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信息質量特征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相關性;可靠性;思考
引 言
作為特殊產品的一種會計信息,有其特有衡量指標和質量特征。在理論界會計信息最重要的質量特征莫過于相關性與可靠性。然而隨著2008年金融風暴的席卷,中國也沒有獨善其身,很大部分受損企業將矛頭指向公允價值計量,然后公允價值計量對會計信息相關性可靠性有深遠影響,因此我們不得不對相關性可靠性作出一些思考。
一、文獻回顧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中提供會計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使財務報告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對投資者等使用者決策有用應具備的基本特征。
AAA1966年的《基本會計理論說明書》第一次提出相關性、可驗證性、超然性、可定量性等四條用于評估會計信息的標準。而把會計質量特征和財務報告目標加以區分的FASB在1980年的第2號概念公告《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中指出:效益大于成本是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普遍約束行條件,可理解性是用戶的質量特征,而相關性與可靠性是決策的首要質量特征。而IASC在《編制和提供財務報表的框架》中認為:質量特征是指使財務報表提供的信息對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質,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可比性是四項主要的質量特征
從中國的會計規范體系來看,并沒有構建出一個會計信息質量層次出來,只是做出了相關的規范。在企業會計準則中提出會計質量信息八個方面的質量特征,其中重要性放在首位。第二位是相關性。可靠性位于相關性前是中國會計的特色。
二、不同層面中的相關性、可靠性
大部分學者認為可靠性、相關性,理論上二者應該平衡,但是二者有很深的矛盾。用于傳統財富分配的會計信息要求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用于投資決策的會計信息則要求具有很強的相關性。不少學者提出,相關性和可靠性并非總在同一方向上影響會計信息的有用性。相反,二者往往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強調可靠性,就會影響信息的相關性;而強調相關性,又會以犧牲可靠性為代價。(俞校明,2009)
筆者認為:中國之所以將可靠性放在相關性前。首先,因為我們準則的制定大部分吸取了國內外上市公司發生的財務欺詐,會計造假,會計信息失真等等一系列教訓,把“不做假賬”作為全體會計人員的信條,因此,中國將可靠性作為了首要要求。其次,對于可靠性、相關性,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應將二者作為對立面來研究,而應將二者作為不同層次的要求來研究。在不同層次,不同時期,二者有不同的差別,強調的側重點也不同。
1.從準則制定層面,更為狹義的講就是報表結構設計與報告格式與內容的制定上。為了達到信息是使用者所需的,提供的信息在一項決策中能導致一項差異。這就要求準則應當規定哪些項目,在報表和表外附注、其他報告中如何分類、列示、濃縮、擴充或者合理組合。其首先考慮就是要決策相關,就是要對決策者必須有預測價值或反饋價值或兼而有之。凡是不能導致決策差異的信息,不管在表內還是表外都應當排除。因此在這個層次上相關性放在了首位。而對于可靠性來講,因為這個層次是報表框架的構建,沒有涉及到具體的計量問題上,但是如果不能可靠計量的也不能放在財務報表中。筆者更深一步的認為,如果說相關性強調在信息的確認上,那些可靠性強調在信息的計量上。
2.從報表填制來講,也就是所謂的做賬層面講。由于我們都是按照準則行事,盡管中國會計準則在某些方面存在很多的漏洞,但是它規定了我們做賬的方向,相關的項目已經有準則確定。我們只需遵守職業道德。這時,可靠性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如果填的信息時不可靠的,虛假的,那么信息與決策者相關性再強,都會失去信息的意義,誤導決策者,造成市場的紊亂,出現經濟危機。
3.綜上,筆者認為:相關性與可靠性是針對從不同層次不同時期所提出的不同質量要求,我們不能簡單的將二者固定在同一時點或同一時期或同一問題上討論。如有的學者提出,在歷史成本計量原則下,顯然是歷史真實,在物價變動條件下,我們保證了以歷史成本計價從而反映了真實的可靠性,但對投資者而言,此時的會計信息顯然已經失去了相關性的質量特征。這種觀點我們不可完全否定,但是筆者認為,歷史成本只是證明這項交易或者事項發生,并以當時雙方或多方達成的交換價值作為記賬基礎。但是歷史成本并不代表一定真實可靠,如果當時的交換就是一種不公允的呢。即使當時的交易是理想狀態下的,那么我們現在仍以其計量,即使物價指數上升下降數倍,歷史成本提供的信息仍然是相關的,因為以該歷史成本反映的賬面價值是真實的,那么我們以其為基礎,根據物價變動算當前價值,基數真實,不論其擴大或縮小多少倍,最終仍然是真實的。因此,學者們認為物價變動下,歷史成本計量的會計信息失去意義的觀點是不全面的。
小 結
相關性、可靠性,不簡簡單單誰排在前面的問題。他與各國的國情,所處的經濟環境、會計環境,以及所處的不同時期密切相關。
1.我們要拋開單一的信息揭示的途徑,采取多元化。如有的學者認為歷史成本相關性弱,那么我們在提高歷史信息的同時提供一份評估價值為基礎的會計信息。即不同計量屬性的會計信息同時提供。隨著現在會計電算化的興起,這種做法已經不是空想。其實,歷史的信息已經在某種程度上違背了及時性的要求。我們應該保證及時的信息,讓歷史的信息保鮮。
2.筆者還認為,其實在某種程度上相關性、可靠性是一種交替循環的過程。在美國歷史上,曾經歷了重視可靠性時期到現在的重視相關性時期的交替現象。他們是否會應2008年金融海嘯又轉而強調可靠性。但是不管是否筆者的這種猜想,我們還需會計界的不斷努力。但是不管環境怎么變化,我們始終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之路,這不應是口號,而要實實在在放在會計工作中,要在中國的具體會計環境中進行權衡與選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握好度。
參考文獻
[1] 俞校明.會計理論拾遺與應用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10.
[2] 葛家澎,杜興強.聯合概念框架與公允價值研究[M].大連:大連出版社,2010:6.
[關鍵詞] 會計信息 質量特征
會計信息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的綜合價值信息,是會計核算的最終產品。從微觀上講,會計信息既是評價企業經營管理當局經營業績的主要指標,也是有關的利益主體(投資者、債權人、政府、職工等)分享在企業內所主張的利益的重要依據;從宏觀上講,會計信息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是經濟決策的重要依據,其質量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就是使會計信息具有決策有用性的特征,即會計信息所應達到或滿足的基本質量要求,它是會計系統為達到會計目標而對會計信息的定性約束,也是會計主體進行會計選擇所應追求的質量標準。在當今誠信危機日益加深、會計信息失真嚴重的情況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研究對于全面高效地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水準是具有十分重大現實意義的。
一、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首先應該包括相關性、可靠性、公允性、可理解性、充分披露性和動態性
1.相關性是指會計信息與使用者的使用目的相關的特征,是“導致決策差別的能力”(FASB),要使會計信息具有相關性,就必須使得其具有預測價值、決策價值和反饋價值。所謂預測價值,是指會計信息能夠增強決策者的預測能力,能幫助決策者預測未來事項的可能結果。所謂決策價值,是指會計信息能幫助信息使用者進行科學的決策,這里面就暗含著信息使用者必須及時利用信息,否則會降低信息的決策價值,使相關性大打折扣。所謂反饋價值,是指會計信息能幫助決策者證實或更正過去決策時的預期結果。預測價值、決策價值和反饋價值往往同時存在并相互影響,共同反映會計信息的有用程度。
2.可靠性要求會計信息能夠客觀地反映實際情況,即以實際發生或存在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及時地對其加以客觀地處理和反映,這種處理和反映要具有可驗證性或可核性。可靠性還要求遵循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即要以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而不是法律形式作為判斷經濟業務是否應進入會計信息系統的最高標準,因此,只有滿足這些質量特征(如實反映、可核性和實質重于形式) 的信息才是可靠的。
3.公允性也是會計信息生成質量的首要質量特征,就是會計信息對實際情況的反映應該公允,不帶有任何偏見,具有中立性,這主要體現在信息提供者的獨立性(包括實質上的獨立性和形式上的獨立性)上,若其在處理會計業務時不受控于且不偏向于任何信息使用者,那么就可以認定其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是公允的。
4.可理解性是指財務報告提供的信息,對于那些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具有合理程度的知識,而且自身又愿意用適當精力去研究會計信息的人士,應當是可以理解的。可理解性決定著會計信息的利用程度,與相關性相結合(兩者的乘積)則反映會計信息的使用效果或會計信息對信息使用者的真實效用,但對于具體的信息使用者而言其效用的大小則還取決于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運用能力。
5.充分披露性是對會計信息表述(披露)的質量要求,具體包括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系統性和及時性三個方面的質量特征。完整性是從定量的角度對會計信息質量作出規定,系統性是從定性的角度對會計信息質量作出規定,而及時性則是從時空的角度對會計信息質量予以規定。
6.動態性則是強調會計信息的披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同時也強調所披露的會計信息也應該具有動態化屬性,只有具備動態性質量特征的信息才可能成為高質量的會計信息。
二、質量特征包括可比性(含一貫性)、謹慎性和明晰性,承認質量起端是重要性
關于謹慎性和明晰性,由于較易理解在此不再展開,下面僅就可比性和重要性作簡要分析。可比性(含一慣性) 是指經濟情況相同時,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相同;如果經濟情況不同,會計信息應能反映其差異;可比性包括橫向可比性(即一慣性)。重要性是指提供的信息要能夠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是會計信息的約束條件。判別某項會計事項是否具有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在會計實務中可以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予以分析,凡重要的事項必須可靠并單獨加以反映,重要性與相關性一樣,都對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產生影響。
三、“實時性”和“安全性”也應屬于會計的信息質量特征
1.“實時性”比“及時性”更能準確反映網絡時代會計信息的特點。互聯網時代,企業的經營跨越了時空的限制,更多地依賴于業務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客戶、合作伙伴、供應商以及各種虛擬的企業。由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得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們可以隨時隨地將全球的信息掌握在手中,為財務會計集中管理創造了條件,傳統會計主體、會計期間、貨幣計量、持續經營的會計假設也不顯得那么重要了。互聯網環境下的會計信息將及時得到快速便捷的反映,會計信息的動態實時處理成為現實。
2.“安全性”是網絡時代會計信息質量的必要保障。網絡是一個龐大的系統,電子商務是一種整合的經濟模式。交易和服務活動的完成一般以intranet,internet,extranet三種網絡為基礎。計算機硬件、軟件、設計操作人員和各種規程等構成上述各種網絡組織的基本要素。由于硬件配置不合理、軟件功能欠完善、系統操作失誤、內部管理人員非法訪問以及來自外部的惡意攻擊等原因,網絡組織的各個層面將面臨嚴重的安全威脅。在商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網絡時代,財務的內部機密(向社會公開的財務報告等除外)更是重中之重。所以,保障會計信息的安全性就顯得更加重要。
參考文獻:
[1]魏明海等:論會計透明度.會計研究,2001(9)
關鍵詞: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1各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概述及比較
1.1美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概述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要求會計信息主要特征包含以下特征: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及可比性等信息質量特征。其中,相關性指會計信息能夠發揮反饋和預測的作用,并具有及時性。可靠性指會計信息經得起檢驗,真實客觀。可比性是指會計信息具有橫向及縱向比較的特點。美國的信息質量特征具有多層次結構。第一個層次是約束條件;第二個層次明確了財務信息是否可用的界限;第三個層次主要是可理解性及可比性。
1.2國際會計準則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同美國一樣具有多層次結構。其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中,可比性和可理解性與重要性和相關性一樣重要。其中可靠性這一質量特征包括了實質重于形式,謹慎及完整性等。
1.3英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英國ASB頒布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與前兩者有較大差異,其中有17項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要求,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有如下要求:1)與內容有關的信息質量;2)與報表表述有關的信息質量;第三,約束信息質量,會計信息應具有均衡性、效益大于成本和及時性的特點。
1.4中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我國的很多理論都是從國外借鑒的,沒有正式的框架。2006年2月我國頒布新準則后,《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相當于是我國現階段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它不僅立足于中國國情,且與國際會計慣例趨同。新準則中分別提出以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以及及時性。
1.5FASB-IASB聯合概念框架概述
2004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和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啟動聯合概念框架,該框架共有八個階段。其中,第8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在2010年9月28日,為聯合概念框架的第一階段,主要內容是“目標與質量特征”,包含三個章節,第一章是“通用財務報告的目標”,幫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決策,其中決策有用是財務報告的目標。第三章是“財務信息質量特征”,其中財務信息質量包括兩個層次,并對財務信息質量特征進行了調整。FASB増IASB在2010年第8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將質量特征分為基本的質量特征及增強的質量特征,并要求兩者同樣重要。刪除“可驗證性”“謹慎性”和“實質重于形式”,將“可靠性”換成“如實反映”等;從“相關性”中剔除“及時性”,從“可靠性”中剔除“可驗證性”;基本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包含“相關性”“如實反映”等。
2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不足
2.1財務概念框架對于我國建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僅具有指導性
由于我國沒有成熟的概念框架,因此對于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制定仍缺乏堅實的基礎。
2.2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結構的劃分較為模糊
從前文的敘述中,可以看出我國基本準則的概述有待商榷,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沒有列出層次結構,缺乏系統性。在整體上,不利于掌握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2.3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不夠全面
我國既沒有英國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所要求的效益大于成本等要求,也缺少美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中所涉及的反饋和預測的特點,因此我國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并不全面。
3關于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改進建議
3.1建立屬于我國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
與各國家相比,我國沒有完整的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制定,財務概念框架能夠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建立符合中國國情且具有中國特色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
3.2明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結構
我國的新準則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并沒有列出層次結構,所以在目前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下,我們應積極劃分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層次性。
參考文獻:
[1]關惠玉.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國際比較與啟示[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2(07).
[2]李夢迪.會信息質量特征的國際比較[J].山西農經,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