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實施規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我縣特色產業發展概況
期間,全縣上下緊緊圍繞“416”工程和“雙百”工程,以四大產業為支撐,以龍頭企業為依托,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加速推進“工業立縣”核心戰略,工業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發展后勁穩步提升,為“十二五”時期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期間,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特色產業得到迅猛發展。年,磷化工、農產品加工產業分別實現產值48.5億元、9.6億元,分別占縣屬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6億元的63.8%、12.6%,合計占縣屬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2.8%。特色產業的集中度得到顯著提高,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近五年來,依托豐富的磷礦資源,不斷衍生產業鏈,形成了以磷礦資源深加工的東圣化工集團、西部化工有限公司、楚原化工、吉星化工有限公司等為主體的精細磷化特色產業集群和以優質貢米“蓮花米”、“鹿苑茶”、“中國香菇之鄉”優質香菇、沖菜、藥材等獨有資源深加工的楚園春酒業有限公司、食用菌有限公司、綠色食品有限公司、興利食品有限公司、菌業有限公司、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食得福食品發展有限公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油脂工業有限公司、養生茶開發有限公司、藥業公司分公司、藥業有限公司、科技有限公司等食品醫藥深加工特色產業聚集區已經形成,并迅速壯大,發展后勁顯著增強,產業帶動能力日益增強。年,上述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0億元,占縣屬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6%,已經成為全縣工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目前,初步形成了以萬里化學工業園、城北農產品加工園、洋坪農產品加工園為核心,以工業園、化工產業園、化學工業園為支撐的“一區多園”發展格局,園區建成面積達到4.7平方公里,入園企業76家,70家規模內企業均在園區。工業園區已經成為全縣強攻工業的基地、招商引資的平臺、經濟發展的載體。
發展環境日益優越。近年來,我縣先后出臺《關于促進工業企業做大做強的意見》、《關于促進工業企業跨越式發展的意見》、《關于應對金融危機促進工業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關于進一步優化工業經濟發展環境的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銀政企合作、“大學生企官”、大企業直通車制度,建全了全程跟蹤服務、限時辦結、政務公開等一系列制度,對相關部門的行政收費、行政檢查、行政處罰等行為進行了嚴格規范,工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得到全面改善。
時期我縣工業發展成就充分表明,工業在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沒有強大的工業支撐,就難以實現“走在全省山區縣市前列”的宏偉目標。因此,全縣上下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工業立縣”核心戰略,進一步提升工業發展水平,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
二、特色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工業立縣”大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構建以磷化工、食品醫藥產業為基礎的現代工業體系為主線,以培育新優勢、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導向,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互動,走內外并舉、量質并重的發展道路,深入實施企業規模化、產品品牌化、制造高端化、產業集群化、資源集約化戰略,加快突破一批關鍵和共性技術,著力打造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著力培育具有特色優勢的產業集群,推動工業產業從數量規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轉變,努力實現工業經濟跨越式發展,為走在全省山區縣市前列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引導和企業主體相結合。發揮政府在加快工業發展中的促進作用,加強產業引導、公共服務和政策扶持,著力營造有利于跨越式發展的外部環境。發揮企業在加快發展中的主體作用,通過市場調節、行業自律、專項整治,形成自我倒逼機制,促進企業主動走做大做強之路。
堅持保穩促調和標本兼治相結合。突出科學發展是硬道理,以保即期平穩較快發展為首要任務,努力化解當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同時,立足長,在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上下功夫,著力解決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素質性矛盾,實現工業經濟持續的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增量優化和存量提升相結合。通過增量投入和存量調整并舉,著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嚴把項目準入關,用高水平的增量來激活和帶動行業結構優化調整,增強工業發展后勁。
堅持投資帶動和創新推動相結合。深化項目就是生產力的理念,繼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通過招商引資和激活民資兩輪驅動,強化工業有效投入。同時,把自主創新作為工業轉型的中心環節,積極推進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品牌創新,發揮創新乘法效應,推動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堅持產業定位和布局調整相結合。立足現有產業發展基礎和未來發展趨勢,明確全縣重點發展產業和主要產業鏈延伸方向,合理確定工業園各個小區產業定位,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引導產業企業集聚集群發展。
(三)主要目標。
經濟總量目標。到201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400億元,年均增長25%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2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其中特色產業集群和特色產業聚集區工業總產值達到280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
結構優化目標。到2015年,磷化工、食品醫藥產業分別實現產值120億元、60億元,合計實現產值180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67%以上。
投資目標?!笆濉逼陂g,全縣工業完成投資200億元,每年完成園區投資超過億元重點工業項目不少于10個,每年完成投資超過千萬元重點工業技改項目不少于10個。
技術創新目標。“十二五”期間,新組建省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1—2家,市級工程(技術)中心3—5家以上,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家以上。到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于研發的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達到1.5%以上,其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以上。
品牌建設目標?!笆濉逼陂g,新增中國名牌產品2個以上、中國馳名商標2件以上、省名牌產品10個以上、省著名商標8件以上。到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導產品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率達到省平均水平以上。
三、特色產業導向和產業布局
(一)產業導向。
1、加快發展磷化工產業。根據我縣磷化工產業的發展基礎、國內外的發展趨勢、市場狀況以及國內外磷化工產業技術發展方向,我縣磷化工產業的發展必須著眼于縣內豐富的磷礦資源,堅持走精細化發展道路,全面提升產品附加值。力爭到2015年,磷化工產業實現產值120億元。
磷礦石采選。加強磷礦資源的地質勘探力度,尋找新礦點擴大后備儲量。加大依法治礦的監管力度,堅決制止無證開采和越權開采行為。大力開發利用中低品位磷礦石,穩步提高中低品位磷礦石資源的利用水平。制定政策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加快礦肥結合、礦化結合步伐。力爭到2015年,全縣磷礦石開采能力達到500萬噸/年(折含P2O530%標礦),中低品位磷礦石選礦能力達到300萬噸/年,磷礦石資源基本實現縣內轉化,磷礦石采選業實現產值20億元。
精細磷化工。圍繞開發高純度黃磷、磷酸等精細磷化工產品和有機磷化工產品,依托已經形成的黃磷基礎,大力發展濕法磷酸及其凈化技術,堅持濕熱并舉,大力推進“磷鹽”、“肥化”結合,重點發展高純黃磷,工業級、飼料級、食品級、醫藥級、電子級精細磷化工高端產品,發展阻燃劑、增塑劑、表面處理劑、油品添加劑、水處理劑、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阻燃滅火劑、水質穩定劑、有機膦、有機膦酯、功能材料等精細磷制品和精細磷酸鹽產品。力爭到2015年,全縣黃磷生產能力達到10萬噸/年,磷酸鹽生產能力達到50萬噸/年;精細磷化工業實現產值50億元。
高濃度磷復肥。按照“嚴格控制總量、調整產品結構”的思路,依托東圣化工集團和西部化工有限公司,在穩定發展以磷銨為代表的大宗磷復肥的同時,著力發展適應平衡施肥、科學施肥迫切需求的智能型、功能性控釋、緩釋、有機、無機復合肥新肥種,探索發展硝酸磷肥、窯法磷酸等非硫磷肥。力爭到2015年,全縣形成200萬噸/年高濃度磷復肥實物生產能力,磷復肥產業實現產值50億元。
2、發展壯大食品醫藥產業。堅持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按照“基地化、規模化、品牌化、國際化”的“四化”發展原則,推動我縣優勢農產品在縣內轉化升值,提高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以優勢門類化學合成藥為重點,以現代中藥和生物醫藥產業為補充,重視基礎性研究工作與平臺建設,加快發展醫藥產業。力爭到2015年,全縣食品醫藥產業實現產值60億元。
食用菌加工。加快建設食用菌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培育壯大森源食用菌有限公司、食得福食品有限公司等食用菌深加工企業,研究食用菌深度加工,大力發展膨化鮮菇、菌類調味品、菌類罐頭,加快發展既含食用菌多糖、又富含植物維生素的食品、保健品,提高食用菌的轉化增值水平。加快建設食用菌交易市場,搞活食用菌市場流通。力爭到2015年,全縣鮮菇加工能力達到1萬噸/年,干菇加工能力達到5000噸/年,食用菌多糖生產能力達到30噸/年,食用菌加工業實現產值10億元。
酒業。全力支持楚園春酒業有限公司引進先進設備,注重工藝改造,堅持“楚園春”牌白酒的淡雅型和“楚派”黃酒的清爽型差異化產品定位,大力開發優質中高檔白酒,加快發展黃酒系列產品,推動企業實施規模擴展和強強聯合,做大做強“楚園春”和“楚派”兩大品牌。力爭到2015年,全縣白酒生產能力達到2萬噸/年,黃酒生產能力達到5萬噸/年,釀酒業實現產值20億元。
食品飲料。加快“鳴鳳”、“蓮花”、“米道仙”等縣內大米品牌的整合步伐,緊緊圍繞稻谷—大米—米制品精深加工產品鏈,大力發展配制米、營養米和小包裝米生產項目;擴大油菜籽精深加工規模,著力發展優質精煉油、高級烹調油、色拉油、調和油、專用油和營養保健油;加強柑橘原料基地建設,提高柑橘采后清洗、分級、預冷、殺菌、打蠟、包裝等商品化處理程度和冷藏運輸比例,積極發展柑橘罐頭;突出地方特色,鼓勵發展黃豆牛肉醬、沖菜、醬菜、豆腐乳、柞廣椒、綠豆餅、西河魚、橡豆腐等傳統特色食品,著力把小產品做成大產業;依托我縣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探索發展果汁飲料、茶飲料、菌類飲料、水飲料等各類軟飲料。力爭到2015年,全縣大米加工能力達到3萬噸/年,油菜籽加工能力達到1萬噸/年,柑橘加工能力達到1萬噸/年,特色食品生產能力達到2億瓶(袋)/年,食品飲料業實現產值10億元。
醫藥。依托人福藥業有限公司和楚陽科技有限公司,大力發展抗腫瘤藥物、心血管系統藥物、抗病毒感染藥物、神經精神系統藥物、降血糖藥物、老年病藥物。深層次開發我縣具有明顯優勢和地方特色的地道中藥材,加快發展優質中藥飲片、新型復方制劑、中藥標準提取物和中藥保健品。通過自主開發和加強“產學研”聯合,加快生物制藥科研成果產業化和新產品、新技術開發與應用,重點發展生物免疫類治療藥物、生物診斷藥物、生物高分子植入材料,努力把生物醫藥產業打造成為我縣的支柱型高新技術產業。力爭到2015年,初步奠定醫藥產業基礎,醫藥產業實現產值20億元。
(二)產業布局。
根據我縣的區位優勢、地形特點、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十二五”期間全縣的工業布局將主要依托交通干線和重點城鎮,實施“一圈兩翼”工業區域布局戰略,實現以線串點,以點帶面,點軸開發,滾動發展。在工業園、萬里化學工業園、城北農產品加工園、化工產業園、化學工業園繼續發展的空間較小,今后重點開發石頭店建材工業園、花林寺工業園、城南工業園、洋坪工業園四個工業小區,規劃新增工業用地6.66平方公里以上,概算投資9.25億元。力爭到2015年,全縣工業園區總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以上。
提升“一圈”:即提升環鳴鳳城區工業圈,該工業圈主要由鳴鳳城區西面的工業園、南面的城南工業園、東面的萬里化學工業園、北面的城北農產品加工園和工業園組成??紤]到以上工業小區緊鄰鳴鳳城區,“十二五”期間要將發展城郊工業作為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結合的重要切入點,以工業化促進城鎮化,在五個工業小區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工業項目,提升郊區工業的發展水平和發展層次。其中:工業園主要發展精細磷化工、新型建材產業;城南工業園規劃新增用地面積1平方公里,概算投資1.5億元,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鑄件、纖維板、家俱等適合城郊發展的工業項目;萬里化學工業園和化工產業園主要發展精細磷化工產業;城北農產品加工園重點發展食品工業。
壯大“兩翼”:南翼由石頭店建材工業園和花林寺工業園組成,該區域是“十二五”期間我縣工業發展的重點區域,也是今后縣域工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其中:石頭店建材工業園規劃新增用地面積1平方公里,概算投資1億元,主要發展以硅石和陶土為原材料的新型建材產業;花林寺工業園規劃新增用地面積3.33平方公里,概算投資5.25億元,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生物制藥等項目。北翼由洋坪工業園、化學工業園組成,該區域要嚴格限制發展污水排放量大的產業和項目,減少沮河流域水體污染,保障下游的生產生活用水安全。其中:洋坪工業園規劃新增用地面積1.33平方公里,概算投資1.5億元,重點發展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產業;化學工業園主要發展高濃度磷復肥產業和精細磷化工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