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空白藝術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給孩子留出環境的空白
充分利用環境構成的不完備性與空白性,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和自主性。
1.開放物質環境,提供充足的玩具、半成品材料。過于追求完美逼真的游戲材料,會使幼兒操作受到限制,失去動手探索的機會,必將挫傷幼兒游戲的積極性。相反,沒有固定玩法的半成品材料,沒有過多的限制,放手讓他們去玩、去探索,讓他們盡情地制造、改造,你會發現,孩子是多么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我們班的音樂區,我不僅為幼兒提供了鈴鼓、碰鈴、三角鐵、圓舞板、小鼓等成品打擊樂器,還放置了與幼兒一起收集來的紙盒、鐵罐、塑料板、玻璃瓶、木塊、易拉罐、綠豆等廢舊材料。這些廢舊材料作為半成品,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他們根據自己的想象,通過敲一敲、拍一拍、改一改,把它們變成各種各樣的打擊物品,愉快地隨樂演奏,無限陶醉。而對于現成的打擊樂器,在最初階段,我并不直接告訴幼兒它們的名稱和功能,只是把它們靜靜地放在音樂區中,等孩子去發現它們,探索它們。
2.開放心理環境,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精神環境。只有為幼兒提供使他們感到安全、溫暖、平等、自由及能鼓勵他們探索與創造的精神環境,幼兒才能活潑愉快、積極主動、充滿自信地生活和學習,獲得最佳發展。“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的表達”。給幼兒一個盡情自由展現自我的環境,充當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我們班的任何一個地方,幼兒都可以自由歌唱、盡情演奏、愉快舞蹈、痛快地表達與交流自己的想法,我是他們忠實的觀眾與朋友。要給環境留些空白,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和創造。
二、給孩子留出思維的空白
音樂中的思維是指藝術思維,它被認為是形象思維,人們將它描繪成流動變幻的云或輕快飄逸的曲線,富于豐富的創造性與想象。音樂教學中不妨有意為幼兒留出想象與創造的空間,創造一種虛幻的“空間感覺”的妙境,讓幼兒自己去想象、思索、玩味。基于這一點,在音樂活動中,我注重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方法與手段,正面引導,為他們創造表現與發展的機會,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
1.設置疑問。在音樂活動中,我開始注意有意識地對幼兒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經常設置一些懸念與疑問,留出空間,讓幼兒思考,充分調動幼兒思維的積極性。例如,在學唱歌曲《迷路的小花鴨》的教學活動中,我首先把歌曲編成一個故事,在故事的結尾處,我留下一個問題:“小花鴨找不到家怎么辦呢?”請小朋友給它想個辦法。孩子們有的說:“找警察幫忙。”有的說:“找動物們幫忙。”有的說:“大聲叫媽媽,媽媽聽到了會來接它的。”還有的說:“打電話吧。”孩子們想出了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法。又如在欣賞樂曲《狼和小羊》時,我提出:“小羊會被狼吃掉嗎?”他們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及對音樂的理解,想出不同的情節,創造出不同的動物形象及語言,邊編故事邊表演,激發幼兒對創編活動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地引導幼兒多參與創造性和想象力的活動,并保護幼兒活躍的思維和自由的想象,鼓勵幼兒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2.拋磚引玉。對于音樂活動中的重點和難點,往往不宜直接灌輸,而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逐步深入,留出空白,讓幼兒去思考、探索。如在創編歌曲《兩只老虎》的過程中,就拋出歌曲中的兩只老虎一直編下去,有的說:“一只沒有腳呀,一只沒有手呀,真奇怪,真奇怪。”有的說:“一只沒有鼻子呀,一只沒有牙呀,真奇怪,真奇怪。”孩子們編得興趣盎然,連唱帶跳,把老虎滑稽可笑的樣子表現得淋漓盡致,課堂上發出歡快的笑聲。在盡興的、自主的活動中孩子們感受到創造的快樂。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教學及有效地對孩子進行創造精神、創造意識的早期培養,為孩子將來成為富有創新精神的人奠定基礎。有一次我聽到一首樂曲,開始時旋律十分優美,繼而旋律轉為低沉、陰森。于是我在一次欣賞活動中使用了此曲,請幼兒欣賞并啟發他們想象:“你聽到這首樂曲有什么?”孩子們嘰唧唧喳喳地說開了,有的說:“有大雁、有天鵝,像是一片落葉。”他們邊說邊不由自主地表演起來。(繼續放音樂)音樂突然轉為低沉,孩子們表現出驚慌的樣子,有的抱肩蜷縮著,有的做出兇惡的樣子……而樂樂趴在地上一扭一扭地,嘴里還說著:“我是青蛇。”當音樂轉換到另一段落時,孩子們高興地說:“它們走了。”音樂結束了,我請孩子們給音樂起個名稱,有的說:“叫獅子王吧!”有的說:“叫森林里的動物。”有的說:“兇猛的動物。”我都一一給予肯定和鼓勵。孩子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地發揮想象力,表現出多種動物的姿態,這一切都是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進行的。我們不要求幼兒立刻把音樂創作得完美無瑕,幼兒在探索、創作過程中的東西必定是稚拙的,帶有孩子氣的,那才是幼兒的東西,這時教師的作用在于觀察傾聽幼兒的言行,然后加以點撥,使幼兒在過程中不斷提高。如在隨音樂自由想象動作的過程中,我不著力于幼兒動作的漂亮,而著重觀察其形態,傾聽其想象,然后進行點撥。教師所創造的教學條件,就有如陽光、雨露是幼苗生長所必需的物候條件。
3.余音繞梁。我有時在一個音樂活動的結尾會設置空白,讓幼兒回顧與升華所學內容,激起幼兒進一步的渴求心理。如節奏活動《胖胖熊與小老鼠》,幼兒在嘗試活動中掌握了各種打擊樂的演奏方法,在互相討論中學會了強弱拍的處理,演奏起來非常形象,但略顯單調。活動結束時,有幼兒提出聽上去不太好聽,提議:“高、低音樂器分開演奏。”于是,幼兒又開始嘗試輪奏。還有別的演奏方案嗎?當孩子的興趣轉為愿望,從無知轉為求知時,無疑會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通過思維,無論是否得出答案,都為以后奠定了基礎。當然,“空白”并不是真正空無一物,它是“此處無聲勝有聲”、“此處無景勝有景”,是教師留給幼兒思考的時間,是教師等待幼兒發言的停留,是教師放手讓自由表現的空間,是教師創設環境時留有的空白。在這段“空白”中,幼兒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運用空白藝術時易陷入如下誤區:(1)過度過量。設置空白,要有度。設置空白要難度適中,有一定的啟發性和思考量,使幼兒深入思考后獲得收獲。過難,會挫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過易,不能激起幼兒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一個活動中運用空白的量應有所控制,不可過多濫用,否則會使內容不連貫;(2)缺乏默契。設計空白的時機與長短,需充分了解幼兒的實際水平、經驗,如在幼兒需要空白的地方,教師要提供機會,這樣幼兒才能配合,反之,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恰當設置空白,對增強教學效果,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而且是一門教學藝術。
作者:吳蘋蘋單位:紹興市東風藝術幼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