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農業示范基地規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業收入,改善生態環境,確保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目標,這也是我國新時期農業發展的戰略方針。
1.建設內容和規模
新建玫瑰種植示范基地1300畝,配套建設作業道路2000米、排灌渠2000米等設施。
2.建設投資和資金來源
項目總投資504.57萬元,其中申請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180.00萬元,省級財政配套資金72.00萬元,建設單位自籌252.57萬元。
3.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項目建成達到穩產期后,可年產玫瑰鮮花35.8萬公斤,年產值502.32萬元。
二、項目實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可行性
1.1我國在玫瑰花的栽培、利用方面具有悠久的歷史,據記載,最先從玫瑰花中提取精油的中國人。80年代末,引種到我國玫瑰大馬士革1號,產花量畝產500-750kg、精油質量好,發展潛力巨大。
著名精油專家威爾斯曾將6個國家的玫瑰精油進行感官對比鑒定,認為中國玫瑰油香氣濃郁甜醇,品質屬于上乘。它表明了我國的玫瑰精油品質在不斷提高,并且開始在國際市場上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
1.2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玫瑰花及其產品的開發、加工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玫瑰精油提取、提取設備的研制等許多關鍵技術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最近又開發出了玫瑰浸膏、糖玫瑰、玫瑰純露(玫瑰鮮花水)、玫瑰露酒、玫瑰花粉等一系列玫瑰新產品。這標志著我國玫瑰產業正在由起步走向成熟。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農業結構的調整,我國玫瑰產業迎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
我國雖是玫瑰生產大國,但全國總面積才20萬畝,加工提取技術落后,產品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故此開發玫瑰系類產品,潛力大,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廣闊。
2.必要性
2.1 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需要
通過本項目的實施,一是可以帶動農民從調整農產品品種結構,培育優勢主導產業,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產品質量和農產品市場價格中獲得增收;二是提高農民收入,發展壯大區域特設產業,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2 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促進林業生態建設發展的需要
項目擬建地蘭考林場馮莊分場和田寨分場,分別位于蘭考縣許河鄉、張君墓鎮境內,轄區總人口12.8萬人,總面積23.5萬畝,離縣城40多公里,由于距縣城路途較遠,工商業發展滯后,農村剩余勞動力豐富。項目的建設將極大地帶動當地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就地安置大量剩余勞動力,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目標。項目區土壤為風沙土地,公司原種植楊樹密度較大,生長不良,經濟效益較低,需進行隔行生態間伐,形成小網格防護林帶,在不減小原防護效果的前提下,在林帶空間種植玫瑰,經濟效益顯著,生態防護作用效果較楊樹林顯著增強,因此,是符合林業生態建設的需要。
2.3 是企業自身經濟逐步走向良性循環發展的需要
蘭考昌華林業有限公司現經營有林地面積 6000畝,全部為2000年前后栽植的人工純林,目前已到成熟采伐期。為促進企業經濟發展,轉變林業發展方式,走向良性循環發展道路,公司根據自身技術和信息優勢,通過調查論證,利用公司的林地資源優勢和當地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優勢,采取“公司十基地十農戶”的生產管理模式。發展玫瑰產業示范基地1300畝。通過示范帶動,3-5年內,使周邊玫瑰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進行就地深加工,達到公司農戶雙贏目的,降低種植風險,發揮更大的帶動作用和企業增強服務“三農”的能力,從而促進企業走向良性循環的經濟發展之路。
因此,通過項目的建設實施,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村產業化建設進程,安置農民就業,其綜合開發作用明顯,融社會、經濟、生態、綜合開發功能于一體,項目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三、項目建設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于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部署,充分發揮當地玫瑰種植和加工的品種、技術和各種資源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龍頭示范帶動為突破,通過調整結構、優化布局、延伸鏈條、突出特色、發揮優勢、提高檔次、逐步擴大等途徑,進一步加快玫瑰規?;⒓s化、產業化、標準化生產的步伐,實現玫瑰產業由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發展轉變,推進玫瑰產業由總量優勢向效益優勢轉變,把企業建成全國最大的玫瑰種植和產業深加工基地。
2.示范基地建設規模
在項目建設區內篩選造林地塊,三個玫瑰品種分開栽植,運用現代營林手段,營造1300畝玫瑰種植園。具體建設內容有:整地、施肥、栽植、澆水、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同時研究示范玫瑰的綜合配套技術,盡快形成玫瑰種植品種和結構,區域分布產品品級結構的技術體系,為擴大種植面積增強綜合生產能力提供技術支持。
四、投資估算
1.項目總投資504.57萬元,按構成分:造林工程投資446.55萬元,占88.5%,其中苗木356.85萬元,肥料45.5萬元,勞務費44.2萬元;附屬工程投資24萬元,占4.76%,包括作業道路14萬元,排灌渠10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34.02萬元,占6.74%。
2. 資金來源
項目建設投資504.57萬元。其中:申請中央農發資金180萬元,占35.67%;省級財政配套資金72萬元,占14.27%;建設單位自籌資金252.57萬元,占50.06%。
五、效益分析與綜合評價
1.經濟效益分析
項目建成后,在計算期內,1300畝基地可年均產玫瑰鮮花35.8萬公斤,年均產值502.32萬元。計算期內未考慮加工玫瑰精油盈利,不計入項目內。
2.社會效益分析
本項目建設栽植玫瑰,解放農村勞動力,破解“三農”問題,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通過項目的實施,建立優良品種玫瑰種植基地,優化項目區農業產業結構,有效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提高玫瑰生產品質和科技含量,潛在的區域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和經濟優勢能力強,最終實現項目區建設單位和項目區農民雙增收。同時,還可帶動加工、服務、運輸、旅游休閑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六、結論
1.本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各地扶貧開發要求
2.項目的經濟效益明顯,社會效益顯著,可興一方產業、惠及一方百姓
1.1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輻射帶動作用不強
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要通過示范基地的帶動作用,帶動本地區統一的技術革新、良種配送、養殖指導。但由于示范基地研究的項目科技含量較低,不能做到全部適宜地區的有效推廣,使之規模偏小,大多是封閉式地開展研究,各自為政現象較為普遍,甚至重復建設,缺乏較為有效的溝通與協調,致使輻射帶動作用不強。
1.3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投入明顯不足
當地政府對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支持非常有限,加之重視程度不夠,并缺乏有效的宣傳手段及力度,很難籌得大量的資金。資金投入不足導致技術革新跟不上、人才待遇不高,限制了農業示范園區的發展。
2改善和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的措施
2.1增加投入,提高示范基地科技含量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期,必須切實依靠科技進步,促進我國農業跨越式發展??萍歼M步有賴于大量、多渠道資金投入。要增加投入,提高示范基地科技含量,更好地發揮其科技、示范作用。
2.2合理規劃,增強示范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
規劃是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和發展的前提和條件。合理規劃能夠明確發展方向,提高資金利用率,減少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重復投資、盲目發展等問題。合理規劃要與地區經濟發展融為一體。同時,通過科學論證,加大扶持,加強引導,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帶動示范基地上規模、上檔次、上效益,使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成為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科技成果的有效載體,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科技。取得良好的效果后,輻射帶動農民使用先進的農業科技。
2.3重視人才,人才與技術并進夯實示范基地的基礎
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建立和發展,一要靠人才,二要靠科研基礎條件的培養。因此,技術依托單位不能僅局限于1~2家,要與高等院校和農業科研單位合作,甚至掛靠到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特別是引進領先院所,邀請知名專家、甚至大家和專業技術人員與示范基地開展合作交流及專業技術培訓,把示范基地建設成為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科技成果展示的平臺和窗口,提高示范基地的知名度。同時培養自己的技術隊伍,每個基地一線常年從事專業研究的科研技術人員數量要穩定,技術要過硬。在吸納、培養、提高科研隊伍的同時,也要加大科研能力的建設與提高,促進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可持續發展。示范基地的建設要有地區特色,并逐步建立并完善自己的科研團隊和科研機構,進而開發出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
2.4加強領導,調動各級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積極性
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應該以政府為主導、農民為主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開展。在發展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過程中要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對基地發展的宏觀引導,明確政府為農戶服務的原則,充分調動農戶的積極性。
2.5深化培訓,提高示范基地建設的科技水平
對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基層工作人員和農戶要及時開展技術培訓,將先進的科學技術真正落到實處,貫徹到實際生產中。只有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素質,才能保證科技示范工作的順利開展。
2.6龍頭帶動,積級探索示范基地發展道路
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具有比較廣闊的發展道路,未來的基地規劃和建設,都需進一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以企業為主體、高等院校及農業科研單位為技術依托、人才支撐共同建設示范基地的機制,積極推進“龍頭企業+基地+農戶”以及“龍頭企業+高等院校(或農業科研單位)+基地+農戶”的基地建設和發展新模式。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或科研單位)為依托,以示范基地為平臺,以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為導向的農業新技術創新、示范推廣體系,并進一步形成“企業帶基地促產業”的發展格局,同時結合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和都市農業,進一步優化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多功能布局,促進區域特色、優勢經濟快速發展,逐步形成與實踐相結合的高水平農業科技創新培育機制,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較好地夯實現代農業科研基礎條件。
3總結
關鍵詞 科技示范基地;現代農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0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2-0288-02
Existing Problems and 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Bases
ZHANG Ling-hong
(Rubber Research Institute,CATAS,Danzhou Hainan 571737)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existing type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base and its function,introduc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bases put forward relevant measures for improving and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bases construction,in order to provide support for monder agriculture.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bases;modern agriculture;problems;countermeasures
農業科研基礎條件是指為了支持和促進農業科研活動的開展而配置的農業科學實驗條件與基礎設施,是所有農業科研創新活動的硬件保障,加強農業基礎條件建設對于提高農業科研機構的產出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1]。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是農業科研基礎條件建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在示范基地內采用先進的種植、養殖技術和清潔、高效的食品加工等技術,充分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帶動農民致富[1-3]。
1 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類型及功能作用
農業科技示范基地主要有優良種苗繁育基地、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實用技術培訓基地等組成。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是現代集約農業的有效組織形式、農業科技成果的展示窗口和重要的科技展示平臺。在實際生產中,農民通過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作用,對先進農業技術有感性的認識,積極參與到推廣和應用先進農業技術的隊伍中,提高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程度,轉變農業增長的方式,增加自身收入。
2 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含量不夠高
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大多選用優良品種,主要是提高單產,不注重科技含量,且多數為單一品種,從而導致科技含量不高,示范帶動作用不強,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2.2 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輻射帶動作用不強
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要通過示范基地的帶動作用,帶動本地區統一的技術革新、良種配送、養殖指導。但由于示范基地研究的項目科技含量較低,不能做到全部適宜地區的有效推廣,使之規模偏小,大多是封閉式地開展研究,各自為政現象較為普遍,甚至重復建設,缺乏較為有效的溝通與協調,致使輻射帶動作用不強[4-7]。
2.3 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投入明顯不足
當地政府對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支持非常有限,加之重視程度不夠,并缺乏有效的宣傳手段及力度,很難籌得大量的資金。資金投入不足導致技術革新跟不上、人才待遇不高,限制了農業示范園區的發展。
3 改善和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的措施
3.1 增加投入,提高示范基地科技含量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期,必須切實依靠科技進步,促進我國農業跨越式發展??萍歼M步有賴于大量、多渠道資金投入。要增加投入,提高示范基地科技含量,更好地發揮其科技、示范作用。
3.2 合理規劃,增強示范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
規劃是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和發展的前提和條件。合理規劃能夠明確發展方向,提高資金利用率,減少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重復投資、盲目發展等問題。合理規劃要與地區經濟發展融為一體。同時,通過科學論證,加大扶持,加強引導,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帶動示范基地上規模、上檔次、上效益,使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成為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科技成果的有效載體,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科技。取得良好的效果后,輻射帶動農民使用先進的農業科技。
3.3 重視人才,人才與技術并進夯實示范基地的基礎
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建立和發展,一要靠人才,二要靠科研基礎條件的培養。因此,技術依托單位不能僅局限于1~2家,要與高等院校和農業科研單位合作,甚至掛靠到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特別是引進領先院所,邀請知名專家[3]、甚至大家和專業技術人員與示范基地開展合作交流及專業技術培訓,把示范基地建設成為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科技成果展示的平臺和窗口,提高示范基地的知名度。同時培養自己的技術隊伍,每個基地一線常年從事專業研究的科研技術人員數量要穩定,技術要過硬。在吸納、培養、提高科研隊伍的同時,也要加大科研能力的建設與提高,促進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可持續發展。示范基地的建設要有地區特色,并逐步建立并完善自己的科研團隊和科研機構,進而開發出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
3.4 加強領導,調動各級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積極性
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應該以政府為主導、農民為主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開展。在發展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過程中要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對基地發展的宏觀引導,明確政府為農戶服務的原則,充分調動農戶的積極性。
3.5 深化培訓,提高示范基地建設的科技水平
對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基層工作人員和農戶要及時開展技術培訓,將先進的科學技術真正落到實處,貫徹到實際生產中。只有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素質,才能保證科技示范工作的順利開展。
3.6 龍頭帶動,積級探索示范基地發展道路
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具有比較廣闊的發展道路,未來的基地規劃和建設,都需進一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以企業為主體、高等院校及農業科研單位為技術依托、人才支撐共同建設示范基地的機制,積極推進“龍頭企業+基地+農戶”以及“龍頭企業+高等院校(或農業科研單位)+基地+農戶”的基地建設和發展新模式。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或科研單位)為依托,以示范基地為平臺,以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為導向的農業新技術創新、示范推廣體系,并進一步形成“企業帶基地促產業”的發展格局,同時結合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和都市農業,進一步優化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多功能布局,促進區域特色、優勢經濟快速發展,逐步形成與實踐相結合的高水平農業科技創新培育機制,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較好地夯實現代農業科研基礎條件。
總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要以生產優質高效的農產品,培育健康發展的農業企業,保持健康優美的生態環境為宗旨,圍繞當地生態經濟建設,開展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規劃和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基地也是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及農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為現代農業科研基礎條件的發展提供較好的條件保障和技術支撐,同時對現代農業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需作為現代農業的“牽頭羊”“橋頭堡”進行重點建設,國家應對其加以政策傾斜和加大資金的支持力度。
4 參考文獻
[1] 于輝,付靜彬.基于產出能力的農業科研基礎條件投資效果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2(2):134-137,151.
[2] 洪新忠.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家之友,2010(5):89-92.
[3] 蘇麗云,賈慧.依靠科技進步促進農民增收——關于發展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幾點思考[J].科技成果縱橫,2006(6):62.
[4] 崔奇峰.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產業化管理淺析——以內蒙古太仆寺旗為例[J].華北農學報,2005,19(s1):187-191.
[5] 朱建國,郭晨蓮,胡月軍.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