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六年級語文教學建議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語文教育;六年級;困境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
小學生對語文學科中的聽、說、讀、寫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而六年級這一時期應該是加強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的關鍵時期,但是,由于一些內在和外在因素的存在,導致我們六年級的語文教學出現了一些實質性的問題,使教學進入了瓶頸期。下面,本文即以“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境”為出發點,談一談走出瓶頸期的解決方法。
一、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境
(一)叛逆期階段
處于六年級這一階段的學生正值青春期,逆反心理相當嚴重,他們不想接受老師和家長的管教,想擺脫學校和家庭的束縛,這一現象在學習方面表現得是最為明顯的。由于六年級的學生面臨著小升初的壓力,學習的任務也逐漸繁重,要求學生在復習小學階段的舊知識的同時還要學習一些六年級的新知識,“雙重的”學習任務使學生感受了以前從未有過的學習壓力,這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逆反期孩子的發泄對象,通常就表現出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不做家庭作業、上課開小差等。由此看來,如果語文教師沒有提前掌握小學六年級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那么,這一階段的語文教學就很難進行了,很可能在這一關節點上學生的六年學業就付諸東流了。
(二)閱讀理解與初中脫節
目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閱讀課文和材料是比較直觀的、簡單的,大多數都是以自然景色、愛國主義以及情感等為單元主題,這些根據字面意思就能很好地理解的文章,也就使老師們的講解形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流于表面、蜻蜓點水。就拿S版語文六年級的《開國大典》這一課來說,老師在講完“騎、嗓、黨、聶”等生字詞之后就只將“愛我中華”這一點反復地對學生強調,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學生中國只有一個我們好好珍惜。對于課文中的段落總結,教師為了節省課堂時間,就自己來總結歸納,忽略了培養學生對文本體會和感悟的能力,導致學生鑒賞語言的能力極低。但是,進入初中以后,課文中的閱讀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學生自己來完成的,如果學生在小學沒有掌握到良好的閱讀技巧,那在初中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閱讀,就難以跟上初中的語文課程和教師的教學進度了。
二、改善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的方法策略
(一)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
教師應該如何掌握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呢?我建議語文教師可以多看一些有關學生心理方面的書籍,并根據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采取應對措施,來解決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情緒沖突和心理沖突;其次,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以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為教學切入點,營造一個活躍、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容易被鮮艷的色彩以及動聽的聲音所吸引,那么教師就可以運用兼具聲色效果的多媒體設備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奇異的琥珀》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音頻讓學生跟讀。通過多媒體老師可以展示琥珀和其他化石,通過對比,讓學生認識琥珀,以此拓展小學生的視野。接著讓大家根據課文中對琥珀的描述以及平時的觀察或者散發想象力,說說自己心中的琥珀是什么樣子。最后再通過視頻給大家播放琥珀的形成過程,讓同學們了解琥珀的奇異特點,同時解答同學們的相關疑問。多媒體中動態的畫面和鮮艷的色彩給老師和學生創設出了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這對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大有裨益。
(二)堅持多讀少講的閱讀教學
小學六年級的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時,要注重課文的單元整合,還要通過合理化的篩選將這些課文進行系統化的整理,以幫助學生掌握閱讀規律,這往往是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關鍵。例如:在學習“溫暖的記憶”這一閱讀主題之前,老師就應該先鼓勵學生對《永遠的歌聲》《秋天的懷念》以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幾篇文章進行閱讀,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預設為引導學生全面了解人間真情,讓學生形成不同時期的情感觀,學會情感表達的不同手法,并學會體會人間情感的“真”。只有讓學生自己體會文本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有所提高,閱讀技巧才能得以掌握和靈活運用,初中的語文課程也才能夠跟上進度。
三、總結
小學六年級是小學階段知識總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學生不僅要實現對小學階段知識的融會貫通,還需要為初中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學習心理與學習能力基礎,因而可以說小學六年級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非同一般的價值。本文將立足于小學六年級對這一階段的教學經驗進行相關的總結論述。
【關鍵詞】
小學 語文 六年級 教學
在教學工作的開展中,課堂教學無疑是最傳統也最為有效的教學形式,在小學階段為學生的學習打好基礎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尤其是作為銜接小學與初中的六年級階段。在小學六年級課堂教學開展中,教師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除了自身要有較高的教學素養,還要積極適應新的教學環境,不斷在教學思想與教學方式上提升自己,靈活應用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切實提升每一名學生的素質能力,語文作為小學時期重要的教學課程更是要給予更多的重視。以下筆者將針對六年級語文的相關教學經驗展開論述。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推動力
小學六年級屬于小學的收尾時期,在這一時期教師開展語文授課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要對學生在這一時期的身心健康與學業發展付出努力。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必須要得到學生的積極配合,要實現這一點必須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此,教師要在教學中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將階段性教學活動的開展列入到工作內容中,另外,還要留心六年級學生同其他年級的學生之間在心理上、學習能力上的差別,根據學生自身的各方面特點與班級整體的狀況調整教學計劃,盡可能的滿足整體學生差異化的學習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的規劃與設計,營造出一種和諧民主、活躍積極的課堂氛圍,與學生在課堂上針對相關問題展開真誠細致的討論與交流,將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原則,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課后要時常與學生針對學習與生活談心,使學生能夠在于教師溝通的過程中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懷,在語文學習中更加具有動力。
二、鼓勵學生通過持續的語文積累為文學創作打好基礎
不論要做好什么事,都需要長期的積累與鋪墊,語文學習同樣如此。要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做好積累,教師就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各種積累方式,既不能使學生感到乏味,也不能脫離語文學習內容。第一,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讀”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在六年級學生的自我約束力都有所提高,教師在這一階段可以更多的將自放歸給學生。“讀”就是語文自主學習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讀”包括朗讀、輕讀與默讀,對于讀的內容也應當盡可能的涉略廣泛豐富,或是對詩詞進行有感情的朗誦,或是對課文精彩段落進行朗讀與背誦,或是對成語進行積累與應用,或是對充滿人生哲理的名人名言進行持久性的積累。第二,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動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當學生看到一些精彩的、自己喜歡的文學詞句或者自己想到一些精彩的語句,不能只局限在一時的記憶中,而是可以將其寫到筆記本中加以積累,這樣在平常還可以隨時進行翻看,強化記憶,真正做到在生活中積累語文知識,避免眼高手低現象的發生。教師為了強化學生的動筆意識,還可以以自身為榜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累熱情,在閱讀積累課上可以和學生一起閱讀并進行積累,定期舉行閱讀積累優秀筆記的展示,使學生逐漸規范自己的文學知識積累,例如,學生在寫以“大無畏的精神”為主題的作文時,就可以從日常積累的相關專題中的詩句“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于謙《石灰吟》)就可以運用到其中為作文增添色彩。通過上述兩種方式,學生才能夠真正在語文學習中做到“學有所得”,扎實的打牢基礎才能夠為日后的文學創作提供豐富的資源。
三、重視思想教育在語文教學開展中的重要價值
語文教學一方面屬于語文知識層面的教學,另一方面也屬于思想層面的教育。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課本中的發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優秀篇章顯著增加,這些文學作品除了自身具有的文學藝術性之外,還包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這些文化內涵展示的是深刻的思想,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語文在本質上還是屬于一門思想教育的課程。為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注意將教學內容與思想教育相結合,根據學生當前的思想狀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思想教育,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優良思想的熏陶,從語文學習中獲得更多的人生感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實現對思想發展的健康引導。
四、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課本以外的延伸
在六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在語文方面的知識水平相較于低年級的語文水平得到了提高,眼界有所開拓、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因此教學課本上的知識教學已經遠遠不能夠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課堂教學開展的實際需求了,為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應當突破課本知識教學局限,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課本以外的延伸。例如教師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實際的語文學習水平,在現代信息應用平臺上進行有條理的、有針對的語文知識學習,從中更快的獲取到更多的語文知識,從而實現語文學習課堂與課外的雙結合,科學合理的規劃自己的學習,推動語文學習的高效開展,引導學生的思路更加開闊,為日后的拓展性學習提供借鑒。
小學六年級是小學學習的重要時期,也是初中學習的奠基時期,這一階段的語文學習發揮著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對于學生初中語文學習的銜接產生積極作用,因此,教師要重視這一階段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創新教學方式、更新教學理念,實現語文教學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侍迎春.如何讓小學生愛上語文課【J】.學苑教育,2013(08)
【2】丁彩霞.關注學生需要,提高教學效率【J】.教育科研論壇,2009(07)
關鍵詞:小學語文;六年級;初小銜接
據筆者了解,許多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很大的壓力,關鍵原因在于用小學學習方法來學習初中語文課程十分不適應,而且在知識儲備上達不到初中教學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六年級的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做好教學工作,為初小銜接的順利進行搭橋鋪路,是我們必須肩負的責任,下文將對這一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和建議。
一、初中與小學語文教學的差異
了解初中語文教學與小學語文教學的不同,把握初中語文教學對基礎知識儲備和能力培養的要求,是做好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總的來說,一方面是初中語文教學難度有很大的增加,要求學生能夠區分不同文體并鑒賞文學作品,知識量更大,對語文閱讀理解、寫作等方面能力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是初中課程開設數量遠遠多于小學階段,而且物理、生物等課程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也十分重要,這在無形中分散了學生的精力和注意力,許多學生剛升入初中后都不能適應初中學習的快節奏,雖然小學階段也較為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但往往流于形式,遠遠不能滿足初中階段學習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由于不會合理的分配利用個人時間,不習慣一遍過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突然難度加大的考試,慢慢的產生了厭學情緒,極大的影響了未來各個科目的學習。
從更細的角度分析,我認為初中語文教學與小學階段教學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小學語文教學像一位母親細心呵護每一位孩子,諄諄教導,溫柔而周到,初中語文教學更像一位父親,表現的松散而粗獷,更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依賴性強、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很容易進入貪圖安逸、無所適從的誤區,許多聰明的學生在小學時因為教師叮囑成績很好,而到了初中缺少了教師的督促成績一落千丈,這種現象十分典型和普遍。②小學語文教學更重視基礎知識的講解,主要目標在于打基礎,而且受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影響,教師通常重視傳授而非引導,對能力培養、學法指導、學生自學、綜合應用等方面的關注度不夠,當學生升入初中后突然間從感性學習到理性學習、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從實際到理論,跨度太大使學生感到茫然無措。因此,我們要從初中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結合小學階段教學的自身特點,采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措施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夯實學生知識基礎,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培養。
二、做好初小銜接的教學策略與措施
首先,小學階段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夯實基礎,我們在六年級語文教學中必須先把握好基礎知識教學,做好總復習教學,系統的總結歸納小學階段的拼音、字詞、句段等方面的語文知識,有序的安排復習流程和環節,注重知識規律的歸納和方法的總結,強化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訓練,確保知識儲備和理解運用水平兩方面都得到提高。
其次,我們應該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每節課前要求學生自主做好預習,在課后進行復習,教師可以布置具體的預習和復習的任務、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考核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有針對性的加以指點,對于學生的學習熱情給予表揚和鼓勵,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多給予關懷和支持,在教學過程中要向學生們灌輸終身學習的理念,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價值,努力使學生成為愛學習、會學習的人。
再次,我們需要重視教學方法的調整,針對初中教學的需要,有目的、有步驟的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思維能力,綜合利用多媒體教學、詩歌朗誦比賽等手段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語文知識運用能力。考慮到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心智較為成熟,我們可以適當放寬放松,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交給學生,將教學重心放在學法指導上,以便于學生升入初中后能夠更快更好的適應學習氛圍和節奏。
最后,我們要加強交流,做好信息反饋,及時溝通協調。六年級的語文教師不僅要做好與學生的交流,與校內其他教師的交流,密切關注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和思想動態,還需要與初中教師保持緊密的溝通,對于學生升入初中后常出現的問題要有所了解和預見,認真聽取初中教師的意見,互相交流教學心得體會,相互借鑒和幫助,只有同心合力,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作為連接中小學教育的端口,小學六年級的教學有著很多獨有的特征,這要求我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要虛心學習,適時更新、調整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學生的一生發展、素質培養為核心,努力使語文教學更具實效性,為學生們的初中學習乃至未來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