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加快氣象業發展的工作打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要依法強化氣象主管機構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嚴格依照國家規定維護好氣象設施及探測環境,嚴禁非法從事氣象探測活動。加大氣象法制宣傳,加強氣象科學知識普及,提高全社會氣象法律意識。每年氣象災害頻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加快發展氣象事業是應對突發災害事件、保證人民生命財富平安的迫切需要。市是氣象災害較嚴重的地區。氣象災害發生的危害也越來越大,防御流域性、區域性、突發性氣象災害的任務十分繁重。
(二)加快發展氣象事業是應對資源壓力、保證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氣候資源是一種清潔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科學利用和有效維護氣候資源,對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可繼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提供準確及時的氣象預警預報服務,提高全社會防御災害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對于最大水平地維護人民生命財富平安,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三)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公共氣象的發展方向,依照一流裝備、一流技術、一流人才、一流臺站的要求,進一步強化觀測基礎,提高預報預測水平,加快科技創新,提升氣象事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平安和可持續發展的保證與支撐能力,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一流的氣象服務。
(四)奮斗目標。年。災害性天氣的預報準確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0%以上,氣象整體實力走在全省前列;年,全市建成結構完善、功能先進的氣象現代化體系。
三、加強氣象業務服務能力建設
(五)加快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建設。根據國家和省“三站四網”建設規劃。實現全市每個鄉鎮、每座中型水庫、每處地質災害重點防御區域至少布設1個自動氣象站的目標;建設龍虎山旅游生態氣象站;市級盡快建設車載氣象災害應急觀測系統。提高全市區域災害性天氣的監測能力,為各級政府防災減災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氣象信息服務。
(六)加強氣象信息共享能力建設。氣象部門要負責氣象信息的共享工作。建立連通相關部門的氣象信息存儲、分發、共享平臺,國土資源、農業、林業、水利、民政、環保、交通、鐵路等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氣象信息平臺,積極提供和共享氣象相關的信息。
(七)加強氣象預測預報能力建設。建設市氣象防災減災中心。以數值預報產品為基礎,以信息處置技術為依托,建立和完善災害性天氣短時臨近預報預警系統、精細化天氣預報系統、相關災害氣象預警系統、交通等專業氣象預警系統,增強應對各種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事件的氣象服務能力和水平。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氣象預報預測系統建設。
(八)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體系。高度重視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健全氣象災害預警應急系統,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大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有關部門要重點強化氣象災害預報功能,切實加強氣象災害的監測、調查和影響評估的能力建設,增強對地質災害、農作物病蟲害、森林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和有害物質泄漏擴散、區域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突發公共事件的氣象預警與應急保證能力。各鄉鎮、村委會、社區、企業、學校等要落實責任人,負責氣象預警信息的接收、傳達和氣象災情信息的收集整理與報告。
四、發揮氣象綜合保證作用
(九)做好公共氣象服務工作。各級政府要把公共氣象服務系統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范疇。加快氣象現代化進程。氣象部門要通過改善服務手段、拓寬服務領域、增加服務產品、提高服務質量,不時滿足人民群眾對氣象信息的迫切需求。尤其要拓寬氣象信息渠道,擴大范圍,最大水平地使氣象信息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氣象主管機構做好氣象預警信號的傳達工作,通過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短信等多種有效形式,及時、準確地氣象預警信息。
(十)強化農業氣象服務工作。要進一步提高鄉鎮天氣預報準確率。充分利用有利的氣候條件,為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平安農業服務。要進一步完善農業氣象災害預警、評估和糧食產量預報業務,開展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氣象預報。要加快建立農村氣象警報服務網絡,使氣象災害警報信息能及時進村入戶,最大限度地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命財富平安,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
(十一)做好鄉村、環境、公共衛生和交通氣象監測與服務工作。要開展鄉村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擴大預警信息覆蓋面。加強氣象與城市建設、環境維護、衛生等部門的合作,積極開展天氣、氣候和氣候變化對城市建設、環境污染、疾病發生規律等方面的影響評價和應對措施綜合研究,開展病毒傳達、大氣環境質量、大氣污染擴散和危險化學品泄漏的氣象監測預報和評估,積極開展相關氣象保證服務。加強對紫外線輻射、負離子、酸雨等大氣成分的監測、分析和預報服務工作。氣象、公安、交通、鐵路等部門要加強協作,建立健全交通平安氣象保證工作機制,做好交通平安氣象保證工作。
(十二)做好防雷安全工作。各級政府要把加強防雷裝置建設作為預防雷電災害的重要基礎。嚴格落實防雷責任制,加強防雷知識的科學普及。要針對農村雷擊傷亡事故多的特點,加快建設農村雷擊災害高發區域的防雷裝置。要嚴格執行新建、改建、擴建項目防雷裝置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制度。認真執行防雷裝置定期檢測制度,主動申報防雷裝置的定期檢測,對產品質量不合格、裝置不規范的要及時整改。防雷工程設計必需認真執行國家有關技術規范,施工單位必需主動接受氣象主管機構的監督和指導,嚴格依照設計方案進行施工,未經驗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遭受雷電災害的有關單位和城鄉居民,要及時向當地政府及氣象主管機構演講災情,并協助做好雷電災害的調查、鑒定和上報工作,嚴禁遲報、漏報和瞞報。
(十三)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要依照建立統一協調的人工影響天氣指揮和作業體系、配備性能優良的監測和作業設備設施的要求。適時、適當開展增加農業灌溉用水、撲滅森林火災、降低空氣污染等級、減輕鄉村高溫天氣災害等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要加強空中云水資源的監測評估和開發,加強消雹、消霧、消雨等試驗研究和探索,逐步實現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由單純的增雨抗旱向抗旱減災、防雹減災、空中云水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建設與維護等多領域轉變。
五、加強對氣象事業發展的領導
(十四)加強統籌規劃與管理。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氣象事業的發展。將氣象事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認真研究解決涉及氣象事業發展的問題。對未設立氣象機構的區,要根據實際需要,積極發明條件組建氣象機構。各地還應根據人工影響天氣和防災減災工作的需求,建立健全人工影響天氣和防災減災組織機構,空虛必要的專兼職人員。要進一步改進行業管理,健全氣象行業管理協調機制,氣象主管機構以外部門所屬的氣象工作機構,應當接受同級氣象主管機構對其氣象工作的指導、監督和行業管理。
(十五)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把地方氣象事業發展和增強氣象能力建設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以保證其充分發揮為當地政府決策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功能。各級財政要切實加大對氣象事業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穩定增長的地方氣象事業財政投入機制。要加大對重大氣象工程、氣象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項目建設運行的投入力度。按國家有關規定做好氣象部門職工的醫療、養老、失業、生育、工傷等社會保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