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研究型教學模式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現代企業教育雜志》2014年第二十四期
研究型教學模式側重采取多種多樣、各具特色的教學措施。例如,通過開設“獨立研究”模塊課程、進行“基于問題”的學習等方式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2]。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研究型教學模式具有以下特點與優勢: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相對于以單向性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研究型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是對疑難知識點進行輔導講解,系統性的知識學習需要學生自己完成。這種學習重視培養學生為解決問題而主動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生的自學潛能。一般是教師給出項目研究、解決問題的目標和要求,由學生制定項目研究、解決問題的計劃方案,在得到指導教師的確認后按照計劃組織項目的研究。這個過程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解決“怎么做”的時候,自覺參與學習,知道“為什么”。
2.增強學生分析思考的能力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推進過程中,如何解決問題,實現項目預期的目標,需要學生開動腦筋,結合專業知識,主動思考,認真分析,協作配合,充分溝通,提出可行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這對學生全面分析問題和主動思考的能力是一種很好的鍛煉。
3.提高學生綜合實踐的技能研究型教學中項目設立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大多來源于生產實際,應用性較強。這種教學模式要求學生發揮團隊協作精神,合作開展項目研究,自己動手逐步完成計劃方案,并給出項目研究結果。這個過程,將有效地鍛煉學生設計、操作、合作、總結等綜合技能。
二、《發酵工程》課程教學中引入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探索
《發酵工程》課程是以生物技術產業化過程涉及的工程知識為教學內容,融合了生物化學和微生物學的基礎理論,開設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發酵工程的基本原理,以及關鍵環節的技術方法和實踐能力。研究型教學模式在本課程中的應用,將著力培養學生掌握自主學習和主動實踐的方法,使學生具備解決生物技術產業化過程中關鍵問題的能力。
1.理念與目標傳統的《發酵工程》課程教學方式以講授為主,實驗的開設也是按照“實驗指導書”進行,學生被動接受。而研究型教學模式由教師給出項目和目標要求,其過程需要由學生設計、探索、研究、合作才能完成。這里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轉變觀念,教師教什么、怎么教,學生學什么、怎么學,方法上要改進,總體要樹立一種“注重實用,貼近實際,引導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研究能力”的教學理念和目標[3]。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解決的兩個關鍵問題:一是改變以班級為單位集中聽課的模式,應改變傳統的學生管理方式。二是改變考試為主的單一評價方式,需要改進教學質量評價機制。
2.方案與實踐研究型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是以項目研究替代填鴨式教學方式,關鍵是教師在模式中項目的設計和指導推進。這里需要教師做到:一是走出教室,深入生產和科研實際,提出教學研究項目的總體計劃;二是走下講臺,深入學生,共同研究,適時指導,引導學生自學;三是改變傳統以理論考試為主的單一評價方式,及時掌握學生各階段的學習、研究情況,并及時進行評價。
3.考核與評價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檢驗教師教學水平與課程教學效果的標準。因此,在《發酵工程》教學中,評價課程教學質量,重點應抓好以下兩個方面的評價:一是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要重視過程,突出關鍵要素。在項目研究的準備、實施和結題三個主要過程中,突出考核學生的參與態度、思路方法、操作技能、協作配合和結果呈現等要素,要重視學生的計劃組織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問題分析能力、溝通協調能力以及綜合表達能力的考核。二是對教師教學的評價,要側重能力,關注研究指導。應側重教師對項目計劃的設計能力、項目研究的指導能力、課程項目推進的掌控能力、理論與生產實際結合的轉化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著重關注教師對本課程所涉及相關領域的研究水平。
作者:柯樂芹單位:麗水學院生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