農作物秸稈全量還田、秸稈撿拾打捆機械等新機具、新技術;加快高效、機動植保機械和大功率收獲機械的更新換代,提高農機作業效率和效果。二是要積極推進糧食產前、產后農機化發展,不斷提高種子加工、糧食低溫烘干、優質稻米精深加工等農機化作業水平。按照因地制宜、重點突破、以點帶面、加快推進的要求,加強農機、農藝結合,以油菜機播、機收等示范為重點,通過開展技術試驗集成,加強培訓宣傳,逐步推進油菜生產機械化的發展。
四、為特色農機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加大投入。
農民投入為主體,進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為引導。社會投入為補充”農機化投入機制,加大對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和激發社會各界發展農機化的積極性。重點對特色農機推廣、農機專業組織發展、農機產業化和農機技術培訓等方面進行扶持。
1.繼續穩定糧食生產機械補貼政策。按照省農機購置目錄。高速乘坐式插秧機每臺補貼2萬元,步進式插秧機每臺補貼0.3萬元;大中型拖拉機(50馬力以上)每臺補貼0.5萬元;60馬力以上高性能收獲機械每臺補貼1.5萬元;秸稈還田機械每臺補貼0.15萬元;高效植保機械每臺補貼0.06萬元;糧食低溫烘干機械每臺補貼2萬元;秸稈撿拾打開捆機每臺補貼1萬元。
2.不斷加大特色農機補貼力度。重點對園藝業、水產業、畜牧業、設施農業等優勢、新興產業特色農機購置進行補貼。補貼對象為我市具有較大規模、較高的種養水平、較好的聲譽、較高產品知名度、較好的發展前景的種養大戶和農業龍頭企業。對連片實施管道增氧的水產養殖示范基地進行重點補貼。
3.加快扶持發展農機專業服務組織。積極發揮農機服務協會作用。引導農民通過機具、技術、資金等要素的合作,建立農機專業協會、農機合作社、農機服務公司(隊)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中介服務組織,培育壯大經紀人隊伍,規范農機中介服務市場。由機具中標企業或供應商組織機具供應。機具補貼程序由農戶、農業企業提出申請(農業企業須同時申報項目計劃書)由所在鎮(區)農機主管單位審核,補貼的機型由市農機主管部門根據省、市確定的補貼機具類型為主進行選定。報市農機主管部門批準實施。市補資金在項目實施結束并經市農機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后,由市農機主管部門直接補貼到農戶和農業企業,財政部門負責補貼資金的監督管理。
五、進一步提高隊伍素質強化技術培訓。
加強農機化技術培訓,隨著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的逐步推廣。提高廣大農機操作人員技術水平,充分發揮機械效能尤為重要。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總結近年來農機培訓工作經驗,根據人員素質、發展數量、產業特性認真制定培訓計劃,充分發揮基地和大戶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因地制宜組織形式多樣的技術培訓,全面提高廣大農民對特色農機、新技術的接受能力和運用水平。要全面加強農機管理和服務專業隊伍建設,切實為特色農機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保障。
六、不斷增強工作合力加強組織領導。
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技術支撐。各鎮(區)要把加快特色農機發展作為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大事來抓,加快特色農機發展是新時期農機化工作的重要內容。擺上重要位置,強化組織領導,制定和落實特色農機發展的長遠目標和年度計劃,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抓好推進實施。市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形成推進農機化發展的合力,加快推進特色農機發展,全面提升農業機械化綜合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