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大學生短期實習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旅游管理;實踐教學體系;必要性;構建
旅游業是一個綜合行業,在人才需求上尤其注重實踐動手能力。這就要求旅游管理專業在學生培養方案的設計上要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的安排,提高實踐教學學時的比例,如此才能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高校的培養目標方能與人才市場的需求吻合。
1.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1.1應用性人才培養的需要
應用性人才培養是很多實踐性強的專業的辦學目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尤其注重,無論是本科辦學層次還是專科辦學層次。所以旅游管理專業應考慮旅游企業對旅游人才的需求特點,在注重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大對實踐教學的比例。然而受制于辦學資金的限制,大多數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要么就沒有實踐教學環節,要么以校內實踐教學為主。基于此,旅游管理專業應積極構建校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為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以滿足應用性人才培養的需要。
1.2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需要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旅游教育一直采取外延式擴張的模式,許多高校為滿足地方旅游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紛紛新設旅游管理專業或在相關專業的基礎上設立旅游管理專業。這種迅速擴張的模式一方面滿足了旅游業飛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填補了人才需求的大缺口;另一方面盲目極速擴張造成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方案雷同性強,特色不明顯,直接影響了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速度和方向。據統計,我國大多數旅游高等教學沿用的仍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加強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也是滿足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需要。
1.3大學生就業保障的需要
現階段,大學生就業難是很多高校很多專業面臨的首要問題。隨著高校的擴招以及人才市場競爭的白熱化,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也愈來愈難。大學生就業難是多重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缺乏工作經驗、實踐操作能力不強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忽視實踐教學,造成大學生旅游專業知識相對較強,但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要保證充分就業,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就要立足市場,按照市場需求設置課程內容,進一步加大實踐教學學時比例,讓學生能夠走出校外,在企業中邊實踐邊學習,提高實操能力,積累工作經驗,為就業做充分而有效的準備。因此,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大學生就業保障的需要。
1.4地方旅游經濟發展的需要
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是高校功能的主要體現。旅游管理高等教學特別是地方性高校一定要突出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的功能。在人才培養方案的擬定上,課程設置模塊除了要考慮到地方旅游業發展對人才的需要,還要在實踐教學中加強與地方的互動合作。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選擇和培育上應優先考慮地方旅游企業,可以考慮與地方旅游業企業聯合培養學生的模式。如此,不但可以節省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構建的費用,也體現了高校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的功能,還能夠使培養出的學生更具有地方適應性。因此,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也是地方旅游經濟的發展需要。
2.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模式
2.1實踐形式
實踐教學是專業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培養學生職業應用能力并形成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應按照由淺入深、不斷深化的教學規律,形成包括企業參觀、課程實訓、社會實踐、專業見習、頂崗實習、畢業論文、課內外專業活動等內容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方式上,采用集中和分散、定期和不定期,校企聯合合作等多種形式實施。
2.1.1綜合素質拓展訓練實踐形式
通過校內教師或邀請校外企業管理人員授課、座談等方式,塑造大學生最基本的道德價值觀,初步建立良好的儀態儀表、社交禮儀,掌握溝通技巧,培養團隊精神與協作能力,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2.1.2以學生創新實驗計劃等為載體的實踐形式
應積極支持和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和創業競賽活動,如大學生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引導學生主動培養自身創業素質,強化創新創業理念。
2.1.3專業實驗與社會實踐調查相結合的實踐形式
充分利用已有的實驗室和實訓室等設施,加大學生的實驗和實訓活動。同時,利用學期寒暑假進行旅游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到企業走訪,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思考。
2.1.4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專業見習和課程實訓的實踐形式
高年級時,學生應集中到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專業見習和課程實訓。通過學習,掌握必備的專業技能,學習企業中管理及技術人員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了解本專業的用人情況及對知識、能力及素質的要求,感受社會競爭的壓力,激發自己加強必備技能與能力的訓練,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能力。
2.1.5實習與就業相結合的實踐形式
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兩個教學環節合并為一個階段進行,畢業論文選題或研究內容來源于實習單位。學生緊密結合實習單位生產或管理上的問題進行畢業論文的選題,完成的畢業論文可供實習單位采用或參考。通過一段時間的實習,學生和企業之間增進了了解,單位找招聘時可優先考慮這些學生。
2.2實踐內容
根據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實踐教學的要求,可實行“三結合、四層次、六模塊”的實踐教學模式,并據此確立相應的實踐內容。“三結合”是在實踐教學環節中,采取日常實驗與集中實習相結合,課內實習與課外實習相結合,校內實習與校外實習相結合;“四層次”包括認知性實踐、驗證性實踐、綜合性實踐和科研性實踐四個層次;“六模塊“將實踐教學分為社會實踐、課程實驗、專業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和科研實踐等六個教學模塊,他們相互補充、相互配套、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2.2.1認知實踐
認知實踐的目的是能夠使學生對所學專業建立感性認識,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培養專業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實習過程。認知實習不僅僅可以加強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識,還可以促使他們發現自身的不足,對今后的學生起到一個很好的調整作用。認知實踐可以采用參觀、現場教學、觀看錄像、見習等手段,通過組織學生考察本地旅游線路的組合及參觀旅游六大要素所涉及到的旅行社、景區、旅游飯店、旅游交通、餐飲和旅游商店等,使學生全面了解旅游行業構成要素,對旅游活動相關企業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2.2.2課程實驗
課程實驗可有案例討論和實驗室實驗兩部分構成,既有技術性較強的的管理實踐,又有探索性的案例分析和綜合課程設計。旅游管理專業實驗室可以分別設置飯店管理實驗室、導游模擬實驗室、旅游規劃與開發實驗室和旅游企業管理實驗室。飯店管理實驗室實驗項目包括客房銷售、前廳接待、餐飲服務,逐步掌握飯店前廳、客房及餐飲部門的操作技能;導游模擬實驗室可進行導游模擬技能訓練,進行導游影像資料的觀摩學生,逐步提高導游技巧;旅游規劃與開發實驗室借助ArcGIS、Mapinfo、AutoCAD等軟件,培養學生旅游資源的分類與評價、景觀視覺造型藝術、景觀設計工程制圖等技能;旅游企業管理實驗室借助飯店、旅行社、景區管理等專業軟件,要求學生掌握旅游企業業務流程和專業管理軟件的操作。
2.2.3專業素質拓展實踐
依據旅游管理專業素質所需,主要通過崗前素質培訓,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商務禮儀、營銷技巧等實踐課程和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專業素質和能力。可借助旅游歌曲大賽、舞蹈大賽、旅游禮儀展示與競賽、旅游知識競賽、普通話培訓、導游大賽等形式開展。
2.2.4專業實訓
在校內相關的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結束后,通過到實習基地企業的實際相應崗位上實習專業實訓,進一步提升和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其主要內容是根據學生選擇的相應職業的崗位差異而分別設置,實訓時間一般半年以上,太短不利于學生實操能力的提升。
2.2.5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實踐
畢業實習主要依據學生的就業去向和職業規劃合理安排學生到實習基地企業相應的崗位進行實踐活動,其目的是在專業實訓的基礎上進行專業實操能力的培養,畢業生應在實習期間結合自己在企業的實習完成相應的畢業論文。
2.3實踐教學體系實施的保障
2.3.1加強實踐基地的建設
實踐基地分為校內實踐基地和校外實踐基地。校內實踐基地建設主要是指滿足學生校內實踐的實驗室和實訓室;校外實踐基地是學校與校外企業合作建立的相對穩定的實習場所。目前,受資金和辦學規模的限制,多說高校旅游管理實驗室實訓室設施設備陳舊,更新速度慢,難易滿足學生實踐的需求。校外實踐基地種類單一,多是酒店,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因此,加強實踐基地的建設是旅游管理實踐教學體系得以實現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2.3.2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許多旅游管理專業專業課教師畢業后即從事教學工作,缺乏旅游行業工作經驗,短期內難易承受實踐教學環節的工作。因此,學校應采取措施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多培養雙師型教師。一是“請進來”:邀請旅游企業管理人員擔任實踐指導教師;二是“走出去”:鼓勵教師利用假期到旅游企業或行業管理部門掛職鍛煉。
2.3.3完善實踐教學管理
結合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組建實踐教學體系管理小組,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和教學管理文件,加強實踐教學過程管理和質量監督,適時實踐教學工作動態,將實踐教學落到實處,切實提高學生實操能力,逐步形成有效的實踐教學管理體制。
參考文獻:
[1]旅游管理專業校外實踐基地構建[J].科技向導,2013(5).
[2]管理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科教導刊,2012(10).
[3]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以欽州學院為例[J].文學界,2010(8).
[4]族學院教務處.湖北民族學院本科人才培養方案[M].2013:284-299.
基金項目:
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以戰略性支柱產業人才培養為目標”(2011314)。
作者簡介:
部分地產中介門店:學生已占到租房軍八成
本報訊(記者張航 實習生徐天)樓市調控政策出臺,購房者轉而租房,這帶動了租房市場的漲價。許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為省銀子,紛紛選擇畢業前提前租房。
近日,在海淀區魏公村地區的一家鏈家地產營業部,記者見到了前來租房的清華大學畢業生蔣希。
提前找好了就業單位的她,本想專心于畢業論文。現在卻發現,租房成為一大難題。“一星期前開始和同學看房,發現一天一個價。”蔣希說,一個星期過去了,在中關村原本看好的一個單間已經漲了近300元。她決定,先放下手頭的論文,提前找房。
而選擇提前租房的中央民族大學大四學生李潔則表示,4月底,她看到樓市政策調整可能影響租房市場的新聞,便提前在五道口地區租下一個單間。
如今,半個月過去,現在該地區相同面積的單間價格,已比她求租時月租漲了400元。
中介說法
預計短期內租金很難回落
今天上午,五道口地區我愛我家中介營業部置業主任劉先生介紹,今年學生租房高峰期比往年的6月中旬提前了近一個月。
劉先生介紹,目前他們門店,每天僅五道口地區就出租10套以上,其中八成都是學生,平均3天就得更新一次房源。
【關鍵詞】高職高專;實習保障機制;物業管理
引言
注重技能培養是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突出特點,而技能培養的環境及條件在校期間不可能完全具備,由此在校大學生校外實習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期間,如何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以確保實習能夠順利進行并達到預期技能培養效果,一直是高職高專人才培養過程中值得思考的問題。
結合浙江省的地域特點,在校大學生的家境一般來說不差,在實習中自身崗位定位較高,要讓他們接受與保潔、保安同工同酬頗有難度。結合物業管理的行業特點,要妥善處理與業主、租戶的各種糾紛,協調收費難、停車難等考驗頗大。
更現實的,要在實習中考慮食宿、交通等具體問題。所以就高職高專物業管理專業在校大學生來說,對于實習存在畏難情緒。根據調研由于現在人力成本提高,前幾年的不計酬實來鮮有見到。因次,高職高專物業管理專業在校大學生實習的物質條件有所改善,
一、高職高專在校大學生實習現狀分析
基于以上關于學校、學生、企業三方面的背景分析,結合作者近五年來從事物業管理專業實習指導的工作實際,對高職高專物業管理專業在校大學生的實習現狀分析如下:
1頻繁換崗及專業流失嚴重以作者近五年來指導物業管理專業實習的實際情況分析,能夠在為期半年的畢業實習環節,堅守最初的本專業相關的實習崗位的,學生數量的比例逐漸下降。反思實習過程,多數同學感覺在實習開始時沒有明確自己適合做什么能勝任什么,對實習比較迷茫;也有較多同學感覺實習應該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做,與專業的相關性并不是最重要的;有較少同學認為應該在校期間加強專業實習學習并增強技能;同時也有。
2尷尬的雙重身份實習生是一類特殊的人群,在工作單位主管領導或者同事更愿意把他們視為大學生,這體現在他們對于核心重要的工作沒有參與的機會,同時所享受的薪資也和正式員工有較大差別。對于實習指導老師,更傾向于把他們看做學生,對他們事事不放心,與他們的溝通談話并沒有把他們當做是即將成熟的“社會人”。在這樣的雙重身份下,他們既要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又要完成畢業實習環節學校布置的各種任務。比如說按照學校規定要定期回校,針對畢業論文寫作與老師進行溝通,但是卻要付出被實習單位扣工資的代價。
3監管有效性亟待加強學校對于實習生的監督和管理多采用網絡、電話及走訪的形式。考慮學生實習遍布杭州市、浙江省甚至省外,實地走訪調查經費不足、人手不夠,與學生的聯系多采用網絡和電話形式。但是聯系的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畢業論文寫作指導的比例較大,對學生實習工作及生活情況指導的比例較少。另外聯系以教師直接和學生聯系為主,實習單位人事部門或主管領導參與較少,這樣不能更加客觀的監管學生實習期間的工作表現。雖然在實習過程中有《學生在崗實踐評價表》作為評價結果,但是評價的真實有效性值得懷疑。
4學生個人成長性差畢業實習是為學生走出學校走上正式工作崗位打基礎做鋪墊,畢業實習的效果對于學生后期的個人成長意義重大。雖有部分同學短期內晉升較快,但是并非所有的學生都如此,而是相當一部分同學由于抱怨于眼前的工作強度和環境、薪酬待遇甚至食宿條件等,或辭職或轉行。但是投入其他行業之后,通常成長的空間更加受到限制。
這當然并非都是學生方面的原因,也有一些企業自身的原因。企業指派給實習生的工作內容單調、看不到晉升希望,即使學生好學肯干也沒有成長空間,限制了學生的長期職業發展。
二、 高職高專在校大學生實習保障機制的建立
在高職高專在校生實習環節,雖有學生、企業的積極參與,但是學校更加應該充當一個協調、引領的角色,利用各種資源,完善相應制度,協調各方關系,切實為實習建立保障機制。
1增加職場角色認同感通過開展優秀畢業生的成功案例介紹、座談會讓學生在心目中樹立學習的榜樣。牽頭、組織學生報考行業相關的職業技能證書考試和比賽,增加學生就業的砝碼和信心。在學校負責聯系學生實習單位時,甄別學生實習企業和崗位性質,注意把關實習期間企業的規范管理及后期的成長空間。在實習期間,結合學生的特點幫助他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以鼓勵和溝通使他們以積極的心態去客服困難。
2加強實習監管有效性實習監管一直是保證實習質量的重要一環。對此有人提出設立網上溝通平臺、增加實地查看實習生次數,甚至增加量化考核文件等辦法,但是這些辦法都多流于形式,其有效性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都會打折扣。實習相對于日常的課堂教學,具有時空增大,參與人員增多等特點,不可能透過一些表格、電話調查甚至實地調查就可以掌控整個實習全過程。囿于此,實習監管應該更加注重鼓勵為主,為實習監管創造一個師生積極主動參與的環境。比如在科研、教改課題立項、教師學生經歷工作、學校文化建設方面給予適當政策性支持。
3實習評價與獎學金、榮譽關聯根據實際情況致使部分學生覺得,大三實習的結果評判沒有標準或標準僅是畢業論文成績,出現了對于實習懈怠、無所謂的現象。為此可以在加強對實習單位了解的基礎上,以實習生主管領導的評判和工作業績作為主要標準,將實習評價與獎學金、榮譽關聯,這樣可以使學生實習的動力增強。甚至可以按照以下比例,大一認知實習的成績占10%,大二專業實習的成績占30%,大三畢業實習的成績占60%,設立物業管理專業實習專項獎學金。
4挖掘校內實習崗位由于物業管理行業的實際特點,結合目前學校建設規模逐漸加大的現狀,一般有條件提供一些校內實習崗位,而且這些崗位的質量并不比企業提供的差,并且更便于管理。比如后勤處可提供設備維修崗、保潔崗、電工崗,基建處可提供前期物業管理員崗,保衛處可提供秩序維護員崗,停車場提供車輛引導員崗,學生宿舍可提供管家崗等。這些崗位并不需要學校投入人力和財力,可操作性強。
三、 結論
實習是職業技能培養的重要環節,只有在把握實習中所存在的具體問題的基礎上,建立實習保障機制,才能使實習安全有序、健康有效的進行。建立實習保障機制,應該發揮學校的引領作用,協調學生、企業、學校三方主體,為職業技能培養創造條件。物業管理專業是現代服務業的典型代表之一,探討如何建立實習保障機制具有普遍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瑩.高職學生頂崗實習期間頻繁流動的原因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08:169.
[2]唐繼紅.高職學生頂崗實習期心理危機干預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