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土地資源管理學科范文

土地資源管理學科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土地資源管理學科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土地資源管理學科

第1篇

[關鍵詞]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大學生;科研能力培養

[作者簡介]楊小雄,廣西師范學院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副研究員,廣西南寧530001

[中圖分類號]C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7)10-0211-04

一、引 言

隨著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土地資源管理信息化、工程化、規范化的推進以及國家地理基礎設施的加強建設,社會對土地資源管理高級專門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加大。特別是隨著各學科之間相互滲透與融合趨勢的加速,社會對土地資源管理人才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社會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生提出的新要求,在大學期間開展科研活動,這不僅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創新能力,更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本文結合2l世紀人才需求條件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科特點,探討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目標、途徑及其保障措施。

二、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目標與途徑

大學生科研活動是大學生在學校期間參加實踐活動的重要手段。開展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科研活動,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指在運用科學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本領。具體地說,科研能力包括學習與搜集文獻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發現問題、立題思考的能力,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設計和推導論證、分析綜合的能力,科學實驗的能力,發明創造的能力等。

(一)培養目標

根據科研能力的這個內涵,同時結合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特點,本文提出了培養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科研能力的目標,即在堅持土地資源管理總的學科目標的指導下,通過讓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科研活動,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知識面寬、基礎扎實、操作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高級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專門人才;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動手能力、實際工作能力以及組織協調決策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競爭實力。

(二)培養途徑

土地資源管理學科是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土地資源學、系統科學為基礎,以公共管理理論為核心,以規劃、信息技術為手段多學科緊密聯系的綜合性學科。學科的綜合性、交叉性和邊緣性決定了土地資源管理人才的培養必須是具有寬厚的知識基礎和較強綜合能力的人才。而科研能力是綜合能力的重要表現之一,對于土地資源管理這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專業,科研能力的培養更顯重要。科研能力培養途徑多種多樣,概括起來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培養:

1.把大學生科研工作納入教學計劃,讓科研成分融入課程內容。教學計劃是學校開展教學工作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為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培養科研能力的教育思想,可以在教學計劃中,開設專門的有關科學研究知識的課程,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從事科研的理論知識,引導他們從事初級的科研嘗試或開設研討班課程,是以一種研究探討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培養科研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僅要把科研工作納入教學計劃,還要在課程內容和設置上分層次有步驟的進行。一般低年級(一二年級)學生主要通過研究性課程的學習,初步掌握信息的收集、資料的簡單分析、論文摘要的撰寫等科研步驟和方法。高年級(三四年級)學生可以參與由導師指導的科研項目或導師本人的課題,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項目設計、數據處理、結果分析等環節,最后形成書面報告或論文,使他們在科研實踐中形成初步的科研能力。

2.調整課程設置,改進教學方法,建立教學科研良性互動的機制。專業課程內容是保證專業培養目標得以實現,按規格、質量培養人才的基礎之一,教學方法則是達到教學目的的有力手段。因此,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根據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水平,以及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學校應及時調整課程設置,改革教學方法。

要調動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應改善課堂結構,給學生以更多的發展個性的機會。對具有明顯理工科特征的土地資源管理學科的高級人才培養,必須注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多采用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充分貫徹“產、學、研”一體化的思想,使學生在“做”中理解知識,在研究中獲取知識。在教學、科研工作中,應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提高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為目的,形成以科研促進教學改革、以科研促進學術理論、以學術理論指導科研的教學與科研良性互動機制。

3.以研究課題為依托,指導本科生立項的研究創新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既發揮學生在科研中的作用,同時又可以使學生在學校期間就真正地體驗到科研實踐,加深對研究領域的認識,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途徑,這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是一個極大的鍛煉,能迅速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有機會和研究人員接觸,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研究,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研究問題。

4.吸收學生參加專業教研室或指導老師的課題研究工作,指導學生撰寫課題科研報告。吸收本科生參加課題,是培養研究能力的關鍵環節之一。指導老師的課題一般針對專業領域的實際問題,課題研究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價值,大學生參與這樣的課題研究可以得到教師的直接指導,能積累較為實用的研究經驗。學生作為指導老師的科研助手,在指導老師的課題中做研究工作。這樣,圍繞科研課題,學生作為整個科研力量使用的有機部分,被組織了起來。同時,學生在課題研究中學會學習、學會研究和學會創新,并且學生獨立的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被置于突出的地位,其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5.鼓勵并組織學生走向社會參與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等活動。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多數專業課都涉及到對社會經濟狀況的調查、資料的收集與分析等領域。如“土地資源學”中對土地利用狀況的調查,就需要收集有關區域的社會經濟資料;“地籍管理”則需要對土地權屬狀況進行社會調查;而“土地估價”不僅需要了解每一待估土地的自然狀況,更需要弄清其規劃限制、收益狀況等社會經濟方面的情況。在課堂和考試中涉及的評估案例均已給出了反映社會經濟狀況的數據,而在學生今后的實際操作中,相關數據都需要學生自己通過社會調查獲得。至于“土地利用規劃”、“城市規劃”等課程更需要根據規劃目的,對規劃區域進行社會經濟方面資料的收集。

由于社會調查并不是兼收并蓄地網羅材料,而是整理和分析材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實施辦、法,所以通過社會調查,學生可以在實際運用中理解、消化、鞏固和豐富在課堂上已學的知識,加強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同時使所學知識獲得全面的檢閱,從中可以發現在自己所學知識中,有哪些是社會需要的,哪些是社會迫切需要的,哪些能滿足社會長期需要,哪些知識是還待研究的,等等。

學校還可以從實際出發,根據自身的科研能力,與有關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部門或單位,如不動產評估公司、房地產公司、國土局等進行合作,這樣既可以使之成為大學生們參加社會科研工作的有效基地,又可以通過吸收學生充實研究隊伍和力量,為社會提供服務。學生可以通過參與項目學習知識、提高素質,把科技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力。

6.指導并資助學生。通常情況下,在教師的指導、修改、鼓勵和資助下,學生的研究成果和能力可以通過發表學術論文體現出來。學生在研究問題和成果發表的過程中,由于提升認識的驅動,可以產生極大的創新沖動;也由于初次進入學術領域接受同行評價,能更加深入思考而推動認識的升華,積累自信心;還由于親自接觸更多的學術前輩和同行,受到熏陶和感染產生新的研究火花。可以說指導學生是一個承上啟下,即總結提高其已有研究成果,提升自信心,產生進一步研究沖動和創新想法的關鍵環節。

7.畢業論文及畢業設計的系統科研訓練。畢業論文是大學生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是大學生研究能力如科研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搜集和處理資料能力、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的綜合體現。通過就學位論文選題開展的研究和學位論文的撰寫以及學位論文的答辯,可以培養研究生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畢業設計是在教學過程的最后階段采用的一種總結性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畢業設計總結,能使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系統、嚴格的技術及基本能力的訓練。作為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論文的選題應結合土地資源管理應用領域或學科前沿來進行選擇,重點解決某個實際問題或在學科前沿領域進行探索,把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綜合應用,通過知識的綜合運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

8.開展知識講座、科研征文活動。開展知識講座、科研征文活動,有利于吸引廣大學生的共同參與,以形成一種良好的科研風氣。因此,學校可開設課外專題講座,請專家學者介紹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當前的研究現狀和存在問題,并組織學生討論,各抒已見。也可邀請國外學者講學,專門為大學生作土地資源管理方向的科普性報告。其次,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機會開闊視野。同時,要提高大學生獨立思考與科研的能力,僅將目光盯在本系是遠遠不夠的。要讓他們多參加其他院系的學術活動,特別是多參加一些相關學科及交叉學科的學術活動。

三、培養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科研能力的保障措施

為了培養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科研能力,必須創造良好的實施環境,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由此要設置職能機構,建立大學生科研制度并不斷完善其培養機制。

(一)建立統一負責的工作機構――教研室

要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必須設立相應的組織管理機構――教研室,以加強對大學生科研工作的規劃、管理與指導。教學是教研室的基本活動,而教學與科研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滲透的,因此,為了把教學與科研活動有機結合,教研室應負擔起大學生科研的組織管理工作,負責處理大學生科研工作中的日常事務,組建大學生科研小組。此外,學校還應幫助他們成立大學生科研協會,制定會員規章制度、權利義務,聘請校外著名學者、教授擔任名譽會長。

(二)建立以教研室為主、其他職能部門為輔的管理機制

教研室作為教學與科研結合的紐帶,不僅能夠認真貫徹教學計劃中的科研內容,有計劃、有組織地系統完成大學生培養目標,而且可以直接委派教師為大學生科研活動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術支持或者吸收大學生參加教研室或教師所承擔的課題,為大學生從事科研活動開辟一塊新領域。建立以教研室為主,其他職能部門(如學工處、教務處、團委、科研處等)為輔的大學生科研管理機構,可以推動大學生開展科研實踐活動,為其提供軟件和硬件支持,使大學生能立足于本專業進行科研實踐的嘗試,不斷提高專業科研和技術水平。

(三)建立軟硬件設施保障制度

為了便于大學生科研活動的開展,需要解決計算機等硬件設備的環境建設,同時需配置服務器和局域網絡設施。學生機房的計算機全天向學生開放,掃描儀、打印機、繪圖儀等設備也要向學生開放。

土地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技術基礎是軟件。要將國內外較著名的商用土地資源管理軟件提供給學生使用,如Arc/Info、GeoMedia、ArcGIS、Map-GIS等,以及圖形處理軟件、數據庫軟件、野外測量數據處理軟件等。同時將學生機房所有計算機聯網,將軟件上網供學生使用。

(四)建立大學生科研專項基金

為了調動大學生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保障大學生科研活動的順利開展,必須建立大學生科研專項基金,為大學生科研活動提供一定資金支持。基金主要用于大學生科研活動的組織開展和科研課題的研究。這樣既可以保障科研活動的正常運轉,又可以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

(五)學校教研室委派專門的指導老師

科研工作是一項復雜、創新、細微的工作,它具有很強的邏輯性、理論性、科學性,要求創作者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和較高的智能水平,特別應當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記憶力、敏捷而全面的思維力。而大學生由于自身知識、能力的限制,在進行科研工作時遇到困難挫折在所難免。實施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創新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專業老師,因此,教研室應當在新生-入校就為其指定專門的指導老師來幫助學生了解學科和專業情況,幫助學生制定符合自己興趣和適合自己發展的學習計劃、研究計劃,在學生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從課題選擇、資料查找到內容修改等方面給予專業指導,協助他們解決在科研工作中碰到的一些疑難問題,幫助他們及時總結經驗,找出差距,指出不足等等。這種導師負責制能更為有效地引導和幫助學生進入科研領域,避免盲目性,提高大學生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質量。

(六)實施優惠政策

首先,要給大學生提供適當的科研經費。科研經費是大學生開展科研工作的先決條件。科研經費缺乏,科研工作也就無法開展。一般來說,大學生的科研課題多屬于教師課題的組成部分,屬于子課題,故他們的科研經費原則上應由教師負擔。教師為爭取科研經費,可以承擔政府、科研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科研課題。學校也可以建立大學生課外

科技文化基金,以資助大學生進行課外科技制作、社會調查、學術論文的撰寫,鼓勵支持他們積極參加科研活動。

其次,要適當給予一定的硬件方面的方便。圖書資料、實驗基地、儀器設備等是大學生開展科研工作,取得科研成果的有力保證。因此,為了使大學生科研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學校在圖書資料、實驗基地、儀器設備等方面應給予方便,盡量滿足他們的需求。

(七)實施獎勵政策

科研工作是一項繁重的腦力勞動。因而,為了調動大學生參加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培養大學生的科研精神,提高科研能力,取得科研成果,學校可實施大學生科研工作獎勵政策,建立大學生科研津貼制度。給在科研工作中表現出很大才能并獲得重大成果的大學生頒發榮譽證書、獎金、紀念章等,甚至免試推薦其中的優秀生讀研究生。把學生的科研成果作為考核其績效的重要內容,直接同綜合素質測評、學分掛鉤。大學生科研獎勵政策的實施對獲獎者來說具有巨大的精神動力及激勵作用,能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同時,對其他大學生來說也具有導向作用,以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科研風氣。完善對學生科研能力的評價體系,如設立技能證書制、設立各種技能獎項和稱號等,讓學生品嘗到通過努力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的快樂。

(八)通過與企業合作的方式來培養學生

學校應加強與相關企業的聯系,通過各種形式的合作來聯合培養研究生。要鼓勵學生到企事業單位進行調研,參與實際課題的研究,增強社會實踐能力與市場適應能力。同時,學校要鼓勵有關部門、企業到學校建設研究機構、工程中心,提供研究經費和研究設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學研究條件。

第2篇

關鍵詞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 學科 石河子大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18

Initial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under Different Subject Background

YANG Ruixuan, XU Liping

(College of Scienc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3)

Abstract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developed in the background from different subject in the colleges in China nowadays and they had different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Geography, focus on the practical link and strengthen the teacher strength were put forward as the specialty orientation of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Shihezi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major and direction of it in colleges in China.

Key words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subject; Shihezi University

目前,我國許多院校均開設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作為一個有50多年歷史,但在上世紀90年代才興起的一個專業,其在不同院校的學科背景不同,因此在不同院校的側重點和發展方向也就不同。本文在對目前不同高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及發展側重點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為石河子大學新辦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今后的發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議,以期為其今后的發展獻計獻策。

1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發展

1956年,東北農業大學率先設立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前身――土地規劃與利用專業,開啟了我國土地管理高等教育的先河,該專業的發展在十多年后,因“”而停滯;1979年在土地規劃與管理學術研討會上,學者呼吁必須加強土地管理,許多高校逐漸恢復了相關本科專業的招生,自此,土地管理本科教育才得以恢復。1986年,國家頒布《土地管理法》;1987年,華中農業大學和東北農業大學率先建立了“農業資源經濟與土地利用管理”碩士點;1993年南京農業大學首設博士點,自此,土地管理高等教育實現了從本科到博士的系統教育培養。由此可以看出,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發展是伴隨著我國土地管理事業的興起而產生和發展的,自20世紀90年代之后發展更為迅速。1998年,教育部對高校本科專業目錄進行調整,現在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是由原來的“土地管理專業”與“土地規劃與利用專業”合并而來。

2 不同學科背景的學校特色

土地資源管理涉及技術、自然、社會、經濟、法律、生態等學科領域,由于不同高校土地資源管理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礎不同,客觀上也形成了經濟管理類、資源環境類和工程類等各具特色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以及課程體系。目前,國內開辦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院校有很多,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與農學、地學、經濟學、生態學等學科均有密切聯系,因此,各類院校在不同的學科背景下也形成了不同的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

目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在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上主要體現了兩個特色:一是院校特色。由于不同高校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發展于不同的學科,也就形成了以原有學科為基礎的士地資源管理專業發展方向;農業類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多是在原來的農業經濟管理的基礎上設立的,側重于資源環境與區域經濟類,而地質類院校例如中國地質大學則依托其深厚的工程技術類特長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技術操作及實踐能力,而依托地理學科發展起來的院校,例如南京師范大學,則依靠其深厚的地理學科背景,側重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系統技術。

二是地方特色,各個院校的學科發展要服務于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因此,每個院校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課程設計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例如,南京農業大學地處東南沿海地區,土地資源資產化經營管理發展迅速,因此,其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課程以經濟管理類為主;東北農業大學的土地資源管理學科與南京農業大學的同屬農業經濟類學科,由于東北地區農業生產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課程著重偏重于農學類,如水土保持、農田水利學、植物地理學、農業生態學等。①

3 石河子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今后的發展方向

不同高校應根據自身的基礎條件、人文背景、學科基礎等科學地制定專業的發展規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石河子大學也必須積極發展面向未來經濟、社會的學院,合理規劃,制定出該學科今后的建設方向。

3.1 以地理學科為基礎

新疆的土地管理相對其他省份略顯落后,目前只有新疆農業大學與石河子大學兩所院校開設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其中,石河子大學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于2013年開設,作為新辦專業,必須首先找準定位,完善專業頂層設計,結合學科發展和社會需求形成切實可行的專業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確定辦學思想和專業的定位。石河子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設置在地理系,地理系擁有比較深厚的地理學科基礎,在今后的發展中,可以依托地理學科,設置一定比例的相關課程,培養具有理學素養的土地資源管理人才,不僅能豐富學生的專業基礎,還能為其今后繼續深造奠定基礎。同時,由于地理系信息系統方向的師資力量較強,該系培養的其他專業的學生均具有較高的“3S”技術素養,而隨著國土資源部信息國土工程的推進,“3S”技術和網絡技術在國土資源部門得到了很好地推廣和應用,也為我國土地資源管理研究提供了廣闊的前景。②因此,可多開設“3S”類課程,提高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

表1 新疆高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特色

3.2 重視實踐環節

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明確指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亟待加強,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方法需要進一步轉變,通過實施質量工程在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上取得突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得到顯著提升。③

土地資源管理雖然屬于國家行政管理范疇,但在新疆,尤其是兵團,具有較高專業技術水平的土地資源管理人才仍然十分欠缺。而且行政機關的招聘形式過于單一,也造成不少專業人才的流失。同時,土地資源行政管理相關的各類事業單位和土地行業中具有一定資質的企業,是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重要出口,而這些單位對于相應的土地專業技能有很高的要求,這就形成了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因此,石河子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應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目標,培養管理與技術并行的創新型人才,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必須要設置大量的實踐環節。在實踐環節設置時還應注重其合理布局:(1)實踐環節應包括認知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等;(2)在內容設計和方法上應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內容由淺入深,方法由易到難,由局部到整體。(3)強調實踐環節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讓學生能夠模擬完成某類完整的土地資源項目,也可設置小學期,將時間集中,集中進行實踐環節的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3.3 加強師資力量

為保證新辦專業的良好發展,新辦專業師資隊伍的整體建設成為各高等學校必須面對和重視的問題。高校通過引進、培養、激勵、提高等各種手段,加強新辦專業師資隊伍的整體建設,不斷提高新辦專業師資隊伍水平。④

地理系現有專任教師17人,其中新辦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僅有1人,新辦專業師資嚴重不足;在職稱方面,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科班出生沒有高級職稱,職稱結構嚴重不合理;在學歷方面,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教師有16人,占全系師資總數的94.1%,學歷層次總體較高。

師資隊伍對于一個高校教學目的的實現與否、教學質量的高低至關重要,同時也是辦好新辦專業的關鍵。但石河子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師資力量目前相對薄弱,亟需對其進行優化,可通過以下幾個措施來實現:

(1)土地資源管理所在的地理系多數老師具有自然地理、生態類等理學背景,而與土地資源管理相關的工學類專業背景的教師較少,這與本系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工學發展方向是不符的,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該專業的教學水平和辦學質量。因此,為了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形成專業特長,必須在此方向上引進人才,尤其要積極引進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急需的學科帶頭人和具有此專業背景的青年骨干教師。

(2)在學歷方面,石河子大學應給予相關專業的教師以專門的學費扶持,以鼓勵他們到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力強的學校進修為主,輔以通過對口支援高層次人才代課促進專業建設,實現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教師的補充和以博士為主體的師資隊伍建設目標。在職稱方面,可向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教師出臺優惠政策,優化教師隊伍的職稱結構。在此基礎上,還應大力引進校外、尤其是土地資源管理實力較強高校的畢業生或教師補充本專業的師資,逐漸優化本專業的師資隊伍。

(3)另外,隨著新的培養計劃執行,綜合性、實踐性實習增多,面臨著人員和實習條件的不足。為解決這些問題,在引進人才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引進有土地方面相關實踐經驗、技術扎實的人才,或者充分利用對口支援高校良好的教學實踐平臺,在該專業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師資隊伍模式。

資助項目: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編號:SF08007)(2011-2014)

注釋

① 黃賢金,劉友兆,陳龍乾,等.我國土地資源管理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與改革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01(12):50-54.

② 陽艷弟,王力,陳宵,等. “3S”技術及其在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8(3):422-425.

第3篇

【關鍵詞】房地產估價 土地資源管理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239-02

我國土地資源管理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是伴隨著土地管理事業的興起而產生、發展的,并隨著我國土地問題的日益突出,土地管理工作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我國土地資源管理高等教育事業也隨之迅速發展。據統計,全國已有80多所普通高校開設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土地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土地規劃、測量、計算機、地籍管理的基本訓練,具有土地利用與管理的基本能力。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經濟學及資源學的基本理論,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礎知識,具有測量、制圖、計算機等基本技能,能在國土、城建、農業、房地產以及相關領域從事土地調查、土地利用規劃、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規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1.房地產估價課程在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中的地位

1.1房地產估價課程豐富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研究內容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實行土地使用制度及住房制度改革,對整個社會經濟得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動產的市場特征越來越明顯,其經濟屬性日趨突出,尤其是房地產市場開始活躍。一些高校開始設置房地產研究方面的專業,如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或在其他專業內進行研究,如經濟類專業和工程管理專業等。之后,許多高校在土地管理方面的專業里也開始了對房地產相關內容的研究。房地產是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定著物,是實物、權益和區位三者的結合體。對房地產的研究離不開土地資源管理方面的相關知識。

我國土地資源管理的研究內容一直在不斷拓寬,研究內容幾乎涵蓋土地管理方面的全部內容。此外,有關房地產方面內容的研究,在高等院校專業的演變與調整過程中,主要有兩個分流方向,大部分分流到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一部分分流到工程管理專業,當然還有分流到其他一些專業(包括少數自主設置的專業)[1]。總體上來看,對房地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當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是研究房地產產相關內容(當然也包括房地產估價)的支柱專業,房地產估價豐富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研究方向,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為房地產估價師人才培養提供了基地。

1.2房地產估價是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專業課程之一

縱觀開設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幾所具有代表性的高等院校,如南京農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浙江大學等,其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包含了房地產估價課程及相關課程。以華中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為例,表1列出了華中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科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程。

2.房地產估價課程的特點

2.1知識體系綜合性強

房地產估價理論知識體系龐雜,房地產估價課程是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一門學科,同時還具有理論基礎與實踐操作高度結合的特征。這對于在高校生源中不是文科生就是理科生的課程教學對象來說,既要學工程又要學法律、經濟等相關知識,不同的課程而且要求不同的學習方法、思維方式,甚至接受、消化知識的過程都存在很大差異。廣泛的知識內容跨度,使得我們并不能僅僅將教學大綱的要求停留在掌握這個層次上,而是還要學會綜合運用。

2.2房地產估價課程的實踐性

房地產估價除了具有較深的理論性,還具有較高的實踐性。一方面,房地產估價的實用性很強,這門課程是住建部組織認證的房地產估價師執業資格考試的主要內容,涉及到兩個科目的考試――“房地產估價理論與方法”和“房地產估價案例與分析”[2]。學生如果能夠在校期間將本課程學好,則會有利于未來房地產估價師的考試。另一方面,未來隨著我國房地產稅的全面鋪開,將需要更多的估價專業人員。而且在現實生活中涉及到估價的行為有很多,包括房地產交易、抵押、征收征用、拆遷補償等。所以,房地產估價表現出來的實踐性主要包括:①社會經濟生活與其關聯度高;②與社會上存在利益關聯的部門眾多;③本課程的綜合性高、程序復雜[3]。

3.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中房地產估價課程設置及教學模式探討

將房地產估價作為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研究方向,其課程如何設置及設置的合理與否將直接關系到培養目標的實現。結合當前我國房地產價行業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房地產估價在課程設置及教學模式設計方面應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3.1加強房地產估價理論及技術學習

房地產估價課程不僅要注重公共課程及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還要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估價理論方法的深入學習與研究,要學習國外較為成熟的估價理論,熟練掌握方法的適用條件、操作過程及注意事項,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經濟發展對房地產估價師技術及知識結構更新的要求。

3.2加強實踐教學部分

房地產估價是一門藝術,是科學與經驗的結合。雄厚的專業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能是是一名房地產估價師所必備的,然而更重要的是豐富的從業經驗。經驗是房地產估價師在多年從事房地產估價實踐過程中所積累下來的。

對于實踐環節的學習,要為學生創良好的學習條件及充裕的實踐機會。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教學模式的相互結合來強化房地產估價實踐學習:(1)建立房地產估價模擬實驗室,從而使得學生不但可以鞏固房地產估價理論知識,還可以熟悉房地產估價的操作規程,并且可以在模擬實驗室條件下,運用不同方法評估各種狀況下的房地產價格;(2)與房地產估價機構建立聯合辦學模式,讓學生參與到房地產估價實務中來,讓在實踐過程中切身體會房地產估價的內涵,清晰把握當前我國房地產估價行業的發展現狀、存在的現實問題及其發展趨勢,以及社會發展、行業發展對房地產估價師的要求,掌握其實際操作程序及現實工作中應注意哪些環節,并據此為自身以后學習的重點及奮斗目標進行準確定位。

3.3課程學習與專題討論相結合

除了學習課本內容外,要針對房地產估價行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及國家近期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經常開設一些專題性講座或研討會,使學生能從行業發展的角度關注學科的發展。同時,專題討論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目前的現狀而言,可以開設有關如下內容的專題講座:

(1)房地產估價典型案例分析。選擇較為典型的房地產估價案例,由老師或邀請經驗豐富的資深房地產估價師為學生作專項分析,讓學生更深刻的掌握房地產估價實務及有關注意事項和應對措施。

(2)房地產估價師職業道德素質教育。即使房地產估價人員很精通估價理論,有豐富的估價實踐經驗,但如果沒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評估出的價格也不會客觀公正。評估出的價格如果不客觀公注意哪些環節,并據此為自身以后學習的重點及奮斗目標進行準確定位。

參考文獻:

[1]李斌.關于新建本科院校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japanese日本熟妇多毛| 女人是男人的未来1分29分| 欧美人与动性xxxxx杂性| 日本毛茸茸的丰满熟妇|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免费黄在线观看| 亚州1区2区3区4区产品乱码2021| 一级特黄aaa大片|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91精品国产一区| 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丰满|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免费看AV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99re6这里只有精品| 美女毛片免费看| 最近最新2019中文字幕高清| 天天干天天爽天天射|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免费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大片免费7777|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中文| 亚洲天堂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久噜噜噜www成人网| 男女一进一出呻吟的动态图|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成人性生活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jizz国产视频| 综合激情网五月| 无翼乌r18无遮掩全彩肉本子| 天天摸天天摸色综合舒服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