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財政監督部署與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2年財政監督工作要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財政工作的決策部署和財政部工作要求,在廳黨組的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省財政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圍繞中心,服務發展,創新方法,把握重點,強化建設,注重實效”的總體工作要求,牢固樹立大監督理念,加強收入、支出、會計和內部監督,狠抓“雙基”建設,建立科學有效的財政監督應急機制,建立財政監督成果與預算管理掛鉤機制,建立健全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財政運行機制,努力提升財政監督層次和水平。
一、圍繞中心,服務發展
當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仍然復雜嚴峻,積極因素和不利影響同時顯現,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國內環境和國際環境相互影響,財政監督工作面臨著新形勢和新情況,工作更加繁重,任務更加艱巨。因此,要認真貫徹落實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省財政工作會議精神,充分認識“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優生態、惠民生、促和諧”的重要意義,牢牢把握實施積極財政政策、調整經濟結構和保障民生等方面的要求,始終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財政監督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財政中心工作,有效開展財政監督,充分發揮財政監督在健全財政政策體系、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全面推進依法理財等方面的保障作用,更好地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
二、創新方法,提升層次
(一)創新會計監督。要進一步完善會計監督方式,拓展會計監督范圍;進一步整合監督力量和資源,建立縱橫聯動的會計監督網絡。結合宏觀調控的目標和任務,選取部分重點行業、重點部門和重點企業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整頓會計財經秩序,規范單位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進一步鞏固“小金庫”治理成果,將“小金庫”問題列入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的重要內容。結合重大財政政策的實施和重大財政專項資金的檢查以及日常監管工作,進一步完善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與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有機結合的方式。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日常行政監管工作,加大對中小會計師事務所的檢查力度,強化政府對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再監督。通過授權委托監管,積極探索會計師事務所分級管理。嚴格對違規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的處理處罰,依法查處惡劣造假的會計行為。重點選擇文化、廣電和工信委三個系統、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房地產企業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
(二)深化內部監督。切實履行專職監督機構的“再監督”職能,轉變內部監督工作方式,提高內部監督工作成效,努力保障財政干部和財政資金“兩個安全”。一是日常監督動態化。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設的成果,將內部監督融入日常財政管理活動之中,實現日常監督由被動檢查型向動態控制型轉變;二是重點檢查常態化。按照《財政部門內部監督檢查辦法》的要求,結合內部監督特點,制定檢查計劃和方案,實現重點檢查由臨時突擊型向定期常態型轉變,每年的內審面不得低于30%;三是開展抽查。設區市要組織開展對所轄縣(市、區)內部監督開展交叉檢查,省財政監督檢查局將適時組織人員對部分市、縣(區)財政局開展內部監督工作進行抽查,對抽查中發現的內部監督工作不力、走過場的和其他違規問題在全省進行通報,并按有關規定對檢查人員和責任人員進行嚴肅處理。
(三)強化培訓調研。加強財政監督干部培訓和調研是全面提升隊伍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一是要按照“抓培訓、重考核、強素質”的思路,從財政監督檢查技能、財政業務知識、財政政策法規和財政監督工作紀律等四方面入手,制定財政監督干部培訓方案,落實培訓經費,創新培訓方式,選好培訓教材,并精心組織實施,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監督水平。二是要緊密結合實際開展調查研究工作,認真總結財政監督工作經驗和規律,增強針對性和前瞻性,注重將調研成果轉化為切實有效的管理制度,提高調研成果的利用率。同時,要將檢查與調研相結合,針對財政監督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選擇專題開展調查研究,撰寫調研報告,提升財政監督工作的整體成效。
三、把握重點,注重實效
(一)著力加強民生資金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選擇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項目,選擇農業、水利、社保和經濟建設領域的重點財政支出事項,精心研究監督檢查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確保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推動建立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組織開展重點林業村級防火經費、移民搬遷扶貧資金和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農業技術推廣經費、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資金、村級組織運轉經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等財政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專項檢查,促進資金規范、安全、高效運行。同時,選擇部分市縣和單位就民生政策落實和民生資金管理使用情況深入檢查調研,提出規范和加強財政管理的意見和建議。
(二)積極開展部門預算編制、執行情況監督檢查。針對預算管理的薄弱環節,認真開展部門預算監督檢查,保障預算編制的完整性、科學性和預算執行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完善監管成果運用機制,將監督結果與預算編制和資金分配掛鉤,建立相應的預算扣減機制,并向相關單位通報或向社會公告,切實加大財政違法行為的責任追究力度。要著力加強政府采購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應采盡采,陽光運行。
(三)繼續推進收入監督。要建立財政收入日常監管機制,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防止財政收入流失,保障財稅政策有效落實。一是加強對財政收入的監督檢查,通過對各種稅收收入、非稅收入繳納、征收中執行財稅法規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防止和查處越權減免、應征不征和預征收入、虛收空轉等問題,確保財政收入真實、及時、足額入庫。二是加強對國庫收納、劃分、留解、退付財政收入的監督檢查,防止和查處不按規定劃分、報解預算收入,擅自延解、占壓、退庫等問題。
四、強化建設,夯實基礎
(一)強化財政監督基礎工作。財政監督基礎工作既是開展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的基石,又是落實財政監督工作科學化、精細化的基礎。一是加強制度建設。要堅持積極主動、穩步推進的原則,繼續建立和完善各項內部管理辦法和檢查審核操作規程,研究實行定員定崗定責目標責任制和量化考核制度辦法措施,進一步夯實工作基礎;二是提高監督檢查質量和成果利用水平。嚴格執行監督檢查工作的各項規程,切實提高監督檢查工作質量,有效防范監督檢查風險。制定《財政監督檢查責任追究制度》和《財政部門內部監督實施細則》。建立健全財政監督檢查信息反饋和共享機制,促進財政監督檢查成果的充分利用;三是加強信息宣傳。建立市縣信息聯絡員制度和考評制度,強化信息宣傳責任。注重信息搜集和利用工作,提高信息的時效性和指導性。廣泛利用各種媒體,宣傳財政監督工作,擴大財政監督影響。四是加強財政監督機構建設。要通過增加編制、升格機構、高配干部、提升素質,多管齊下,進一步增強財政監督機構力量。五是加強對地方財政監督工作指導。采取督導調研、巡查、培訓、聯合檢查和召開工作會議等形式,促進市縣財政監督工作全面均衡發展。
(二)強化基層財政監督。縣鄉財政部門處在財政資金管理和政策執行的“終端”環節。要按照財政部《關于切實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進一步更新觀念、創新思路,健全機制,因地制宜探索監督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將更多的精力轉移到對財政資金的監管上來。一是健全縣鄉財政監管體系,配齊配強專職監督機構和人員,增強基層財政監督機構力量,強化縣鄉財政監督職能。二是按照財政監督管理體制要求,財政監督工作嚴格實行層級負責制,真正把財政監督工作落到實處。要建立健全鄉鎮財政資金監督管理機制,對轄區各類財政資金實行全面監管,并跟蹤問效。三是建立“上下聯動、部門互通”的工作溝通機制,掌握基層動態,推廣基層經驗,促進全省財政監督工作全面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