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規劃發展全年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落實之年,也是推進“建筑強市”戰略的關鍵之年。全市建筑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緊緊圍繞加快發展、安全發展、科學發展這一主題,突出穩增長、促轉型這一主基調,以培育大企業為抓手做強建筑業,以結構調整為重點加快轉型升級,以綠色建筑為主線推進節能減排,以科技創新為依托提升綜合實力,以規范管理為手段保障安全質量,深入實施“四大戰略”,全力推進建筑大市向建筑強市轉變。2012年,全市建筑業確保完成總產值1400億元,力爭1500億元。重點要抓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完善政策夯實發展基礎
1.優化發展環境。扎實推進建筑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實施,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筑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推進建筑強省建設的意見》、《關于進一步鼓勵建筑業加快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意見,指導各地制定進一步推進建筑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營造建筑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2.夯實發展基礎。制定《關于加強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礎安全的通知》、《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管理若干意見》、《關于加強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夯實質量安全基礎性工作,確保行業安全發展。修改出臺《市關鍵崗位人員管理實施細則》,進一步規范建筑市場從業人員行為。
二、加快提升行業競爭力
3.提升產業集中度。積極幫扶4家原有特級企業今年按時就位,積極培育1—2家一級企業達到特級資質標準,培育完成產值超80億元的企業1家,超60億元的5家,CR15達到50%以上。
4.做好企業監督檢查工作,清理一批“四無企業”(無業績、無人員、無設備、無安全生產許可證)。
5.積極鼓勵企業兼并重組。積極引導企業優勢互補,通過吸收資金、人員、設備等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形成資質等級高、生產能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進一步形成骨干龍頭效應。
6.做好市外建筑人“回歸”工程。各地建設部門要出臺優惠政策,開展在市外、省外的建筑人的回歸工作,重點抓好在上海、湖北、廣州、深圳等地的籍建筑業隊伍的回歸,可采取利用資金、人員、設備、項目等要素,與我市一級以上資質的建筑業企業合作,做大做強建筑業,培育建筑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7.做好資質適度傾斜工作。對總承包一級以上的建筑業企業,要在資質升級、增項、專業結構配置上給予適度支持,形成綜合性較強的企業集團。
8.積極優化產業結構。建立橫向拓展聯動機制,建立建設、交通、水利等部門間的季度例會制度,商討和協調有關行業發展問題;定期組織建筑業企業人員參加專業部門的建造師資格培訓考核工作。
三、著力保障工程質量和安全
9.強化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對保障性住房、一定規模的商品住宅邀請住戶參與過程管理和驗收工作,促進工程質量提升。組織開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執法檢查,加大巡查、督查力度,全面實行質量分戶驗收和設置永久性標牌制度,確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室內空氣質量驗收、竣工驗收以及設置永久性標牌、實施重點監督制度都達到全覆蓋。
10.繼續深入開展住宅質量通病防治、鋼筋原材、預拌混凝土及預制管樁、建筑節能材料等專項整治,實實在在保證工程質量。深入開展深基坑、支模架、腳手架、起重機械和物料提升機專項整治,實行起重機械評估機制,切實消除重大危險源。
11.以有效檢測和見證全過程為目標,全力提升工程檢測水平。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全市樁基檢測工作,確保地基基礎安全;引進第三方沉降監測機制,確保沉降監測數據真實性;實行取樣送樣見證員制度,確保樣品與實體的相符性;淘汰落后檢測舊設備,添置檢測新裝備,掌握檢測新標準,實現檢測信息化,進一步提升全市檢測機構的檢測能力。
12.加強勘察設計行業管理。開展勘察設計、施工圖審查監督檢查,提高勘察設計質量;進一步突出圖審的設計把關作用,規范圖審行為;嚴格圖審設計標準,消除設計質量通病;進一步加強圖審的閉合管理,嚴格落實圖審意見。
四、切實規范建筑市場秩序
13.全面實施預選承包商制度、建筑業企業和項目經理信用評價工作,建立獎優罰劣的市場導向,積極推進招投標擇優新機制。
14.實行市場準入和清退機制,全面建立建筑市場、資質資格、安全許可與質量、安全、信用等掛鉤。
15.建立合同履約評價體系,不斷規范合同訂立和履約行為,將合同履約納入信用評價體系。
五、加快推進行業科技進步
16.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企業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產學研更加緊密結合。積極推進企業技術中心建設,要求一級以上總承包企業全部建立企業技術中心,今年力爭再創省級技術中心2家。
17.強化科技轉化能力,提升行業發展水平。大膽應用“四新”技術,創建建筑業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15項以上;引導企業施工技術及時總結,形成施工工法,申報省級工法35項以上。
18.大力引進管用、實用的數字化管理技術。全面實行施工現場視頻監控;開發應用電子投標系統,實現投標無紙化,切實方便群眾;建立深基坑監測實時傳輸系統,確保在建基坑和周圍建筑物的安全;開展工程造價控制信息化試點工作,建立工程造價技術經濟指標體系,服務政府部門決策和建設各方需求。
六、著力抓好建筑節能工作
19.全力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出臺綠色建筑發展實施意見,從面上推進綠色建筑的實施,開展綠色建筑設計標識試點工作和綠色施工示范工程創建。
20.全面開展建筑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源頭上把關建筑節能實施。
21.積極應用先進技術和材料。大力推廣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太陽能、地(水)源熱泵技術在建筑中應用,要與建筑業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康居住宅示范工程等掛鉤。積極研究開發科技含量高、利廢效果好、節能效果顯著的新型墻體材料,大力應用外墻自保溫材料。
七、提高服務保障能力
22.開展“進百企入千場”活動。按照省建管局統一部署,深入基層深入企業,開展全市“進百家企業、入千個現場”活動,及時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積極改善發展環境,服務企業發展。
23.增強服務意識。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效能,優化行業發展環境。簡化審批環節,規范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率。
24.凈化市場環境。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和程序,嚴格依法行政,加大市場準入和清出,嚴厲打擊工程建設領域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嚴肅查處違法單位和個人,及時通報查處情況,營造公開、公平、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
25.減輕企業負擔。加強合同備案和履約監管,規范工程款支付和結算,清理不合理收費,完善各類保證金制度。研究制訂年度投標保證金、投標保證金聯保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區域統籌、信用浮動等制度,鼓勵采用銀行保函。開展企業所得稅調研,協調稅務部門調低并統一市區范圍內建筑業企業所得稅,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26.發揮協會作用。加強行業的指導和服務,進一步提高協會的服務保障能力,及時反映企業訴求,加強行業規范和自律,引導企業有序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