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校園德育文化建設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我校這些年來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教育主線,不斷努力探索德育新途徑。回顧這幾年我校創建市級校園文化示范校的點點滴滴和對校園文化建設融入德育的探索和實施,校園文化建設對促進學校的德育能發揮重要作用,下面我從四個方面簡要談談認識和體會:
一、用科學的規劃實施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優化校園育人環境
合理的校園布局、完善的設施、獨具特色的綠化和美化,將有助于陶冶老師和學生的情操,約束不良行為。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給學生可感知的美的形象。校園中富于象征意義的雕塑、名言警句、名人肖像,都有啟迪學生智慧、激發開拓進取精神的作用。
1.統一規劃校內教學樓、宿舍樓、食堂、校內道路、運動場所及綠化區域,使布局合理、規范、整潔、美觀。如教學樓名的命名,校園要有保護環境的溫馨提示牌,時刻向學生傳達環保思想。樹木花朵要懸掛相關的生物知識牌,介紹其名稱、科目及生長特點,尤其是具有深刻意義的校樹、校花。
2.設計好校園的“墻體文化”,努力讓每一塊墻壁說話,凸顯學校作為育人環境的文化氛圍。可以在樓體表面、圍墻及校門等處的墻面上,制作或懸掛各種宣傳牌匾、浮雕等,體現辦學理念、校風、教風、學風,對師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科普教育、安全教育、養成教育等。
3.利用校園中的走廊,創造具有文化熏陶意義的文化走廊。展示師生藝術作品、經史子集、科學人文、行為養成等,目的是讓學生真正陶冶情操、弘揚傳統文化,反映學校辦學內涵,激勵學生勤奮上進,志存高遠;對師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德育影響。
4.構建人人參與的班級文化。教室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在教室布置時,應給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示才華、挖掘潛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舞臺,學校要讓全校學生共同參與班級文化建設。教室建立圖書角、學習園地,創辦黑板報,名人畫像、名言格言、學生書畫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學習園地”展示的學生各類優秀作品能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知識的魅力。班級信息欄內有班訓、學生、班主任及科任教師信息等。
二、建立科學的德育管理機制,加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學校的制度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做到民主制度管理有章可查,把學校的辦學理念及宗旨等寫入學校章程,讓其深入人心,指導全體師生的行為,促使全體師生為了共同目標而奮斗。在管理中,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重視民主管理、校務公開和民主決策,發揮校監委會和教代會的作用。同時,學校德育機構領導下的學生組織如文明禮儀監督員和學生會按文明禮儀規定和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學生的學習、學風、紀律習慣、行為禮儀、衛生、飲食、安全等進行全方位督查,快速提升校風的轉變,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學校的管理文化要體現出催人奮進、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教育力量。學校制度建設要包含章程、崗位職責、核心制度、安全管理制度、黨群工作制度等部分,從辦學理念、目標、方向、工作職責、教育教學教研管理、新課程改革、安全管理、校園建設等方方面面都做出系統而科學的規定,學校工作以制度為依據,實現規范化、科學化、高效化的管理和運行機制。
三、積極開展“體育、藝術2+1項目”和德育活動,用精彩紛呈的活動體現行為文化建設的特色
素質教育倡導“我參與、我快樂、我運動、我健康”的運動理念和“我欣賞、我創造、我展示、我成功”的藝術思想,讓學生參與自己喜歡的體育和藝術項目,培養學生對體育和藝術的興趣愛好。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在活動中實現學校育人目標的內化,逐漸形成文化積淀和底蘊,讓活動教育人、感染人、培養人、塑造人,豐富育人途徑,提升育人品質。
以文明禮儀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養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為主線,根據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寓教育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扎實開展德育工作。如在校園顯著位置設有文明禮儀墻,精選文明禮儀標語、禮儀常識、公示禮儀之星、制作活動剪影,營造文明禮儀教育氛圍。設置文明禮儀監督崗,隨時提醒學生注意自己的言行、向榜樣學習,昭示同學們人人學習禮儀、懂得禮儀、踐行禮儀、做文明中小學生,每學期評選出“禮儀之星”“學習之星”“進步之星”,在全校師生中倡導懂文明知禮儀,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操。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是學校最底線的生命教育,為了做好這一工作,學校要聘請法制副校長,每年聘請公安、交警部門和社區舉辦法制、交通安全報告會;每學期在校園舉行“遠離”“拒絕”的主題教育講座活動;學校要制定各類安全應急預案,并且在教學樓每學期各舉行一次緊急疏散演練,提高師生應急處理的反應和能力;治安室、總務處按照學校制度定期或隨機對校園安全隱患不斷排查,及時處理,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和學校重大財物安全;針對一些學生由于家庭或性格因素存在的心理障礙,學校心理輔導師要經常給予心理疏導,引導他們健康向上,有效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這些舉措,為校園安全保駕護航,成為校園文化建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四、要加強精神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一所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因此,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要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抓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強化辦學內涵,提煉辦學精神,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科學管理,規范治校,全面提升師生文明素養和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水平,促進學校健康和諧發展。良好的風氣能夠形成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從而產生一種“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通過特定人文環境的熏陶,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人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校園物質文化為學校德育創造了良好的育人空間。高校德育要想順利進行、取得實效,就必須與學生的實際活動結合起來才能實現,而學生的實際活動必須在一定的大環境中才能進行。
1.1校園制度文化為學校德育營造出具有規范性的育人氛圍
它對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培養學生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起著一定的規范作用。校規、校紀是學校制度文化的重要內容,對高校學生的不良行為起約束作用。校風建設要從“以德育人”的校園環境入手,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精神。學校和諧統一的制度體系的建立,意味著從學習、生活、娛樂等各個方面,鼓勵與校園文化相一致的行為,抑制與校園文化相背離的思想行為,從而使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變成大學生可感、可見、現實性的因素,時時優化著大學生的心靈,從而逐步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1.2校園精神文化為德育提供文化氛圍
校園精神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一旦形成,就會成為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對一批又一批大學生的精神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中積極主動地接受教育,產生更高層次的發展要求,使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在更高層次上發揮作用。使學生在它既是學校保持凝聚力、創造力和生命力的迫切需要,更是學校辦出水平和特色的動力和源泉。
2、高校德育教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
校園文化的主要載體是大學生,他們的素質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校園文化的質量和層次。大學期間的德育將對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以及以此為基礎而表現出的道德品質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2.1高校德育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想政治導向功能
大學生是思想最為活躍的社會群體,他們的成長離不開健康的社會環境,他們的素質培育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高校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必須始終堅持德育對大學生的政治導向作用,引導學生追求格調品位高、思想性強、藝術高雅的文化內容和形式;追求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實踐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民族品德,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四有新人,使校園文化更加健康、充滿活力而富有時代性。
2.2高校德育對凈化校園環境、營造良好的教學研究范圍
起著重要的規范作用。高校校園文化作為學校內部的心理環境,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這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高校德育教育,引導形成的互助互愛的同學關系、融洽的上下級關系,再加上濃厚的教學、科研、學術氣氛,形成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了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及對崇高理想的不斷追求,增加了他們對祖國對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最終凈化校園育人環境。
2.3高校德育還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
學校德育具有很強的文化性,一種成功的德育總是存在于特定的校園文化背景中,是這一特定校園文化實踐的產物。學生愛國情感的培養、心理素質的鍛煉、道德習慣的形成,無不受到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的影響和熏陶。
一、校園文化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
校園文化具有學校特色,它包含著校園里從生活方式到思維意識的一切文化現象和文化心態。不同校園文化的個性,決定它們之間的區別,而它們的共性構成整個校園文化的特征。校園文化對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價值觀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校園文化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
1.校園文化不斷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和制約
校園文化從來就不可能是完全純凈的,由于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與社會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重視政治和道德的導向,并尊重其自身發展的固有規律,從而塑造出優秀的校園文化,以利于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2.校園文化的作用與地位
校園文化所產生的作用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是一種環境的、氣候的、意識、習慣的作用。學生個體愛國情感的培養、心理素質的鍛煉、道德習慣的形成,乃至知識才干的增長,都具有直接的或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并深刻地影響著每個學生的思想品德。
二、校園文化與學校德育的實踐
校園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其德育效果顯而易見,優良的校園文化具有導向功能、啟迪功能、凝聚力功能等。因此,努力開創校園文化,是加強學校德育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1.努力創設育人環境 從創設校園文化成功經驗看,校園文化力求思想性、知識性,整體性和美育的和諧統一,融思想性于美育之中,寓教育性于環境之中。 2.努力抓好教風建設 學校德育目標的實現,取決于教風建設。教師嚴謹的教學態度,熱愛學生的情感,誠摯的育人行為,高尚的情操往往為學生所觀察、評說、模仿。 3.加緊建設良好的校風 校園文化蘊含著校風,是校風的基礎,校風則是校園文化的集中表現。學校中良好的風氣對于學生形成優良品德和矯正不良品德起著重要作用。
三、校園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客觀現實性
校園文化能夠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也是由其自身的功能所決定的。校園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比如,導向功能、凝聚功能、協調功能、激勵功能、控制功能、同化功能等,現就其中四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首先,校園文化具有明確的導向功能。無論是學校精神的提倡,還是校園氛圍的形成,都需要強有力的德育工作去貫徹、去疏導,以起到保證作用。 其次,校園文化具有強烈的凝聚功能。校園文化所包含的全體師生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念、理想信念、行為規范等群體意識,是一種精神粘合劑,可以使師生員工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三,校園文化具有顯著的協調功能。校園文化所包含的被全體師生員工所認同的共同理想和目標,共同的行為準則,把教師、管理干部、服務人員和學生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易于互相溝通,并能協調學校內部的人際關系,化解矛盾,消除沖突,使整個學校和諧協調的運轉。 第四,校園文化具有內在的激勵功能。校園文化強調對師生員工的尊重、關心、培養和提高,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發教職工和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師生員工奮發努力,來實現既定的教育目標。
四、把握校園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著力點
1.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突出校園文化主旋律 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的任務,因此,要注重文化活動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圍繞高校的根本任務,搞好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開展形勢政策教育。比如,舉辦各類先進典型人物報告會、結合“一二九”等革命傳統紀念日,開展有主題的紀念活動等。因此,建設校園文化一定要弘揚時代主旋律,緊扣時代脈搏,謳歌時代的真、善、美,把奏響校園文化的主旋律作為其在德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作用來充分發揮。
2.加強校園科技文化建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高校是知識密集型單位,大學校園中的“科技熱”是符合知識經濟發展要求的。在教育過程中為了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創造力,學生的校園科技活動是重要途徑。而且又開辟了一個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徑,實現教育與社會需求的順利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