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三年級語文教育敘事范文

三年級語文教育敘事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三年級語文教育敘事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三年級語文教育敘事

第1篇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能力及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培養。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新課程改革提倡加強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即讓生活走進課堂,讓教學回歸生活,實現語文教學的生活化,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基于這一認識,近年來,筆者在自身小學語文教學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一、引導深入生活,豐富學生直接經驗

與其他教材一樣,語文教材呈現的是前人已有的經驗。這些內容,對學生來說都是間接經驗。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經歷少,他們所擁有的直接經驗很少。而教材所呈現的知識,有的他們完全沒有經歷過;有的雖然經歷過,但并未留下多少印象。由此造成了教材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距離。語文學習需要以一定的直接經驗為基礎。缺少這一基礎,就不能縮短上述距離,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在平時的各類活動中,我們應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感受生活,獲取必要的直接生活經驗,為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槐鄉五月》(蘇教版三年級下冊)以優美形象的語言描繪了槐鄉五月飄香的槐花和可愛的孩子,表達了作者對美麗的槐鄉和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其中,槐花既是作者的寫作重點之一,也是作者描寫槐鄉孩子的重要鋪墊。教學前,筆者發現本班學生雖大多來自農村,但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對槐花仍缺少足夠的認識。為了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槐花,為課堂教學打下基礎,課前,筆者組織學生來到學校的一棵大槐樹下,讓他們觀察槐樹的全貌,欣賞雪白的槐花,品味濃郁的花香,以獲得直觀的感受。有了這樣的經歷,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起來顯得非常輕松。他們飽含深情地朗讀,積極踴躍地發言,繪聲繪色地講解……整節課氣氛熱烈,效果很好。

二、指導再現生活,幫助學生理解文本

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用的內容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時代氣息,富有童心童趣,而且題材、風格豐富多樣,為兒童所喜聞樂見。這些課文,有的飽含深情地描寫了祖國壯麗的山水風光,有的生動具體地敘述了感人至深的名人故事,有的形象逼真地介紹了動物植物的美麗可愛……為了使學生更直觀地領悟文本、產生真情實感,我們可以采取種種手段生動地展示文本內容,形象地再現生活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傾聽等直觀方式,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1.多媒體展示

社會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教育設備有了質的飛躍,多媒體等設備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與之相配套的教學資源的研發工作也成果豐碩。與傳統的掛圖、插圖相比,多媒體技術的最大優點是把靜態的、呆板的內容以動態的、鮮活的畫面呈現出來。這對形象思維大于抽象思維、無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再現生活,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夢圓飛天》(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詳細記敘了“神舟”5號飛船載著航天員楊利偉首次飛行太空的過程,表達了中國人民實現飛天夢想的無比喜悅與自豪之情。課文中充滿各具特色的場面描寫:送行的場面肅穆、莊嚴而又激動、喜悅,發射的場面緊張、壯觀,飛行和通話的場面則溫馨而又美妙。這樣的特點,學生單純從課文的文字敘述中很難獲得切身體會。教學時,筆者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上述三個場面。生動形象的場面,緊張壯觀的氛圍,溫馨感人的對話,使孩子們時而凝神注視,時而緊張萬分,時而歡呼雀躍。通過展示,學生真正把握住了各個場面的特點。在研讀文本時,他們如臨其境,感同身受,飽含深情,準確而又深刻地理解了課文。

2.課本劇表演

所謂課本劇,就是把課文中敘事性的文章改編為戲劇形式,以戲劇語言來表達文章主題。小學生形象思維大于抽象思維,所以比較容易感受、接受直觀的、現實的東西,而且他們有著很強的表現欲和模仿能力。所以,在敘事類課文的教學中,我們適時采用課本劇表演的教學方式,是實現課堂教學生活化、優化教學效果的不錯的選擇。

《談禮貌》(出處同上)通過幾則小故事對學生進行了文明禮貌教育。課前,筆者把牛皋、岳飛問路的故事改編成課本劇。教學時,筆者安排幾名學生進行表演。通過表演,牛皋的粗魯無禮和岳飛的彬彬有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老者對他們二人的迥異態度更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本劇的巧妙安排,使孩子懂得了禮貌待人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使社會更加美好的道理。

需要指出的是,多媒體展示適用的范圍比較廣,而課本劇表演一般只適用于敘事類課文。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應根據教學內容及要求,相機選擇,正確運用。

三、放手體驗生活,實現知識回歸生活

不管是深入生活還是再現生活,其最終目的還是要回歸生活――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自身的生活實際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因此,在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再現生活的同時,我們還要通過學校生活實踐、家庭生活實踐和社會生活實踐等多種活動,放手讓學生去體驗生活,讓他們在生活中驗證知識、應用知識、強化知識,實現知識向生活的回歸。

第2篇

一、滲透思想性教育,領會教材的導向

蘇教版小學語文每冊書前都安排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訓練,綜觀蘇教版小學語文所有的課文,有著明顯的價值取向:所選的課文的很美,有審美性;文字簡約,淺顯中蘊藏著豐富的內涵,有文化性;能反映時代的進步和時代的精神;關注當代文化生活,體現先進性;讓學生接受新思想,具有時代性。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其中敘事性的課文約占二分之一,而敘事性課文中那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又讓學生難以忘卻。如《第一次抱母親》讓我們看到了兒子對母親的愧疚、母親被抱起時的感動;《愛如茉莉》則留下了一幅父母相親相愛的平凡的真愛畫卷。而《每逢佳節倍思親》、《但愿人長久》、《師恩難忘》等課文則進一步表現了豐富的兄弟手足之情和難忘的師生情。蘇教版小學語文單就第四冊語文有13篇敘事性課文,有表現家庭親情的《母親的恩情》、《沉香救母》;有表現朋友關系的《蝸牛的獎杯》、《誰的本領大》;有表現勤學的有《“黑板”跑了》、《學棋》;有表現光輝形象的《歌唱二小放牛郎》、《“閃光的金子”》……這些課文無一不滲透著濃烈的思想教育因素,引導著教者通過這些敘事性課文中人物形象的體味,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啟迪學生的語言智慧,健全學生的人格。

二、滲透思想教育,要在教學中引領

北大教授陸儉明說:“語文教育要給學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愛國、愛家、愛人民的感情,而在學生的這些情感中,親情是最重要的,它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對學生的茁壯成長有難以替代的滋潤和營養。所以首先要引領學生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情。親情教育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得較早,如蘇教版低年級《探母》、《母親的恩情》、《沉香救母》等課文,教學時應讓學生了解如何孝順母親、孟郊的媽媽是如何為孟郊遠行而操勞牽掛的。隨著學生的成長,他們的感情越來越豐富,教材安排了一些更讓人心靈震撼的課文。其次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在學習英雄人物的過程中,感受英雄人物的優秀品質,培養學生勇擔責任、樂于奉獻的愛國精神。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可以通過對王二小的深入學習,體會王二小不怕犧牲的精神;《民族英雄鄭成功》則可以讓學生了解一個愛國愛民的鄭成功;《錢學森》為學生展現了一位偉大科學家的愛國情懷……

要培養學生為民服務的大愛精神。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學會關心別人,培養學生愛民、為民的精神,小學語文教材注重從小培養學生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如二年級上冊:《大禹治水》中的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治好了洪水,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塑造了大禹一心為民的光輝形象;《孔繁森》通過描寫孔繁森收養了三個孤兒,用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為我們展現了一位關心人民、無私奉獻的好干部;二年級下冊《“閃光的金子”》則描繪了一位為民排憂解難的好工人徐虎。

教學這一類課文時,不能停留在文本本身,要多問學生,你學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做到了什么?打算怎么做?這些問題既可以當做說話寫話的訓練,更可當做一種行動導引,讓學生自覺地落實到行動中。

三、滲透思想教育,熏陶優秀的品質

小學生正處于性格的可塑階段,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不少正面人物的描寫對學生形成熱愛勞動、堅毅勇敢等優秀品質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接受誠信熏陶。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一組課文:《誠實與信任》中的“我”,能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主動留下聯系電話,希望能賠償別人汽車的反光鏡,而另一位汽車的主人表現出大度,襯托出人與人之間的“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珍珠鳥》主要寫了由于“我”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后到與人融為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愛的頌歌,并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九色鹿》描述了九色鹿救了落水的人,但那人卻忘恩負義,叫國王的軍隊來追捕他,幸虧白鳥等獸及時救援,才使九色鹿脫離危險,讓學生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接受創新熏陶。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三袋麥子》教學中可以設計:你喜歡文中的誰。喜歡誰都是可以的,文中的小豬很可愛,喜歡他沒錯,小文中的小牛節儉,喜歡他也沒錯。小猴聰明能干,創新地讓一袋麥子變成了一囤麥子,更是我們時代要唱響的主旋律,如何來引導,可以采取為小動物貼紅花的方式,如小豬很可愛貼三朵小紅花,小牛很節儉,貼三朵小紅花,小猴呢,有創意,我們建議貼五朵小紅花。這樣處理,貼近文本的導向,又不失孩子的天性,能夠圓融地表達思想的導向。

第3篇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的國家,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了豐厚的傳統文化。可以說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人文精神的底蘊。但隨著外來文化的滲透,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熱衷于外來文化,越來越遠離自己的傳統文化,甚至對祖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冷漠感。如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向學生傳揚中華傳統文化,是一個值得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 是總體目標與內容之一。

其實,傳統文化包含的內容很廣,有我們所能看到的建筑、美術、文字、舞蹈等內容,也有我們聽到的音樂等藝術形式,更有我們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語文教材為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一個非常廣闊的天地。其中,《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組教材就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專題,由《孔子拜師》《開天地》《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四篇課文組成。課文體裁多樣,內容豐富。《孔子拜師》和《開天地》是敘事性文章,《趙州橋》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是說明性文章。課文中既有描寫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話故事,既有對古代建筑的介紹,也有對古代繪畫藝術的描述。學習本組課文,學生能從多個側面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進一步加深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和增強民族自豪感。另外,本組教材安排的“綜合性學習”以及“學習園地”,都是圍繞“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來展開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和傳承。

針對本組教材的編寫特點,教學的主線設計應定為:在課堂教學中品味語言文字的同時傳揚中華傳統文化。

一、營造課堂文化氛圍

創設多樣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情意。其創設手段有:在教室的墻壁上張貼古代名人的畫像和名言警句;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恰當的播放音樂;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詩文;利用多媒體制作相關影像資料,等等。如教學《孔子拜師》前,在教室的墻壁上張貼孔子的畫像及其名言,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受到中國文化藝術的熏陶。又如教學《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可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清明上河圖》的資料,如畫冊、郵票、圖畫等,讓學生領略古代繪畫的藝術價值。

二、品味作品文化內涵

走近本組教材,走進中華傳統文化,需要教師認真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內涵,引導學生在品味語言文字的同時認識和理解傳統文化,從而使其自覺地接受優秀的傳統文化。

“情動而辭發,披文而入情。” 語文課堂只有通過對語言的品味,才能獲得美的渲染和語感的培養。《孔子拜師》講述的故事學生不難理解,但對于文中的“老聃”“孔丘”“仲尼”這些稱呼,表面上雖知指誰,但對于為什么這樣使用往往不明緣由。這需要教師稍作點撥:“中國古人的姓名比現代人要復雜。老子名耳,字聃;孔子名丘,字仲尼。在使用上,自稱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的謙虛有禮;對別人則不能直呼其名,而要以字相稱。”學生了解了這些稱呼的使用后,會由衷地佩服我國歷史上產生深遠影響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又如教學《開天地》一課,學生在品味“倒下后身體發生的巨大變化”時,進行想像畫面的小練筆:他的頭發,變成了一條條山脈;他的指甲,變成了一片片森林……可見,在學生將課堂上獲得的情感體驗通過文字再現出來時,“神奇”這一神話故事特點也深深地刻在他們的腦海中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人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 免费一级黄色录像影片| 97国产在线视频公开免费| 无需付费大片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毛片| 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公司| 伊人网综合在线视频| 色偷偷人人澡人人爽人人模| 夜夜爱夜夜爽夜夜做夜夜欢| 五月婷婷开心综合|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区| 北条麻妃vs黑人解禁| 手机看片在线精品观看| 成年女人色毛片|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露暴的楠楠健身房单车| 天天拍天天干天天操| 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中文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婷婷色 |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 最新中文字幕一区|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爽 | 性欧美暴力猛交xxxxx高清|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 亚洲国产模特在线播放| 美女扒了内裤让男人桶爽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香蕉在线观看网| 99精品视频在线在线视频观看| 日本人六九视频jⅰzzz|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林俊逸高圆圆第1190章|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欧美激情第1页|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