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三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惑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地解決學習語文的困惑。在困惑中去實踐,去探索,去創造,找到解決困惑的對策。
[關鍵詞]教學;困惑;探索;對策
目前,全國的新課改正在如火如茶地進行,我們教師更是熱情高漲,積極參與,努力探索新課改理念。然而,通過我們基層教師近兩年的新課改實施體驗,發現小學語文教學伴隨新課改的一度推進,卻產生的諸多困惑,致使我這位小學語文教師,時時有種凌駕于新課標課堂而無法適從的感覺。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這些困惑,一天得不到解決,教育部推進實施的新課改理念也就一天得不到突破,語文教學的意義更將隨之付諸東流了。所以,它們如鯁在喉,必須得說出來,望各位資深同仁能予以“解惑”。
首先,新課改下語文課堂的教學時間不夠用。
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并通過方法駐點學生勇于探索,對新知識產生興趣。可是,在一個班級中,有一大部分學生還沒有真正動起來,一節課的時間就到了,學生發言時間少,老師的個別指導難以開展。這樣就是使得學生的個體體驗不充分,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失效。
其次,怎樣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但常常不好操作,而流于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課堂上只有少數同學能參與,其余學生仍是被動,似乎“無事可做”。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于是,就成了我們許多教師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一種裝飾。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困惑.
雖然新課改下新的教育理念層出不窮,也能常見諸于各種級別的色彩斑斕的公開課。但是具體到日常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特別是當我們常態地去審視當下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學現實,甚至去了解那些常年司職小語的教師的內心愿想時,卻發現他們常常心存思惑。
農村小學教育基礎薄弱,小學生語文能力低下,是有目共睹之事。就筆者任教的班級來看,學生是源自全鄉數所村小的三年級學生。接班之始,班級39多個學生百分之九十幾的學生書讀不成句,字寫得東倒西歪,課堂說話出語結巴,且詞不達意,聲若蚊蠅,更不肖說其它語文能力了。而面對著語文基礎這樣偏低的小孩子,除了循序漸進,除了細育漫化地牽扶而外,恐怕就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雖然其它農村語文教師所面臨的學生景況或許有較好的機遇,但未必好多少。
關鍵詞:作文教學;困惑;策略;農村小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6-249-01
提到作文教學,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會覺得有點兒“煩”。的確,這是語文教學中最難的一大塊,也是最重要的一塊,學生們只有能非常順暢的表達自己的意圖了,能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一切準確的表現出來了,我們的語文教學才算是成功了。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作文學習則顯得更為重要,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們在真正的作文教學實踐中,卻往往無意中降低了作文教學的力度,也或許是我們一部分教師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寫作,這方面可能在農村小學的語文課堂上表現的更為明顯。今天,我個人就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困惑和策略發表一些觀點和看法。
一、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困惑
1、教師因素
一般情況下,農村小學教師都擔任著語、數兩門學科的教學工作,教學任務比較重,所以無論是精力還是時間上可能都會感覺到有些許力不從心,這就造成了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從而忽視和縮短作文教學的時間和力度。于是就造成了大部分學生不會寫作文的現象,而只有個別學生靠著自己的天賦作文寫得似乎還不錯。于是我們也就經常聽到老師們抱怨“唉,我們班學生的作文看不得!”殊不知,其實是我們教師自己沒有教會學生寫作文,學生的作文怎么可能看得了呢?
另外,農村小學教師們接受培訓輔導的機會相比城市學校要差一些,這就造成了我們部分農村教師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指導學生的作文學習,缺乏科學有效的方法,這也導致我們村小的孩子們的作文水平明顯不高。
2、學生因素
農村小學孩子們的家長大部分都很“忙”,他們沒有固定的休息日,家里地里的活兒都比較多(這幾年的情況有所改善),所以家長們無暇顧及孩子,在他們剛接觸寫作的時候缺乏必要的幫助,光靠學校教師的力量是不夠的,有的家長雖然不忙,但他們自己也缺乏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無法指導孩子的作文,所以這也造成了農村孩子寫作上的困難。而且,我們農村的孩子們出去旅游、參加活動的機會都很少,所以眼界比較狹窄,他們沒見過、沒聽過的東西怎么可能寫得出來呢?
3、學校因素
一般農村小學的規模都不大,教師也不多,所以學校的各項教學活動開展情況都不是很理想。也就是說,學生們在學校內參與的活動也很少,所以這也造成了孩子們沒得寫,因為經歷見識沒有,所以提起筆來就想抄作文書。
二、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幾個策略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這么多困惑制約著我們的作文教學,那么我們教師和學校該如何想方設法改變這種狀況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善。
1、教師加強自身學習力度,尋求科學的教學方法
提高學生的能力教師是關鍵,我們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任務是艱巨的,所以我們教師自己一定要加強學習,同時學校也應該給予最大的幫助,使我們能多參與一些培訓學習,了解掌握更先進、更科學的作文教學方法,從而使我們能在兼顧雙科教學的情況下,也能比較輕松的進行作文教學。
而且,教師的觀念一定要更新,并不是說只有學生們到了三年級才開始學習寫作,而應該是從他們一入學就有意識培養鍛煉學生寫的能力,激發學生寫的興趣。等到他們真的到了三年級,教師就應該教會他們正確的寫作方法,可以先從仿寫開始。例如學習了《我愛故鄉的酸棗樹》這篇課文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仿寫自己的家、自己的班……同時告訴學生用上“我喜歡……喜歡……但我最喜歡……”這樣的開頭來寫。這樣一來,學生就知道該如何下筆了。
寫作能力是一點一點培養鍛煉出來的,所以我們教師們要遵循學生們的認知發展規律,不要覺得農村的孩子反正就是這樣,而放棄對他們作文能力的培養。科學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2、貼近學生生活學習寫作
雖然我們農村的孩子們出門少,見識少,但這只是相對于城市的孩子們而言的。其實,我們的孩子所擁有的知識城市的孩子們未必知道,比如我們的孩子都見過玉米、小麥以及各種蔬菜生長在地里的樣子,再如我們的孩子大部分都有兄弟姐妹。所以我們孩子的寫作就應該貼近他們的生活,教師應鼓勵孩子寫自己身邊的事物,因地制宜的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寫之前一定要說,先讓學生們說夠了,回家或是課上就有的可寫了。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和學生一起寫,寫完修改,最后定稿,帶著學生體會寫作的全過程,這也就彌補了部分學生缺少家庭指導的不足。
3、學校、班級積極開展各種活動幫助學生制造寫作條件
學校一定要克服種種困難,加大各種活動的開展力度,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們親身經歷之后用心寫下自己的感受。當然,我們教師也可以在自己的班內定期舉行開展各種小型的活動,比如:歇后語大賽、古詩朗誦會、成語接龍、課本劇表演、手抄報展覽……開展活動既能讓學生親歷過程,又能鞏固語文知識,這其實是一件兩全齊美的辦法。
【關鍵詞】寫字教學;簡約課堂
2011版課標的寫字教學建議中新增了這樣的一句話:“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許多老師有這樣的困惑:每節課寫什么內容?第二課時在閱讀教學中哪有時間來寫字?全國“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屆課堂教學”大賽開賽了。與會期間,18位參賽者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寫”,隨后楊再隋先生的精彩點評如醍醐灌頂,讓人茅塞頓開。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擠,總會有的。
一、去繁就簡,確保練習時間
楊再隋教授剖析:語文教學還存在著“虛、鬧、雜、碎、偏”的現象,呼吁我們“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促發展”。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也認為:語文教學中我們需要放棄一些與學生的學習無關的東西。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必將每句話、每個句子都講得那么透徹,留點余地和空間就是給學生自由和發展。
1.減去多余的環節
語文學習本身是一件簡單的快活的事情,但是語文教學中,教師總是喜歡設計一個又一個環節,然后沾沾自喜、自我陶醉,殊不知這樣的安排耗費了大量的教學時間,而實際教學效果如何則有待深思。例如,有位教師在教學《臺灣的蝴蝶谷》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給臺灣的蝴蝶谷設計一個宣傳標語,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到美麗的蝴蝶谷。這樣的設計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要求太高了,起不到一點效用。如此毫無意義的環節應該果斷地刪去。
2.減去繁瑣的花招
陶行知先生曾說:“凡做一事,要用最簡單、最省力、最省錢、最省時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要以最經濟的教學手段,取得最高的教學效應。例如,孫雙金教授給三年級的學生上《兒童詩》,課件只有兩張,第一張:臺灣林武憲的《陽光》,第二張:梁上泉的《太陽》。簡簡單單,沒有讓人眼花繚亂的把式,孫先生就像一位內功深厚的大師,談笑間,打開詩歌的大門,孩子們在里面張開想象的翅膀,擦出思維的火花,寫出一個又一個精妙的詩句:陽光在鞋上歇著;在山頂,太陽是被云朵抬出來的……
3.減去可有可無的內容
學會放棄是一種智慧。薛發根贊成三個“不講”,學生已經懂了的不講;學生能自己讀懂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還是不懂的,不講,留到以后再講。只有合理取舍,才能篩選出真正需要教師精心教學的重要內容。比如《菩薩兵》中,抓住“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感悟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教學目標已經達到。“要讓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芽、生根、開花、結果……”這一句的深刻內涵,三年級的孩子不能完全理解,老師不必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講析,就讓學生囫圇吞棗,似懂非懂地感受,當將來的某一天,領悟力達到一定水平,他恍然大悟,豁然明白,一定比現在死記硬背要更有深刻體會。
二、有機整合,彰顯教育智慧
課堂教學中寫字的時間得到保證,我們還要關注課標中的這句話:“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也就是說,寫字訓練是貫穿在每個教學實踐中的。
1.在鞏固作業中“鞏固”練字
有不少學生《習字冊》上的字端端正正,課堂上“10分鐘”寫的字認認真真,但到自己寫作業時東倒西歪。說明學生端正的書寫習慣還沒有形成,可以通過我們的一些鞏固性作業進行強化。比如在教學《鷸蚌相爭》時,品悟文本后,就可以讓學生完成《補充習題》中的“根據課文內容填空”。既完成了練習,鞏固了文本,又達到了練字的目的,一舉三得。當然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字在格子中的分布,字與字之間的距離、穿插避讓關系等等,剩余的一部分作業在課外完成,使課內的好習慣慢慢延續到課外,使練字的效果在作業中呈現,形成良性循環。
2.在隨文練筆時強化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