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就業與社保工作打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十一五”期間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主要成績
(一)城鎮就業形勢成績顯著。
新一輪推進就業再就業政策為工作重點,發揮推進就業整體功效,提高就業服務能力,優化就業服務質量,努力降低城鎮登記失業率,抓落實、抓推進、抓實效,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十一五”期間,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0.9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0.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以內;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7.6萬人次,各項推進就業政策得到落實,工作成效顯著。
(二)就業政策措施逐步配套、完善。
城鄉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困難群體和高校畢業生等人員的就業問題受到高度重視,已經制定了涉及推進各類勞動者就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推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做好農民就業服務和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等。
(三)就業援助就業政策惠及城鄉困難群眾。
近年來,通過完善統籌城鄉的就業政策,為我市城鄉的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就業和再就業。一是擴大就業援助范圍,讓就業扶持政策擴大到農村勞動者;二是擴大補貼范圍,讓職業介紹、職業培訓、公益性崗位、創業的補貼范圍擴大到農村勞動者。
(四)基層公共服務平臺遍及城鄉。
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市12個鄉鎮(園區)已設立了保障事務所,10個居委會、224個行政村均已設立了保障事務站。形成了市、街道(鄉鎮)和社區(行政村)三級就業再就業服務體系,從而實現城市公共就業及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向農村覆蓋,推進勞動保障工作城鄉一體化。
(五)失業保險征繳取得較大突破。
“十一五”期間,我市的失業保險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和科學發展這一主題,全面推進社會保障事業健康發展。在此期間,失業保險制度不斷深化,參保登記管理、保險費申報繳納、保險金申領、發放等工作流程得到規范。截止12月,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1.2萬人,征繳失業保險基金719萬元。
(六)各項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企業養老保險: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人員21143人。累計征收保險費26640萬元。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全市所有自收自支和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全部參保,參保人數為4220人。累計征收保險費7157萬元。工傷保險:企事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1513人。累計征收保險費607萬元。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共計達到了25770人。累計征收保險費8960萬元。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3800人。累計征收保險費561萬元。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37355人。累計征收105萬元。生育保險:參保人數為49570人。累計征收保險費167萬元。
(七)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
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參加養老保險離退休人員共有5689人,其中企業4810人,機關事業879人。年發放養老金過億元。按時足額發放率保持100%。社會化發放率100%。為70周歲以上退休人員進行了免費體檢;為高齡退休人員送生日蛋糕。并先后組織舉辦了離退休人員運動會、文藝匯演和攝影藝術展。
市社會保險基金有一定積累,為維護社會穩定提供了堅強的抗風險能力。社會保險工作深受社會各界的贊譽,社會保險局連續多年被市評為先進單位。社會保險局被市評為“人民滿意的先進集體”榮譽稱號、企業養老保險科被總工會授予“工人先鋒號”稱號。
二、“十二五”時期面臨的形勢
(一)結構性就業矛盾十分突出。結構性矛盾已成為全市就業工作的突出問題,特別是青年一代的求職與企業用工難以對接,還有勞動者對工資水平的期望值與企業實際支付能力的差距等。
(二)就業工作面臨許多新的挑戰。既有在新產業發展中如何促使就業增長的問題,也有原有企業破產、關閉、退出,原有就業崗位流失的問題。
(三)就業形勢還存在不穩定因素。存在崗位流失率居高、困難企業較多、困難人員就業難等問題,新增就業中還有不少人員沒有享受社保補貼。
(四)失業保險工作仍有不足。不但存在著困難、停產、破產企業逐年增多,虧損面增大,出現無力繳納社會保險基金的情況。而且還有部分企業法人對社會保險政策缺乏正確、全面、長遠的認識,造成近年來企業欠費屢屢發生,這都是不穩定因素。
(五)由于業務范圍、工作量大幅增加,現有社保局工作力量已遠遠跟不上工作的需要,由于人員調整、借調、調出等原因,目前社保經辦機構出現人員的嚴重不足,極大的影響了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
(六)擴面工作依然嚴峻。目前各企事業單位的養老、工傷、醫療、生育保險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擴面工作主要針對個體私營企業,而這些企業參保積極性不高,造成擴面工作開展緩慢。隨著老齡化問題的出現,社保基金的支出壓力將不斷增大。
三、“十二五”時期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服務至上、實事實辦、改革創新,以全面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為重點,千方百計開發就業崗位,深化就業體制改革,推進機制創新,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與新型城鄉勞動保障制度相協調,推進城鄉勞動者素質全面提高、就業穩定充分,結構科學合理。
(二)總體目標
緊緊圍繞我市勞動保障“全覆蓋、低失業、高和諧”總體目標,按照建設“和諧”的整體要求和“優化就業、服務民生”的就業工作目標,著力打造“就業新天堂”,樹立良好部門新形象,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的新局面。力爭到“十二五”期末,我市轉移農村勞動力8.75萬人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萬人以上,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0.4萬人以上。完成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0.3萬人,城鎮其他登記失業人員0.4萬人,農村勞動力培訓4萬人以上,其中以陽光工程培訓為主培訓2萬人,引導性培訓1.6萬人,技能培訓0.2萬人,農業科技技術培訓0.2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3萬人,征繳失業保險基金719萬元。
到“十二五”末,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萬人以上,征繳5億元;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8000人以上,征繳1.5億元;企事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8萬人以上,征繳1億元;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萬人以上,征繳1.5億元;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萬人以上,征繳1億元;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8萬人以上;啟動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0萬人以上,支付待遇8萬人以上,支付3億元。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率保持100%,社會化發放率100%。
四、“十二五”就業和社會保障的主要工作
(一)以貫徹落實《就業推進法》為契機,建立健全推進就業長效機制。
強化政府對就業工作的領導責任,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制度、職業培訓制度和就業援助制度。加大對《就業推進法》的宣傳力度,認真組織學習培訓,提高勞動保障部門依法行政的能力。以公平就業為原則,努力實現城鄉就業一體化,引導、支持農村勞動力向非農領域和城鎮轉移。
(二)進一步完善人力資源市場配置功能,提供優質高效的就業服務。
在現有人力資源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市鄉村三級就業服務體系,力爭在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均建成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形成覆蓋全市的市場網絡,為大中專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城鎮失業人員、失地農民和農村勞動力提供優質高效的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創業指導等就業服務。以人力資源市場為載體,每年深入開展推進農村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失地農民、大中專技校畢業生和復退軍人等就業的“再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服務周”等活動,增進求職者與企業的交流,推進就業。
(三)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
重點采取七項措施:一是加強對職業技能培訓的規劃和管理,制訂市職業培訓規劃,對全市的職業培訓工作進行統一安排和管理。二是加強對培訓機構的監督和管理,規范培訓機構的培訓行為,確保培訓質量。建立對培訓機構的質量考核體系,實行優勝劣汰。三是加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充分結合就業的需求來確定培訓的工種和要求,達到以培訓促就業的目的。四是繼續做好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推進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采取自建實訓基地與利用社會資源并舉、自我培養和委托培訓相結合的辦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企業滿意的技能人才實訓基地。通過勞動者技能提升、素質提高改善就業結構、拉動就業增長,使職業技能培訓與擴大就業緊密結合,將從根本上穩定就業局勢,推進就業之路越走越寬。
(四)加大創業指導工作力度,以創業促就業。
建立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機制,幫助勞動者成為創業者。積極落實創業推進政策,鼓勵各類人員創辦民營企業。一是積極為有創業愿望的人員,提供免費創業培訓和專家咨詢、項目論證、開業指導、跟蹤服務等一條龍服務。二是對從事個體私營經濟活動的人員,自籌資金有困難的,給予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從事微利項目經營的,給予兩年貸款貼息。
(五)完善面向所有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建立就業援助長效機制。
一是繼續做好鄉村(街道)勞動保障平臺工作,完善鄉村(街道)勞動保障工作平臺,以鄉村(街道)為依托,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對象;二是建立就業困難人員申報制度和定期回訪制度,掌握就業困難人員基本情況,包括就業需求、培訓需求以及生活上存在的困難;三是積極為就業困難對象落實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免費提供職業介紹、職業培訓服務。對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的,進行創業指導,給予就業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對公益性崗位安置的,落實公益性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四是建立完善就業困難對象安置動態為零制度,對現有的就業困難對象及時給予就業援助。
(六)進一步加強失業保險工作。
認真貫徹國務院《失業保險條例》,完善失業保險制度。進一步擴大失業保險覆蓋面,將城鎮所有企事業單位及其職工、社會團體及其專職人員、民辦非企業及其職工納入覆蓋范圍。進一步強化基金征繳,增強基金承受能力。充分發揮失業保險推進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功能,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的使用效益,幫助失業人員盡快實現再就業。
(七)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進社會保險對象管理和服務的社會化。
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支柱,是勞動者的“保護傘”和“安全網”。一是加大對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制度的貫徹落實的力度,認真組織好擴面征繳責任制的落實,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確保擴面征繳穩中有升。二是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市化管理服務工作,銜接好企業退休人員移交社市管理的各項工作。建立完整的原始數據庫,為退休人員社市管理走向信息化打好基礎。三是加快勞動保障信息建設步伐。建立和完善社市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社會保障管理現代化。四是加強社保政策法規宣傳力度。通過在電子屏、電視等宣傳媒體進行社保政策宣傳,使廣大群眾知政策、懂政策、了解享受政策帶來的實惠,從而提高全民參保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八)全面推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按照上級安排部署,全面啟動我市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將符合條件的農村人員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實現應保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