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英語教學及中外文化交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取得了重要成果,為我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培養了許多優質人才,促進了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但是同時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無法適應現實需要。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脫離了社會發展的現實,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的跨文化交流理解能力不足,教師在對外文化交流教學方面的能力也有待提升。對此,我國應當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采取措施切實提升教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并且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對外交流學習機會。
一、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英語是使用人數最多,應用領域最廣泛的語言之一。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改革開放的現實需求,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也非常重視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當前,我國各大高校不論英語專業還是非英語專業,英語課程都是作為基礎課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先后確立四六級考試制度。高校英語教師數量的配備也逐漸增多,已經形成了各類大學英語教材。毋庸置疑,近年來我國高校英語教學已經形成較為完備的體系,不論是師資力量還是教學軟硬件設備都得到了極大提升。大學英語教學的深入開展為我國對外文化交流和經濟貿易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儲備,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在肯定大學英語教學取得成果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高校英語教學還存在諸多不足。根據研究,許多高校畢業生雖然從小學甚至幼兒園開始就已經接觸或者學習英語,但是大學畢業后真正能使用英語進行流暢的交流的人數比例并不高。這種現象說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并不能夠滿足改革開放持續深入背景下對外文化交流的需要,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我國英語教學中中外文化交流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盡管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為我國對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國英語教學中中外文化交流教育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與不足:
(一)傳統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大學英語教學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國傳統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發展和對外交流的需要。長期以來,應試教育是我國學校教育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教學方式,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概莫能外。這種教學方法以教師根據教材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為典型特征,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方式也主要是書面考試。眾所周知,語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實際交流場景中的運用,而傳統英語教學閉門造車式的知識傳授方式忽略了英語教學本質要求,學生的對外文化交流能力始終得不到有效提升。2014年以來,我國一帶一路戰略提出,至今已經獲得沿線幾十余個國家的支持和加入,在此背景下英語教學中對外文化交流的能力培養更加具有現實意義。我國高校應當抓住這個歷史機遇,改善英語教方法,積極采取措施切實提高學生對外文化交流能力。
(二)學生跨文化理解力欠缺在我國英語教學體系中,教師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主要目標,學生的英語素養的評價更多的是通過考試。然而,要進行良好的對外文化交流前提就是對英語國家本土文化的充分理解。思維習慣、風土人情、語言風格等是不同國家文化構成的重要要素,由于我國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更加注重的是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而忽視了在對外文化交流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上述要素。學生對英語文化要素的忽視自然無法形成良好的跨文化理解力,因此許多學生雖然英語聽說讀寫非常優秀,但是在與外國人進行交流時卻發現無法準確理解和把握對方的真實意思,導致對外交流不暢甚至存在障礙。我國高校應當重視這一問題,注重西方文化背景的教學,提高學生跨文化交流的理解力。
(三)教師的跨文化交流教育水平有待提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也。”教師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當前,我國教師并不能適應跨文化交流的現實需求。首先,我國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在教育體系中影響較大,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始終以幫助學生考取高分為目標,而不注重對學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進行培養。其次,教師本身對外文化交流的能力與素養欠缺。我國高校英語教師在整體上素質呈現逐漸提升的趨勢,高校英語教師確實為我國英語人才的培養以及度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仍然有許多教師對英語的文化背景知之甚少,缺乏跨文化理解力,自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差。當然也就無法把英語的文化背景融入到教學中去,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跨文化理解力,促進學生將語言和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跨文化交流的方法
(一)對傳統英語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高校要采取措施對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進行變革。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突出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但是不注重學生對英語文化背景的傳授,導致學生不能順場地進行對外文化交流。首先,高校要在現有的教學資源中有機滲透英語文化背景,形成以單元為單位的英語文化背景教學體系,讓學生在提升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加深對英語文化背景的了解,為他們進行對外文化交流奠定基礎。其次,高校要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將以往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教學模式轉換為學生主導、教師引導,師生良性互動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引導,自主開展討論式的學習,教師不再是“滿堂灌”地給學生灌輸知識,而是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自我探索和討論,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最后,要改變高校英語教學的評價模式。學生的書面考試成績在學生總體成績中的比重應當大幅下調,將學生在課堂上自主交流、探討學習的表現作為考核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指標。通過對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變革,高校英語教學必將在提升學生對外文化交流能力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發揮更加顯著的作用。
(二)提升教師跨文化交流能力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教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英語教學質量的好壞。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思路和教育理念,擺脫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高校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傳統應試教育對于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十分不利,必須在主觀上深刻認識到轉變教學思路和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從而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其次,高校要加強對英語教師的培訓。我國高校教師數量龐大,他們在我國對外開放和文化交流進程中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職責,高校以及教育部門要重視英語教師的培訓工作。可以選撥部分高校教師與國外高校進行放學或者交流,通過身臨其境地感受當地的文化氛圍和環境來增加他們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能力。還可以組織優秀的高校英語教師定期開展專題講座,將對外文化交流教學方面的有效經驗進行推廣和學習。最后,教師要加強自我學習。互聯網時代也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互聯網能夠為人們學習新知識和了解國外的文化提供非常便捷的渠道。高校教師要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加強自我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參加一些國際會議,或者是進行出國訪問和交流來提升自己,豐富自己的文化交流修養,改善英語教學的效果,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充分意識到文化的差異,消除多文化交流的隔閡。
(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對外交流學習機會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和交流的持續深入,要想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就必須從教育做起,切實提高學生的對外文化交流能力。語言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只有具體的現實語境中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高校和教育部門可以為學生創造或者提供更多的對外交流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英語文化背景和風土人情,讓他們置身英語國家的文化氛圍中從而獲取到對跨文化交流的真實體驗。高校和教育部門可以增加每年公派出國留學的名額,高校也可以積極與國外高校開展中短期互派留學生的合作項目,從而給予學生更多的對外文化交流的機會,增加他們對英語文化背景的理解,進而切實提高學生對外文化交流的能力。
四、結語
在改革開放和對外交流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大學生對外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顯得更加重要。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一線的英語教師,我們需要不斷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大學英語教學的新思路與新方法,使得大學英語教學在提升大學生對外文化交流能力方面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潘鄭重,彭慶鋒.探尋跨文化英語教學中的茶文化交流[J].福建茶葉,2017(3):189.
[2]楊曉強.大學英語教學與中外文化交流[J].改革與開放,2011(20):30+32.
[3]馬瓊.提高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流途徑探析[J].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4):43-45.
[4]姜怡.不可忽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雙向文化交流[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05(2):6.
[5]袁昌寰.英語教學與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材.教法,2001(8):46.
作者:張楊 單位:貴州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