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扶貧辦總結匯報及下年規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一)千村扶貧開發百村整體推進工作完成情況。
按照##州扶貧開發千村推進五年行動規劃,我縣2009年實施千村扶貧開發百村整體推進的9個行政村是:博南鎮勝泉村,龍街鎮古富村、田心村,廠街鄉義路村、界面村,杉陽鎮興隆村,北斗鄉栗樹坪村,水泄鄉咱咧村、水泄村,共涉及6個鄉鎮,9個村委會,117個村民小組,94個自然村,4405戶農戶,17330人。
在省州黨委、政府和省州扶貧辦以及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統籌協調,創新工作思路,充分調動全社會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嚴格按照州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批復的項目計劃,超前謀劃,及早行動,抓住冬春農閑的有利時機,充分依靠和發動群眾,迅速掀起“866”項目建設高潮,形成了上下齊抓“866”,家家戶戶齊干“8個有”的良好局面,“866”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目前,農戶“8有”建設全面完成,自然村和行政村兩個“6有”建設已經基本完成,預計11月底前可全面結束。載止目前,主要工作完成情況是:
1、農戶“8有”項目實施情況。計劃新建民居地震安居房20戶2000平方米,完成269戶26900平方米,分別占計劃的1345%;計劃改造民居地震安居房175戶17500平方米,完成211戶21100平方米,分別占計劃的121%;計劃硬化院心2330戶,完成2330戶,占計劃的100%;計劃墻體粉刷3300戶330000平方米,完成3842戶535700平方米,分別占計劃的116%和162%;計劃新建沼氣池和節能灶1756口,完1908口,占計劃的108%;計劃新建小水窖(池)427個口,完成461口,占計劃的108%;計劃新建衛生廁2615間(其中公廁4間),完成2641間(其中公廁6間),占計劃的101%;計劃新建衛生廄1953間32110平方米,完成2150間36861平方米,分別占計劃的110%和115%;計劃發展經濟林果22303畝(其中泡核桃20184畝),完成26448畝(其中泡核桃24275畝),占計劃的119%;計劃肉牛凍精改良820頭,完成806頭,占計劃的98%;計劃發展生豬養殖2517頭,完成1273頭,占計劃的51%;計劃購買基礎母牛490頭,完成440頭,占計劃的90%;購買良種山羊500只,完成200只,占計劃的40%;計劃豬改良產仔1878窩,完成1559窩,占計劃的83%;計劃改造中低產田地960畝,完成520畝,占計劃的54%;計劃新修溝渠15千米,完成4.14千米,占計劃的28%;計劃新建人飲工程28件,管道60.9千米,完成23件53.01千米,分別占計劃的82%和87%;計劃新建人飲水池25個,完成25個,占計劃的100%。
2、自然村“6有”項目實施情況。計劃新修村組簡易公路16條49.1千米,完成23條61.5千米,分別占計劃的144%和125%;計劃維修改造村組公路15條124.74千米,完成38條125.80千米,分別占計劃的253%和101%;計劃新修村內彈石路8條,完成6條,占計劃的75%;計劃新修水泥路31條51417平方米,完成59條55594平方米,分別占計劃的190%和108%;計劃新建橋涵1座,完成1座,占計劃的100%;計劃新建高壓線3條3千米,完成3條3千米,占計劃的100%;計劃開展實用技術培訓5650人次、勞動力轉移培訓520人次,完成實用技術培訓6146人次、勞動力轉移培訓734人次,分別占計劃的109%和141%;計劃新建標志碑9座,完成18座,占計劃的200%。
3、行政村“6有”項目實施情況。計劃村完小危房改造6所,完成6所,占計劃的100%;計劃新建和改造村文化室540平方米,完成385平方米,占計劃的71%;計劃新建“兩委”辦公房290平方米,完成613平方米,占計劃的211%;計劃改造村“兩委”辦公房580平方米,完成604平方米,占計劃的104%;計劃新建和改造村獸醫室160平方米,完成205平方米,占計劃的128%;超計劃完成村衛生室新建40平方米和村民議事點建設5個。
4、資金就位及完成投資情況。2009年9個千村扶貧開發百村整體推進村計劃投資2749.08萬元,就位4463.17萬元,占計劃的162%,實際完成投資4487.87萬元,占計劃的163%,其中:中央及省級專項扶貧補助資金計劃405萬元,就位495萬元,就位率122%;州級補助資金計劃291萬元,就位291萬元,就位率100%;縣級補助資金計劃258萬元,就位258萬元,就位率100%;財政扶貧貼息貸款計劃30萬元,實際完成貸款405萬元,就位率1350%;部門整合資金計劃676.38萬元,就位613.15萬元,就位率91%;群眾投工投勞自籌資金計劃1088.7萬元,已投入2395.52萬元,就位率220%,社會幫扶資金就位5.5萬元。
(二)龍門鄉扶貧開發“整鄉推進”試點工作進展順利。
龍門鄉扶貧開發“整鄉推進”試點工作規劃期限為三年,其中:2009年度實施計劃已經通過縣試點工作領導組審批,該計劃涉及5個大項目46個小項目,計劃投入資金3706.26萬元,其中部門整合資金2374.56萬元,財政資金90.7萬元,農戶自籌992萬元,信貸資金249萬元。截止目前,項目資金到位3075.8萬元,占計劃的83%,其中:部門整合資金1943.9萬元,占計劃的82%;財政資金85.2萬元,占計劃的94%;農戶自籌809.7萬元,占計劃的82%;信貸資金237萬元,占計劃的95%。項目建設完成情況是:完成泡核桃種植和撫育16000畝、萬畝泡核桃示范基地碑1塊、種植生態茶930畝、改造低產茶園200畝、萬畝生態茶示范基地碑1塊、新建青貯窖150立方米、畜廄改造300平方米、種植牧草65畝、開展畜牧養殖技術培訓1100人次、種植地膜包谷1333畝、創建水稻高產示范樣板2000畝、茶糧和糧糧間種237畝、新建沼氣池200口、完成龍門鄉中心完小教學樓主體工程、龍門中學宿舍樓主體工程、完成龍門司法所辦公樓兩層封頂、完成龍門衛生院住院樓主體工程、完成李子樹村委會辦公樓240平方米、購置龍門衛生院及各村衛生室設備項目,新建三面光溝37.6千米、新建機耕路8.3千米、人畜飲水管道111.537千米、水窖4個、坡改梯930畝,完成水泥硬化路1千米,龍門村片區綜合開發完成青瓦白墻2.5萬平方米,自然村道路硬化3條600米、新建節能灶262口、完成大麥地溝渠硬化2條、人畜分離、庭院美化硬化完成10戶,改水改廁完成10戶,安居房1幢、完成村級組織活動場所1幢二層封頂,完成勞動力培訓550人次、轉移勞動力100人、整鄉推進標志碑1塊。
(三)杉陽地區綜合扶貧開發工作起步良好。根據杉陽地區綜合扶貧開發工作專題會議精神及縣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我辦指導杉陽鎮于2009年6月底完成了杉陽地區綜合扶貧開發項目規劃,并廣泛征求縣分管領導和相關單位的意見,規劃于7月中旬完善結束,并上報縣人民政府。
規劃目標:結合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圍繞“解放思想是動力、發展產業是核心、改善條件是關鍵、生態建設是重點、社會和諧是保障、提升素質是基礎”的工作思路,采取先易后難,逐步推進的方法,用三年時間,通過“干部引導,群眾參與,整合資金,項目扶持,統籌兼顧,綜合扶貧”的方式,到**年,全鎮實現基礎產業培植壯大,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群眾素質顯著提高,基本保障更加健全,干部隊伍不斷加強,公共財力明顯增強,發展觀念有突破性轉變,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000元以上的目標。
規劃建設時限三年,即:2009年—**年,規劃建設五個建設項目,主要是: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基本素質、基本保障、基本隊伍。項目概算總投資89604.33萬元,其中省補助資金77.7萬元,州補助資金269.7萬元,縣補助資金92.38萬元,部門整合資金78303.77萬元,群眾自籌資金4760.78萬元,信貸資金6100萬元。
目前,2009年的項目正在實施,項目進展順利,起步良好。
(四)廠街鄉巖北村“中間村”示范點建設已啟動實施。
按照州委、州政府“抓兩頭帶中間”的工作部署和***縣第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積極探索在巖北等發展基礎較好的村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示范,促進‘中間村’加快發展”的具體要求,我辦2009年6月指導廠街鄉完成了巖北村“中間村”示范點建設規劃。
規劃目標:爭取國家、省、州、縣項目和資金支持,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利用兩年時間,把巖北建設成為全縣乃至**、全省有名的生態文明示范村、特色產業示范村、村容整潔示范村、社會和諧示范村和黨建工作示范村,打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亮點。
巖北村“中間村”建設時限規劃三年,即:2009年6月—**年6月,規劃九個建設項目,主要是:基礎設施建設、農戶住宅環境改造、產業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諧巖北建設、村莊規劃、科技培訓。規劃總投資1556萬元,其中:州級財政補助682萬元,縣級財政補助30萬元,部門整合資金202.5萬元,群眾自籌資金551.5萬元,信貸資金90萬元。
目前,部分項目已經啟動實施,項目進展順利。
(五)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工作穩步推進。
2009年以工代賑國債資金易地搬遷項目涉及龍街鎮龍街村小堆子搬遷點及杉陽鎮巖洞村馬沙壩插花安置工程,其中:龍街村小堆子搬遷點計劃搬遷農戶25戶128人,杉陽鎮巖洞村馬沙壩插花安置工程計劃搬遷農戶40戶189人。計劃投資203萬元,其中:中央及省補助投資121萬元,群眾自籌82萬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45萬元,占計劃的71.4%。其中:完成國家投資95萬元,占計劃121萬元的78.5%。杉陽鎮巖洞村馬沙壩插花安置工程已經全面完成;龍街村小堆子搬遷點正在實施當中,預計年內完成易地搬遷工作。
(六)貧困村村級發展互助資金試點工作成效明顯。
**年爭取到100萬元項目資金,分別在龍門鄉大坪坦、大龍午,博南鎮青羊廠、卓潘,北斗鄉梅花等5個行政村20個村民小組實施貧困村村級發展互助資金國家級試點項目,全縣試點村民小組有農戶474戶,參互農戶378戶,占試點村民小組農戶總數的80%;互助資金總額達到109.45萬元,其中農戶自籌入互資金9.45萬元,國家財政補助資金100萬元;全縣發放互助資金貸款250戶,占參互戶的66%;發放互助資金貸款104.48萬元,占試點村互助資金總額的95%;戶均發放貸款0.4179萬元,其中最高借款額1萬元,最低借款額0.1萬元。在借出的資金中:貸款投向種植業200戶,發放資金87.68萬元;投向養殖業50萬元,發放資金16.8萬元。
**年向上級爭取到項目資金50萬元,增加四個村8個試點小組,分別是:大坪坦村2個小組,投入資金10萬元;勝泉村2個小組,投入資金16萬元;蘇屯村2個小組,投入資金14萬元;七屯村2個小組,投入資金10萬元;用于發展產業。**年12月發放50萬元互助資金,2009年12月期滿后,將進行回收。參互農戶通過互助資金扶持,戶均純收入增加300元以上,人均純收入增收100元以上。我縣的貧困村村級發展互助資金試點工作成效顯著,得到了省州扶貧辦的好評,省內外先后有17家扶貧部門到我縣參觀學習,成為了我縣扶貧開發工作的又一新亮點。
(七)、扶貧到戶貸款貼息項目促農增收。2009年3月爭取350萬元的小額信貸資金,目前,350萬元已經全部發放結束,項目已經通過縣級驗收,正在等待州級驗收。
2009年9月爭取650萬元的小額信貸資金,目前,正在協調信用聯社,準備發放貸款。小額信貸資金的發放,真正使貧困農戶得到了實惠,促進了農民增收。
(八)其它扶貧工作進展順利。
1、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取得實效。**年向上級爭取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資金20萬元,計劃轉移培訓就業400人,完成勞動力轉移培訓共六期468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375人,其余93人由培訓學校發給學員培訓合格證;轉移輸出468人,項目已經通過州級驗收。
2009年向上級爭取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資金116萬元,計劃轉移培訓就業700人,開展引導性培訓3000人,目前,項目正在實施之中,進展順利。
2、產業扶貧工作初建成效。**年向上級爭取50萬元項目資金,在杉陽鎮實施種植特色經濟林果1100畝(石榴880畝、黑腰棗120畝、黃金梨100畝)和博南鎮種植特色經濟林果(冬桃140畝、黃金梨60畝)的產業發展項目。目前,項目已經通過縣級驗收。該項目的實施,壩區鄉鎮產業結構調整難的問題將得到逐步解決。
3、社會扶貧工作為貧困群眾排憂解難。根據《***縣干部職工結對幫扶貧困戶實施方案》要求,認真做好干部職工結對幫扶貧困戶工作,全縣共有118家單位,4954名在職干部職工結對幫扶2713戶貧困群眾。**年10月至今,共為困難群眾捐款捐物折資100多萬元,同時,積極為困難群眾發展生產出謀劃策,切實做到扶貧與扶智相結合。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實行高位推動,為整村推進提供組織保證。強化組織領導,切實解決好“由誰組織”和“由誰落實”的問題。為確?!?66”工程的順利實施,縣委、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扶貧開發千村推進協調領導組,并實行縣處級領導掛鉤聯系項目實施村制度。從州、縣機關中選派優秀年輕副科干部到每一個項目實施鄉鎮、村,任掛職副鄉鎮長、駐村工作組長,并實行嚴格的考核獎懲制度。涉及的鄉鎮、村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由鄉鎮黨委書記或鄉鎮長直接掛鉤聯系項目實施村。在項目實施中,實行扶貧項目廉政承諾制和項目實施績效責任制,落實項目廉政責任和項目實施責任。在具體工作中,將農戶“8個有”項目實施計劃書面通知到戶,列出每家每戶實施項目的任務完成時間表,并對應到縣、鄉鎮、村三級工作隊員上,明確責任,實行個人包保,一抓到底。強化專項督查,由縣委、政府領導帶隊,組織縣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和縣扶貧辦定期不定期深入到項目實施鄉鎮、村、組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為加快千村扶貧開發建設進度,7月20日,縣人民政府再次召開全縣千村扶貧開發百村整體推進工作現場會議,對各項工作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
(二)發展特色產業,為群眾脫貧致富提供有力支撐。
牢牢扭住生產發展這個中心,切實解決好困難群眾“發展什么”和“怎樣發展”的問題。堅定不移地把產業培植擺在扶貧開發工作的首要位置,把核桃、烤煙、肉牛和黑山羊、蠶桑、生態茶、紅豆杉、冬桃等作為全縣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來培植。按照全縣產業發展的規劃布局,圍繞人均有1頭商品畜出售,人均有1畝400公斤以上的高穩產農田地和人均有1畝特色經濟林果的要求,9個扶貧村從各自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出發,按照種養結合、長短互補的原則,著力打造“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家家戶戶都培植起支柱產業,大大增強了貧困戶的造血功能。如:博南鎮勝泉村在千村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創新思路和舉措,按照“五個一”的思路,即:種好“一棵菜”、栽好“一棵煙”、養好“一頭豬”、育好“一棵苗”、轉移“一批勞動力”積極破解壩區村無支柱產業、群眾增收困難的難題。可以說,勝泉村是我縣壩區村破改產業結構調整難的示范典型;是我縣壩區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典型。又如:龍街鎮古富村在千村扶貧工作中,充分發動和依靠群眾,整合各方資源,不斷出特色、出亮點、出經驗、出典型。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時,迤古自然村實現了村容整潔、家家戶戶有青瓦白墻的安居房、有硬化院心和進戶水泥路、有衛生廁和衛生廄、有節能灶和自來水、有增收致戶的好產業的目標。村內新建了致戶路、富民路;新建了群眾文化廣場。可以說,古富村是我縣乃致**山區村新農村建設的典型。自2009年以來,先后有省內外20多家部門到此參觀學習,得到了省州領導的贊揚和人民群眾的好評,
(三)夯實基礎設施,為貧困地區發展提供強勁動力。著力改善貧困面貌,切實解決好“扶什么”和“怎樣扶”的問題。突出“讓貧困人口直接受益和項目直接到戶”這個重點,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農民意愿,根據農戶、自然村、行政村的實際,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從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建設和諧農村、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來確定扶持項目,確保了規劃項目全部落實到戶、到組,實現了家家戶戶受益。通過“866”工程的實施,9個千村實施村家家戶戶都有了能抗御6級以上地震的安居房,有了衛生廁、衛生廄、小水窖(池),30戶以上的自然村實現了通公路,部分自然村通了水泥硬化路,村容村貌大為改善,發展的基礎后勁得到增強。項目建成后,由村委會和村民小組制定相應的村規民約和項目后續管理辦法、承包管理責任狀等,保證項目能夠長期發揮效益。
(四)整合各方資源,為項目實施提供資金保障。加大資金整合投入力度,切實解決好“錢從哪里來”和“投到哪里去”的問題??h委、政府在縣財政極為困難的情況下,把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縣級配套資金258萬元足額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并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資金籌措。一是統一規劃,集中整合,投入使用。縣人民政府專門召開千村扶貧開發百村整體推進整合資金任務確定會議,將整合資金的任務下達到相關部門,并與部門簽訂了責任狀,做到資金、任務、責任、權力“四到位”,目前部門整合資金已達93%,好于往年。二是在資金籌措上,按照“統一規劃、統籌安排、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要求,充分整合各種項目資源。把千村扶貧開發百村整體推進建設項目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將貼息貸款資金重點投放到項目實施村、組的農戶。三是部門協調配合,加大整合力度。由涉及資金整合的部門對照項目實施村的“866”項目規劃,最大限度地將資金整合到實施村的建設項目上。四是強化資金管理。按照《云南省財政扶貧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堅持“??顚S?、專戶儲存、專人管理、封閉運行”的原則,嚴格扶貧資金管理,認真執行資金預撥報賬制,實行行政效能監察制度,確保資金使用效益。項目開展前,審計局對工程項目進行事前審計,詳細測算工程量及預算是否符合標準;每年項目實施過程中,由縣扶貧辦牽頭,組織審計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對千村實施村進行了資金審計,加強資金管理。
(五)抓管理活機制,為鞏固扶貧成果提供制度保障。突出群眾的主體地位,把政策扶持、政府引導和農民廣泛參與結合起來,把實施“866”工程從“要我干”真正轉變為“我要干”,切實解決好“干什么”和“怎么干”的問題。始終堅持以民為本,努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對需要建設什么項目,怎么建設都由村民按照“一事一議”的程序,在認真討論、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進行自主決策,由群眾說了算,一旦建設項目確定后由群眾自己組織實施,使群眾真正成為了建設的主體。對農戶“8有”項目數量、建設內容、補助對象、補助標準以及自然村、行政村“6有”項目資金使用和物資發放等情況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同時,在公益事業項目建設中,按“一事一議”的原則,制定公益事業籌資方案,一方面對所籌資金的使用堅持由鄉鎮財政所統一建賬、統一核算、統一管理,并成立民主監督小組,對“一事一議”運作的全過程及后續工作進行監督、評議;另一方面認真完善一事一議籌資項目預算、決算和審計監督制度,無論工程大小,手續必須齊全完備,并在經過上級審計的基礎上,將籌資的提取使用、項目建設和落實情況在村務公開欄張榜公布。
(六)加強組織建設,為和諧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在千村扶貧開發百村整體推進工作中,我們堅持從村干部和黨員帶頭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入手,圍繞群眾最關心、最實際的問題,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長效機制,選好配強村級“兩委”班子,把綜合素質、感召力、事業心“三強”的農民選拔到村干部崗位上來,把愿服務、會服務、能服務的農民吸納到農村黨員隊伍中來,著力提高村黨支部的領導能力,增強黨員干部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在項目建設中,充分調動村民小組長的積極性,注重發揮村民小組長的橋梁紐帶作用、國家扶貧政策的宣傳作用、產業培植的示范作用和公益事業建設中矛盾糾紛的調解作用,真正促進了干群融洽、鄰里和諧、互幫互助、健康文明新村風的形成,讓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享受到了村內發展的成果。
三、存在困難及問題
(一)我縣是全國592個重點貧困縣之一,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群眾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自然環境條件惡劣,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受近幾年物價上漲因素影響,因災、因病、因教育消費等原因返貧發生率在不斷上升,按照人均純收入1196元的新貧困標準統計,目前全縣有貧困人口4.55萬人,扶貧工作點多,面廣,工作量大。
(二)資金矛盾依然十分尖銳,各級財政投入到扶貧開發的資金十分有限,資金整合難度大。。
(三)整村推進村基礎設施薄弱。近幾年實施的整村推進項目,每個項目只是15萬元資金,主要解決貧困群眾溫飽最直接相關的生產性項目,未全面涉及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設施的建設,加之整村推進項目的自然村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設施建設薄弱,難以達到整村推進的目標,嚴重影響到群眾生產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據調查,在我縣受自然條件影響,要基本達到整村推進的目的,一個重點扶持村建設至少需要40萬元的資金投入。
(四)扶貧工作經費投入不足,機構運轉困難。在嚴峻的貧困現狀面前,我們積極主動與上級扶貧部門溝通,不斷創新扶貧工作的思路,加大扶貧工作的力度,工作得到了上級扶貧部門的肯定,但工作經費不足,一直是扶貧工作中的一大難題。
(五)社會化服務不到位。目前我縣的社會化服務水平還遠不能適應產業化發展的需要,體系不完善,功能不健全,多數只停留在一些簡單的技術示范、推廣服務上,而在資金融通、信息咨詢、市場開拓、培育龍頭、中介服務等方面嚴重欠缺。
四、**年工作計劃
(一)工作目標任務。在**年的工作中,我辦將繼續扎實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認真學習新階段扶貧開發的方針、政策,把中央的惠農政策落到實處;二是加強作風紀律建設,強化責任心、事業感;三是繼續抓好2009年度千村扶貧開發百村整體推進工作任務的完成及龍門鄉扶貧開發“整鄉推進”試點工作的督促、檢查、指導,年內組織完成縣級驗收;四是繼續抓好150萬元的貧困地區農村村級發展互助資金試點工作;五是繼續抓好小額信貸工作;六是做好2009年度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加大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和輸出力度,強化引導性培訓,用活用好資金,積極向上爭取**年的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七是積極向上爭取產業扶貧項目;八是協調配合相關部門實施好杉陽地區扶貧綜合片區開發項目和廠街鄉巖北村“中間村”建設示范點項目的實施以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充分發揮好扶貧辦的職能作用;九是扎實抓好我縣干部職工結對幫扶貧困戶等社會扶貧工作;十是扎實抓好**年實施的九個千推村的項目規劃,按時上報**年我縣千村項目實施方案,并認真組織實施;十一是超前謀劃,科學合理的做好新一輪扶貧開發項目規劃編制工作。十二是完成好縣委、政府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圍繞工作重點,抓好千村扶貧開發百村整體推進工作。按照中央、省、州的要求,堅持以貧困戶為基礎,以貧困村為單元,切實搞好千村扶貧開發百村整體推進工作。一集中財力,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對扶貧資金的整合,保證重點,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使貧困群眾長期受益,貧困村穩定脫貧。二是圍繞“866”建設目標,項目到村,扶持到戶。堅持建設項目直接安排到自然村或村民小組,扶持資金進村入戶,扶持項目本著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建設什么的原則,扶持資金優先保證安居房、人畜飲水、入戶通電、沼氣池、節能灶、衛生廁、衛生廄、基本農田地及水利設施、產業發展等關系改善群眾生產生活基本條件的建設項目。三是依靠群眾,民主決策,形成合力。農民群眾是受益主體,同時也是參與建設的主體,充分發揮群眾自力更生建設家園的作用,在確定扶持對象、扶持內容、項目實施及后續管理等方面,發動農戶主動參與,重大事項由村民自主決策;項目、資金的管理、使用向社會公告、公示,項目確定后,充分發動和依靠群眾,通過投工投勞等方式搞好建設。四是及早部署,及早掀起“866”建設高潮。計劃早下達,資金早安排、項目早實施,抓住農閑時節,掀起“866”建設高潮,**年5月30日前完成農戶8個有建設項目,**年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866”項目建設任務。
2、推進產業化扶貧,拓寬貧困農民增收渠道。從特色經濟林果著手,大力發展核桃、冬桃、花椒、優質石榴、茶葉等經濟林果,努力形成“引龍頭、建基地、帶農戶、城鄉聯動”的產業化扶貧之路,有效拓寬貧困地區農民增收渠道,促進新農村建設。抓實財政扶貧資金產業發展項目:一是積極向上級爭取財政資金扶持,按照各鄉鎮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整體協調,推進產業發展。二是扶持種植大戶規?;N植,發揮示范輻射作用,帶動周圍農戶發展特色經濟林果,逐步建立起具有規模的特色經濟林果種植生產基地。三是抓好實用技術培訓。一方面依托科技部門技術人員深入鄉村、農戶、田間地頭搞好培訓,做好服務;另一方面培養一批熟練掌握種植和管理技術的大戶,以點帶面,帶動特色經濟林果規?;l展。四是引進和扶持龍頭企業,為種植戶提供配套服務。一方面通過龍頭企業規模大、實力強,研究市場,分析市場信息,將準確的市場信息傳遞給農戶,并按市場需求來組織生產、加工、銷售產品,并提供技術、物資、設備等配套服務,推動種植業逐步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重點是信貸資金貼息扶持,力爭每年都有兩三個企業享受到財政貼息貸款扶持。
3、培訓新型農民,加大貧困鄉村勞務輸出力度。積極穩妥地擴大貧困地區勞務輸出,不僅是目前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現實而有效的途徑,也是促進貧困地區群眾接受新的思想觀念、提高勞動技能、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的重要措施。**年新型農民培訓主要抓兩個方面的工作:一加強對勞動者素質的培訓,加強對農村富余勞動力職業技能、法律法規、安全知識和公民道德規范培訓。二積極探索勞務輸出的新途徑。堅持就近轉移與跨區域轉移相結合,常年轉移與季節性轉移相結合,走政府引導,市場調節,自愿輸出的路子,加強勞動力市場的培育,廣開就業渠道,組織和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城鄉、地區間合理有序流動。
4、推進小額信貸扶貧,拓寬資金使用覆蓋面。進一步總結經驗,完善管理辦法,確保小額信貸資金安全運行,取得效益。對小額信貸還款率低的地方,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找準問題加以解決。積極探索小額信貸扶貧支持龍頭企業、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的新模式,積極探索小額信貸扶貧促進貧困地區勞務輸出的新方法,努力拓展資金使用的覆蓋面,使小額信貸扶貧在新時期的扶貧開發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5、不斷探索“貧困村村級發展互助資金”扶貧模式,著力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創新財政扶貧資金管理機制。一是在互助小組中構建常規的技術交流推廣協會,廣泛吸收種植、養殖大戶的現有技術和已被運用成熟的引進技術,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地發展適合貸款戶的一些短、平、快、實的項目,并努力把協會建在產業鏈上,產業鏈聯在入互的農戶上,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使互助資金成為中介服務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二是把互助資金試點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通過民主管理互助資金,逐漸增強村民民主自治意識和誠信意識,增進農戶之間的溝通理解,形成互助合作、協同共進的和諧氛圍,推進村民自治。三是把互助資金試點與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相結合。通過互助資金貸款用途調控,重點向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傾斜,進一步扶持泡核桃、蠶桑、冬桃、黃金梨、生態茶種植戶和肉牛、黑山羊、生豬養殖戶,使互助資金成為推進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四是不斷完善“互助資金”的運作機制,加強管理、健全機構、明確責任、規范操作程序、強化資金管理、做好監測評估、完善獎懲措施。五是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扶持,努力擴大試點面,進一步加快貧困村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
6、廣泛深入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繼續推進定點掛鉤扶貧、對口幫扶工作。按照縣委、政府關于開展貧困戶結對幫扶和掛鉤包村工作的相關要求,實施好全縣干部職工結對幫扶貧困戶和縣級各單位掛鉤包村工作。通過社會扶貧的廣泛開展,把貧困農戶發展生產、勤儉持家、奮發努力、熱愛勞動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幫助他們理清發展思路,找準脫貧致富路子,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化經營,千方百計促進貧困人口增加收入。通過努力,真正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參與扶貧開發的良好局面。
我縣的扶貧開發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州黨委、政府的扶貧開發政策,在縣委、政府的直接領導下,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基礎,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