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家庭勞動教育實踐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勞動教育;習慣;“家社?!比灰惑w
2020年印發的《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把勞動教育、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了課程標準。勞動教育一直以來都是職業院?!拔逵⑴e”中的重要一環,“五育”之間既緊密聯系又相互融合。但現實中很多職業院校在“就業為先”的指導思想下,已將勞動教育“工具化”并出現了功利主義的傾向,導致勞動教育出現了理念功利、目標模糊等一系列問題,勞動教育在職業教育體系中亟需回歸育人本位。在這種大前提下,分析勞動教育的內涵特點,探索“以勞促智、以勞樹德”的育人途徑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勞動教育的含義及其與德智體美“四育”的關系
從學科地位的角度來講,勞動教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有其特定的教育目標,涵蓋特定的教育內容,與“德智體美”四育并行。從本質上講,勞動其實是腦力和體力的結合。如果缺乏腦力勞動,學生也許會“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如果缺乏體力勞動,學生可能變成“書呆子”。脫離勞動教育的德育會成為“夸夸其談”,脫離了勞動教育的智育則會變成“紙上談兵”,脫離了勞動教育的體育往往“顧此失彼”,脫離了勞動教育的美育將成“無果之花”。因此,“五育并舉、缺一不可”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終極目標。
二、職業院校勞動教育面臨的困境
(一)勞動教育邊緣化
目前,勞動教育在家庭中被薄弱化,在學校中被邊緣化,在社會中被輕視化。職業院校很多學生在家中“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在學校,學生的大部分時間被各類基礎課、專業課、實踐課所占據;在整個社會大環境中,目前還沒有完善的機制和平臺來專門支持勞動教育的開展,且部分網紅、主播傳播的扭曲的價值觀,使很多學生對勞動的看法出現了嚴重偏差。
(二)勞動教育口號化
勞動教育作為德育的關鍵載體,本應讓學生去主動體驗,但在操作過程中往往是學生被動接受。很多勞動教育活動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停留在“口號”上,學生僅僅是為了完成勞動而去勞動,學校忽視了將勞動情感和勞動精神融入勞動教育中。勞動教育逐漸淪為某個特定時期內臨時起意的第二課堂活動(如學雷鋒活動、紀念日大掃除等),或者在技能大賽中強行融入勞動元素,明顯缺乏長效機制,導致了勞動教育在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上“變了味兒”。
三、職業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途徑
構建“家庭—社會—學?!比灰惑w的勞動教育體系已成必然趨勢,三個要素應分別發揮不同作用,在勞動教育體系中扮演不同角色。
(一)家庭要素
家庭對于孩子勞動觀的形成具有最直接和最深遠的影響。很多家長雖然在心里也認同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但落實到行動上卻瞻前顧后、缺乏魄力,沒有真正讓孩子感受到勞動的價值。在這方面,學??梢猿浞职l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利用周末以及寒暑假等學生在家的時間,專門安排一些操作性、針對性較強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如“兩個一”(一道拿手菜、一次家務活)主題勞動教育活動等,既讓孩子享受到勞動成果帶來的喜悅,又讓家長感受到孩子的成長。
(二)社會要素
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的開展要不斷強化社會要素的作用。學校應鼓勵各系部、各班級廣泛開展社區服務(利用寒暑假時間)、志愿者服務(地區舉辦的大型活動如“馬拉松比賽”等)、校內服務(如定期打掃校園包干區、校內實訓場所等)、家務勞動(以寒暑假作業的形式開展)等形式多樣的普遍性勞動教育。這樣可以讓學生時刻感受勞動氛圍,享受勞動果實,從而進一步促進他們職業精神的養成,繼而掌握社會生活所必須的勞動技能,不斷增強他們的勞動信心以及對勞動的認同感和幸福感。
(三)學校要素
學校要把開展勞動教育的目標定位在“培養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上,將“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的思想植根在學生的人生觀培育過程中,讓學生最終養成“肯吃苦、能吃苦、不怕吃苦”的勞動品質。校系兩級可以組織開展“模擬面試”“勞動教育進課堂”等活動,在校園文化、宿舍文化等建設中融入勞動教育思想,構建具有特色的勞動教育制度,讓學生真正“以勞為榮、以惰為恥”?!皡⑴c勞動”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通過家庭、社會、學校三方面共同努力,讓學生在思想層面慢慢轉變,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變成“別人的事情幫著做”,繼而發展為“大家的事情搶著做”。勞動教育不是憑借“一頭熱”就能完成的,它是具有社會屬性的專門實踐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等多種要素的作用,才能讓學生真正認可、接受勞動教育。
四、結語
關鍵詞:勞動教育 家庭教育 實踐教育
【分類號】G78;G631
勞動教育是向孩子傳授勞動知識和技能的教育,也是培養孩子從小自主自立良好道德品質、開發孩子潛在的智能和增長孩子積極主動去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教育,其教育的目標就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為培養高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就必須重視勞動教育。勞動習慣的養成和自主自立道德品質的形成,首先應從孩子所誕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中抓起。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有效實施家庭的勞動教育是育人的基礎和必要的途徑。
一、良好的家庭勞動教育是育人的基礎
家庭教育是家庭中的父母及其長輩對未成年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是教會孩子如何學做人、做事的過程,而家庭中的勞動教育正是這一過程的起點。
(1)發揮家庭勞動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家長便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教師,所以在家庭中家長對孩子所施的教育具有早期性,而這種早期性教育是學校及社會所不能替帶的。孩子出生后逐漸進入幼兒期到學齡前期,而學齡前期正是孩子智力發展最迅速時期,這個時期是對孩子早期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將是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父母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讓孩子從小就學習作為獨立的人應該做的事。隨著孩子年齡和能力的增長,逐漸進入學齡前,便積極引導孩子完成屬于自己應獨立做到的自己吃飯、洗臉刷牙、洗衣服等及更難的事情。這樣,充分發揮家庭勞動教育的早期性作用,使孩子在家長的言傳身教中逐漸獲得熱愛勞動的習慣,為孩子未來健康發展奠定牢固的基礎。
(2)發揮家庭勞動教育及時性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過程,是父母長輩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的個別教育行為,比學校(幼兒園)教育要及時。孩子出生后,從小到大,幾乎三分之二時間是在家庭中渡過,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為此,家長一定要抓住家庭教育及時性的有利契機,及時地幫助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家庭生活勞動知識和技能,為接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發揮家庭勞動教育感染性的作用
父母與孩子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天然關系,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有著強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對父母舉止言談往往能心領神會,以情通情,家長的言行無時無刻的教育影響著孩子,其潛移默化的作用伴隨著孩子成長的一生。家長在家庭生活中,始終能夠保持著家務勞動等活動中積極樂觀向上的情緒,孩子對家長所持的態度就很容易引起共鳴,并融入到學習和參加家務勞動的快樂生活中,這樣,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培養就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有效實施家庭勞動教育是育人的必要途徑
孩子從生命誕生那天起,伴隨著年齡的增長,終將由家庭的小環境中步入大社會,接觸家庭以外的社會大世界,如何適應社會大環境的成長需要,這就需要家長及時的早期啟蒙教育,有針對性對孩子實施家庭教育指導,讓孩子在家庭中就能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勞動習慣,盡好家長的責任和義務,為培養和造就全面發展的人作出積極努力。為此,有效的實施家庭勞動教育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途徑。
三、辦好家長學校,指導好家庭教育是育人的措施保證
學校(幼兒園)要承擔起良好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導,成立家庭教育指導組織機構,將有效的家庭教育知識及方法傳授給每一位家長,使家長在生活中,能夠加入到如何伴隨孩子成長這一課中,幫助家長提高家教水平和質量,并明確以下職責。
(1)為孩子創設出良好的家庭氛圍
創設民主和諧型的家庭,能使孩子每天生活都在和諧、愉樂中渡過,使孩子每天都有幸福感和歡樂感,憂慮少、緊張少、煩惱少,有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和習慣。
(2)培養孩子自主、自立
勞動教育是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石。家長應減少孩子對成人的依賴,要培養孩子自主自強,讓孩子學會生存。在日常生活中,逐步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己鋪床疊被,學會洗臉刷牙,學會從簡單的洗手帕、襪子等勞動,讓孩子在家務勞動中體驗生活的快樂,培養孩子自主、自立意識。
(3)培養孩子有孝心
培養孩子的孝心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礎,也是勞動
教育的落腳點。從小就讓孩子懂得,講禮貌、懂廉讓、知感恩,;同時,家長要以身作則,以情育情,孝心的種子才會培育到孩子的心田。
(4)培樹孩子有自信心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進而形成一種壓力而失去信心。這就需要家L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要有意識的培樹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自信心越大越能產生強大的精神動力和進取激情,排除一切障礙去實施自己的人生目標。在家教中,要經常鼓勵孩子:“你能行,你一定能行!”;其次,當孩子做事遇到失敗時,要幫助其分析和糾正問題,鼓勵孩子繼續前進。
(5)與學校常溝通、配合
家庭教育要積極主動與學校配合,及時與老師經常溝通情況,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共同培育出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總之,勞動教育在家庭中抓起,是抓住了孩子在健康成長過程中早期性、及時性的教育方法,是符合教育發展客觀規律的。是積極主動地促進孩子自主的全面發展,為造就一代高素質的新人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紅.高中生勞動觀教育探析[D]. 山東師范大學 2008
一、勞動教育的意識及情感態度
1、關于幼兒:
小班幼兒的勞動意識比較薄弱,中大班幼兒相對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勞動意識,但整體勞動意識都不太強,幼兒對于勞動的理解大多是幫助別人做事,對“勞動”的實際意義了解不全面。
在一些力所能及、趣味性強以及日常生活中經常參與的勞動中,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較高,主動性較強,但對于一些耗時較長、對勞動技能要求稍高的一些勞動,孩子們就會因為怕苦怕累、沒有足夠經驗、失去信心等因素逐漸表現出畏難情緒,很多時候都不能堅持參與整個勞動過程。
2、關于家長:
據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的家長都認為有必要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家長想要培養幼兒勞動能力的意識較強,認為孩子的勞動教育應該從小培養,并且十分支持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也有部分家長提出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是為了讓孩子學習勞動技巧,或是為家長減輕負擔。
3、關于教師:
根據調查,我們發現100%的老師都認為在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對幼兒的成長有幫助,90%以上的老師都認為勞動教育在“培養勞動習慣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自理能力和獨立性”、“培養勞動意識和興趣” 、“增進體質,鍛煉意志”、“培養觀察力和創造力”、“增強道德責任感”、“學習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巧”等幼兒能力提升方面有極大的意義和幫助,83%的老師都有意識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并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積極滲透勞動教育。
二、勞動教育的內容
1、關于幼兒
在幼兒園,大班幼兒在熟練掌握獨立生活技能的同時,更多是以值日生的角色參與到勞動當中,開始為周圍的人做力所能及的勞動,如幫助老師發放餐具、晾曬毛巾、收拾整理游戲材料、照顧自然角里的動植物等;小班幼兒則更多的是進行自我服務勞動,逐漸做到不依賴成人而獨立照料自己的生活,如穿脫衣服和鞋襪、獨立的盥洗、進餐、睡眠、起床等。
在家里,孩子們更多的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擦桌子、擺碗筷、倒垃圾、取快遞等。
2、關于家長:
家長在家更多的是引導孩子完成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70%由祖輩照的孩子顧,由于過分溺愛,很多時候都由成人包辦代替,參與勞動的機會較少。
3、關于教師:
在幼兒園的勞動教育活動中,教師以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為他人服務的意識為主,同時結合種植活動、區角活動、集教活動、場館活動,逐漸提升了孩子的勞動技能。
三、家長及教師在勞動教育中的教育行為
1、家長的教育行為
從家庭勞動教育實施情況來看,60%以上的家長對幼兒的家庭勞動教育只停留在意識層面,實際不太愿意讓幼兒承擔更多的家務勞動,原因包括擔心孩子做不好、有危險性、弄臟衣物、占用孩子學習時間等;有40%以上的家庭,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以父母示范為主,并沒有讓幼兒體會到勞動的趣味性,目的性較強,從而導致幼兒失去興趣而不愿意做的情況發生;還有將近5%的家長會用勞動作為懲罰孩子的方式,使孩子從小對勞動產生不良的理定勢。
2、教師的教育行為
教師雖然在意識上比較重視勞動教育的開展,但在實際工作中,勞動教育主要是在生活環節鼓勵幼兒參與實踐性勞動活動,更多地是對幼兒勞動技巧、自理能力、生活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引導,對于開展勞動教育的意義、 勞動教育中對幼兒勞動意識的各種意志品質的提升、幼兒在勞動教育活動中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相互合作、表現創造等各綜合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引導和培養不夠。
四、目前幼兒園勞動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分析
1、關于幼兒:
幼兒喜歡做的勞動都比較簡單,并且能夠輕易完成,有63%的幼兒怕臟怕累,遇到問題和困難容易放棄,做事容易半途而廢,這也說明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對于成人的依賴性較強。
幼兒的勞動意識不強,不能真正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及意義,也不能在勞動教育中獲得更多的發展。
2、關于家長:
90%以上的孩子在幼兒園能夠積極參與勞動,在家顯得有些不太主動,60%左右的幼兒有參與勞動的意愿,但是家長沒有給予充分的支持。有的是家長包辦和溺愛的情況也比較嚴重,家庭觀念不統一,導致幼兒參與到勞動中的機會減少;有的家長會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設想各種各樣的結果,如弄臟衣服、耽誤時間、擔心受傷等等,從而忽略了幼兒渴望勞動的需求,不給幼兒嘗試的機會,幼兒進行的家務勞動更多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為自我服務的勞動,幼兒的家庭責任感并沒有良好的建立。
3、關于教師
教師對于勞動教育本質的理解不夠深入,更多是以掌握生活、勞動技能的練習作為勞動教育的內容,因此導致開展的勞動教育活動形式單一、內容不全,缺乏趣味性、探究性, 也未能充分利用活動、環境、社區、家長等豐富的資源來開展豐富有趣的勞動教育活動,從而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調動孩子們參與勞動的積極性,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提升。
五、下一步采取的措施
1、關于幼兒:
除了在一日生活中逐漸提升幼兒的自理能力及基本的生活勞動技能外,更重要的是通過討論、實踐、探究、分享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其熱愛勞動、吃苦耐勞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通過在勞動中的不斷思考、不斷嘗試,鍛煉自己的勞動能力;通過體驗到勞動為他人帶來方便的滿足感,逐漸萌發為他人服務的勞動意識。
2、關于家長:
幼兒勞動教育的開展不能僅僅依靠幼兒園,家庭的勞動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幼兒園要向家長宣傳勞動教育理念,引導家長端正觀念,即勞動教育應該融入生活,勞動是生活,生活來源于勞動,從而更好帶動孩子更新勞動觀念,讓勞動意識深入幼兒心中。
在生活中,家長應該放開雙手,同幼兒園一起,形成家園合力,共同培養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充分給予幼兒參與勞動的機會,從小培養幼兒養成熱愛勞動的情感,提高動手實踐能力。鼓勵家長從自身做起,利用下班或者周末等居家時間,帶領幼兒一起參與勞動,在親子共同勞動的過程中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勞動是快樂的體驗而不是懲罰性體驗。
3、關于教師: