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委教育總結及來年工作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1年,全市教育事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以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創業創新”大討論活動為載體,以深入宣傳貫徹全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主線,狠抓工作落實,為“十二五”開好局奠定扎實的基礎。事業發展主要指標進一步提高,學前三年本地戶籍幼兒入園率達到97.9%,公益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24%,省等級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70.2%,十五年教育普及率達到97.2%,普職比達到1:1,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達到3.05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6.8%。
(一)抓規劃制訂,明確各類教育發展目標
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教育工作會議后,我們按照“十二五”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認真制訂各類教育規劃,分解工作任務。市里先后出臺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增強職業教育服務功能和促進教師流動等三個文件。對創建省教育基本現代化達標縣、市區教育布局規劃等工作進行了調研。制訂完善“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十二五”教育人才發展規劃和開發區教育規劃等。
(二)抓薄弱環節,重點推進學前教育發展
以提高學前教育公益化水平為突破口,積極破解入園難問題。2011年9月,市政府召開全市學前教育工作會議暨幼兒園建設現場推進會,建立健全以政府為主導的學前教育投入機制,并在學前教育專項經費、教師培養和民辦幼兒園補助等方面出臺了扶持政策。市本級和各縣市區均制定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市、縣和鄉鎮三級政府進一步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全市新增公辦幼兒園51所,學前教育公益化比例提高12個百分點。繼續開展幼兒園等級評估工作,新增省一、二級幼兒園48所。
(三)抓重中之重,深入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2011年年初,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若干意見》,對今后五年我市教育均衡發展作出部署。先后召開推進均衡發展、校安工程和標準化學校建設現場會。制定《市農村教師突出貢獻獎評選辦法》,以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全市教師從城鎮調入農村的有210人,其中擔任校級領導的有79人,城區教師到農村支教的有1300多人次,農村教師上掛學習的有200多人。校安工程完成35萬平方米,標準化學校新增97所,中小學理科教學儀器達標率提高到98%,校園網建成率達到85%,義務教育均衡度指標達到0.74。教師在省教育資源網的訪問量已達到35萬人次,全省第一。啟動實施“名優學校反哺計劃”、“學校助進計劃”、“民工子弟學校共進計劃”等行動計劃。深入實施義務教育均衡度監測制度,得到省廳主要領導的肯定和《中國教育報》的宣傳。
(四)抓教育服務,提升教育與經濟貼近度
2011年,中職免學費范圍從原先的三大類擴大到全部專業,在全省率先實現中職免學費教育。
加強職業院校的學科和專業調整工作。專題開展高校專業結構調整工作調研,召開“校企校地深度合作,培養區域經濟建設應用型人才”民主懇談會,協助市直高校制定學科和專業結構調整方案,啟動大石化項目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前期工作。市直高校新增生物制劑技術等4個專業,撤銷旅游管理、會計等8個專業。中職學校新增核電設備安裝與維護等11個新興專業布點,撤銷35個傳統專業的不合理布點。中職教育的專業設置實行市級統籌管理,醫藥化工等11個省示范性專業實行全市統籌招生,同時開展市級精品專業、新興專業、特色專業和實訓基地建設評選工作。
推進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與產學研工作。促成學院與金融企業開展校銀合作,舉辦金融企業專場人才招聘會,共簽約900多人次。市直高校獲國家專利23項,85項科研成果得到轉化,提高經濟效益5600多萬元。組織開展“千名中職教師進企業”和“千名技師進校園”活動,深化中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關系。加強社會培訓工作,中職學校在校生人數與社會培訓人數達到1:1。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市直高校本科、專科和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分別達94.86%、96.18%、99.14%,專業對口就業率分別達61.4%、64.6%和64.45%,均創歷史新高。
深化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功舉辦市第二屆高校師生職業技能大賽和市第八屆中職師生技能大賽。14位高校師生獲國家職業資格技師證書和“市技術能手”稱號。中職學生參加全國、全省技能大賽,均獲得一等獎。新增1所國家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示范性學校,2個國家級實訓基地,獲中央財政1000多萬元獎勵扶持。
(五)抓中心區教育,加快提升開發區教育品質
專題調研加快市區教育一體化發展問題,認真編制市區教育布局規劃,推動中心鎮制定教育發展規劃,召開開發區教育發展務虛會,深入研究開發區教育的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制訂了“十二五”學校布局調整規劃。實施開發區教育內涵提升工程,教學水平整體得到了提升。深化開發區學校的教學督查工作,深入開展名師大講堂活動,加強骨干教師的引進和教師培訓工作,新增市級名師5人。學院路小學今年秋季建成并正式招生開學,擬建的文華小學已完成圖紙設計工作。
(六)抓改革創新,積極推進教育內涵發展
啟動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申報的3個省級教育改革試點項目和遴選確定的40個市級試點項目均已開題研究。在全省率先設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積極構建素質教育質量監測體系,組織實施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監測評估。完成《市中長期教育人才發展規劃》的制定工作。啟動實施自主式教師專業發展培養培訓制度,評出第六批市級名師名校長79名。加強特色學校等建設,扎實開展“兩體一藝”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市中小學生參加全國、全省田徑、球類、武術、朗誦、書畫、歌舞等比賽,均獲得好成績。成功承辦全省大學生運動會。深化高中新課程改革,深入全市高中學校教學調研和業務指導,2011年高考成績穩中有升。切實抓好安全穩定工作,學生非正常死亡人數較去年明顯下降。
2011年,我市教育事業在取得新進展、新突破的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主要有:教育裝備水平還處在落后位置;擇校熱擇校貴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學前教育公益化程度較低,“低、小、散”現象較為突出;骨干教師數量不足,教師隊伍存在結構性矛盾,教師資源配置有待優化,等等。
二、2012年教育工作思路
以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為主線,圍繞市委市政府總體工作部署和“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積極推進學前教育公益化、義務教育均衡化、高中學校特色化、市區教育一體化,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升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十五年教育普及率保持在97%以上,普職比保持在1:1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左右。
(一)堅持兩個為主原則,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全面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堅持學前教育以公益化為主,加快公益性幼兒園建設,爭取建有公辦幼兒園的鄉鎮占比達到90%以上,鼓勵村集體興辦公益性幼兒園,公益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進一步提高到30%。出臺公益性幼兒園收費指導標準,落實學前教育困難補助政策。堅持辦園以規范化為主,扎實推進幼兒園等級評估工作,加強幼兒教師的培養培訓,加大“低、小、散”幼兒園治理力度,進一步提高幼兒園規范化管理水平,省等級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75%。
(二)抓好四項機制建設,爭取全面通過縣級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評估。以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評估”為載體,完善工作機制,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城鄉義務教育均衡度監測和考核制度,強化縣級政府的工作職責,切實降低“擇校生”比例,嚴禁收取與入學掛鉤的捐資費。切實加強標準化學校建設和教育裝備配置,著力提高中小學生的計算機和多媒體配置比例,進一步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完善以校長和骨干教師為重點對象的教師交流制度,努力提高農村學校師資水平。
(三)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切實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切實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注重學校文化建設,提升辦學內涵。推動地方文化進校園,廣泛開展“兩體一藝”和大課間活動。加強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監測,切實提高學生體質。深化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開展“特色示范性高中建設”活動,促進高中學校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建立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和高中質量動態跟蹤監測制度,完善教學質量評估機制。開展常態化的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探索普職教融合發展,加強職業院校“雙師型”師資建設,提高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水平。出臺《市中長期教育人才發展規劃》,深入開展新一輪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深入實施新教師培養期制度,推進名師名校長工程,切實提高教師執教水平。
(四)開展三項行動計劃,提升職業院校辦學水平。以增強服務、促進就業為目標,實施職業院校專業結構調整行動計劃,探索建立與地方支柱產業、新興行業自動對接的專業設置機制,基本形成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接的專業體系,提高教育與產業的契合度。不斷推進高職院校的內涵建設,啟動并建設一批具有特色的重點特色專業。著力發揮高校的人才優勢和科研優勢,提升高校的咨政服務水平。深入實施“百千千”行動計劃,組織開展“百名教授學者下企業”、“千名中職教師進車間”和“千名技師進校園”活動,推進校企校地合作和產學研結合,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積極開展基礎能力提升行動計劃,爭取新增省級及以上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示范校2-3所,省級示范性實訓基地2-3個,省級骨干專業、新興專業、特色專業4-6個,夯實職業學校和高校基礎能力。全面推進社會培訓工作,大力發展城鄉社區教育和成人教育,為構建區域學習型社會提供堅實平臺。
(五)謀劃市區一體布局,提升市區教育發展水平。制定完善市區教育布局規劃,推動新建、遷建高中資源向環綠心布局,促進市區教育資源向環綠心區塊集聚。完善市區民辦教育政策,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
出臺開發區“十二五”校網布局規劃,積極做好學校建設的相關工作,及時啟動文華小學和開發區中心幼兒園辦學的前期工作。深入實施開發區教育品質提升工程,繼續加強開發區優質師資的培養、引進和激勵工作。加強特色學校建設,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六)深化教育改革試點,推進教育科學和諧發展。加快省、市兩級教育改革試點項目推進步伐,努力形成階段性研究成果。深化和完善進城務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兩為主”政策。提高農村低收入家庭子女愛心營養餐標準。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民辦教育相關政策。推進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強教育,完善制度,強化督查。加強行風建設,嚴格執行招生計劃、課程計劃和教育收費規定,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切實加強機關自身建設,進一步推進教育依法行政。加強學生安全教育、安全演練和校車安全管理,推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重點關注各類信訪問題,切實維護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