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委員發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任重道遠
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一種農民的健康保障制度,在我國已經幾起幾落。經過長時間的探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在全國逐步推廣,我省將其列為十二項民生工程之一。通過一年的運作,我們感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有效地緩解了病人家庭的經濟壓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返貧、致貧現象,同時促進了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是構建農村醫療衛生體系的重要載體,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大內容之一。但是此項工作的對象是一個龐大的弱勢群體,實際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還有許多亟待完善提高的地方。
一是看不起病和花不完錢并存。新農合設置的住院起付線偏高,而報銷比例和封頂線偏低,使得參合群眾實際獲得的補償比例低。花個萬兒八千,卻只能補償千把幾百,補償與支出相差太大。享受補償的參合群眾少,如扈胡鎮2007年參合人數為43137人,繳費加之民政部門撥款、政府扶持的每人每年40元,計2156850元,1—11月份得到補償的為1006人110萬元,報銷水平可算而知。與此同時,卻有一部分人看不起病。一些特困戶,尤其是五保戶一旦生了大病需要住院,個人自付部分付不起。據調某村五保戶周XX無直系親屬,患腎結石,平時只能靠在個體診所賒欠一些藥品,勉強支撐。現在病情越來越嚴重,卻束手無策。新農合在弱勢群體救助方面沒有明顯的體現。
二是補償手續繁鎖,群眾怨言多。一方面表現在審核內容和程序繁鎖。而農民文化水平有限,大都不很明白。另一方面,沒有形成報銷網絡,縣鄉不能對接,參合農民為了幾百元補償費,往往需要跑好幾趟,等上幾個月甚至半年才能拿到,額外增加農民的負擔,對外出務工的參合農民來說就更難了。
三是醫療服務差。首先是醫院條件差,鄉鎮醫院普遍存在才缺乏,設備短缺、老化,房屋破舊,醫療服務水平低,難以適應新農合工作需要。一些本可在鄉鎮衛生院解決的疾病也要到縣級以上的醫院就診,不僅增加農民的負擔,也增加了基金的負擔。其次是醫德醫風差。醫院醫生的服務態度沒有個體的好是無需辯了。由于對定點醫療機構缺乏有效監管,醫院為了追求利潤大化,往往用醫保目錄外藥品,超出報銷范圍,而絕大多數農不了解,結果報不掉。過度用藥、藥價虛高、不合理檢查、治療、手術費用畸高更是重弊。患者本不需要做某項檢查,醫生卻說查看,本不需要住院,卻要求住院,小病當大病看。比如:產本可順產,卻說要剖宮產,這樣費用要比順產高出好幾倍,近2000元,而產婦得到的補償只有300元。
四是自愿參合惹麻煩。這樣容易導致體弱多病者容易參加,而身強體壯者不愿參加。加之存在以上三個方面的不良現象,導致許多農民對新農合不信任,不愿參加。隨著農村人口流動的劇,人戶分離現象十分普遍,這也給新農合工作增加難度。
五是個人帳戶是贅疣。參合群眾繳納的10元錢中有5元算作個人帳戶。通過2007年的運作看,個人帳戶是多余的,完全沒必要。5元錢能買什么藥,連一盒感冒靈都不夠,還要到定點醫院,醫生都嫌麻煩。偏遠地區的群眾要花這5元錢,至少還要搭上幾元車費,值嗎?
新農合工作在我市剛剛起步,存在問題是必然的。但我們要從群眾的利益出發,對癥開方,及時修訂完善政策。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要及時調整補償標準。本著以收定支、量入為出的原則,適當提高補償比例,降低起報線,提高封頂線,減少目錄外藥品。
二要擴大受益面,并完善弱勢群體的保障體系。對民政部門給弱勢群體的大病救助,應與新農合并軌。如看不起病的五包戶,其個人支付部分的醫藥費應從大病救助款墊付。對一些常見慢性病應提高門診報銷比例。
三要簡化報銷程序。不斷改進審核報付辦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切實方便群眾。允許在就醫的定點醫院報銷,在看病交費時就能報銷,既降低成本,又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干擾。
四要加強對醫療服務和醫藥費用的監督。規范醫療服務行為,降低藥品價格,讓農民真正得到適宜、價廉、質優的醫療服務。
五要提高鄉鎮衛生院報銷比例和醫療水平。加強鄉鎮衛生室建設,加大投入,更新設備,提高基層衛生院的服務質量,確保、常見病控制在基層。同時加快對村級衛生的建設,吸引民就近就醫,既能減輕農民負擔,又能提高參合的積極性,真正方便農民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