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我國公共管理活動中公共倫理失范問題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教育倫理研究》2016年第0期
摘要:公共管理作為當今人類社會活動的一個特殊領域,存在著復雜的社會利益關系,因此在公共管理活動中則需要具體的倫理精神來引導,需要用道德意識去引領公共管理活動進行具有公共性、開放性、公平性、服務性等特征的理性管理行為。公共倫理的價值取向是公共利益,同時是具有公益至上的公平正義、道德責任的時代精神。隨著我國經濟領域的高速發展以及道德滑坡現象的出現,因此大眾對倫理道德的訴求也越來越大,所以加強我國公共倫理建設已成為我國當前首要任務。
關鍵詞:公共管理;公共倫理;公平正義;道德責任
公共倫理是具有時代性的,在當前社會歷史條件下,社會公共生活或者說公共領域都是以公共管理為“主導”;結合公共倫理的背景可以得出現階段的公共倫理所要規范的公共領域也是以公共管理為主體的;大多數學者都認同公共管理是占據著公共倫理所規范對象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當今在我國政府、非政府組織所面臨的一系列的失范問題的形勢下對公共倫理的呼聲也越來越大。
1公共倫理的概述
1.1公共倫理的涵義
公共倫理是以公共理性為核心的社會精神價值趨向,直接決定著社會民眾的道德走向與精神建構。我們可以將公共倫理理解為主要用來規范公共管理活動的倫理范式,是公共管理主體包括政府以及非政府公共組織在公共管理活動中應遵循的道德觀念、道德規范以及對公共管理行為進行價值判斷和道德評價的一個準則體系。張康之教授曾在其《公共管理倫理學》中,運用研究方法的研究技巧提出了統治型、管理型和服務型三種社會治理模式,論述了與三種社會治理模式的相關因素,并指出服務型的公共管理作為一種新的社會治理模式是以倫理為本質的,由此公共倫理是服務型公共管理活動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社會治理模式轉變的必經之路。對公共倫理的概念界定,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見解。普遍的是將公共倫理視為公共管理倫理。持有這種觀點的原因是認為公共倫理學的對象是公共組織及其工作人員,內容是研究公共管理的主客體之間的倫理關系及倫理規范問題,即公共管理主客體之間的道德關系。此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公共倫理是服務型公共管理模式下的一種新型倫理形態,是規范社會公共領域中的基本倫理維度與社會公共行為的一種基本道德準則。所以公共倫理可以說是為公共領域或參與到公共生活的成員所提供的精神服務體系。
1.2正義論視域下的公共倫理
羅爾斯把他的正義論之所以成為“公平的正義”理論,羅爾斯明確的表達了,在他的正義論中,正義的主體或對象是社會的基本結構,即用來分配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劃分由社會合作產生的利益和負擔的主要政治和經濟制度。羅爾斯所講的正義不同于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強調的社會秩序強調的是人的自由與平等,羅爾斯認為所講的正義原則是體現了由自由、平等以及對公共利益作出的貢獻給予獎賞這三個觀念結合起來的正義。羅爾斯在《正義論》和《政治自由主義》中都強調了一個基本的原則立場,就是“權利優先于善”,它可以說是個十分重要的公共倫理學的原則。我們一般將認為“善”是倫理學的中心概念,因為我們現在的倫理學通常是指規范倫理和美德倫理,前者旨在以獲得人的行為的善的價值而推論出道德規范體系,后者是探討如何獲得善良意志,如何進行涵養,達到心靈的善的狀態,即美德,所以說善是倫理學的中心概念。摩爾的《倫理學原理》曾將善看作是不可定義的,但隨著公共倫理學的發展,善不再是中心概念,只有在“自由平等權利”的引導下才能是正當的,可以說權利是善的前提。若我們真正的能理解羅爾斯《正義論》中提及的權利優先于善,那么我們對公共倫理問題就會更進一步。
2我國公共管理活動中公共倫理失范的原因
近年來,我國為適應國情的變化和提高我黨的執政能力及領導水平,黨和政府已經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的制度建設、價值觀教育活動和反腐倡廉建設,這無疑已經為我國公共倫理建設進行了鋪墊,但依舊存在著各種倫理失范問題有待解決。
2.1制度及體制的不完善
道德倫理失范,我們往往會聯想到的就是制度的設置和體制不合理的問題。公共倫理的失范,我們會認為是缺乏制度及體制的約束或是政府的監督不到位,然而與我們常忽略的制度建設滯后和體制自身問題往往有著密切的關聯。從我國政府的管理模式來看,在當代我國的社會治理體系中,政府習慣了用行政手段來進行管理,從而致使我國忽視了對制度建設的問題。目前,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還處在不夠完善的地步,社會主義法制也并不健全,因為我國的法制建設主要是依賴于政府來進行推進,法律權威在很大程度上是來源于政府權威,但法治的本質就是要求法律力量要超越政府力量。此外行政體制及市場經濟體制不成熟也是公共倫理失范的原因,我國現行的行政體制是在曾經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將政府決策、執行、監督職能于一身,很難受到制約及監督,雖然也根據市場經濟體制的變化而改革了行政體制,但目前依舊缺乏具體的制度保障及理論支持。市場經濟下,政府的職能應該是有限的,大部分應交由市場,當由于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成熟,政府過多的干預,必然導致了行政效率的低下,從而會造成政府的“權”與市場的“錢”相關聯,衍生出權錢交易,尋租現象,產生腐敗等倫理失范的問題。
2.2政府及公職人員自身的“經濟人”特性
一些學者根據經濟人假設,認為政府及公職人員都具有一定的價值偏好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訴求。政府及公職人員這種對自身利益的追求行為與身為人民公仆要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產生了沖突,阻礙了我國公共利益的發展與實現,這似乎也可以說是我國政府及公職人員自身的倫理失范問題。市場經濟下,政府的職能是在公共管理活動過程中提供公共服務,但是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一大特征就是政府高度介入經濟發展,導致政府對經濟利益的高度追求,忽略了要維護公共利益的職能。公職人員是政府進行公共管理活動中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不僅是公共服務和公共利益的提供者和維護者,隨著政府與私營部門之間公私合作的越來越多,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不斷相交往往會產生利益沖突,當公職人員在處理公務時,他們會在自己權利允許范圍內優先考慮自身的利益問題。因為政府及公職人員自身的“經濟人”特性,當公共利益與自身利益發生沖突時,可能會優先考慮自身而忽略了作為人民的公仆應維護公共利益的職責,這也成為我國公共管理活動過程中公共倫理失范問題的原因。
2.3思想道德觀念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決定著倫理道德觀念,但文化傳統和價值觀的傳承等思想文化因素也對倫理道德的塑形具有重要作用,我國公共管理活動過程中公共倫理失范問題不僅受傳統的思想文化影響,還與我國當前的文化與道德觀有著關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各種思想文化也進行著交融,引起了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在不考慮國情及體制不同的情況下被機械的結合,一些社會成員包括公共管理主體的道德觀念也發生了扭曲,引起了一些公共領域道德與誠信失范等公共倫理失范問題。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現實利益的追求也在不斷加深我們對物質世界的迷戀,并缺乏一個新的倫理道德觀來對我們的思想道德進行約束,從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到我國公共倫理建設的發展。
3強化我國公共管理活動中公共倫理建設的對策
3.1加強制度建設,深化體制改革制度與體制
對人們道德觀具有客觀的約束力量,加強公共倫理制度的建設及對相關的體制進行改革,是我國公共倫理的建設的必要保證,對我國公共倫理建設具有強大的促進作用。制度建設要從增強制度的約束力著手,建立一套明確的、完善的規范制度,明確公共管理主體該做什么或不該做什么,樹立正確的倫理道德觀。重點要加快制度建設,同時完善已有制度。此外加強公共倫理的法制建設,除了加強對政府組織及公職人員的倫理立法,更要加強對非政府組織的規范。在深化體制改革方面,首先要明確政府與市場各自的職責與權限。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理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明確政府與市場的界限,并加快推進政企分幵,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
3.2提升政府及公職人員自身的誠信建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誠信缺失是造成公共倫理失范的關鍵所在,并且已成為我國當前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所以加強誠信建設顯得日益重要。首先是加強政府及公職人員的誠信建設。我國提倡將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進行國家治理,因此,政府誠信不僅講法更講德。我們不僅要加強行政立法以規范我國政府的行政行為,還要加強公職人員的法律意識,做到真正的依法行政。此外要做到加強對我國政府及公職人員的監督及加強反腐力度,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我們黨在不否定對個人正當利益的正當追求前提下,堅決對不正當行為進行嚴懲,旨在建立一個廉潔自律的好政府。我們政府不僅要做好自身的誠信建設,還要用自身的誠信帶動非政府組織的誠信建設同時加強對非政府組織的監管。此外,還要加大問責力度,增強行政實踐的責任意識,正確合理的履行責任,對在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沖突的情況下優先考慮個人利益等失范行為進行行政問責,以促進政府及公職人員將維護公共利益為目標所進行的公共倫理建設。
3.3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營造良好的公共倫理建設環境
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就要加強公共管理主體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設及道德素質建設,這對加強公共倫理的建設是必不可少的。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加強思想道德文化建設就要在全社會深入開展多形式的道德實踐活動,弘揚我國優良的傳統美德和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并引導人們提高自身的道德判斷能力。進一步推行廉政思想建設,開展旨在加強公共管理主體廉政思想的教育實踐活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公共管理活動的過程中,堅持公共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各項工作都必須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維護公共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最終目的,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加強道德素質建設主要是在公共管理活動主體的思想上加強其責任意識及公仆意識,同時要樹立“德治”的理念,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服眾、以德治國,達到德才兼備。忽略德的重要性必將造成公共倫理的失范問題,通過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營造一個良好的公共倫理建設環境,從而減少我國在公共管理活動中公共倫理失范的現象。
參考文獻
[1]張康之.公共管理倫理學(修訂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詹世友.公義與公器-正義論視域中的公共倫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
[3]何懷宏.公平的正義:解讀羅爾斯《正義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1).
[4]張康之.論倫理精神[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6).
[5]高力.公共倫理學的構建何以可能[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3,(4).
[6]曹望華.我國公共倫理研究述評[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8,(4).
作者:郭婷婷 單位:黑龍江大學政府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