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創新在科研中的重要性范文

創新在科研中的重要性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創新在科研中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創新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第1篇

[摘要]研究生是未來國家創新體系的主力軍。因此,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質研究生是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關鍵。文章通過分析學科群的特征,指出學科群建設對培養研究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并為如何構建創新型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學科群;研究生;培養

[作者簡介]龐軍,廣西中醫學院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楊揚,唐宏亮,廣西中醫學院2005級碩士研究生,廣西南寧530001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7)08―0155―03

21世紀,要迎接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和知識經濟迅速興起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堅持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人才培養體系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研究生教育已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一個焦點。學科群的建設在培養創新型研究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給創新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一)學科群的概念及其特征

學科群是在科學研究從高度分化走向交叉綜合的背景下產生的新興事物。它是為適應社會科學與技術高速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和科學研究向多學科、綜合方向發展而形成的學科建設模式。其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學科群既包含同類的相互關聯的學科體系,也包括學科的建制。狹義的學科群則是具有某種共同屬性的一組學科,這一組學科中包含有若干個分支學科,這些分支學科與學科基礎相關、內在聯系緊密、內容上互補遞進,它往往由在一級學科下發展起來的二級、三級甚至四級學科組成。

學科群具有如下特征:

1.創新性。學科群創新性體現在:(1)理念的創新。單一的學科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科學技術、知識經濟發展的要求,重大理論的突破需要靠強有力的學科聯合以及創新,學科群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可見,其產生的本身就是創新性的一種體現。(2)嶄新的體制。在長期學科分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單一學科模式,其體制嚴重阻滯了學科建設的發展,而交叉學科建設則必然會打破各自為政的傳統狀態,為新生學科的發展提供沃土。(3)創新思維的源泉。學科間相互滲透、交叉、碰撞所產生的火花是許多創新性學科論點與方法產生的源泉,是科學發展的驅動力之一。正因如此,不同知識體系的交叉,可促進大量新興學科知識的產生和發展。事實證明最活躍的研究領域多位于多學科的交叉點上。

2.綜合性。綜合性學習,是當前世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發展趨勢。學科群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綜合性,主要是因為學科群囊括了多門學科以及專業,并通過采各學科之所長,集各學科理論之精華,走綜合創新之路。因此,其科研成果往往是各學科精華的綜合。其次,在綜合性的學習中,通過交流與協作可加深學生對不同學術領域以及多元文化的了解,這些都將極大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發揮學科群中多學科綜合效應,凝聚各學科的科研、資源和力量,就可以形成綜合實力,組織聯合攻關,進一步提高整體水平。

3.協同共生性。學科群作為一個整體,具有高度的協同共生性。這種協同共生性表現在:第一,每個學科的參與者既是主體也是客體,在學科群中他們有共同的目標,有共同合作的強烈意識,有無私的奉獻精神。第二,學科群內各個學科之間的相互鏈接形成了一個學科環,一個學科的發展可以為另一個學科的發展提供動力和營養。第三,學科群間各學科之間不僅存在鏈狀關系,而且還呈現多學科、跨學科交叉的網狀關系。學科生物網的形成大大豐富了學科的生長點,增強學科的共生效應。可見,學科群內部各學科間遵循著協同共生原則,各學科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共生關系,通過相互合作以促進學科整體水平的提升。

4.優勢性。學科群的優勢性體現在其將眾多的學科分支整合在一起,使各個學科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專業資源能夠產生強大的合力,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是單一學科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所在。學科群中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滲透和融合,能發揮優勢和效能。另外,學科群是通過挖掘各相關學科的優勢、特點而整合成的一個群體。因此,在學科群中具有資源共享的優勢性。

正是由于學科群具備以上特征及優勢,所以,它成為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發展的關鍵所在,成為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

(二)學科群建設有益于研究生創新性的培養

1.跨學科課程設置有利于豐富研究生的知識結構。跨學科課程教學,大大豐富了課程內容,使課程設置具備更為合理的知識結構。豐富、廣闊的知識面能拓展一個人的思維,能夠使人站在更高、更廣的領域中思考問題。因此,通過跨學科課程設置能為研究生提供更為全面的知識,有利于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在專、深、廣博的三維空間發展,有利于拓展學術領域,增加學術儲備,為跨學科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2.跨學科領域研究有利于培養研究生的創造性思維方式。首先,研究生涉獵交叉學科領域的研究,可以突破本學科領域固有的思維模式,易于觸發靈感,產生頓悟,從而萌發新的思維活動,而這種新的思維活動又往往會產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其次,跨學科的研究可以使研究生的思路得以擴展和發散,實現思維方式的創新和突破,使他們能夠從新的視角和新的層面上去觀察、分析以及探究事物的內在規律,解開認識對象本身所具有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神秘面紗。

3.跨學科學術交流有利于提高科研水準。參與學術交流活動是研究生提高學術水平、產生創新思想的一個重要途徑,其作用是單純的課程學習和論文研究所不能替代的。組織學生參加學術報告,可促進研究生間和師生間的交流,形成思路碰撞,起到活躍學術思想的作用,以利于相互借鑒、產生互補效應、提高創新性;組織研究生參加國內外學術活動,通過與同行或者不同領域的專家接觸交流,可以開闊眼界,激發靈感,產生從事科學研究的興趣。通過建立新興交叉學科,加強學術交流,能夠改善研究生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能力結構,激發研究生的創新靈感,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性。總而言之,學科群的學術交流打破了學科間的阻隔,由此產生的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大量既有理論意義又有實用價值的研究課題。

4.多學科集成和綜合交融的特征,構建了創新人才培育和成長的環境。首先,學科群所具備的多學科優化集成的基本特征,契合這種環境的建立和條件的生成。因為,在學科群這樣的學科建設模式中,多元化的結構形式使其具備了完成高水平科學研究和高層次社會服務的功能;在這種模式中可促進多學科間的交叉滲透,聚集、綜合優勢向高、深層次發展。因此,具備培養綜合性人才的功能和孕

育知識廣博高層次創新人才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使創新人才培養始終處在學科多維發展的過程之中,處在多學科的綜合知識的沖擊和融合之中。其次,學科群內不同學術思想的相互交融,不同研究方法的相互借鑒,以及各種理論在不同學科間引用,都會撞擊出創新的火花,這不僅為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創造了環境,拓寬了知識面,同時也為產生新觀點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場所。最后,學科群是一個相互協同、共同進步的群體,在這個群體中學習與科研有助于培養自己修已善群的品行、公平競爭的意識、奮發向上的精神、嚴謹求實的作風。

(三)學科群建設給予創新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啟示

1.解放思想,增強意識。學科群的出現說明單一的知識結構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知識結構的需求,因此,從教育者的角度而言,學校各部門需要解放思想,樹立大科學的思想,清醒地認識到跨學科、跨專業培養研究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跨學科、跨專業培養研究生制定政策、方針提供多種便利的條件。從研究生自身角度來講,研究生作為教育發展的生力軍應該增強做“通才”的意識,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樂于接受不同專業的知識,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2.更新課程內容,注重跨學科的專業設置。在知識經濟處于主流地位的時代,研究生的課程內容應該更貼近時代脈搏,更具有前瞻性,要突出強調科學性、基礎性、綜合性、創新性、應用性和前沿性,以適應未來全球經濟、科學、文化交流、合作與競爭對人才的各種要求。因此,對于碩士研究生所修課程應該做適時、適當的調整與補充。首先,為提高研究生對新生事物的敏感性,除了依照導師的科研方向開設一些選修課程外,還要開設一些關于相關學科發展前沿與動態的必修課,從而引導學生去涉獵新的領域、探索新的知識。其次,要培養高層次的創新人才,研究生教育要有跨學科意識。這就必須挖掘各個學科的研究優勢,整合原有的研究生專業課程設置,以相關學科為基礎組建學科群,優化專業結構,實現資源互補,從而促進多學科聯合并發揮學科群體的優勢,提高教學效益。

3.提高研究生導師學術水平,建立多學科或多領域的導師隊伍。研究生課程內容的更新,必然要涉及各種新興學科、邊緣學科以及交叉學科。因此,要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研究生導師僅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原地踏步,僅憑過去那種單向深入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再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為適應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研究生,作為研究生前進領航者的導師,必須要站在學科研究的前沿,積極主動地為學科發展開設窗口、安裝接口,準確地引進相關學科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適時地介紹反映學科發展趨勢的內容。這就需要進一步提高研究生導師的學術水平,需要提高研究生導師跨學科研究、綜合性重大問題和前沿問題的攻關能力。另外,在研究生培養上,目前絕大多數高等院校和科研所還是沿襲了由一名教授帶若干名研究生的方法,這種一家之說的傳授方式往往會造成研究生視野狹窄、思想局限、知識面單一,從而妨礙了各學科理論之間的交流,不利于培養跨學科的人才。因此,應改變單一導師制的做法,逐漸形成來自不同學科的兩位或多位導師聯合指導學生的導師團隊。

4.建立學術交流的平臺。交流是提升學術水平的重要途徑,是發展科學的重要條件,也是體現社會進步和繁榮的主要標志之一。通過學術交流可以啟發科技人員的學術思想,提高思維創造能力,豐富學科知識。因此,在研究生培養階段,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如綜合性學術會議、專題學術討論會、演講等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鼓勵研究生涉獵不同的專業或領域,向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展示自己的研究方向、學術成果,以便相互探討,求得更好的發展。

第2篇

正本清源,既選之則信之

中藥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不但是祖國醫療保健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的一塊瑰寶。植物是中藥的主要來源,植物學與中藥學研究有著天然聯系,兩者密不可分。帶著濃厚的興趣,劉忠從植物學研究投入到了中藥研究。在他看來,要想對中藥正確用藥,首先須“正本清源”,弄清藥物的“來龍去脈”,要了解、掌握和準確辨認中藥品種的特征與性質。

科學中國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可以說是植物學相關領域的頂級院所。您當年就讀于此,在專業上一定非常優秀。后來,您又到了知名的北京大學藥學院,為什么從植物學研究轉向了藥學研究?

劉忠:登堂入室,去頂級的治學之所,是每一個科學人都懷抱的美好愿望。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是我向往的研究機構,當年接到研究生錄取通知書時,立志要做一番事情。那些年里,幾乎天天都是半夜才從實驗大樓里翻墻而出,只身走在偌大的園子里,絲毫也不覺得苦和累。在植物所先后讀完碩士和博士,在這個階段,我學會了如何進行科研,更從導師們身上感受和承繼到了如何淡泊名利潛心科研的信念。

我一直對中藥研究很有興趣,而且在植物所打下了基礎,有自己的優勢。因此,博士畢業時,我選擇去了北大醫學部藥學院,開始了中藥資源研究的之路。中藥研究涉及面極廣,其中是基礎又十分重要的一項研究就是對中藥材原植物的鑒定,必須把藥材的基源搞準確了才能確保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用藥錯誤,嚴重的將會致人死亡。因此,中藥鑒定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跟我們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植物分類學和系統與進化植物學的研究是中藥資源研究不可缺少的理論基礎之一,將堅實的專業基礎和前沿的學科思想與傳統中藥研究相結合,我堅信在這樣的背景下,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科學中國人:您當年單槍匹馬來到交大,如今已做得非常成功,相信這其中肯定遇到過很多困難,您是怎樣看待這些難題的?

劉忠:在一個陌生的領域里謀出一條發展之路,難度確實非常大。當時,也動搖過,懷疑過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一個人的成功有很多因素,興趣、努力、勤奮、環境都是其中因素。機會當然很重要,但機會還得要靠自己去爭取,去拼搏。既選之,則信之。

科學中國人:劉老師總結的非常好,“既選之,則信之”。現在再回到專業問題上,作為專家,您認為中藥資源的現實應用意義是什么?

劉忠:資源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和生產資料,但資源并非用之不竭。生物資源雖然有循環更新的特點,但如果不能科學利用也會枯竭。因為,物種的自我維護和自我繁衍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規模,不能過度采伐,中藥資源作為生物資源的一部分也是一樣。如何合理開發利用?就需要制定科學的資源開發利用策略,在保護的基礎上可持續利用。這也是中藥資源學研究所肩負的兩個基本任務和從事資源學研究的科研人所要擔負的使命。要做好自然資源的調查、保護和撫育,同時,大力開展規范化種植和開拓現代生命科學技術等資源利用新途徑,做到兩者和諧統一,為下游中藥產業提供大量優質高產的原料。我的研究內容即是基于這樣的格局而展開的,從野生資源的調查、品質評價、活性成分動態變化規律和保護措施的研究,到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改良資源品質的研究。

突破創新,為中藥研究尋找新方法

科學的魅力在于突破和創新。為中藥研究尋找新方法,正是劉忠的研究興趣所在。

科學中國人:我們了解到您的研究領域包括兩個方面,請給我們具體介紹一下。

劉忠:這兩個方面是相互關聯又相對獨立的,是一個整體的兩個不同側面,有相關性又各有特色。次生代謝產物并不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但這些次生代謝產物具有不同的藥理活性,可以用于疾病治療而對人類有用。次生代謝產物從本質上說是藥用植物一系列復雜的生理生化反應的產物,遵從基本的遺傳規律,因此可以通過定向干預改變其遺傳特性,更好地理解次生代謝產物產生的規律,以更好地服務于人類。這是中藥資源學研究發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我們構建基因工程研究平臺進行“次生代謝途徑及其分子調控”研究。

但中藥并不是都是安全的,中藥成分很復雜,某些成分會有毒副作用。有傳統方法可以抑制毒性,但有沒有新方法來做這項工作呢?于是我想到了生物技術,通過查閱國內外文獻,發現自己的學術觀點和研究思路還是很新穎的,還沒有人提出過,這就更加堅定了自己做這個方向的信心。

科學中國人:中藥是我們中華文明的一塊瑰寶,做研究這么多年,對中藥研究以后的發展,您怎么看?

劉忠:我不是中藥學科班出身,我只能談談自己工作中的一些體會和見解。科學發展史已經充分說明任何一個學科的研究,如果研究方法有了突破,那么其基礎理論的研究就會取得質的飛躍。所以,新技術、新手段對于科學的促進非常重要。中藥學也是一樣的,它所面臨的兩個核心問題,即物質基礎和作用機制,需要在方法學上有所突破。

教研并重,期待開放性合作

教學是第一要務,是作為大學教師所要承擔的最根本的崗位職責。在劉忠看來,應當教研并重。

科學中國人:您課上課下都深受學生愛戴,是他們心中的好老師。作為導師,您比較重視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劉忠:首先是科研道德,作為一個科學家不僅做科研要嚴謹、負責,尊重知識、尊重同行,同時要有學術道德和學術誠信。有時候學生會抱怨我太嚴格,但我認為在科研上有端正的態度是最基本的。第二是科研能力。科研是一項嚴謹縝密的邏輯思維活動,敏銳的觀察力、出色的分析問題的能力、設計合理的方案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是從事科研必備的素質。從閱讀文獻開始,我都要求學生們要以高水準要求自己。第三是專業技能。專業知識要強,專業技能要精,不能一知半解、似是而非,要有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不解決問題不罷休的勁頭。

科學中國人:非常贊同劉老師在培養人才上的觀點和心得。科研也有競爭,您認為在科研上我國和國外的差別在哪里?

劉忠:我認為國外的研究總體來說比較好。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和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我們國內的科研硬件條件并不比國外差。我們最欠缺的是“軟件”――科研思路和科研環境。在國外,學術交流會和討論會多種多樣,經常可以聽到很多優秀的學術報告,有很多思想交流和學術交流的機會,時常可以激發人的靈感,這是持續產生科研創新的要素之一。其次,在實驗儀器設備的使用和共享上,人家會毫無保留地給你用,而我們總是在合作中會有很多無形的障礙。因此,要營造出一種寬松、自由、開放的學術氛圍,尚需不斷努力。

第3篇

[關鍵詞] PBL;教學法;實習;藥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2(a)-0135-02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build innovative research capability in pharmacy trainees

LIU Ya ZHANG Haigang SU Min LI Xiaohui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s, College of Pharmacy,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train pharmacy trainees' innovative research abilities by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in their teaching. Methods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was used in topic selecting, literature searching, experimental designing, results analyzing and paper writing. Results The pharmacy students'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 were trained, their graduated replies were successfully finished. Conclusi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can effectly elevate pharmacy trainee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independent research ability.

[Key words]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Practice; Pharmacy education

1969年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學醫學院首創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直譯為“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在1993年愛丁堡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中得到推薦,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為流行的教學方法[1]。PBL教學法樹立學生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教學理念,它與傳統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模式有著根本區別。在PBL實施過程中,學習者作為問題的解決者和意義的建構者,這種以建構主義為指導所產生的教學效果能夠顯著提高學習者的認知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大的激發了學習者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2]。目前,PBL的教學方法已在世界多所醫學院校逐漸推廣應用,在國內也逐漸成為醫學教育模式改革的趨勢[3]。傳統的PBL教學法主要應用于課堂教學,筆者在藥學專業實習學員創新性科研能力的培養中,利用PBL教學法并對其內涵加以豐富和拓展,貫穿于藥學專業學員的實習帶教中。作為一種培養學習內部動機、鼓勵有效合作、發展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技能的廣義方法,不僅僅落實了PBL模式的理念與要素,同時使PBL教學理論更具體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第三軍醫大學2007級藥學專業本科實習生10名,其中,女學員4名,男學員6名。實習時間2010年11月~2011年5月。

1.2 研究方法

將PBL的教學理念貫穿于學員教研室專題實習的全過程,包括科研選題、文獻檢索、實驗設計、試驗實施、結果分析、論文撰寫等,力爭做到“立足學員、重在引導”。通過PBL式帶教,注重培養學員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1.2.1 科研選題 不同于傳統帶教方式由帶教老師為學員指定一個課題,學員只是跟著做而沒有機會或很少有機會思考為什么做和怎么做,PBL教學理念把選題的主動權交給了學員,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員進行課題研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習帶教負責人首先向實習學員詳細介紹教研室的科研方向、擬開展的實驗內容以及對從事這些實驗課題人員的各項要求,供學員在選題時進行參考。隨后學員根據自己的興趣及專業特長選擇帶教老師和實驗選題。學員在實習中對自己的課題方向擁有決定權而不是被動接受一個課題,使學員在實習一開始就具有興趣、熱情和信心。

1.2.2 文獻檢索 知道了做什么,下一步就是讓學員明白為什么做和怎么做。利用網絡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是獲取相關背景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培養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獲取足夠的、前沿性的與問題相關以及準確的文獻,對于PBL實施的效果至關重要。雖然在本科階段學員已經學習了《醫學文獻檢索》課程,但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最突出的就是不能準確的選定檢索的關鍵詞,導致檢索的文獻太過于寬泛或者檢索不到有價值的文獻。在這個過程中貫穿PBL的教學理念,就要求帶教老師不是簡單地將自己準備好的文獻直接交給學員,而是應該鼓勵學員根據課題的研究領域和內容,對課題的理論依據和研究背景進行仔細分析、討論,確定準確的關鍵詞,應用Pubmed、Google schoolar、Drug Information Fulltext(DIFT)、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Abstract(IPA)等網絡數據庫檢索文獻,并嘗試著把檢索到的文獻進一步精選。經過這個過程的培訓,學員對文獻檢索有了新的認識和進一步的掌握,同時通過閱讀檢索到的文獻,對自己所要完成的課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2.3 實驗設計 藥學科研工作中,一個課題往往涉及多個學科,進入實習階段的學員雖然已經完成了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的學習,但是將理論知識準確恰當地應用到實踐中、解決科研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則是學員在實習中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務,也是培養學員創新性科研能力的重要步驟。學員在進行課題實驗設計的初期會有畏難情緒,帶教老師應首先給予鼓勵和引導,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鼓勵他們廣泛閱讀文獻并提出自己的科研思路,獨立設計完整的實驗方案,包括實驗材料、儀器設備、實驗方法、預期結果、結果分析等。然后組織整個教研室的實習學員舉行“課題開題報告會”,邀請從事相關研究的老師和研究生參加。請學員自己闡述課題的研究背景、實驗設計方案、設計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可行性,大家一起進行討論,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學員進一步檢索文獻或是請教老師對這些問題予以解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這種“腦力激蕩”,理清了學員的思路,明確了研究目標和實驗方法,充分發掘了學員的潛能,激發學員自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從而真正體現出PBL理念的精髓。

1.2.4 結果分析 帶教老師要在平時的科研素養訓練中教導學員重視自己每次的實驗結果,尤其是與預期實驗結果相左的實驗數據不要輕易放棄,而是要認真分析,找出原因,這是培養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不可忽視的方面。例如,有一組實習學員進行中藥復方制劑抗大鼠疲勞的研究,始終只能從疲勞大鼠外周血中提取到極微量的RNA,不能滿足實驗需求。對此,帶教老師引導學員進行了詳細分析。首先肯定學員提取RNA的步驟及操作都是規范的,因為對照組大鼠外周血RNA提取很成功;通過查閱資料并結合前期已有的實驗結果,學員們了解到疲勞大鼠血液流變性與正常大鼠不同,是高凝和高黏的狀態,造成白細胞在最初的提取中被摒棄,直接導致RNA提取量的減少;接著鼓勵學員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通過多次嘗試最終確定首先用0.9%氯化鈉溶液對血樣洗滌之后再提取RNA并獲得了成功。類似的經歷貫穿著整個課題研究的過程,引導學生不要輕易放棄不理想的實驗結果,而是通過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實習階段,大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5 論文撰寫 由于論文是答辯時的唯一書面材料,本科畢業生對撰寫論文的格式、寫作技巧、專業性把握等各方面均非常欠缺,帶教老師要及時修改點評論文,鼓勵學員依據實驗數據大膽進行合理性推測和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同時可組織預答辯環節,經過全體教研室人員的討論及建議,往往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且及時改進,同時也常常迸發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新性設想。

2 結果

10名學員均順利通過畢業論文答辯,其中3名學員的畢業論文被評為優秀。

3 討論

藥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學員畢業后主要從事藥品的生產、質量檢測、銷售、新藥研發等方面的應用工作。近年來我國醫藥行業與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發展迅速,對新時期的藥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應地,院校培養目標不應僅僅著眼于單一藥品生產或銷售的人員,更需要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技能的綜合型人才[4-5]。實習是培養復合型藥學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環節,教研室實習主要圍繞課題研究展開,涉及選題、開題、實驗、論文撰寫及答辯等多個環節。因此,要適應二十一世紀現代化高科技藥學人才培養的需要,就必須創新藥學專業人才教育培養模式,尤其是在教研室實習中注重藥學專業學員創新科研能力的塑造和培養。

PBL不僅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更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目前已成為世界醫學教學改革的趨勢之一。近年來我國對其研究不斷深入,開展PBL教學的院校也逐漸增多。我國高等醫學院校學生多、常為大班授課的實際情況,使實現經典的PBL教學模式存在很大困難。筆者將PBL教學法探索性地應用于藥學專業本科生畢業實習帶教中,將PBL教育理念貫穿于科研選題、文獻檢索、實驗設計及結果分析、論文撰寫等實習全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BL教學法體現了以學員為主體的新的教育理念,激發了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提高學員創新性科研能力。與傳統教育理念相比,PBL教學法在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終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因此,將PBL教學法逐步應用于國內的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亞玲,鄭孝清,金潤銘,等. PBL教學模式探索[J]. 醫學與社會,2005, 18(6):56-57.

[2] Azila NM,Sim SM,Atiya AS. Encouraging learning how to fish:an uphill but worthwhile battle[J]. 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1,30(4):375-378.

[3] 梁曉燕,楊世民. 提高我國高等藥學教育質量的探討[J]. 西北醫學教育,2007,15(1):4-6.

[4] 羅煥敏. 我國藥學教育的現狀及應注意的問題[J]. 藥學教育,2005,21(3):8-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xxxx黑人与亚洲| 中文字幕在线2021| 波多野42部无码喷潮在线| 国产 欧洲韩国野花视频| 俺去俺也在线www色官网| 在线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免费播放|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竹菊影视国产精品 | jizz之18| 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色av.com|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三中文乱码视频| 日本一道在线观看| 久热re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看亚洲a级一级毛片| 国产一区中文字幕| 黄无遮挡免费网站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不卡|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思思99re热|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中文乱码| 日本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男女午夜爽爽大片免费|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被夫上司连续侵犯七天终于|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车a |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网站| 青青草娱乐视频| 国产婷婷高清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四虎|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完整版免费播放一区| 新版天堂资源在线官网8|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