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音樂欣賞素材與大學生審美興趣需求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音樂欣賞是普通高職院校普遍開設的一門公共選修課,也是學生的首選課程之一,然而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感到教學結果并不理想,表現在學生對欣賞的作品不感興趣,課堂氣氛死氣沉沉,要想改變這一現象,必須找到其根源,只有這樣,這門課程才能真正成為學生有興趣的課程。
音樂欣賞是普通高職院校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普遍采用的一個手段,是各個院校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一個最有效的途徑,也是選修課中學生們最喜歡的一門課程之一,然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卻發現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對課堂上欣賞的音樂作品沒有興趣,想象中活潑的音樂課堂景象并沒有表現出來,于是自問,為什么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教學,作品都是教材中的范例,怎么會出現這樣的效果?其主要因素就是音樂欣賞素材與當代大學生的審美興趣的需求相矛盾,我們期望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喜歡的音樂作品之間發生了代溝,那么,如何改善這些矛盾,是我們所有老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著重考慮的問題[1]。
1如何理解教學改革
教學改革是全方位的,我們以前把教學改革重點放到了教學方法、大綱等,實際關鍵是應該放在適應當代大學生的審美需求上,尤其是普通職業院校的音樂欣賞選修課,只是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途徑,對學生所學專業、今后就業并沒有本質的影響,所以,我們更應該考慮這門課程的開設不僅要完成對學生教育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的要求,更主要的是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我們知道,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認識,是憑借音樂音響這個客體的反應,長期以來,由于受教學大綱、教材等因素的束縛,我們在教學中很少能感受到學生在課堂上的興奮,甚至一節課很沉悶,師生的互動都是被動的,根本就沒有達到課程預想的效果,這是為什么?不難看出,學生對我們的教學內容不感興趣,他們在被動的學,教師在填鴨式的教,這怎么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呢?顯然學生需要的,我們卻沒有給予,與當代學生的審美興趣相差甚遠,我們教學改革的目的是讓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全面提高,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愉悅感,因此,教師首先要在這門課程的改革上更深層次的理解,了解當代的大學生感興趣的音樂作品,結合當代大學生特點,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這才能達到改革帶來的效果[2]。
2當代流行的音樂對大學生的影響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時代造就了人”,音樂同樣有著它的時代性,就流行的音樂而言,與時代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如生長在浪漫主義時期的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一生中寫了幾百首膾炙人口經典作品,在當時就被人們稱為“流行的音樂”,至今一些熱愛古典音樂的人們還是愛不釋手,但是就是這些經典音樂作品,拿到現代的課堂給學生欣賞,卻沒有帶來好的效果,學生對這些作品沒有興趣,分析其結果,主要是這些作品流行的時代與我們的學生生長的年代相差甚遠,我們的學生在上課時經常會提出,老師什么時候能放點流行音樂聽聽,這時我們難免要在腦中畫個問號,課堂上聽的作品難道不好嗎,都是一些世界經典作品,怎么這些學生一點興趣都沒有,問題出在哪了呢,其實不難給出答案,主要是這些經典作品對于普通高職院的學生而言還是有一定“距離感”,因為他們生長的年代,這些經典作品并不流行,只是專門從事音樂的專業人學習的內容[3]。
3音樂欣賞素材選擇要適應當代學生審美興趣的需要
我們提出音樂欣賞素材要適應學生審美興趣的需要,并不是不按教學大綱教學,而隨意教學,把它看成是只要學生有興趣,學生愛聽什么音樂就欣賞什么音樂,這顯然就不是課堂了,既然我們找到了學生對目前音樂欣賞課堂的作品沒有興趣的原因,那么,我們在不違背大綱的前提下,怎樣才能更好的實施我們的教學呢?目前來看,流行音樂風格的音樂補充到音樂欣賞的素材中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因為,流行音樂是陪伴當代大學生成長的音樂,學生易接受、有興趣。總之,音樂欣賞素材的選擇對于當代大學生上好這門課程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必須結合學生的現狀,在不違背教學大綱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調整音樂欣賞素材,只有這樣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4]。
參考文獻:
[1]魏鳳萍.流行音樂對于音樂欣賞課構建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7,37(4):185.
[2]李婷.試析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教學[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4(8):95.
[3]劉昱.古典音樂的流行化探索———高職院校《音樂欣賞》教學改革初探[J].音樂大觀,2014(11):161-162.
[4]樓徐燕.開拓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新領域--高校現代流行音樂欣賞課堂教學方法研究[J].音樂大觀,2014,(15):50-52.
作者:孟琰 單位:遼寧軌道交通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