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城鄉統籌協調發展范文

城鄉統籌協調發展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第1篇

關鍵詞:城鄉統籌協調發展;財政政策;研究

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落后地區的跨越式發展,縮小貧富差距的根本戰略選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判斷,我國已經進入了工業化中期,總體上已經達到了以工促農的發展階段,應實行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自覺地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積極地支持“三農”發展。實現城鄉統籌,就是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使農村和全國一起到2020年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進而實現城鄉一體化。

近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農業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城鄉關系失衡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城鄉發展不協調、城鄉差距過大問題,不僅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制約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在推進城鄉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在經濟調控、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而財政是實現各級政府職能的調控手段和物質基礎。如何運用財政政策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是迫切需要加以研究解決的問題。

一、城鄉建設與發展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各地區穩妥做好農村和農業工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支農惠農政策,有力地促進了農民生產增收和農村個體經濟的高速發展。農業生產總量和農民生活質量得到較大提高。但是,從城鄉統籌和協調發展的方面來看,仍還有著一些缺陷和不足。

(一)城鄉經濟發展不相協調。近年來,城鎮經濟保持高速發展,而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步伐較慢,規模較小,尤其是在城鄉居民收入總體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的同時,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也在明顯擴大,城鄉差距大的矛盾未能得到根本改善。

(二)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差距在擴大。由于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主要靠政府投資,農村的路、水電氣、信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上依靠村集體和農民投資,地方政府只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長期“城鄉分治”的資源配置方式致使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嚴重短缺與滯后于城鎮地區,并且差距在不斷增大。

(三)城鄉地區的社會保障不平衡。農村地區的初級教育、基本養老和大病醫保等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無法滿足農村社會快速發展的須要。同社會性基礎設施投入一樣,我國各城鎮在醫療衛生、教育文化、體育娛樂等公共資源投入上也實行向城市地區傾斜的政策。各級財政將多數公共衛生資源和公共教育資源優先投向城市,而廣大農村地區獲得的公共財政資金較少,無法滿足實際需求。

(四)資源要素向城市快速流動。由于近年來的城市建設飛速發展,促使大量土地、資金和勞動力快速向城市流動,而受現行的戶籍制度限制以及人為制約因素影響,農村勞動力可以進城務工,但不能隨便落戶進城,農民工只有勞動的付出而沒有在城市享受勞動成果的權利,這也是我國當前階段普遍存在的痼疾。

二、推動統籌城鄉發展的有利條件

(一)產業間的關聯度加大。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之間發展的聯動性加大,一大批獨具特色的地方經濟已小有規模,產業協調發展的局面初步形成,為實行統籌城鄉發展打下了夯實的物質基礎。

(二)城鄉之間逐步融合。農民離開本土,邁進城鎮的比重日益提高,農村務農人員已大面積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農民年收入總量的大部分來自這兩個產業。城市帶動鄉村,鄉村服務城市的發展方式已初現端倪,為城鄉聯動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局面。

三、改革現行財政體制的若干建議

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的全面統籌發展,財政作為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部門,擔負著重要的責任。財政部門應提高管理水平,發揮職能作用,更好地為城鄉統籌發展服務。

(一)進一步完善現行的農村公共財政體制。完善農村公共財政體制主要的任務是明確事權與支出的劃分。界定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職能,改變昔日政府大包大攬的問題,進一步區分財政供應的范疇。屬于全區范圍的事務,由縣區政府承擔;屬于農村范圍的事務由鎮政府承擔。合理劃分財權和事權,做到各項權利相結合,責權利相統一。根據事權核定所需的財力,鎮一級財力不足的,縣區級財政給予補助,以提高基層財政自給率,確保鎮政府有充足的財力用來提供農村的公共產品。

(二)建立城鄉一體化公共產品的供給體系。要樹立公共產品城鄉一體化供給的科學發展觀念,從制度上給予農村和城市同等待遇,徹底改變過去長期實行的城鄉分離的公共產品供給機制,使農民能均等地享受公共資源,從而獲得較好的發展機會。加快調整公共支出政策,加大農村地區的投資力度。增加各部門安排支援農業資金的規模,保證財政支農資金年增長幅度不低于當年財政一般支出增長幅度;調整地方財政支農結構,加大農村和農業的基礎設施投入。

(三)積極構建多元化的公共產品供給體制。農村地區的純公共產品由公共財政提供。如大型水利工程、基礎科學研究、鄉村間道路建設以及全縣區范圍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等,屬于純粹的公共產品范疇,適合于公共財政提供。可以通過政府采購和公開招投標的形式引入個體私營資金,或者將公共產品直接交由生產商制作,再由政府出資購入。農村準公共產品則按照財政補助和私營投資相聯合的方式由地方政府和農民一道提供。如小范圍的病蟲害防治、小型水利灌溉工程、農業技術應用和推廣等,這些既有社會受益,又有生產者個人受益的特點,可在政府補貼基礎上,遵循享有收益與負擔支出對等的原則,由當地村民依照受益程度的大小進行投入。一些個別范圍得益的低等農業公共產品,可考慮通過農村合作社的方式提供。

(四)合理安排財政資金服務鄉村的優先次序。發揮財政資金的效能,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基層急需之處。由于每年地方政府財力要受經濟增長幅度的限制,財政資金投入農村基礎建設的金額受到限制。導致地方財力投入到農村要分片區、分時段地進行,首先要保障農村地區的社會安定以及廣大農民的基本生產生活須求,之后再創造條件安排資金發展農村事業。

(五)統籌城鄉重大公共設施建設。要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推進公共設施建設向農村地區進一步深入。加快鄉村間的道路建設,形成城鄉統籌的交通運輸網。加速農村地區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構建覆蓋城鄉的供水供電、信息通訊等設施網絡,逐步完善公共設施的城鄉對接和產品共用。加強鄉村地區的小城鎮改造進程,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實現農村地區整體面貌的提升。

第2篇

一是扶持政策落實到位。以開展“全省就業再就業政策落實年”為契機,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繼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加快推進再就業、再就業優惠證發放、開發就業崗位、加強職業培訓、加強勞務輸轉、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政府購買公益性就業崗位等一系列再就業配套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對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的,從工商登記、稅費減免、場地安排、資金信貸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多渠道、全方位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有力地促進了再就業工作的全面開展。目前,市直和全市7個縣市區全部確定了小額貸款擔保機構,共落實擔保基金297萬元,止3月底,共為下崗失業人員發放小額貸款41.8萬元,累計發放貸款495萬元;共為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發放《再就業優惠證》12442本,其中,今年發放《再就業優惠證》383本;共有4092名下崗失業人員享受到稅收減免政策,其中從事個體經營或自主創業享受稅收減免政策3839人,落實各項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及再就業服務補貼政策支出再就業資金70.83萬元,為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撐。

二是就業崗位開發到位。以開發就業崗位、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為重點,堅持以項目帶動戰略為依托,通過招商引資、新上項目擴大就業;圍繞城市管理,拓寬社區服務的領域和層次,大力開發社區治安巡邏、環衛、家政服務等崗位,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通過政府出資,提供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購買保安、保潔、保綠等公益性就業崗位,安置大齡就業困難人員就業;通過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第三產業、培育經營市場等形式,廣開就業門路,增加就業崗位。一季度,全市累計新增就業2430人,完成年計劃任務的40.5%,領取了《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166人,其中“4050”困難人員再就業196人;共開發就業崗位8634個,其中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79個,政府購買就業崗位65個。

三是政策法規宣傳到位。以營造濃厚的就業再就業社會輿論氛圍、切實轉變就業再就業觀念為切入點,切實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通過設立咨詢點、開辦專欄、互聯網刊載、戶外懸掛宣傳標語、印發宣傳材料、再就業典型現身說法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了社會保障和再就業政策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引導下崗失業人員轉變就業觀念,多渠道、多形式實現再就業。一季度,全市先后組織開展了3次集中宣傳活動,印發《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政策規定摘編》、再就業政策宣傳材料50余萬份,接待再就業政策咨詢14.2萬人次,懸掛橫幅標語37幅,設立宣傳咨詢點182處。通過一系列宣傳活動的開展,擴大了社會影響,提高了下崗失業人員利用優惠政策實現就業再就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了再就業工作的全面深入開展。

第3篇

推動一個跨越――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

柳河縣以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為著力點,以各具優勢的龍頭企業為載體,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明確提出率先在柳河鎮初步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建成以山葡萄、中藥材兩大產業深加工為主的吉林省柳河農產品加工示范區。示范區內入駐農產品加工企業23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3戶,年銷售收入11.23億元,年利稅總額1.1億元,為柳河現代農業的發展、財政收入增加、人民收入增長、社會穩定和諧做出了突出貢獻。

著力推進粗放型農業向精細型農業轉變。強力實施玉米產業提升、稻米產業振興、烤煙產業推進、山葡萄產業跨越、北藥現代建設和勞務產業增收“六大工程”。積極發展“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全縣共有“一村一品”專業村近百個,占全縣行政村總數的44.8%;著力推進溫飽型農業向效益型農業轉變。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3戶,總資產已達到65450萬元,年產值達到50204萬元。帶動農戶46800戶,助農增收效益明顯。

抓緊兩個突破――城鄉差距縮小; 一三產業互動發展

城鄉差距縮小實現突破 柳河縣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農民收入快速增長,生產生活條件大幅改善,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初見成效。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55元,2009年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47元,同比增長11%。2009年, 25.45萬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27%。全縣建立省、市級新農村示范村83個,一村一品村、科技示范村近百個。2400戶農民修建沼氣池。2009年投入9.02億元進行新農村建設。

產業互動發展實現突破 探索“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協會主體、市場運作、文化提升、農戶參與”鄉村旅游發展新模式,實現一、三產業良性互動發展。以向陽紅生態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吉林紫鑫藥業紅石種養殖有限責任公司、柳河縣煙葉科技示范園區等為代表的鄉村旅游成為農村經濟的增長點、新農村建設的新亮點、農民致富的支撐點。

抓實三個做強――龍頭產業;龍頭企業;發展機制

做強龍頭產業,形成特色產業體系 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截止目前,全縣擁有三品認證64個,其中有機認證12個;綠色認證23個;無公害認證29個。分類編制不同產業規劃,形成優質稻米、山葡萄、烤煙、中藥材四大支柱產業。全縣共認證基地32個,29.082萬畝,涉及13個鄉鎮。今年成功實現了國家30萬畝水稻和10萬畝山葡萄,2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的批復,完成了6個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和棚膜經濟發展5年規劃。建立了種植面積1.8萬畝的三源浦、向陽、涼水3個中藥材產業園區,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發展到4萬畝。

做強龍頭企業,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大力培育龍頭企業,鼓勵農業資源就地加工,形成產業互動。依托禾興米業、蛙田米業等,做強優質稻產業,爭創柳河知名稻米品牌;依托清木園、雪蘭山等葡萄酒企業,帶動全縣葡萄酒企業精深加工山葡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女人喷潮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亚|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88| xxxx国产视频| 丰满大白屁股ass|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精品视频5| ssni-559侵犯新任女教师| 四虎永久在线观看视频精品| 精品水蜜桃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成人观看网站a| 国产精品亚洲色图| 啊v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国产叼嘿久久精品久久| 亚洲综合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天堂在线免费观看| 白桦楚然小说叫什么| 日本黄色小视频在线观看| 夜夜影院未满十八勿进| 国产乱子伦视频大全|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一级片一级毛片| 高清无码视频直接看| 欧美野外疯狂做受xxxx高潮| 扒开双腿猛进入喷水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天堂在线免费观看| 爱情岛论坛免费观看大全在线| 无人区1080在线完整免费版|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清|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国产精品| 三上悠亚ssni409在线看| 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大桥未久aⅴ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